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摘要】: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框架中,公有經濟與私有經濟在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同時還互相競爭,兩種不同性質的經濟規律也存在互相影響、互相矛盾的關系。處理好這個關系是決定我國未來發展前途的重大問題,必須引起全體人民的高度關注。
(一)生產資料所有制在生產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產資料所有制是人們圍繞生產資料結成的權、責、利關系,具體一點說,是生產資料歸誰所有、占有、支配、使用以及行使這些權能產生的利益歸誰所得,責任由誰承擔的關系。它是任何社會生產和交換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了生產資料與勞動者結合的方式,決定了人們在直接生產過程的地位和相互關系,進而影響了人們在交換和分配過程中形成的各種關系。
我國經過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消滅了各種剝削制度,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礎上建立了嶄新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到20世紀70年代末,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體水平不高而且發展不平衡的生產力,我國進行了改革開放。一方面鼓勵和發展國內的私有經濟,引進境外資本,以充分利用各種有利生產的積極因素。另一方面在公有制內部實行多種實現形式,調整產權配置格局,克服公有制產權過分集中的弊病。于是便逐步形成了當前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主要是以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制為主的公有制和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主的私有制。在二元化所有制的基礎上,形成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并存的二元結構,出現了經濟地位和經濟利益不同的階級和階層。兩類性質不同的生產關系各自按照自身內在的本質聯系和必然的趨勢發展并互相影響,演繹出變幻萬千的各種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
由于沒能運用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正確分析我國生產關系的劇烈變化并將它們納入理論體系,在改革前形成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改革后的現實產生明顯的脫節,引起人們認識上的一系列困惑,動搖了人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在如何解決新出現的社會經濟問題上也出現了許多分歧意見。
這些悖離社會主義原則的問題雖然表現為理論和實際的脫節,在本質上卻蘊含或者反映了當前我國社會不同所有制和生產關系的矛盾。只要運用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加以分析,便能發現上述問題和矛盾產生的根源,疑慮和困惑就容易解決和消除。下面讓我們從現階段我國的所有制和生產關系的基本特點出發,看看產生這些矛盾的根源。
(二)現階段我國所有制和生產關系的二重化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所有制的社會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勞動者的個體所有制得到發展,資本主義私有制迅猛發展壯大,而社會主義公有制在社會中所占的比重不斷縮小。這樣,原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幾乎籠罩全社會就變為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同時存在;原來社會主義經濟規律全面支配社會經濟運動的狀態被打破,出現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類經濟規律同時發揮作用并互相影響的局面;社會主要矛盾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從生產資料所有制、生產關系到經濟規律和社會主要矛盾的二元化顯示,我國經濟是一種極其重要的“二元經濟”,它客觀存在,表現明顯而且突出。我國當前階段出現大量改革開放前沒有的、有悖于社會主義性質和原則的經濟現象和問題,都應該從這種二元化去尋找根源和得到有說服力的解釋,也要從這里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首先觀察在我國社會發揮作用的經濟規律。在不同所有制的基礎上,我國社會同時存在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這兩類生產關系各有不同的經濟主體和權利關系、不同的生產目的,各自按照不同性質的經濟規律運行和發展。
當前階段,我國不僅同時存在兩類不同性質的經濟規律,它們還互相影響。這是因為,社會主義公有經濟和資本主義私有經濟共同存在于同一個社會里,都在統一的市場里活動,結成緊密的經濟聯系。它們雖然各自按照其本性運行和發展,有著自身的規律,卻不是彼此獨立、互不相干的,在它們互相聯系交往的過程中,必然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對方,產生經濟學所說的正效應或負效應的外部性。因此,所有制不同的經濟關系除了自身運行規律起作用以外,還會受到其他所有制經濟規律的影響。
首先看社會主義經濟規律對資本主義經濟的影響。在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對私有經濟有重要的正外部性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國有經濟中勞動者成為企業和生產的共同主人,根據按勞分配規律享有自己創造的部分剩余,它發揮重大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主對雇傭工人的剝削程度。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關鍵部門,國有企業在貫徹國家政策和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帶動作用,支撐、引導和帶動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目標中發揮重要作用,有助于規范私有企業的市場行為,減少私人逐利沖動對社會生產協調發展的破壞作用。第三,以社會公共利益為目的的國有經濟,憑借其強大的實力,在科技創新、社會經濟結構調整、生態環境保護中起帶頭作用,有利于引導私有經濟轉換發展方式。第四,國有經濟上繳巨額的利潤和稅金,能更有力地充實國家的財政收入,增強國家對公共品的供給能力,促進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對改善私營企業勞動者的生活起補充作用。
