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雖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有多年,但在市場經濟與公有制的兼容問題上仍然爭論不休,問題在于沒有從理論上給予徹底的說明。因此,需要對一些問題進行探討和闡釋,比如,公有制與市場經濟能不能兼容、結合的問題;如何發揮市場的作用并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公有制和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雖然主次和強弱不同,但同時并存,社會主義經濟規律和資本主義經濟規律不同程度地發揮作用,如何理解這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如何做強做優做大國有經濟,讓社會主義規律在市場中起主導作用:等等。
【按:我國雖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有多年,但在市場經濟與公有制的兼容問題上仍然爭論不休,問題在于沒有從理論上給予徹底的說明。因此,需要對一些問題進行探討和闡釋,比如,公有制與市場經濟能不能兼容、結合的問題;如何發揮市場的作用并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公有制和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雖然主次和強弱不同,但同時并存,社會主義經濟規律和資本主義經濟規律不同程度地發揮作用,如何理解這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如何做強做優做大國有經濟,讓社會主義規律在市場中起主導作用:等等。這些問題既是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重大的現實問題。我們就這些問題采訪了經濟學家、廈門大學原黨委書記吳宣恭教授。】
一、關于市場經濟與公有制的兼容、結合問題
▲(采訪者簡稱▲,下同):吳老師,您好!最近理論界又在議論市場經濟與公有制怎樣兼容和結合的問題。您長期研究所有制與產權理論,想聽聽您對這個問題有什么看法。
●(被訪談者簡稱●,下同):您提得很好。這個問題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由于它的重要意義,國外和我國的理論界已經討論多年了,雖然討論的歷史背景和暗含的目的不完全相同。
準確地說,關于公有制與市場經濟能否兼容或結合的問題,并不發生在集體所有制。因為不同集體經濟組織原本就是不同的所有者,都各自擁有獨立完整的財產權利,集體之間都以商品所有者的身份相互對待,彼此都是市場主體,都在市場中活動,都要受市場機制的影響去配置資源。問題的焦點只在于國家所有制內部。因為通常所說的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制,是指全部國有企業都歸國家所有,各種生產資料和產品在國有企業之間互相交換并且不改變所有者,就不會出現商品關系。由于國家所有制占據國民經濟的主導地位,如果它不存在商品生產和交換,整個社會還能實行市場經濟嗎?
▲:是的,不能籠統地講公有制,只有國家所有制才存在與市場經濟能否兼容的關系問題。那么.您怎樣看待這個問題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有必要回顧一下改革前后國家所有制內部產權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弄清了這些變化,國家所有制與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關系就容易看明白了。
我國在改革前,國家所有制實行的是產權高度集中在國家的制度,企業生產任務由國家層層下達,盈利悉數上繳,虧損全部由國家補貼,企業間彼此需要的生產資料和產品由國家統一調撥,只是為了經濟核算才計價算賬。在這種產權制度下,企業既無生產經營的自主權,也沒有自身的局部利益,當然也無須承擔盈虧責任。處于這種“三無”狀態,企業實質上只相當于“全民工廠”的車間,盈虧對企業不起激勵或懲罰功能,市場信息對企業沒有任何意義,市場機制對企業根本不發生引導作用。企業只根據上級安排去完成任務,無法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這時,國有企業互相交換產品并沒有發生所有權的轉移,它們確實像斯大林所說的只有商品的“外殼”,不是真正的、實質上的商品。
