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和用好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實質上就是解決好理論發展和實際應用的關系。當前,我國政治經濟學的流行理論最主要的問題是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由此引起人們的許多困惑。下面試舉幾個比較重要的事例:
理論上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產與人民不斷增長的生活需要的矛盾;而實際上我國經濟雖然長期快速發展,生產躍居世界前列,卻出現大量產能和產品過剩,不得不廉價賣給國外消費者,而國內大部分勞動者的生活得不到與經濟增長相應的提高。
理論上我國社會主義的原則和根本目標是共同致富;而實際上當前社會上分配不公、貧富懸殊的情況日趨嚴重,其程度和發展速度甚至超過資本主義發達國家。
理論上在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我國社會不存在剝削階級;而實際上當前不同社會群體在生產、流通、分配領域的地位和利益存在顯著的階級差別。
理論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許多優越性,可以利用市場機制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科技創新,合理配置資源;而實際上我國目前產業結構不平衡、低端生產重復、供需脫節、資源浪費、技術創新乏力、生態被破壞、環境惡化、產業空心化等弊病叢生,妨礙國民經濟的按比例發展。
理論上我國實行的市場經濟具有社會主義性質,以提高廣大人民的利益為根本目標;而實際上市場中混亂惡劣現象日益增多,投機欺詐、物價猛漲、假冒偽劣和有害有毒產品充斥,難以管理抑制,勞動人民深受其害。
由于流行的理論嚴重脫離實際,既說明不了真實的關系,更無法指導實踐,因而被認為是空談,科學性不足,難以被大眾接受。資產階級經濟學乘虛而入,利用其信奉者占據的領導地位步步圍攻排擠,將政治經濟學邊沿化。因此,正視這些狀況,使用正確的方法,從理論上進行分析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消除大眾的疑慮和困惑,是政治經濟學的重要任務。
一、問題產生的根源
政治經濟學的流行理論之所以脫離當前實際,是沒有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特別是它的理論分析基礎——馬克思主義的所有制理論,與時俱進地分析我國改革開放后生產關系的重大變化和基本特點,及時補充、修正那些在多年以前形成的傳統說法,因而失去應有的說服力。所以,認識上的困惑是這些流行的說法未能根據馬克思主義的所有制理論及時分析生產關系實際而引起的思想混亂的表現。
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條件的一定的社會形式,是任何社會生產和交換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所有制中處于不同的地位,以此為基礎,在生產過程、交換過程、分配過程和消費過程結成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重視所有制在生產關系中的作用,不僅在具體論述各種社會的生產關系時,都闡明它們是在一定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且在概括人類社會一般規律時,也強調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基礎,指出它對生產關系的其他各個方面起著決定作用。馬克思指出,勞動條件的分配,“是在生產關系本身范圍內,落到同直接生產者相對立的、生產關系的一定當事人身上的那些特殊社會職能的基礎。這種分配關系賦予生產條件本身及其代表以特殊的社會性質。它們決定著生產的全部性質和全部運動。”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統一的框架下,研究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物質生產條件(生產力)的變化首先引起所有制及其具體的產權制度(所有制實現形式)的改變,繼之促使生產關系其他組成部分發生相應變化,原先的經濟規律有的發生一些變化,有的退出歷史舞臺,新的經濟規律開始發揮作用,最終全面體現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的決定性功能。例如,隨著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工具的進步和生產力的提高,產生了剩余產品,個體(個人和家庭)獨自使用生產資料進行生產成為可能,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個人占有逐步代替了集體所有集體占有,出現了家庭私有財產,最后導致原始公有制的解體,促使社會生產、交換、分配、消費關系發生全面變化。奴隸社會生產工具的精細化,增加了剩余生產物,也突出了促使奴隸有效使用工具的重要性,為了以適當物質鼓勵調動奴隸的積極性,產生了擁有部分個人產權的隸農,在某些方面改變了奴隸主和奴隸的關系。經過戰爭和奴隸起義,在勞動者獲得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的世襲占有權以后,封建制度就代替了奴隸制度,社會生產關系的各個方面也隨之發生變化。又如,紡織機器的改進和海外貿易的擴展,引起毛紡織業的興盛和對紡織品的巨大需求,在英國掀起大規模的圈地運動,勞動者被趕出領地,解除了封建束縛,獲得人身自由,同時完全被剝奪了生產資料,這就奠定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的基礎。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力的巨大發展,高度社會化的生產力和生產已經不適合由私人占有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先在其內部發生變化,由個體業主制、合伙公司發展到股份制和資產階級的國有制,但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矛盾依然沒有解決,最終決定它必然被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制替代。
