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如果漲了,對農民就有利了嗎?想的未免太天真了,看看誰挨餓。只有口糧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不是口號!給農民一條活路,給自己一條退路。
時代發展了我們要改變思路,不要一天盯著農民有地不放手,不換思想老腦筋。一條道跑到黑,民以食為天,糧食生產是全民的責任,大家要獻計獻策,不能把責任推給農民,要勇于擔當才是智者的聰明才智。
我所了解的農村,大部分年輕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了,且不說種田的收益微不足道,絕大部分的農田都變成了荒地。尤其是面積小且散的梯田,再這樣下去,糧食全靠進口,總有一天問題會暴露得一覽無余。
于是有人說,糧食漲價才能讓農民安心種田,可是漲多少,如果漲得太高,在外打工的吃飯也會成問題。就像豬肉一樣,引起了大范圍的漲價。
按照收入計算,糧食價格必須漲,不然農民根本沒法維持生計。但糧食價格上漲,面臨的問題就是市場混亂,直接影響社會秩序,一個月的工資用于充饑了,何來的發展。民以食為天,糧食價格漲了,就會直接影響社會發展,這不是錢的問題。所以糧食不能大漲,國家可以考慮給種地的農民一些補貼,以保障他們的收入!
糧價如果漲了,對農民就有利了么?未免太天真了。好好的動動腦筋想一想。牽一發動全身,到那時化肥、飼料、大棚種植用的塑料、種田用的地膜、農具機械……等都會一起往上漲。多么可怕的惡性循環啊!但愿不要發生。唯一的有效途徑是國家加大對農業的補貼標準,維持正常的運行。
一百斤糧食才吃得到兩斤肉,不提高糧食價格對得起農民老百姓嗎?現在的肉價,哪一個貧民百姓吃得起,一直都是三斤糧食一斤肉。現在呢,五十斤糧食一斤肉!想想這,又感覺糧食不漲價,難留農民。
自古農業是基礎,雖然現在中國實現了工業化,但說實話農業水平還是很低的。農業成本很高,不是說你漲價就漲價的,國外農業機械化高,成本很低。如果國內糧食漲價,進口糧食也漲,影響的是十三億人的吃飯問題,誰說的一個人一天只吃半斤米的?那是單純的算米,還有和糧食相關的行業呢?
食品加工,酒廠,養殖業等,是一連串的問題,到時候恐怕比這次因為某些原因造成的豬肉和雞蛋漲價帶來的其他物價大面積增長要嚴重得多。農業問題的解決和工業一樣,規模化,專業化,再搞單家單戶的小農經濟肯定沒有出路。雖然建國后搞農業集體經濟不好,但農業真的只有規模化才有出路,否則就和清末的手工業一樣,被國外成本低廉的同類產品生生逼得破產。
現在雖然糧價不高,但好在有國家可以保底收購,同時控制進口量。如果是清朝末年那種國情,估計中國的地早就沒人種了。所以不要再想著什么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了,不可能有積極性,客觀條件根本不存在。大家都知道糧食安全,但是,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絕不是提高單個農民的積極性可以解決的。
如果糧食也像豬肉一樣瘋漲,你感覺誰先撐不住,誰先挨餓?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