▲:關于這個問題,國際上早有討論,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過去,在國際上發生過幾次有關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能不能兼容的論戰。瑞典學派的卡塞爾、奧地利學派的米塞斯、自由主義學派的哈耶克和羅賓斯以及后來的西方現代產權學派的張五常等人認為,市場只能同私有制相結合,而將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對立起來。例如米塞斯強調,要把市場和它的價格形成的功能同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分離開來是不可能的,二者必居其一,要么是社會主義,要么是市場經濟。這種觀點除了他們的私有制偏見之外,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們是以當時蘇聯實行的產權高度集中的國家所有制作為分析對象,從中當然看不到實行市場經濟的可能。曾經名噪一時的匈牙利經濟學家科爾內,在20世紀8O年代中期的一系列論著中,對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兼容性表示了極大的懷疑。他在《通向自由經濟之路》(1990年)和《所有制形式與調節機制》(1990年)中,大力宣揚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非兼容論。在他看來,行政機制(計劃)與國有經濟有天然的聯系,市場機制與私有經濟有天然的聯系;私有制與市場協調存在“強聯系”,卻與行政協調存在“弱聯系”,而國家所有制卻正好相反。那時在東歐與科爾內齊名的奧塔-錫克、弗.布魯斯.后來也步他的后塵,以實行市場經濟為名,走進宣揚私有化的泥沼。
至于論戰的另一方.如波蘭的奧斯卡·蘭格,雖然認為社會主義也可以利用市場機制,卻只能提出模擬市場的方法,即以試錯法確定價格,經過反復試驗使市場上的供求相等,從而達到均衡價格。而無法直接證明公有制與真實的市場能夠相容。他的理論弱點也就在于,他看到的只是蘇聯模式的國家所有制。到了現代,一些外國經濟學家雖然也主張社會主義可以同市場經濟兼容,如美國的迪夸特里認為,“市場社會主義獲得市場的優點同時避免資本主義的缺點”,“市場的運用與社會主義制度不相矛盾”,并指出:“市場的運用不一定損害生產資料公有制,不一定妨礙平等主義分配原則的實現,并且可以促進工人民主。”①
但是,這些學者都因為缺乏正確、完整的所有制和產權理論作為分析工具,未能從所有制內部的具體產權關系進行分析,理由都不夠充分。例如,英國的馬科利認為,在生產壟斷化后,即使不進行全面私有化,社會主義國家的市場也可以是有效的,只要所有市場主體的活動服從剛性的市場規律就夠了。這些觀點當然是沒有說服力的。因為,當國有企業處于無權又無利的狀態時,對市場的信息是遲鈍乃至麻木的,市場規律對它們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嗎?企業的活動可能服從“剛性的市場規律”嗎?
我國有些經濟學家在這個問題的認識上也存在同樣的缺陷。如董輔初先生認為:“在公有制經濟的基礎上是不能建立和發展市場經濟的。”其理由是:“商品的交換只能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間發生.也只有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間才能有真正的市場競爭,從而才能發展成為市場經濟。在國有企業之間不可能展開真正的商品交換,真正的市場競爭,因為在國有經濟內部,各個國有企業不是獨立的財產主體,國有企業的所有者都是國家,它們之間不能形成真正的商品貨幣關系,而作為所有者的國家則可以在國有企業之間調動各種資源,這種調動可以是無償的,最多記一下賬。”②
▲:處在當時蘇聯的特定所有制條件下,斯大林也認為全民所有制企業間不存在商品交換,之所以要計價算賬是經濟核算的需要。
●:總之,離開了公有制產權關系的具體分析,公有制與商品經濟的關系就無法得到有說服力的證明。為了避免這種缺陷,一定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所有制和產權理論,分析改革后國家所有制實現形式的變化,進而探討公有制同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關系。
二、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
▲:請您總結一下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發展邏輯。
●:在改革初期,黨中央分析了我國的經濟形勢,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正確指出經濟發展中的關鍵問題,確定增強企業活力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在這個《決定》的指引下,經過幾個階段的逐步探索,國有企業實行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產權制度(亦即我國通稱的所有制實現形式),部分企業還建立了出資者所有權與法人財產權相分離的公司制度。前一類企業雖然不擁有本企業生產資料的狹義所有權(即歸屬權),卻有權占有、使用和依法處分國家委托給它們的資產,并得到經營所帶來的一部分經濟利益。后一類企業則擁有全部的所有權,可以享有全部的經濟利益。
這樣,原來沒有自己的自主權力和局部利益的國有企業,就變成具有相當部分或全部產權的所有制主體。在這種新的產權制度下,激勵機制就開始發揮作用。國有企業之間是否進行等價交換。就關系到企業的勞動耗費能不能得到實現,成為同企業和職工的利益密切相關的事情。當國家和企業或者國有企業之間互相需要對方的物資和產品時,就不能像過去那樣采取行政調撥的方式.而必須互相承認對方是擁有所有權的主體,通過市場實行等價交換,做到互不多占對方的勞動成果.互不侵犯對方的經濟利益。這是確認和維護國有企業所有權的基本要求。