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使人們在生產、交換、分配、消費領域的關系發生全面變化,形成了嶄新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為了更好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不平衡的生產力,我國進行了改革開放。實際上,它也是從變革所有制和具體產權制度開始的:一方面恢復和發展國內的私有經濟,引進外國資本;另一方面在公有制內部改變產權配置格局,實行多種所有制形式。多種所有制和多種實現形式促進商品經濟的全面擴展,導致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代替計劃經濟,也使過去比較單一的社會生產關系復雜化,出現公有制和私有制、社會主義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并存的二元結構,出現經濟地位和經濟利益不同的階級和階層,不同的經濟規律同時在各自的領域發揮作用并互相影響,演繹出變幻萬千的各種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
由于沒能及時分析研究所有制和其他方面生產關系的劇烈變化并將其納入理論體系,在改革前形成的政治經濟學理論與改革后的現實產生明顯的脫節,或者說,出現一種理論殘缺,不僅引起人們認識上的一系列困惑,對如何解決新出現的社會經濟問題也產生許多分歧意見。因此,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就要按照歷史唯物主義,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所有制理論,從根源上分析當前的各種經濟關系和經濟行為,認識它們各自的特點及其運行規律,尋找解決問題和矛盾、發展經濟的正確道路和方法。
二、若干理論困惑的釋疑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生產關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所有制的二元化。與之相對應,社會的經濟規律體系也出現了二元化,除了少數在各種生產關系下都起作用的規律以外,兩種主要的經濟規律體系——社會主義經濟規律與資本主義經濟規律同時在發揮作用,并互相影響。隨著資本主義經濟迅速膨脹,資本主義經濟規律的作用范圍和力度急劇增大,只以社會主義經濟規律說明我國社會經濟狀況就難免漏洞百出。因此,只有從現實的所有制狀況出發去分析我國的社會經濟關系,才能準確了解我國經濟規律的二元化特點,全面發展政治經濟學,破解當前由于理論殘缺引起的一些困惑。
主張社會主義的社會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產與人民不斷增長的生活需要的矛盾是完全正確的。因為在社會主義公有制關系中,勞動者是生產資料的共同主人,也是生產過程以及生產成果的主人,勞動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生產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勞動人民的生活需要。這就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內在要求和作用的體現。于是,社會生產目的與妨礙它實現的落后生產力的矛盾就成為社會主要矛盾。但是,由于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的重新生長,一度在我國偃息的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剩余價值規律又卷土重來了。只是在開始階段資本主義經濟勢力還不夠強大,剩余價值規律的作用范圍和力度還比較小,還不足以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相抗衡,人們一時還沒有覺察出來。現在,資本主義經濟已經占有“半壁江山”,剩余價值規律的作用也像發酵一樣迅速膨脹。在就業人數占全國60%以上的私有企業中,過度的剝削使廣大勞動者的收入和購買能力長期停滯,遠遠趕不上生產的發展,資本主義特有的生產迅速擴大與支付能力相對縮小的矛盾在這些領域日益明顯地表露出來,而且呈現出逐漸駕凌于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之上的趨勢。這種現實存在和凸顯的矛盾打破了社會主義社會不存在生產過剩的說法,同政治經濟學的流行觀點大相徑庭,自然會引起人們的疑問。不僅如此,由于兩種經濟規律同在一個社會里發揮作用,兩者會互相影響,使有些規律的作用發生某些變化。例如,在私有企業的競爭壓力下,國有企業也要增加盈利、擴大積累,便無法過多地提高勞動者的報酬,影響他們生活的改善。又如,資本主義的剝削抑制了勞動人民的購買能力,也會波及公有制企業的市場,壓縮其銷路,使其也在一定程度上發生產品過剩。這樣,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就不能充分施展其作用了。所以,如果能夠從當前階段我國所有制二元化的特點出發,就能認識到我國現階段已經不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一統天下,不僅運行的經濟規律和產生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不是單一的,而且還會互相影響,呈現出某些特點。有著這種全面的科學的辨析,人們的許多理論困惑就不難化解了。