再看資本主義經濟規律對社會主義經濟規律作用的影響。剩余價值規律和資本主義的其他一些規律,不僅支配著我國私營經濟的全部活動,而且對社會主義的公有經濟也產生了巨大影響,使社會主義經濟規律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第一,面對資本主義私有經濟的強大競爭壓力,國有企業還要爭取更多的利潤,以求增強自身競爭力,這就使企業不能過大過快地提高工資和福利,難以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無法更好地實現社會主義的社會生產目的。第二,資產階級追求最大利潤的一些不良行為也會影響某些國有企業,使其為增加企業利益而進行一些不合理的投資和不規范活動,不利于有效配置社會資源和協調國有企業間的協作關系。第三,生產無限發展趨勢與勞動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的矛盾和生產相對過剩,本來是由資本剝削導致的,是資本主義經濟規律的特有表現。但私有經濟的勞動者的收入低下,購買力萎靡不振,必然拖累與它共處同一個市場的國有經濟,使一些國有企業的產品由于內需不足而賣不出去,出現產能過剩,限制國有經濟的發展。第四,在私有企業主獲取暴利的物質誘惑下,特別是受到不法廠商的拉攏腐蝕,有些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墮落腐化,導致大量國有資產流失;有些企業甚至在性質上發生異化或蛻變。
總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框架中,公有經濟與私有經濟在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同時還互相競爭,兩種不同性質的經濟規律也存在互相影響、互相矛盾的關系。處理好這個關系是決定我國未來發展前途的重大問題,必須引起全體人民的高度關注。
在所有制和生產關系二元化的基礎上,我國也出現了兩類不同的社會主要矛盾。一是社會主義國有經濟中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矛盾,二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的社會矛盾。要解決它們只能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三)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要學習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不斷強化問題意識,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我們強調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就是要善于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10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必須遵照這個講話的精神,認識和掌握當前階段的經濟規律,抓住主要矛盾,從解決全局性問題入手,解決其他問題。
為了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明確我國社會的發展目標、方向和道路,堅持所有制社會結構的底線。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是堅持社會主義建設,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雖然由于受到生產力的制約和舊社會思想意識的影響,我國將相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可是,社會總要繼續前進,社會主義必然從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過渡。社會公有制,尤其是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制,是最適合社會化大生產的本性和要求的。隨著生產力水平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持續提高,社會主義國有制經濟必然要不斷壯大,非社會主義經濟所占比重必將逐步消減。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認清和順應這種趨勢,社會主義事業就能少走彎路,順利發展。因此,基本經濟制度不僅必須堅持,還要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朝著正確方向和目標不斷完善。完善必須以堅守社會主義的底線為前提,堅持是為了達到完善的目標。離開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事業就會受到挫折。
那么,要怎樣正確對待我國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呢?根本的方法還是從實際出發,認識實際的巨大變化,具體分析,與時俱進。
我國的社會生產以世界矚目的高速度增長。資本主義經濟規律對我國經濟的消極作用,在改革開放初期還不明顯,但隨著私有經濟力量的強大,它們就日益彰顯了。如果讓它按照當前的勢頭繼續膨脹,超過一定的邊際,它對社會主義經濟的消極影響就可能成為主導方面,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生產關系的地位就會發生逆轉,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就無法堅持。所以,一定要改變不分主次對待公有經濟和私有經濟的做法,扭轉實際擠壓公有經濟而偏護私營經濟并使其比重不斷增大的局面!真心實意地發展公有制經濟。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明確指出:
【“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管理企業,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據支配地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我們黨執政和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須搞好。”】
(習近平于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的講話。)
【“國有企業是推進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堅持國有企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動搖,堅持把國有企業搞好、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不動搖。”】
(習近平于2015年7月17日在吉林調研時發表的重要講話。)
這是進入新時期以來,總書記針對經濟形勢發出的高瞻遠矚的宣示。“把國有企業搞好、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不動搖”,是我國實現五大發展理念的主導力量和可靠保障。
其實,做大做強做優國有經濟完全符合我國生產力的發展現狀。為此,要充分認識和宣傳社會主義公有制,特別是國家所有制的優越性和重要作用,批判所謂國有經濟“低效論”、“包袱論”、“壟斷論”、“腐敗論”以及“國有經濟退出競爭性行業”的叫囂,駁斥混淆視聽的“所有制歧視論”,實行有效措施!大力支持國有經濟發展壯大。因此,國有經濟要通過自身的積累爭取較快的發展,國家也要給予必要的投資,并在政策上加以支持。要切實以國家所有制的完善和壯大為目標深化改革,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今后,國家所有制的改革不能只著眼于歸屬權的改變,做好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保證我國經濟朝著正確方向,持續健康發展。
【吳宣恭,察網專欄學者,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本文原載于《政治經濟學評論》2016年7月第7卷第4期 原標題: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該出手了!決不允許張維迎之流利用北大培養社會主義的“掘墓人”!
2017-07-11吳宣恭:我國如何防止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生產關系的地位發生逆轉
2017-03-21?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