于是,在國家和國有企業以及國有企業之間就必然發生實實在在的商品關系。企業開始為了自身的利益,設法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爭取更多的盈利,當然要按照市場供求狀況和價格變化去安排經濟活動,服從于價值規律和市場機制的權威。國家也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只憑指令性行政手段去指揮企業的活動。
隨著國有企業改制成為有權有利有責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并與早已遍布的私有制、集體所有制主體匯成商品經濟的大軍,一起融人廣闊的市場之中,市場機制就自然而然地成為調節社會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和方式,市場經濟便水到渠成地取代了計劃經濟。可見,市場經濟替代計劃經濟不是人們事前選擇、設計的結果或改革的預定目標,而是國家所有制經過改革建立了新的產權制度引起的經濟發展的自然進程。
▲:馬克思主義一貫認為,所有的經濟關系,包括交換關系,其產生和發展都不以人們的意志、愿望為轉移。經過您這樣分析,就有助于我們理解為什么經過改革后.國家經濟發展實行了市場經濟體制。
●:在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還沒有提出要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在浙江金華參加了一個全國性的研討會,討論商品經濟與公有制兼容的問題。那時我就指出,將兩者兼容作為研討會的議題是不科學的。商品經濟是從出現社會分工以后,在特定所有制條件下人們進行經濟聯系的一種方式,本質上是人們在交換領域的經濟關系。它同在直接生產過程中人們的相互關系和分配關系一樣,不是可以脫離所有制而獨立運行的東西,而是在一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上形成。由所有制決定的。只要某些生產要素或產品歸屬不同所有者,人們在互相讓渡自己產品的時候。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必定要計較各自產品的勞動耗費是否得到補償,要求與等量勞動相交換。但由于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條件千差萬別,不同所有者的勞動耗費無法直接計算、比較,只能通過市場關系將它們轉換為社會必要勞動,然后再按照價值大小進行交換。這樣,勞動就轉化為價值,勞動產品就成為商品,社會上也就存在商品經濟關系了。
在這種條件下,商品交換是人們建立經濟聯系的唯一方式。按商品價值或市場價格進行交換,是實現所有制(其人格化就是所有者)權利的要求。所以,商品經濟和作為它產生基礎的所有制不是兩個彼此分離、截然不同的事物,而是出乎所有制主體自身要求的內在必然的統一關系。為此,我當時寫了幾篇文章,具體分析國家所有制改革后在產權配置上的新特點,認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公有制是商品經濟的基礎。兩者存在內在的統一性。”③
▲:您在前面還提到,討論兼容和結合問題有著歷史背景和暗含的目的,請談詳細一點。
●:先提一下早期在外國展開的論戰,那是哈耶克等新自由主義者挑起的攻擊、反對新生的社會主義制度的招數。反動意圖暴露無遺,無須贅述。
就我國而言,20世紀90年代初的討論,正當改革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階段,人們對改革道路和前景還沒有認識清楚,多數參與者對兩者關系在理論上存在疑惑,但也有少數人想借口堅持公有制反對擴大商品關系,另有一些人則強調商品經濟的作用,主張發展私有制。
到了當前。市場經濟已經成為現實的交換方式,國有經濟已經成為市場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重提這個討論主要是有些人認為國家所有制改革不夠,還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與市場經濟還存在不兼容之處,或者說兩者結合不好。例如,有些人認為國有企業的市場能動性不夠,市場活動不自由,參與市場競爭不充分,偏重平等原則而關心效率不足,難以成為合適的市場經濟主體。有人認為國有企業的靈活性不如集體企業。還有人把承認個人私欲作為市場經濟的前提,認為達不到這點.公有制就不能與市場經濟結合好。據此,有人提出要全面實行混合所有制,而且不要國家控股,最好改變得像集體企業那樣,才有能動的市場主體。還有人以更好發揮整個社會市場經濟的作用為名.主張國家所有制全部退出競爭性行業,有的提出要打破國家對重要行業的壟斷,為“民營經濟”開路。
總之,他們主張盡可能減少政府的干預,進一步改造國家所有制去適應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要求,甚至提出實行“私有化”,以實現兩者的結合。
▲:從馬克思主義來看.這些觀點是錯誤的。從認識論上講,問題出在哪里?
