美國心理醫生伊麗莎白·庫伯勒-羅絲寫過一本書:《論死亡和瀕臨死亡》。這個五階段模型具體到香港地區,我們可以用它來模擬香港某些人失落的心路歷程——大陸的崛起和香港的相對衰落是一個不可扭轉的歷史趨勢,從某種角度來看,對某些香港人來說,這就意味著他們過去習慣的那個高高在上的香港正在一步步走向“死亡”。
香港回歸20年了,國家的期望是——
第一,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系。
第二,始終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
第三,始終聚焦發展這個第一要務。
第四,始終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這些意見其實是老生常談、說過無數次了,奈何香港有些人我行我素,看不清歷史的規律、不治春秋大義、不走人間正道。可惜!
我們等來了這個——
這些人在心理上從未回歸,網友老培的漫畫很形象——
人心是最難改變的東西,所以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甚至會有反復,最后還是人間正道是滄桑!
有一個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這個過程——
美國心理醫生伊麗莎白·庫伯勒-羅絲(Elisabeth Kubler-Ross,1926~2004)寫過一本書:《論死亡和瀕臨死亡》。
書中提出,得了絕癥的病人從拒絕到接受、從不適應到適應,瀕死的心理變化可以分為五個階段:拒絕(Denial)、憤怒(Anger)、掙扎(Bargaining)、沮喪(Depression)、接受(Acceptation)。
拒絕階段——
醫生:“對不起,我很遺憾地通知您,根據檢查結果,您得了......”。通常情況下,病人的第一個反應是拒絕承認現實:“什么!這不可能!一定是搞錯了!”這是一種天然的心理防衛機制。與此類似,在極端情況下,有些人會在巨大的心理打擊下當場昏厥,也是一種大腦的自我保護手段。
憤怒階段——
自然,拒絕是無效的,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到最后,現實總是不得不面對的。于是病人進入第二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心理創傷轉化為感情上的憤怒、發泄,“為什么是這樣!憑什么是我!我又沒有做錯什么!”還有摔摔打打,甚至自殘。
掙扎階段——
可惜,發泄同樣是無效的,絲毫改變不了現實。接下來的第三個階段是——掙扎、爭辯、討價還價,此時病人終于開始承認現實了,但仍然抱有試圖挽回的幻想,“醫生,您看看還有救嗎?吃這個藥行不行?”
沮喪階段——
當最終了解到這一切都是白費之后,病人會來到第四個階段--絕望、沮喪、無可奈何,“唉,完蛋了,徹底沒救了,我也就這樣了...”。這時候病人已經完全承認了現實,但在心理上尚未最后適應。
接受階段——
最后,當病人完全承認并適應現實之后,就進入了第五個,也是最后一個階段——接受。在這個階段里,病人的心理恢復了平常,不再糾結于無法改變的現實,反正已經這樣了,該吃就吃,該玩就玩,睡得像個嬰兒,著力于享受眼前的美好生活。
這個五階段模型具體到香港地區,我們可以用它來模擬香港某些人失落的心路歷程——大陸的崛起和香港的相對衰落是一個不可扭轉的歷史趨勢,從某種角度來看,對某些香港人來說,這就意味著他們過去習慣的那個高高在上的香港正在一步步走向“死亡”。
這個過程同樣在臺灣發生。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心態也會和得知自己患上絕癥的病人一樣,依次經歷上面五個階段。幾年前他們還處于拒絕階段,對大陸的崛起視而不見,現在隨著一擲千金的大陸人涌入港臺,他們再也無法裝看不見了,于是來到了憤怒階段,用力發泄心中那種莫名的怒氣,從蝗蟲事件到女童尿街,從抵制服貿到無腦挺周子瑜,從典范長召到七警被判……莫不如此。實際上,他們自己可能都沒有意識到,這種表現的背后,引發他們不滿的真正對象并不是對大陸的不堪,而是自身的衰落。
因此毫無疑問的是,無論他們如何吵鬧,也都是無濟于事的,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他們將逐漸進入討價還價的階段,隨后是沮喪,最后才是完全接受。到那時,香港人才算是真正回歸了祖國、臺灣人才會對大陸真正地認同。
簡而言之,我認為目前還不是統一臺灣的最佳時機——蔡英文勝選之后,很多網友出主意,建議收臺提上議事日程。
是的,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但我認為現在這個事情越來越不著急了、雖然統一臺灣的難度越來越小。
我們要看到更長遠——打下來又能怎樣?現在臺灣已經是亂成一鍋粥的民粹社會,號稱“一國兩智”,統一之前他們愛怎么鬧就行、只要不獨;而統一以后大陸就要為他們的負起切實的責任了,而且生活水平至少要保證不降低,否則唧唧歪歪的一幫人煩都能煩死你,然后更加怪罪中央政府——這個事情看看香港就知道了,由于大陸崛起的伴隨著香港地位的下降(本來其繁榮就是得益于轉口貿易、現在早沒當初的條件了),香港回歸時GDP占全國的16%、現在只有3%了,這本來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但別有用心的、不明真相的,都會把這個歸于香港的回歸、中央政府的管理。而大陸政府做得足夠好了,不但港人治港,而且供著、養著、伺候著700萬香港人,連稅都不交,甚至二十三條都通不過,國民教育也不讓搞,你說這收回來的東西是個什么玩意?