在分配領域,我國的狀況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以后,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全部歸勞動者共同所有,剩余產品在做了必要的社會扣除之后,以勞動為尺度進行分配。勞動者直接獲得的收入包括必要產品價值和剩余產品價值的一部分;社會扣除部分用于生產、儲備和公共需要,最終也歸勞動人民分享。雖然勞動者的收入和生活也存在一定的差別,但它是由勞動和贍養人口的差異引起的,數量并不大,與雇傭勞動者僅僅獲得勞動力價值(或低于勞動力價值的價格)而資本家憑借生產資料所有權無償占有大量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截然不同,真正消滅了剝削,實現了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資本主義私有制迅速發展,它利用我國勞動力供應充裕而資本不足的條件,有力地壓制勞動者工資的增長。超強的剝削加上大量使用國家和公有經濟提供的廉價資源降低成本,使中國新生的資本家獲得高于勞動者收入成百上千倍的高額利潤,并以超過世界的速度迅速積累了驚人的財富。近年來,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比重的不斷加大,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的作用范圍日益擴大,作用力度日益增強,分配嚴重不公越發加劇,財富占有高度懸殊愈加顯著。這就是與社會主義公有制并存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對分配關系的必然影響。了解這一點,社會分配狀況與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目標彌行彌遠也就不足為奇了。
關于階級關系的敘述,是當前我國政治經濟學流行理論解釋力最弱的部分。它始終不敢正視當前的實際,總是重復半個世紀前的老話,說什么我國在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剝削階級就不存在了。在其教材和論著中一直不敢涉及階級一詞,對資產階級和剝削的存在更是諱莫如深。這種理論風氣完全與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原則背道而馳,使人們無法正確分析、判斷我國社會關系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列寧指出;“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這些集團在歷史上一定社會生產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對生產資料的關系(這種關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規定了的)不同,在社會勞動組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領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會財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于它們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能夠占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在這個經典定義中,列寧根據人們在生產關系主要方面的地位進行階級劃分,其基礎就在于所有制的差別,其表現是剝削關系。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隨著公有制全面代替私有制,我國的確消滅了剝削關系和剝削階級。但在改革開放后的30多年,從所有制到生產關系的其他方面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資本主義私有制重新產生而且迅速發展,一群人憑借其占有的生產資料和貨幣資本,雇傭大量勞動者,按照自己的意志驅使他們進行勞動,無償攫取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在流通過程通過抬高房價和操縱物價掠奪勞動人民,賺取巨額利潤。在短期間里我國冒出大批千萬元、億元乃至百億元富豪,積累起資本主義國家二三百年才能堆積的財產。而很大一部分勞動者則失去能夠獨立進行生產的資料,只能依靠出賣勞動力為生,收入長期被壓制在很低水平,無力消費社會生產出的大量商品,在市場上還要飽受盤剝,實際收入進一步被壓縮,生活艱難。我國富人的收入則上百成千倍高于廣大勞動者,他們之間財富懸殊的程度則根本難以度量。許多反映分配關系的資料表明,我國貧富兩極分化程度已經處于世界的前列,財產急劇集中在少數富豪的程度甚至已超過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這證明了在所有制發生變化之后,我國社會不同人群無論在生產、流通、分配、消費領域,所處的地位、所得的份額都發生明顯而巨大的差別,階級分化已是不可否認的現實。政治經濟學必須承認階級存在的現實而不回避它、掩蓋它,才能及時發現階級關系的變化,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不可避免的階級矛盾,謀求社會和諧穩定的正道。