●:這些觀點都沒有正確認識所有制與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關系,與馬克思主義背道而馳。
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化。從根本上說,取決于生產力的要求。它不僅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要適應生產力性質的要求,即必須符合生產社會化的要求以及調動勞動者積極性的要求(即發揮最基本的生產力作用的要求)。
至于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它只要求不同商品必須按照生產它們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互相交換,并有財產權利明確的主體充當交換監護人,使等價交換順利進行,而不管交換者的種族、語言、宗教、門第、性別有何差異。除此之外商品和市場別無其他特殊要求。正是由于改革后的國家所有制出現了這種條件,決定在它內部自然形成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
可見,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制的建立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所有制的變革決定是否實行市場經濟,而不是市場經濟的要求決定所有制。不但如此,所有者的差別雖然不影響商品交換的進行,但所有制的不同社會性質,對商品、市場關系卻起著多方面的決定作用。它決定了商品生產的不同目的、不同性質、不同范圍、不同活動特點:也決定了市場結構的狀態和調整市場結構的方式。例如,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主體唯利是圖、剝削深重、彼此割裂、盲目競爭,致使社會矛盾不斷深化,各種經濟結構互相脫節,生產長期相對過剩,而勞動人民的需要得不到應有的滿足,周期性爆發經濟危機,只能通過不同程度的經濟動蕩,以大量資源的損失為代價,求得暫時的平衡。社會主義國有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固然要追求自身的利益,但企業和勞動者的利益同整個社會的利益從根本上說是一致的,都以滿足人民需要為目的組織生產,實行按勞分配,較自覺地接受和實施國家計劃指導和調控,不存在資本主義經濟固有的那些矛盾,因而產業結構比較合理。供需結構比較協調,出現差錯也能較快糾正,不存在發生經濟危機的根源,社會生產獲得比較快速的發展。
總而言之,所有制是市場經濟形成的基礎,它決定了市場經濟的各個方面。以國家所有制為主的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主張按市場經濟的要求削弱國家所有制是顛倒了所有制與市場經濟的關系。破壞公有制、搞私有化只能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和特點發生蛻變。
三、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您用很簡要的概述講明了所有制與市場經濟的關系,的確有助于人們對市場經濟與公有制關系的正確理解,也有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請您對市場經濟的內涵.特別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再作進一步分析
●:好的。市場經濟就是高度發展的商品經濟,或者說,是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商品經濟。可是,什么是市場?市場與資源配置有什么關系?在市場配置資源的究竟是誰?
