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一項科技發明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科學家潘錦功成功研發“發電玻璃”,中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日前,中國第一塊、世界單體面積最大的碲化鎘“發電玻璃”在成都成功下線。
“發電玻璃”有多牛?
“發電玻璃”又叫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被譽為“掛在墻上的油田”!
據了解,一塊單片長1.6米、寬1.2米的發電玻璃,它的光電轉化效率卻高達17.8%,每年可以發電260-270度。即便是光線很弱的情況下,也能通過光電轉化產生電能。
換句話說,就是三四千塊這種玻璃產生的電量,相當于一口普通的油井一整年產的油所能轉化的電量啊!
這種“發電玻璃”,是在絕緣的普通玻璃上,均勻涂抹僅4微米厚的(相當于頭發絲的百分之一)碲化鎘光電薄膜,由此制成可導電、可發電的半導體材料!
因為碲化鎘薄膜本身是全透明的,所以它可以被涂抹在所有的窗戶、玻璃上,而不是只能安裝在屋頂、墻壁……
目前世界各地的建筑物,消耗了全球百分之四十以上的電力!設想一下,如果所有建筑物的玻璃,都涂抹上碲化鎘而改造成“發電玻璃”……
那么,以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為例,足足12萬平方米的發電玻璃幕墻,將能完全滿足大樓自身全年用電,還能供應給周邊建筑!
中國目前共有400億平方米建筑,如果用這種“發電玻璃”改造其中的10%,那就相當于建設了3個三峽水電站啊!
這種顛覆性的新能源建材,將改變歷史!
眾所周知,尋找清潔能源代替傳統的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一直是全世界科學家傾力奮斗的重要目標。因為綠色能源不僅可以減少污染,而且將成為不竭動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顧真安評價,這為中國從建材玻璃大國提升為電子玻璃強國、半導體材料強國打下了技術和材料基礎。業內專家稱,發電玻璃的成功研發,打破國外巨頭壟斷,把平板玻璃從建筑材料變成可發電可濾光的功能材料,把建筑外墻變成了“發電站”。
研發“發電玻璃”的人
1996年,潘錦功去美國深造攻讀博士,在美國新澤西理工大學,他一手創建了——碲化鎘薄膜太陽能研究中心。這項高新技術,后來被美國國會視為關系到美國未來國家能源安全的技術。
在掌握了國際先進技術、有了真才實學后,他毅然放棄了美國優厚的待遇,回來報效祖國!他立志為中國創造一個嶄新的國際高科技水平的產業,改變中國傳統的建材歷史!
2011年他在成都正式創業。創業7年、潘錦功經歷了光伏產業“大浪淘沙”,走過了從實驗室產品到生產線產品的“死亡谷”,也曾被金融機構如洪水猛獸般避之不及。
2013年,公司面臨資金斷裂;
2014年,面臨團隊分崩離析;
2015年,不少員工又被人高價挖墻腳;
2017年,生產線上送出第一塊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碲化鎘“發電玻璃”:1.2米×1.6米,面積1.92平方米,重30公斤。
這片“發電玻璃”面積是美國第一太陽能產品的2.67倍,發電效果穩定,填補國內空白,尺寸引領世界。跟隨潘錦功多年的川大材料學院博士蔣猛不禁吶喊:“再不用跟著別人跑了,咱們沖上了世界第一!”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