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保障群眾基本生活。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十九屆四中全會的以上論述有以下深意:
1、初心
建立民生保障,為天下勞苦大眾建立普惠、均等的公共服務,擺脫絕對貧困,解決相對貧困,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百年不變的初心。井岡山、延安時期是這樣;建國前三十年,成功令占人類總數五分之一的中國人壽命由35歲到68歲,人口從4.5億增長到8億,更是這樣。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十八大以來的持續扶貧以及去年中央深改委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部署的肯定,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不變的初心。
2、航向的把握
2018年7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通過《關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了4個方面的重點任務:一是構建涵蓋國家、行業、地方和基層服務機構4個層面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二是提出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以及優軍服務保障、文體服務保障等9個方面的具體保障范圍和質量要求;三是合理劃分基本公共服務支出責任,明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中的兜底職能,明確中央與地方支出責任劃分;四是創新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實施機制。
但是社會上也有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精神不一致的聲音,比如某些人呼吁在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領域進一步無節制地擴大市場化和私有化規模和程度,公然違反總書記所提倡的“公共服務事業要公益化”的精神,這實際上受了新自由主義市場化、私有化和產業化改革思維的影響。
這里不是批評對社會力量的統籌利用,而是這些意見的主旨明確背離之前中央深改委的“公共服務政府兜底”精神,把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推給市場利潤第一,股東至上的私有資本,混淆、錯位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
用新自由主義市場迷信對抗新時代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生保障,是當前思想領域中的一個顯著特點。中央深改委通過的政府兜底“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得到了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重申認可,這是全黨的意志。
這就是說,長期以來人民群眾詬病頗多的醫療、住房、教育、養老、幼托中,因市場化帶來的問題,要重新回到政府兜底的社會主義原則。“房住不炒”、“教書育人”、“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等普惠性,即將重新回歸,這是一種追求共同富裕的回歸。這是在公共服務、民生保障領域,社會主義的深化改革對新自由主義市場原則的準確一擊。
3,從貧困端解決兩極分化的新號角
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公共服務和扶貧綜合為民生保障,提高到制度化的高度。在即將完成的針對絕對貧困的脫貧攻堅戰之際,提出“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這就對消除社會不公提出了新的課題。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的偉大課題之一。
4,對當前經濟調控的意義
近幾年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去一降一補的方針(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是為了解決當前經濟結構中的產能過剩,需求不足。這個矛盾是私營經濟存量主體,部分領域主導條件下的必然特征。解決這個矛盾,除了供給側結構的調整,還要擴大需求。在財富集中,基尼系數高企的情況下,政府兜底公共服務,正視了國人生活的后顧之憂,觸及了需求不足導致經濟下行的根本原因。
民生保障的政府兜底力度,取決于企業稅收和國企利潤上交的資金來源。落實政府兜底,決勝小康社會目標,四中全會提出了“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防風險,”為落實中央財政和地方政府的分工責任,需要審慎對待受到新自由主義供應學派觀點影響的“不分行業”的減稅政策,排除私有經濟主體性對減稅政策施加的影響,排除貸款和投資依然側重于房地產產生的弊病,才能確保去杠桿之際的財政收入,支撐公共服務的政府兜底和深化扶貧。
2019年11月1日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