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湖
(一)
在福建省惠安縣崇武鎮,有個美麗的海灘叫西沙灣。海灘上有一座廟,掛牌“天下第一廟”。
一個籍籍無名的閩南小鎮,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廟,號稱“天下第一”,卻并沒有人質疑——這座廟供奉的不是菩薩神像,而是27位犧牲在這里的解放軍烈士。
這27位烈士,隸屬于三野十兵團28軍84師251團。1949年9月,251團在崇武備戰金門戰役,遭國民黨飛機轟炸。13歲的當地小姑娘曾恨被炸彈爆炸聲嚇得大哭,隨后被炸彈沖擊波震暈。
當她醒來時,發現身體被死死壓住,自己渾身是血。爬起來一看,是3位解放軍戰士用身體將她緊緊圍住。她身上的血是戰士們流的,自己毫發無傷。
那一天,251團為掩護和搶救崇武百姓,計有27名解放軍戰士犧牲。
(二)
曾恨的母親為報答解放軍救命之恩,在海灘邊的解放軍烈士墓旁搭了間小屋,安放“廿七英烈靈位”。曾恨從小跟著媽媽到小屋祭拜英烈,從未間斷。
1980年,曾恨母親去世,給曾恨留下遺言:你的命是解放軍救的,你要給解放軍建座廟,永遠感謝他們、記住他們。
建廟,在信奉佛道的閩南民間是至高無上的尊崇。但這對于一個普通的農婦來說,是一件極為艱難的事。曾恨省吃儉用,變賣母親留下的金手鐲和耳環,“化緣”請鄉親出資,終于在1993年動工,于1996年建成“解放軍廟”,青絲少女已成白發老嫗,迄今依然守護此廟。
10兵團司令員葉飛在世時聞聽此事,感動得流下了熱淚,道“人民有情”,題詞“為了人民,死得光榮”送到崇武。251團贈送匾額,書“戰士壯烈,惠女虔誠——天下第一廟”。
這座沒有和尚、沒有尼姑、沒有神佛的小廟,常年香火旺盛。老百姓在這里拜的不是神仙菩薩,而是解放軍烈士;在這里聽到的不是誦經聲,而是《我是一個兵》《說句心里話》等軍歌。這樣獨特的紀念方式別無它例,的確是“天下第一”。
(三)
對許多普通的老百姓來說,他們并不習慣像影視劇中的情景那樣,用獻花、擁抱、歌唱來表達情感,也不善于用詩歌、文章來表達紀念,甚至不會用微信轉發紀念文章。他們紀念烈士、不忘恩人,或許只是點一炷香,磕幾個頭,鞠幾次躬。
在烈士紀念日這個特殊的日子,于黨、于國、于軍,公祭必須隆重。但在你我熟悉的鄉野田間,老百姓并沒有太多可能參加公祭,他們甚至不知道這個日子的特殊,因為他們天天都在紀念,他們的紀念早已成為一種恒久的風俗、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
在云南楚雄,許多村民家門上貼的門神畫不是尉遲恭、秦叔寶,而是解放軍縱馬馳騁的畫像。這個畫像一貼就是一年。每到農歷初一和十五,村民們都會在門前點香,感謝人民子弟兵像神一般守護國泰民安。
在貴州遵義“紅軍山”,紅三軍團5師13團2營衛生員烈士龍思泉給兒童喂藥的情景,被塑成“紅軍菩薩”,常年香火不斷。鄉親們相信,只要摸摸雕像的腳和藥罐,“紅軍菩薩”依然會像當年那樣,幫助他們祛病消災,雕像的腳部因而被摸得锃亮。
在西藏軍區原司令員張貴榮烈士犧牲的“將軍崖”紀念碑前,許許多多行人都會停下來,點上一支煙,灑上一壺酒,鞠躬敬禮。經年日久,酒瓶擺滿了碑座。
是的,農村自產自銷的門神畫并不完美甚至有錯別字,點香灑酒的方式也很鄉土,但沒有什么比這種方式,更加真切地表達老百姓的真愛深愛、信仰信賴。
烈士為什么不朽?因為他們永遠活在老百姓心中!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