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2017年9月15日的夜晚注定無法平靜。“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因肺癌病情惡化,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72歲。
南仁東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作為FAST射電望遠鏡工程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主持了工程的選址、預研究、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為科學目標的編訂,各項技術攻關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生低調,埋首科研,生如此,別亦此。“遵其遺愿,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儀式。”訃告中簡短的幾句,是他留給世界最后的“聲音”。
網友緬懷留言
他,不止是“天眼之父”
“中國天眼”,是南仁東最顯眼的標簽。這是他的榮耀,也是他的最大的“遮光板”。人們似乎忘記了,拋開“中國天眼”,他是誰?
上世紀40年代,南仁東生于遼源。歷經了文革后,他仍以高考平均98.6分(百分制)的優異成績奪得吉林省理科狀元,成為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的一名高材生。而大學畢業,他一頭扎進通化市無線電廠,一干就是10年。于他而言,基層前線是磨礪自身再好不過的實踐之地。
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向中華大地,南仁東已完成了碩博攻讀,遠赴荷蘭、日本訪問歸來。期間,他參與了十國大射電望遠鏡計劃,使用國際甚長基線網對活動星系核進行系統觀測研究,首次在國際上應用VLBI"快照"模式,取得豐富的天體物理成果。這為80年代的中國進行VLBI數據分析,提供了可能。
他的多年耕耘,國際同行看在眼里。所以在2006年,即便南仁東并未到場參會,他仍被國際天文學會射電天文分部選為主席。
科研無疑是他一生追逐。但在南仁東弟弟的回憶中,南仁東似乎有了更加柔和的色彩。據國家一級美術師南仁剛介紹,哥哥自小愛好廣泛,門門功課都拔尖兒,精湛的繪畫技藝還令他頗為自得。1990年在日本國立天文臺擔任客座教授期間,南仁東曾用業余時間創作了一幅《富士山》油畫,至今被懸掛在當地天文臺的大廳之中。
悄悄地,他走了
再也聽不到那嘶啞的喉嚨呼喚“中國天眼”的聲音,再也看不到那踏遍上百個窩凼的雙腳出現在貴州的FAST臺址。仿佛昨天,他才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才當選科學中國人2016年度人物,然而,他真的走了,只留下他付出22年心血的“中國天眼”。
“FAST”,誕生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喀斯特洼坑,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頭頂“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光環,別號“中國天眼”。突破射電望遠鏡百米極限這件事,令它有可能窺測到星際之間的互動信息,實現對暗物質、中性氫、黑洞的信息觀測,推進人類深入探索宇宙起源、演化。
追溯其建設之初,單選址就耗費了13年。1994年開始,南仁東帶領建設團隊,踏遍中國西南地區的大小洼坑,對300多個候選洼地進行地形地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的多學科探討。那會兒,他們常常走在荒山野嶺里,連條正經小路都找不到,每天最多走一兩個洼坑,晚上返回縣城,白天再繼續跋涉。13年,無數個日日夜夜積累出一項項珍貴的考察數據,南仁東也在風吹日曬中變得黝黑,周邊縣里的人幾乎都認識了他,打趣說這個家伙好像在這發現了“外星人”。
“我們選到了一個地球上獨一無二的,最適合建設FAST的臺址。”只有一步步度量過,南仁東才能這么有底氣。
初期勘探結束,當大部分工程人員返回原有的工作崗位,南仁東卻還在滿中國東奔西走。面對偏遠地區山路崎嶇等諸多工程、技術問題,他不得不尋求更多的技術合作。他坐火車從哈工大到同濟,再從同濟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最終,在他的立項申請書上,20多個合作單位整齊地排列開來。他曾說過,“我要拍全世界的馬屁,讓全世界來支持我們。”在最初艱難的10年,他設法多參加國家會議,逢人就推銷項目,與其問他去過哪些國家,倒不如說他還有哪些國家沒去過。FAST項目就在他的逐日奔波中,漸漸有了名氣。
在2006年的中國天文學學術年會上,南仁東介紹著這個龐然大物,“與號稱‘地面最大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它的靈敏度提高了約10倍。未來20~30年,它將會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
“時代造就了這樣一個人。”姜鵬說,“這個龐雜巨大的射電望遠鏡項目就像是為他而生。”作為南仁東的助理,在姜鵬看來他有些過于苛待自己,從FAST的實地搭建、可行性研究,到各個關鍵技術實驗,他無一缺席。想要做到完美,想到達到頂尖,他甚至可以連續不眠不休地盯著編程記錄,就一個細枝末節和工程人員討論至凌晨。
2016年“中國天眼”落成啟用之際,南仁東已罹患肺癌。他不顧眾人反對,拖著病軀親赴貴州,與首次“睜開眼睛”的FAST完成對視。誰知道,這一眼竟成了訣別。
南仁東的一輩子,都在“拒絕平庸”。“美麗的宇宙,以它的神秘和絢麗召喚我們,踏過平庸,進入到無垠的廣袤。”話語猶在,而他已漸漸走遠,身后黯淡了一片星辰。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