所謂市場,狹義而言指交換商品的場所(現代用語又稱“平臺”),廣義而言是商品交換關系的總和。但即使是狹義的市場,也離不開交換關系。一個場所如果沒有許多人在一起進行買賣就只是一片空地,不成其為市場。所以,歸根到底,市場的本質是商品交換關系。人們在市場上進行交換首先要根據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耗費,遵守價值規律,再就是觀察了解商品的供給和需求狀況,討價還價,最后達成交易協議、成交。在供求基本平衡的情況下,商品大致按照它的價值買賣;在供不應求或供過于求的時候,價格就上下波動。
這樣,市場就具有幾方面的功能,即(1)將生產者的個別勞動耗費均衡化為社會必要勞動,即確定商品價值的功能;(2)通過市場主體討價還價(議價),商定價格的功能;(3)從價格波動間接顯示供求關系的功能;(4)引起價值再分配的功能。在交換過程中,買者之間、賣者之間以及買賣雙方為了求得更大利益,展開各種各樣的競爭,影響市場情況的變化,使市場的功能得以發揮作用。有人把這些關系或功能稱為市場的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和再分配機制.統稱為市場機制。
可是,由于商品社會的經濟主體數量極多,而且是各自獨立的,各謀自己的利益,各有自己的打算,甚至是互為競爭者,互相封鎖信息,沒有哪個組織或個人能通曉市場的各種情況,能夠正確指揮市場交換活動。于是,他們只能從市場價格的高低漲落去間接了解商品的供求狀況和變化,作出自己的判斷和決定,對生產經營方向、品種、數量和規模進行安排和調整,爭取更好的投入產出效率。這些活動交匯在一起,最終影響了社會資源在不同企業、不同部門、不同領域的配置。所謂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剖開了不外乎這些。
有些人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解釋為“市場是社會資源的主要配置者”,市場可以決定資源配置,只有那些市場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才需要政府去辦。這是一種絕大的誤解。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談到交換關系時指出:“商品不能自己到市場去,不能自己去交換。因此,我們必須找尋它的監護人,商品所有者……為了使這些物作為商品彼此發生關系,商品監護人必須作為有自己的意志體現在這些物中的人彼此發生關系。”④他還提到,在交換過程中,商品始終處于被動地位,不能辨別與交換對象的情況,“商品所缺乏的這種感知商品體的具體屬性的能力,由商品占有者用他自己的五種和五種以上的感官補足了”⑤。
可見,市場是許許多多經濟主體進行商品交換的關系,市場本身不是產權主體、經濟主體,沒有經濟學所說的“人格化”的依據,沒有“自己的意志”,不具備決定資源配置的條件和能力。實際上。決定資源配置的是在市場中進行活動的各類經濟主體,他們根據市場的信息,作出分析和判斷。按照自己的不同感受、理解和意愿,自主地決定各種活動,換取、支配和使用各種社會資源。這些主體才是真正決定資源配置的“手”。退一步說,即使市場能夠提供價格信息,具有利益導向的功能,有利于資源的有效配置,但必須看到,市場信息是不完整和滯后的,不一定準確,或者等市場主體知道消息時已是明日黃花了。這就容易發生今年某產品緊缺漲價,大伙搶著生產,明年該產品供過于求,價格下跌或者賣不出去,造成極大的浪費和虧損。這種情況在市場上屢見不鮮。何況生產經營者互相阻隔,對信息的了解不夠及時充分,根據它們安排生產經營免不了會產生錯配,造成供求的脫節。再加上市場普遍存在競爭的盲目性,個體活動的外部性,想單憑“看不見的手”去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是靠不住的。市場上不斷出現一些企業倒閉,不就是資源配置不當,造成虧損甚至資不抵債造成的嗎?
▲:您的這種見解倒是有點獨特。請問,這對我國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什么理論意義?
