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
每年砸掉數百億,中國挖起世界墻角,美國硅谷快搬空了...
當中國干起美國70年前做的那件事,美國人真的要瘋了...
挖美國墻角,頂級科學家倒戈
挖墻腳,是一門即高深又招人恨的技術。
2018年伊始,美國網友就在集體聲討中國人忑不厚道,居然又挖走了他們一個國寶級科學家。
馬里奧·塞格德,美國頂級計算機專家,曾兩次獲得計算機最高獎項哥德爾獎。2017年底,馬里奧接到一個來自中國的神秘電話。一個多月后,這位世界頂級計算機專家突然宣布——
辭去美國職務,正式加入中國阿里巴巴達摩院。
在美國,政府和CIA對于頂級科學家的監管可是很嚴的,想想錢學森和王淦昌的經歷,管控力度可見一斑!可中國人倒好,二話不說直接挖走,給人帶綠帽也沒有這么光明正大的啊,你說美國人能不被氣瘋嗎?
當然,挖墻腳、戴綠帽,這種比喻并不恰當。我黨那句話就說得很好嘛,叫“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一個龐大的10年計劃
在中國,人才不論出處,挖人的手法更是讓全世界心驚膽戰。日本、烏克蘭等多國深有體會...
一塊存儲器寫出的經典案例
日本有個很牛逼的半導體企業,叫東芝集團。
這個牛逼不是說它體量有多大,而是技術相當厲害,尤其是在芯片存儲方面,讓中國相關企業一直垂涎不已。
2017年,東芝宣布出售旗下的半導體子公司“東芝存儲器”。當時中國企業本來也想參加的,畢竟是缺技術不缺錢的主,不就是錢嘛,一個字:砸。
偉大的社會主義導師馬克思曾說過:錢,不是萬能的。日本那尿性大家都懂,就知道跟在美國屁股后面轉,怎么可能把核心技術賣給中國?東芝壓根就沒正眼瞧過咱們。
9月13日,東芝宣布與美國的貝恩資本、韓國SK海力士組成“日美韓聯合體”。
馬克思還說過:沒錢,是萬萬不能的。收購前夕,東芝人心惶惶,各級技術人員隨時飯碗不保,畢竟東芝已經裁員好幾次了。這時,一家名叫紫光集團的中國公司動手了...
你說挖墻腳這事兒,一般都是挖幾個就溜,中國就有點喪心病狂了。據傳,當時紫光把HR辦事處都開到東芝總部對門了,東芝的半導體人才,一挖就挖空人家半條生產線,簡直打臉上門啊!
我們中國人表示,錢嘛,不就是用來砸的嘛,至于能不能砸哭你,全看你本事。
前東芝技術人員哭著說:60萬真的把我砸哭了,就算以前的同事罵我日奸,我也要 為中國效勞!當時東芝HR都快瘋了,專業人才一時湊不齊,產量質量急劇下坡,美日韓聯合計劃嚴重受阻,差點夭折。
就這樣,紫光掏空東芝半條生產線的案例,被列為獵頭界的經典案例。
高端獵頭項目
2012年12月10日,廣東省深圳市,國際會展中心。
當中組部副部長尹蔚民親手將特聘證書交予彼得羅維奇教授時,中國一個龐大的計劃終于浮出水面。
中組部副部長兼人社部長尹蔚民為金奇科.瓦列里.彼得羅維奇教授頒獎
“千人計劃”,全稱“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坊間戲稱“高端獵頭項目”(挖墻腳)。目標是在10年內,引進500~1000人高層次外國專家,每年引進50~100名。
來中國前,彼得羅維奇教授是安東諾夫頂級設計師,而在他的身后,是一個龐大的在華烏克蘭軍工團隊。
故事,還得從二十多年前那個冬天說起...
那年冬天,烏克蘭的同志飽受霜雪摧殘,但布爾什維克的信仰堅定了大多數同志不投靠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信念。這一幕,感動了遠在6000多公里之外的中國同志。
那年冬天,中國同志扛上灰面和中國綠卡,不遠千里前去問候那群為社會主義軍工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烏克蘭同志。每每回想曾經為共產主義奮斗的艱難時刻,無人不潸然淚下。作為當時僅存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們伸出了援手...
此后的冬天,從基輔到北京的航班,時常可以看見為社會主義軍工事業繼續奮斗的烏克蘭同志。這其中,不乏空空導彈專家、船舶專家、核動力專家、運輸機設計師....
沒錯,半個烏克蘭軍工產業的專家都來到中國,繼續為夢想奮斗。
后來,有網友告訴們,自從中烏兩國同志精誠合作、為共產主義軍工事業禪精竭慮后,中國的發動機、運輸機、氣墊船、艦載機等多個重大軍工項目都有了逆天式的突破!
挖出來的超級大國
1995年,黨中央提出“科教興國”的基本路線。在這個路線下,中國對人才的需求,近乎達到了求賢若渴的地步。
有人說,挖墻腳這種手段,實非正人君子取才之道。
但是,這些人怕是忘了,美國就是一個挖墻腳挖出來的超級大國。二戰末期,美國軍方成立了14個科學情報小組,專門收獵德國高精尖人才。戰爭結束后,有近千名德國科學家前往美國服務,為美國后來的高科技強國立下汗馬功勞。
今天的中國也一樣,在“千人計劃”的大背景下,瘋狂的挖著全世界的頂級人才。
2008年,美國普林斯頓生物系教授施一公,就職清華。
2008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Robert Parker,就職上海交大。
2009年,美國Broadcom公司高級主任科學家沈八中,就職西安電子科大。
2009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Neil R. Foster,就職北京化工。
2010年,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拉吉夫.辛格,就職鄭州大學。
2012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終身教授、哥倫比亞大學納米科學中心創始人之一柯林·納科爾斯博士,就職上海師范。
以上僅是中國“千人計劃”執行十年來的冰山一角,他們所創造的價值,比法德等發達國家的GDP還高!
所以說,網羅人才這個事,首先不問手段,其次不論出處。若真有本事,只要一心為我們中國做事,哪怕你是日本人也未嘗不可!要知道在美國科學家隊伍里,不發日本人、印度人甚至是中國人。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我們要生存、要發展,必然要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那句詩怎么念來著——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折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