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蔡昉:把人類向機器人乞討變成對機器人征稅
點擊:  作者:蔡昉    來源:《財經》年會  發布時間:2018-01-28 12:10:19

 

 1.webp.jpg

 

  各位來賓上午好,我今天講一個不是很熟悉的領域但是非常值得關注的領域——關于機器人來了以后對我們的就業和社會的影響。

 

  我們知道,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喜歡講“狼來了”的故事。講一次“狼來了”,大家十分恐慌并做準備,最后狼沒來……講多了以后,大家就會認為你是說謊的孩子,認為狼永遠不會來。后來,人們又創造了一個新的概念,叫“這次不一樣”、“這回狼真來了”。在機器人這件事上,我希望大家要注意,“狼來了”的概率大大提高了。

 

  最近幾年,我們對機器人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2015年,我們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的規劃,賦予機器人的發展以重要位置。2016年,我們又提出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機器人是高端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改善人類生活的重要切入點,也是我國創新發展的關鍵標志。”

 

  我們知道,規劃本身是專業部門做出的,而有了這些重要的政策規劃以后,接下來關鍵的一點就是: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應該去思考這一事業發展過程中可能帶來的社會經濟后果以及應該有的人文關懷。如果沒有這些,光規劃本身是不夠的。有的時候,我們對規劃本身做出這樣那樣的要求也許勉為其難,但至少我們應該關注它。

 

  實際上,上述規劃并不超前,而是順應了中國機器人工業發展的新規律和趨勢。至少從2013年開始,中國工業機器人的使用率就已經全世界最高。2010年-2015年,全世界制造業機器人的密度增長了32%,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快的速度,而中國則增長了230%,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1.webp (1).jpg

 

  基于這樣的現實,我們必須思考一個問題,即機器人發展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這件問題必須提上我們的研究議事日程,因為發展機器人并不是人們要趕時髦或是怕落后,而是由于現實需要。

 

  首先,這是一個不可阻擋的經濟規律。2004年,中國第一次出現人工荒,隨后我們把那年判斷為中國的劉易斯拐點。我們的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速度越來越慢,但高速的經濟增長速度對勞動力的需求仍在增長,導致勞動力短缺、工資上漲速度超過了原來勞動生產力提高的速度,這就必然提出用機器替代人的需求。

 

  同時,技術變遷的規律也不可阻擋。我雖然不是研究這個領域的,但是一直在關注這些問題。比如你剛剛讀了某個文獻,說機器人可能在某一個領域孕育著突破,但是目前還有一些技術難點,結果幾天以后你可能就會看到這個新的機器人已經研發出來了。它的發展速度決定了它替代人的速度將是前所未有的。

 

  因此,經濟規律和技術創新規律結合在一起,這要求我們必然得面對這個新的現象。

 

  在機器人使用、人工智能的使用上,經濟學家們發現了一個現象。此前,經濟學家們說,大家都在用電腦,但是電腦并沒有帶來生產率的提高,這被稱為“生產率悖論”,也叫做索洛悖論。但我認為,這個悖論是不存在的。

 

  首先在微觀層面上,不應該存在生產率和電腦的使用沒有關系。任何一家企業都有自己的預算約束,這個約束決定了我使用了什么技術要花錢且這個錢要賺回來,我會預期生產率在技術應用之后的提高。在宏觀層面上,確實完全可能存在機器人的使用無所不在但生產率沒有提高的情況。我們計算勞動生產率的時候,因為企業使用機器人而被解雇的一些人可能找到了工作,但卻被迫從原來比較高技術的領域進入了生產率更低的服務行業,比如到麥當勞賣漢堡包,他的勞動生產率降低了,還有部分人可能退出了勞動力市場,不是勞動力了。美國歐洲最近失業率很低、就業率很高,但生產率漲得不快,因為相當多的人本來應該就業但是決定不就業,而是去領殘疾人補貼。在美國,過了60歲的人就可以以腿腳不便為由去申請殘疾人補貼,拿了殘疾人補貼就不需要拿失業補貼,意味著他退出了勞動力市場,對整體社會沒有貢獻。宏觀上不恰當的應對,可能導致機器人的使用和生產率的提高沒有關系。