假如(注意我說的是假如)現在香港才回歸,那香港人的心態會平和很多。
所以結合香港的情況,700萬人已經很難弄了、那臺灣的2300萬人就更難,什么人走島留也就是個氣話,真做起來是不可行的。
而等他們到了第四(沮喪)或第五(接受)階段的時候再收回,麻煩會少很多。
說得更加直白一些,因為他們現在還不夠慘、還不夠慘、還不夠慘,統一有點大陸求著他們的意思,自然可以拿腔拿調,要求吃啥有啥;等到了他們需要求著大陸的時候,那還不有啥吃啥啊。
所以我們不妨換個思路——時過境遷了,以前統一很迫切很有道理、現在不急也很有道理。之前我們需要突破第一島鏈、需要技術、需要資金,現在南海擴島建機場了、空軍海軍想突破島鏈就突破(軍機繞飛臺灣已經兩次、遼寧號也大搖大擺過了臺灣海峽)、我們已經向世界大量輸出資金技術什么的了,臺灣的重要性下降了!不相信的話回憶一下當年陳水扁靠兩顆子彈上臺之時、我們的心情是何等焦慮;再比較一下蔡英文上臺的今天、我們是何等的淡定。
留著臺灣不動還有一個好處:充當大陸的疫苗和小白鼠!正如香港七警被判,那些鼓吹司法獨立的律痞和糊涂蟲就會消停一陣。
臺灣和大陸同文同種,他們的實踐對大陸有相當的借鑒意義——任何科學實驗都需要對照組,大陸的管理的幅度、復雜性在全球是從來沒有過的,我們的每一個進步都在創造人類的歷史,在摸索、在創新,我們需要知道哪些事情可以放心干、哪些事情可以謹慎嘗試、哪些事情絕對不能干,而臺灣(包括香港)就很好地充當了實驗對照組,類似于人體的疫苗或醫藥的小白鼠,何樂而不為呢?
作為一個大陸人,作為一個崛起中的中國的一份子,我們不必急于反擊、抵制他們,不妨用適當寬容地、心理醫生看病人的心態去看他們,看著整個轉變的過程慢慢地、一步一步地發生就行了。正所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不厚道地說,這不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么,而且不是每人每年都能遇到的那種。
當然我這樣講的意思并非被動地無所作為:我們只是在積極地等待瓜熟蒂落的那一天,瓜秧歪了、瓜架子倒了還是要扶一下的,同時摻沙子、做伏筆,比如即便臺灣偽政權答應服貿條件,我們完全可以表面上配合、私底下找人在臺灣鬧事給攪黃了——你懂的,政治這個玩意,哪里會是純潔溫情的!你以為小白兔不會耍流氓?
此外放眼世界,西方世界對中國的態度也是類似的。
由于他們的發達程度更高、對中國更缺乏直接接觸,目前大多還處于尚未得知病情的程度,少數目光敏銳的已經進入了拒絕階段,各種崩潰論、各種否定中國的言論不絕于耳。其實大量拒絕的言論本身就已經說明,中國的崛起已經是一件值得并且需要拒絕的現實了,只不過有些人從感情上心理上還無法接受而已。那些已經和將要在香港人身上發生了的,接下來也將一一在他們身上發生。對此我們也要有心理準備,到時候可能會面對某種憤怒的反應,需要做好兩手準備,還有啤酒和花生米,淡定,看大戲。
小結:
1、本文用醫學的一個模型類比港臺問題;
2、結合香港和臺灣實際,臺灣回歸不急。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