●:我想根據這個認識分析兩個問題。先談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既然各類經濟主體是市場運作和資源配置的能動力量,那就要進一步研究,主體包括哪些,哪個最重要?市場主體除了企業(含非企業的其他經濟組織)、事業單位、個人(含家庭、家族)以外,還有政府。在所有的國家,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政府不僅購買了包括國防、安保、外交、行政管理、社會保障等需要的巨額物資和服務,是最大的需求者、購買者、消費者;而且擁有巨量的財政收人、龐大的金融資源,掌握著國家資產的分配,進行宏大的建設投資,管理和控制著強大的生產能力.是最大的投資者、供給者。無論從哪一方面觀察,政府都是我國市場最重要的主體。這是事實,誰也無法否認。因此,僅就市場內部關系而言,政府對資源發揮調節作用就是市場經濟應有之義,不應該把政府排除在市場之外,或者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有些人拘泥于西方經濟學的市場理論,眼中只有企業,將它當成主要的市場主體,無視政府在市場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把政府當成以企業為主的經濟的“守夜人”,是非常錯誤的。
再從市場外部或者宏觀層次看,我國的政府作為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委任的、秉承人民意志的政權管理機構,既是市場規則的建設者、經濟政策的制定者和市場秩序的監督者和維護者,而且政府還擁有主導經濟的強有力的國有經濟為后盾,尤其是能夠在全社會范圍應用大規模智能信息系統,對各種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發揮強大的調控作用。這些大家都很清楚,不需要我多講了。
總之,從市場體制的里里外外看,夸大市場的作用而貶低政府的作用,既不符合客觀實際,在理論上也是錯誤的。
▲:這樣分析可以更好消除那種片面夸大市場作用而排斥政府作用的錯誤認識您不是還有第二個話題嗎?請接著講。
●:我在前面說過,決定資源配置的是人,是在市場中進行活動的各類經濟主體,然而,這些經濟主體是分屬于不同所有制的,各有不同的社會性質。由于市場主體的所有制性質不同.各自的生產目的不同,支配主體行為的經濟規律不同,導致的社會矛盾不一樣,導致市場運行的狀況和結果也不相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資料由資產階級占有,社會生產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剩余價值,市場首先為資本家獲得和實現剩余價值服務,商品運動受剩余價值規律、資本積累規律所制約,加劇了貧富兩極分化,促使一系列社會矛盾日益激化,導致市場的失衡和危機。這就是資本主義性質的市場經濟。在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勞動人民成為生產資料和生產過程的主人。社會生產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勞動人民的各種需要,市場關系是勞動人民之間的同志式協作關系,能比較自覺地接受國家的計劃調節,為實現共同的社會生產目的服務,表明這種市場經濟具有社會主義性質。可見,市場經濟雖然有著一些共性,卻由于支配市場的經濟主體不同,存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差別。
我國的目標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但在當前階段,這個目標還遠遠沒有在全社會實現。我國的市場經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基礎之上的,它只能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四、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喔,您說我國的市場經濟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什么這樣說?
●:這首先是從我國現行的基本經濟制度方面說的,因為我國現階段實行的基本經濟制度。除了社會主義公有制以外,還有勞動者個體私有制和國內、國外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后者在經濟總量方面正以迅猛的速度超過公有經濟。您想想看,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上建立的市場經濟關系是否也屬于社會主義性質,也可以叫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嗎?如果這么一大片市場經濟關系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還能說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嗎?
▲:確實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這里涉及怎樣正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要特點的基本理論問題。我國當前階段同時并存著社會主義公有制和資本主義私有制,在它們基礎上分別形成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社會主義經濟規律和資本主義經濟規律在不同生產關系中發揮作用并互相影響。這種“二重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主要的特點。因此,我國的市場從表面看是一個整體。但按生產關系的本質分析,在它當中卻存在不同社會性質的主體以及由不同經濟規律支配的不同市場活動方式,形成性質不同的兩大主要市場經濟關系:一個是由公有制主體施行的、按社會主義經濟規律活動、為勞動人民的最大福利服務的社會主義市場交換關系;另一個是由資本家支配、按資本主義經濟規律運作、為少數人牟取最大利潤服務的資本主義市場交換關系。這兩類市場交換關系互相交錯、互相影響,共同存在于一個社會,組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生產關系的這種二重化,切合我國的實際,是不可否認的。只有使用這種分析方法,才能正確認識我國市場經濟的特點,剖析存在的問題及其根源。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