經過改革開放,我國從近乎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國家所有制也采取多種實現形式,企業擁有與經濟利益相聯系的產權,成為真正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為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創造了條件。由于公有制在基本經濟制度中居于主體地位,決定了我國市場經濟屬于社會主義性質,在許多方面不同于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具有重要特點和優越性。諸如,社會主義生產以更好地滿足全體勞動人民的需要為最終目的,可以借助市場信息靈敏地反映社會需求,利用市場機制更好地發展生產,為廣大人民利益的不斷增長服務;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不存在剝削關系,有利于避免和減少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兩極分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力地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領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國家不受狹隘的私人利益所局限,有可能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正確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合理調節國民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利用強有力的國有經濟發揮主導作用,彌補國家調控作用的不足,減少社會生產的盲目性和自發性,實現國民經濟的穩定和協調發展。雖然社會主義公有制還有許多不夠完善的地方,需要繼續改革,但初步獲得的改革成果已經使它顯現巨大的積極作用。正是借助于公有制賦予市場經濟的特殊優勢,我國在世界所有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中“一枝獨秀”,連續幾十年保持高速發展。
問題是,在我國除了公有制以外還有資本主義私有制。它受剩余價值規律支配,一切活動都以追逐最大利潤為目的。對利潤的追求一方面有力地調動私有企業的積極性,促進了生產的迅速發展,解決了大量勞動者的就業問題和長期困擾我國的產品短缺狀況,一定程度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它卻帶來資本主義固有的許多弊病,諸如:資本主義私有企業的投資和經營帶有明顯的盲目性和自發性,只要哪里賺錢多、賺錢快就投向哪里,不會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自動履行國家的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不利于社會經濟結構的合理化和優化;它們只顧自己的利益,具有明顯的逐利性,是一系列市場失調、混亂的根源,不利于市場有序運轉;它們的自私性產生一系列負面外部性,如浪費掠奪資源、破壞生態、污染環境、制造有害有毒產品,等等,嚴重危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它們的短視和保守性使其不愿意承擔風險,付出巨大的財力和精力對原有的方式做出重大更改,影響發展方式的轉變;它們的分散性和脆弱性不利于提高企業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和構建知識型技術創新體系;它們的剝削性造成嚴重的分配不公和財富懸殊,不利于協調社會利益關系,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總之,以上的現實情況說明,經過改革開放,我國的所有制發生了巨大變化,從而在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之外,重現了一種曾經被它代替、與它相對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重新產生一系列與社會主義幾乎是格格不入、令人迷茫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現象。這就是我國所有制的二元化結構的必然產物。看清楚這一點,就不難找到種種問題的根源,就能理解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加強對私有經濟引導監督的重要意義,為改革和發展指明正確道路。
三、政治經濟學方法和體系的創新
如前所述,當前存在的一些理論困惑源于政治經濟學流行理論的殘缺,其中最重要的是方法論上的偏差,即未能從我國當前的所有制實際出發去分析經濟關系。