 

  有一點我們不能心存僥幸:機器人不是你的同事、你的拍檔,他不會跟你和平相處。機器也好、技術也好、機器人也好,都是因為生產要素相對價格的變化而被人們發明出來、應用起來,以替代更高價格的生產要素。當工人變貴,我們就發明出機器人替代工人,因為機器人的成本更低。也就是說,機器人自被發明出來那一天開始,天生就不是我們的朋友。機器人參加勞動也好、參加管理也好,和人類必然是有你沒我的關系。于個人而言,我們可能沒有辦法,但宏觀管理者必須要認清這個事實。當管理層沒有做出相應的制度安排的時候,機器人就不是人類的朋友,而是人類的敵人。英國的工人階級最早發現機器人是敵人,因此200多年前就出現了盧德運動——有一批工人發現工廠里使用了機器,不需要他們了,他們的工資會下降甚至會被解雇,他們沒法維持自己和家人的生存,因此把仇恨集中到機器身上。其實他們骨子里是反對資本家和國王,但直接的表現就是摧毀機器。當時工人們沒有抓住要害,認為他們的敵人是機器,這個思潮后來變成了一種哲學思潮延續至今,被視為反對技術進步的哲學思潮。這在理論上很容易駁倒,可問題仍然存在。

 

  凱恩斯是第一個關注使用機器和技術帶來的經濟結構變化的經濟學家。他曾非常正確地預見到如果勞動生產率按當時的速度提高,一百年以后人類社會就將大不相同,很多需要人做的事都不需要做了。他沒有提出如何保障這些失業的人,沒有把人分成不同的群體,而是把人看成一個整體——工人和他并沒有什么不同。凱恩斯本人是著名經濟學家、教授,并且當過政府官員,同時還出入布魯斯伯里文化圈,他秉持的是精英思維,只看到了未來人們將如何消費和休閑,但是沒有看到失去了工作的那些人的生計問題。今天在討論機器人替代勞動力的時候,經濟學家都會提到凱恩斯在30年代寫的《我們后代在經濟上的可能前景》,但他的精英思維和我們今天考慮的問題不是一致的。

 

  人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1964年發布的報告。這份報告認為歷史上有過三個革命——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自動控制革命,其中得出了一個很重要的結論,即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自動控制革命三者是不一樣的,這對今天依然具有指導啟發意義。第一個重要的區別是發展速度不一樣。農業在一萬多年前就產生了,但是數千年之后才發生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延續了幾百年的時間;自動控制革命如果說1964年就已經出現的話,到今天不過才幾十年而已。而我們今天看到的機器人革命則是在更短的時間內發生的,雖然1954年世界上就出現了第一個機器人,但在今天看來那其實就是個機器,如今的機器人才更接近于人的水平。

 

  這份報告提到的第二個重要問題,值得我們今天認真思考。由于機器人從人那里接管了生產,不再需要人,因此人就只能依靠最低標準的政府保障生存——人不再是因為勞動得食,而是不勞而獲,但是不勞而獲并不能過得很好,只能是最低標準。為什么說過去的機器人只是機器而已?因為它是按照機器的規律去發展和更新換代的。在各種各樣的機器規律中,有一個經濟規律叫做資本邊際報酬的遞減率,意思是,是否使用某種機器在于其是否可以帶來成本的節約和生產率的提高。比如,如果十個工人過去服務于一臺機器的話,現在工人工資提高了,我用兩臺機器減少五個人,五個人用兩臺機器就是一個資本勞動比的變化,可能帶來生產率的提高。接下來,兩個人用五臺機器,這兩個人從體力、智力、技能上能否應對這五臺機器,這就是問題。使用機器的特點在于資本邊際報酬下降的速度是按照規律來的。但是機器人不一樣。我們知道最初有個摩爾定律,說的是18個月至24個月之間集成電路容納元器件的數目可以提高一倍、成本可以降低一倍。但摩爾定律很快就被打破了,因為它太保守,庫茲韋爾定律替代了它,后者說的是所有技術都以指數的速度發展,因此他們的成本和應用到生產中的成本都以指數速度下降,這是前所未有的。

