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1月17日訊:據國外媒體報道,業內頂尖科學家、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計算機專家蘇巴斯·卡克博士(Dr Subhash Kak)警告稱,隨著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水平不斷提高,機器終將取代人類,迫使人類進入“地獄般的反烏托邦社會”。
他的觀點集中在兩處:一是大量工作崗位將被機器人占據,失業陰霾將籠罩世界。他稱:去年的一份報告指出,截至2030年,將有8億工作者被機器取代。這個數字顯然十分龐大,因為,在筆者看來,這相對于中國所有勞動力的總合。
二是人類將陷入絕望和墮落。卡克博士說,工作可以為人們帶來自我實現感和價值感。而隨著機器人執掌全球,這種自我實現感將逐漸喪失,使人們的生活“毫無價值,極為悲慘”。于是,“反烏托邦過程已經開始。接下來將出現大規模失業。人們希望能發揮自身價值,工作使他們感到生活充滿意義。因此未來世界將被絕望籠罩。”他還稱,美國的毒品泛濫與極端團體抬頭現象便是這種反烏托邦未來的預兆。
如何評價“卡殼”博士的話呢?只能說他只講對了一半!他講對的一半是,機器人將大量占據工作崗位。以現在的趨勢,有4-8億機器人替代人工作并非科幻故事,而必將成為現實。他講錯的一半是,人類將陷入絕望。這無疑是機器人替代的悲觀論者。而實際上,機器人帶給世界的將是希望和快樂。
可以預見的是:第一,人類將從危險崗位、繁重崗位以及機械性重復崗位上解放出來。比如受限空間作業、高空作業、井下作業、爆破作業以及火災救援、毒氣泄漏救援作業等等。人類將遠離事故傷害,更加安全和幸福。
第二,因長壽化、節育化帶來的勞動力缺口將得到彌補。未來的班組很可能是一個師傅帶三四個機器人。也就是說,過去由四五個小伙子組成的作業班組將由一個小伙子帶幾個機器人組成。也就是說,現在的7億勞動力將擴充為28億。所謂老齡化(應為長壽化)危機實際是個忽視科技進步的偽命題。
第三,各種家政服務機器人的出現將緩解節育帶來的贍養壓力。老有所養,誰來養?機器人。可以設想,未來大量的服務崗位將由機器人承擔,這些機器人將有溫柔的語言、美麗的容貌、精準的技能、勤奮的品質、溫暖的態度。他們不會厭倦老人,也不會試圖給幼兒吃安眠藥。加之物聯網的無限連接,這些機器人將與家人、與醫師、與社區、與醫院無縫鏈接。這將大幅度提升護理的安全性。
第四,人類的社會治理能力將大幅度提高。舉凡 記憶、統計、分析、圖表、翻譯、傳輸、會務、拍照、速記等等一般性公務作業都可以交給機器人完成。它們將加倍更高的效率、更優的質量、更低的差錯率。在機器人的幫助下,人類文明將再進一步,其變化之巨,將超過蒸汽機的發明。
這的確會使部分人失業。但是,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嗎?實際上,即使在卡殼博士報告里,“失業”也并等于永遠喪失就業機會。根據去年11月的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發布的一份名為《自動化時代的勞動力轉變》的報告,對約60%的工作而言,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工作內容將實現自動化。“我們預計截至2030年,全球將有4億至8億人的工作將被自動化取代”但是,報告還說:到2030年時,剩余崗位數量仍足以實現充分就業。只不過,這4-8億勞動力“不得不尋找新的工作”。也就是說,一些工作崗位將被取代,而另外一些工作崗位將被創造出來,就業依然可以是充分的。
對于這樣的結果,我們有什么理由悲觀呢?難道就因為報告說“轉變將帶來巨大挑戰,將達到、甚至超過農業與制造業過去經歷過的變化規模”?如果人類害怕挑戰,怎么可能會有今天?即使在失業到再就業這段過程中,這些人也無需絕望和墮落。他們并非無事可干。他們需要去參加學習和培訓。“在全部失業人口中,也許有7500萬到3.75億人需要轉換工種,學習新技能。”這可怕嗎?學習不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而且,這么多人需要培訓,意味著有更多的教師崗位應運而生。對于渴望成為教師且具備相關能力的人而言,這不是挺好的嗎?
即使真有部分人因為機器人替代而徹底失業,實際也不可怕。隨著人工智能、機器人、大數據等科學技術的普及,人類的勞動生產率將呈級數提高,勞動很可能不再是生活的必需,而是成為身體的必需。人將視勞動為另外一種休閑方式。人類干一天休息6天的時代很可能到來。人類社會將進入共產主義。人的全面和自由的發展成為必然,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將由數據中心自動完成。所謂失業這一工業化時代的詞匯將被寫入歷史。以目前的科技進步,這一天可能要比人們預計的要早就會到來。
如果這一預言成立,那么中國將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支付寶、微信、共享單車、滴滴搭車等生活科技的廣泛普及證明,在大規模使用人工智能方面,社會主義制度擁有更強的適應性和競爭力。如果因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使用而導致大規模失業,社會主義的私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比資本主義也更有解決問題的制度優勢和治理能力。在向共產主義進步方面,社會主義制度也更容易接受。如果說改革開放前40年我們是在不斷的向西方、向美國學習的話,那么在今后的40年,很可能要成為西方和美國向中國學習的時代。
然否?我們拭目以待!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