馬克思是從所有制出發去分析和比較不同生產關系的光輝典范,例如,他將不同所有者(私有制)和社會分工并列作為商品經濟存在的基本條件;從所有制及其實現形式的變化論述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變遷和解體過程;從所有制出發區分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以及獨立生產者的生產關系的差別;指出在資本主義所有制條件下,勞動力才成為商品;說明資本家如何利用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和購買到的勞動力的支配權,監督指揮工人進行勞動,得到全部的勞動產品及其價值,揭露剩余價值生產和占有的秘密;剖析資產階級的不同集團如何根據其所有權份額瓜分勞動者創造的剩余價值;分析資本主義私有制如何使勞動——所有權規律轉化為資本占有權規律;論述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上形成的基本經濟規律和其他經濟規律的內涵、特點及其作用;論證資本主義私有制與高度發展的生產力的矛盾以及資本主義被消滅的必然性;預言“剝奪剝奪者”之后形成的公有制將建立起一個全新的社會。這一系列重要原理的闡述,更無一不是在剖析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上展開的。
當代的西方經濟學諱言階級差別和階級矛盾,回避談論生產資料所有制,但在實質上,它們是以占據社會主導地位的資本主義私有制作為理論分析的既定前提。它們認為,自由市場制度能夠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對市場體制及其運行規律展開一系列闡述,無一不是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出發點的。這種理論與隱含的所有制關系的一致性,使得它們的理論闡述基本符合于資本主義的表層關系,有利于解決許多現實經濟生活中的問題。不過,正是由于它們避開了所有制關系,使得它們無法說明資本的實質和剩余價值來源的秘密,認識不到資本主義的深層次關系和最基本的規律,也看不到社會的主要矛盾及其根源,這些又使它們的理論在更重要的層次上脫離實際。
不能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流行理論不重視所有制理論,它們也曾運用所有制理論去分析社會生產關系,得出過正確的結論。但是,到了改革開放后的今天,所有制理論在某些程度上被擱置了,有些看似應用了卻出現片面性,遲滯于現實的發展。許多人忽視了或者不敢正視所有制二元化這一劇變所引發的社會經濟關系的重大變化,依舊只用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去闡述當前的復雜社會生產關系,對隨著所有制變化已經大量出現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及其產生的社會現象不加或不敢置評,對兩種性質根本不同的生產關系的差異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矛盾,基本上不加研究和論述。這就使一般群眾辨不清問題的根源所在,容易將資本主義私有制產生的一些消極現象錯誤地栽在社會主義頭上,從而失去對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模糊了社會發展的前途。
因此,政治經濟學必須在方法和體系上進行創新。首先應承認和強調所有制對生產關系的基礎性作用,將所有制分析作為首要的方法,真正做到全面而不是片面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所有制理論。要如實地看到,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有制關系正處在不斷和劇烈的變革之中,它的每一個變化都會影響到生產關系各個環節,引起它們的變化;反過來,一種經濟活動或經濟現象都能從所有制(產權制度)找到它產生和變化的根源。尤其要明白,在當前存在二元化所有制關系的階段,社會主義公有制和資本主義私有制對相關的其他經濟關系的作用和影響是不相同的。因此,研究各種經濟關系、經濟現象時,都必須先了解它們是在什么所有制基礎上產生的,弄清它們的產生過程及其與所有制的聯系。例如,關于經濟主體在市場中的行為、作用和相互關系、市場秩序和市場發展前景、國家經濟規劃和政策的貫徹落實、企業與國家的關系、企業與職工的關系、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勞動所得在企業新增價值的占比,等等,只有根據它們所由產生的所有制基礎展開分析,才能得出符合實際的正確結論。
其次,必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所有制二元化的實際出發,創新政治經濟學體系。一是要改變以往分別在兩個部分論述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彼此分割、互不聯系的模式,把關于兩種主要的所有制和在它們基礎上建立的生產關系的其他方面的研究同時納入當前社會之中。對主要的理論問題既要分析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及其運行規律,認識社會主義的社會主要矛盾,還要正視強大的資本主義經濟的存在,揭示資本主義經濟規律的作用,對資本主義的社會主要矛盾在我國的種種表現進行科學的辨析。二是要研究和分析兩種不同性質的生產關系的互相影響。社會主義公有制與資本主義私有制雖然性質不同,運行規律和運動方式不同,但它們畢竟都同時存在于同一個社會,在同一個市場中交錯進行聯系,而不是彼此分開、完全獨立、互不來往,有些活動甚至是交融在一起的;在兩種所有制基礎上產生的經濟規律也會互相影響,使各自的作用方式和力度上出現某些特點。因此,必須研究分析它們既互相支持、共同發展又彼此爭奪的關系,進行比較和綜合評述。三是必須以歷史的觀點分析兩種所有制的變化動態,闡明它們成長的條件和將來發展的前景,探尋其可能變化的方向和規律,為正確處理兩種所有制經濟的關系,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推動社會進步,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