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很多單位都組織了年會或者晚會,讓員工上臺表演。近日,一段某團體演繹的《黃河大合唱》視頻在網絡流傳。博士學者圈發覺剛被下架了!
視頻中,這首抗戰歌曲,被表演者以夸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全程“惡搞”,引得臺下哄笑不斷。這幾年,以另類形式表演的《黃河大合唱》,已經成為公司年會或晚會的熱門節目,甚至還曾被搬上電視熒幕。有網友調侃,這首歌被“玩壞了”。
惡搞《黃河大合唱》
對此,《黃河大合唱》的創作者冼星海、光未然的后人通過中國之聲表達他們的憤怒和不滿,認為惡搞歌曲是對歷史的不尊重,呼吁有關單位停止這樣的演出,并要求限制相關視頻的傳播。也有許多網友看過此類視頻之后氣憤表示,這分明是對革命先烈的褻瀆,為什么偏偏用革命歌曲來體現娛樂精神?
《黃河大合唱》創作者后人直斥“忘本”
據悉,上文提及的那段視頻被人命名為“精神病醫院合唱團演繹黃河大合唱”,1月25日被上傳到嗶哩嗶哩(bilibili)社區。“90后”聲樂教師趙一菲的微信里,也有朋友轉發給她。
趙一菲表示,朋友之所以把這視頻發給她,是因為朋友覺得這是一件搞笑的事。她特別不理解,因為這首歌是一個83年的人發的,比她還大,但她看到這個視頻,絕對笑不出來。
《黃河大合唱》創作于抗戰時期的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一共分為八個樂章,是抗日軍民廣為傳播的一首歌曲。遭到惡搞的部分是第七樂章的《保衛黃河》。
冼星海的女兒
這段視頻也被轉到了一個叫做“我愛《黃河大合唱》”的微信群里,里面包括了作品創作者的后人以及諸多海內外著名歌唱家、合唱指揮家以及超級粉絲。
作曲家冼星海的女兒冼妮娜看到后氣得一晚上沒睡,她認為這種表現形式是對原作品的一種侮辱。
“冼妮娜直言:“我是很反對的,我父親是用血和淚來寫的這部作品,代表我們這個中華民族之魂,不朽之作。嚴肅的音樂可以這樣的來調侃,他們來惡搞,我覺得是忘本。””
詞作者光未然的兒子張安東也表示,他難以接受這種以娛樂大眾為目的的惡搞行為,并且不可原諒:
“我特別憤慨那些主辦這些節目的人,他們自己的年紀不小,他們會對抗戰文化有印象,但是他們卻沒有感覺、是麻木的,還在以一種廉價娛樂大眾的這種情緒下來組織,那我覺得難以接受或者不可原諒。”
這樣改《黃河大合唱》到底是惡搞還是“藝術創新”?
近幾年,《黃河大合唱》的惡搞版成了非常火熱的晚會節目,原本的合唱歌曲似乎成了小品表演。演出單位除了一些企業,還包括幼兒園、中學、大學等教育機構。僅過去一個多月內,記者就搜到了十多段相關惡搞視頻。
2017年12月29日,山東曲阜某街道中學的元旦晚會
2018年1月22日,銀川某酒店的新春聯歡會
1月23日,北京某大學國重實驗室的新年晚會
……
更有甚者,上傳時間為2017年1月12日的一段“熊貓明歷險記劇組”新年晚會視頻里,《黃河大合唱》被篡改成了“年終獎”版,歌詞低俗,表演者戴著熊貓圖案的帽子唱到:“年終獎,年終獎,我們在嚎叫,我們在嚎叫,員工激情極度高,老板都把內褲當了……”
(視頻)
實際上,這樣惡搞的表演形式已經持續多年,最早要追溯到2014年4月東方衛視《笑傲江湖》的一期節目。這期節目視頻今天仍在部分網站可搜。
節目中參賽選手伴著《黃河大合唱》的背景音樂,做出一些夸張另類的肢體動作,當時這段表演引得現場四位評委大笑,并獲得全票通過。
節目截圖
宋丹丹在節目中點評道:“我特別喜歡你們這個節目,我真的覺得太需要拿一些嚴肅的東西來調侃,我們缺這個,其實沒有什么不可以調侃的,非常好玩。”