 

  里夫金提到的一個概念是“零邊際成本”,有了以人工智能為支撐的新技術,我們看一件事可以視作零邊際成本,意思是基本平臺形成以后,讓更多人享受技術、在更多領域中應用技術是不需要花費額外成本的。比如我搭一個網絡平臺,參加的人多少和成本沒有多大關系,但是加入一個人給我交一份錢,我就可以無限賺錢。這些都打破了原來經濟學的核心規律,也就是資本報酬遞減率。這些也決定了在新的技術面前,未來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也應該有一個不一樣的經濟學。機器人、人工智能是顛覆性的技術,因此經濟學也必須有一個顛覆性的改變。

 

  機器最一開始替代我們的時候,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它還在遵循資本報酬遞減率。到后來它幾乎無所不在地替代了我們的技能,它可以被叫做機器人了。比如人有一些特殊的能力——認知能力,大腦加工儲存提取信息、處理信息、做出判斷的能力,這些現在機器人都可以做。現在機器人不是替代農民工,而是可以替代在座大多數人的工作。接下來我們又將看到,機器人可能替代非認知能力、情商,甚至可以做出以往用哲學觀念和模糊數學做出的判斷。不樂觀地說,機器人將來會替代所有東西,它不再只是機器。

 

  我們應該放棄無謂的爭論,過去我們一直在爭機器人對就業造成影響是不是真的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有影響,現在不用再爭論這些了,機器人對我們的影響是必然的。我們現在要搞清楚它首先影響哪些領域、哪些人群,然后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人類特別的地方在于我們有人力資本,人力資本也是應對機器人的重要手段,現在的關鍵問題在于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人力資本。今天,由于機器人的介入,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過時、消失,職業也在不斷更迭,一些職業甚至只是曇花一現,未來這個趨勢會越來越明顯。在青少年最好的年華里,我們教他們什么?今天龍還在,我們可以教他屠龍之技,但是幾年之后龍絕跡了,他花了幾年時間學的屠龍之技還能不能用得上?我認為,我們要培養青少年的認知能力和非認知能力,認知能力是基礎教育得到的,不是技術教育、職業教育得到的,而非認知能力是更基礎的教育甚至是在三歲之前培養形成的。因此,我們的教育要構成一個鏈條,往前延伸的越早越好,這是我們跟機器競爭的辦法,往后延伸則是為了提高受教育的年限,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有一副漫畫,說的是機器人統治了人類,人類沒有工作,唯一的辦法是向機器人乞討。我認為這張圖不是開玩笑,如果無所作為,我們未來一定會向機器人乞討。但我們是人類,機器人是我們發明出來的,我們能夠未雨綢繆,能制定出好的政策,我們要把向機器人乞討變成對機器人征稅。有一類經濟行為解決不了自身帶來的外部性,機器人的發展就是這樣的經濟行為,它帶來了全球全人類所能面對的最大外部性,因此我們要對它征稅,用它來支撐普惠性的、人人有份的基本保障。中國擁有最快的機器人增長速度,將來也會受到機器人替代人工所帶來的最大沖擊,因此中國更應該未雨綢繆,提供好的政策選擇。同時,作為經濟學家群體,我們應該呼喚顛覆性的經濟理論的發展,以及時應對機器人可能帶來的沖擊。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來源:本文源自蔡昉于《財經》年會的發言實錄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