▲:這種二重化的所有制、經濟規律、生產關系并存,會造成什么樣的問題?對人們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有什么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快速發展、市場繁榮的同時也出現眾多的問題,諸如市場結構失調、供需嚴重脫節、市場秩序混亂、市場陰暗現象叢生,等等。許多人對社會主義社會居然發生這些弊病感到沮喪和困惑,因而對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失去信心,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產生懷疑。這是沒有根據我國生產關系的二重化特點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未能正確分辨各種弊病產生的根源.把它們都錯誤地栽在社會主義頭上。
其實.只要進行具體的分析就能看出,這許多問題絕大部分都不發生在公有經濟,不是由社會主義制度產生的。資本主義私有制追逐最大利潤的本性才是一系列市場亂象和弊害的根源。試看,那些制造假冒偽劣商品乃至有害有毒產品的,不就是那些只想賺快錢大錢,置勞動人民的健康于不顧的私有企業、個體作坊嗎?那些控制生活必需品貨源、散播虛假信息、聯手炒作、哄抬物價、影響群眾正常生活的,除了掌握巨額游資的私商還有誰?為什么出現那么多的過剩產能和產品,除了許多私營企業盲目追逐高額利潤,哪里容易賺錢就往哪里鉆,除了不接受國家產業政策的指導造成的后果外.還不是因為私有企業主占據勞動力市場的絕對優勢,壓低工資水平,勞動者的收入長期偏低.購買力不足,無法消費不斷增多的產品造成的?這些消極現象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要求的結構和秩序背道而馳,是資本主義的經濟規律在流通領域作用的結果,也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明顯表現。
▲:您分析了市場問題的根源,辨別了不同的市場經濟關系,的確有利于解除一些人的困惑,那么.怎樣才能將這種二重化帶來的弊端降到最低程度呢?
●:上面所列的市場弊病,在20世紀50年代中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改革完成后到改革開放前的階段,基本上沒有在我國出現過。而改革后的社會現實明白顯示,各種市場弊病不僅頻頻發生,而且它們的范圍、數量和嚴重程度,還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增長而不斷增大和加劇。這說明了,關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本質和存在問題的認識不僅是理論的分析,而且被實踐所證實。
今后,我國能不能更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減少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消極作用,關鍵就在于公有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與資本主義經濟力量的強弱對比。如果不以公有制(不只是質。也包括量)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就會喪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有優勢,而讓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大行其道。
因此,為了確保改革的正確方向,必須采取有效的方法和堅定的措施,切實做優、做強、做大國有經濟,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一定要讓國有企業獲得必需的投資和發揮作用的領域,通過自我完善的改革,提高素質,通過競爭不斷擴展和壯大,而不能以似是而非的理由加以阻撓、限制和削弱它。如果按照某些人的意見,一味放手讓國際、國內資本去占領經濟高地,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經濟的力量對比將發生逆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會失掉發揮優勢的基礎,我國的市場經濟將越來越向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靠攏。資本主義的一些弊病不但解決不了,反而會進一步加劇,我國經濟不但無法持續高速發展,連“新常態”速度也可能屢調屢低。
▲:謝謝您講了這么多。最后我還想問,今后我國的市場經濟會有或者說應該有哪些變化?
●:我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是國家計劃調節的市場經濟。在保證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的條件下,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國家、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引導作用一定會不斷加強。作為勞動人民利益總代表的國家及其委任的政府,能夠擺脫各種私人利益的羈絆,比個人或其他社會組織更好地掌握和應用大規模智能信息系統,更全面和更真實地了解各部門各領域的供需信息,科學制定包括生產、交換、分配的系統計劃,更好地對市場經濟發揮調節作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馬克思所說的按一定比例分配社會勞動的普遍規律。
注釋:
①[美]迪夸特里:《市場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準則》,《現代國外經濟學論文選》第13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年。
②參見《中國經濟時報》1998年1月20日。
③詳見拙作《試論社會主義公有制和有計劃商品經濟的統一》,《高校理論戰線》1991年第5期;《現階段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商品經濟的內在統一》,《學術月刊》1991年第8期。
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03頁。
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04頁。
【摘自《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年第6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楊昭友:國企私有化混改違憲,請問:鐵路私有化的法律依據在哪里?
2017-08-05葉方青:那些將私有化當成解放思想的人混跡于決策系統,這是國家的悲哀!
2017-06-28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