《笑傲江湖》的這段節目內容被認為是“惡搞”的源頭,此后被多個晚會模仿,表演者的表情動作都跟這個節目相似。
廣西南寧“斗逗樂”喜劇坊,至今仍在舞臺上表演這樣的《黃河大合唱》。“斗逗樂”創辦人馬國富認為,傳統的表演方式已經吸引不了年輕受眾,這樣做不是惡搞,也不是詆毀經典,而是藝術創新。
他表示,很多人很難接受“比較超前的”表演形式,覺得是惡搞。不過,笑是觀眾的事,但演員都是嚴肅的,這是一種藝術的創新的手法。如果現在我們每一個人都用正常演唱的方式去指揮《黃河大合唱》,那不會有人看的。藝術,它一定是要創新的。整個從音樂、音符、指揮、武術、舞蹈各方面的演技上面,都等于說是全方位的提升。
雖然類似視頻也被網友大量轉發,光未然的兒子張安東說,他不怪年輕受眾,因為很多年輕人對這段歷史了解不夠深刻,但他無法接受有人為了嘩眾取寵、賺取點擊率而對原作進行惡搞。
張安東認為,馬國富的說法就是在狡辯,黃河大合唱每個月都會在世界各地演出,有大量擁躉。即便為了傳播,也有更好的形式。去年浙江衛視的一檔娛樂節目,受眾基本上是00、90后,節目里影視明星和專業人士在黃河邊合唱的一段《保衛黃河》效果非常好,就令他印象深刻。
(視頻)
在滔滔河水聲和澎湃交響樂的襯托下,這期節目感染了很多人,有網友評論說:“聽了這么多年,感覺好像這次才是第一次聽,太感動了,眼淚根本忍不住。”
不論何時《黃河大合唱》都在震撼人心,它是精神食糧
“90后”聲樂教師趙一菲,曾在法國參加這部作品的百人合唱演出。她說, 在國外的華人圈中,《黃河大合唱》有著極高的地位。不論在哪里,響起這個旋律,都令人心潮澎湃。而在音樂演出中,這首歌一般也是壓軸曲目。
她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對抗戰歌曲,的確沒有老一代人體會那么深,但如果能現場完整地聆聽這部作品,還是非常震撼心靈。
“這首歌大部分人都是知道的,而且它是四二拍的,就有一種進行曲的感覺,然后聽著一般只要對這個音樂有感覺的人都會被調動起來。
我回國也兩年了,最近的一次演出是在國家大劇院,是在結尾的時候唱了保衛黃河,全場觀眾都跟著在唱,唱到最后也是哭了,就是那種感覺不光是那首歌曲的意義,而且還有那種現場的氣勢磅礴的感覺,好像就真的是黃河在怒吼啊在奔騰啊那種氣勢。”
冼星海指揮《黃河大合唱》
早在2014年,就有網友向有關部門提交投訴材料,要求下架相關節目,但是幾年之后,惡搞似乎“死灰復燃”。一方面有人惡搞《黃河大合唱》,一方面也有人不斷加入到《黃河大合唱》作品的志愿傳承隊伍中,黃河大合唱.CN的網站也正在志愿者手中加緊建設。
武漢抗戰研究文化學者陳勇認為,“惡搞黃河大合唱”,帶來的社會影響是消極的。對于飽含中華文化的經典作品,尤其是抗戰歌曲,決不允許“惡搞”。
經典作品,傳承下來的是“魂”與“神”。陳勇說,那個特殊年代誕生的旋律,在和平年代依然回響。
陳勇表示,這些歌曲是時代的一個吼聲,是民族之聲,救亡之聲。我們要確確實實正視這個問題,反思優秀的抗戰作品,并且用更多方式來傳播,讓這些優秀作品在我們的時代依然起到精神糧食、精神支柱的作用。我們要有我們的自信,把這些歌曲在活動中不僅要大聲地唱出來,更要唱響。
來源:中國之聲(ID:zgzs001)《新聞縱橫》(記者:吳喆華、劉笑梅,實習記者:任宇坤、李曉斐),綜合網絡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黃河大合唱》被“惡搞”,冼星海后人:忘本!網友怒斥:惡心!
2018-01-29?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