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變,總是在不經意間悄然發生。
在《一年多來的國運之戰,如何改變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文章里,我總結了四個字“人心之變”;最近種種信號又表明,緊隨人心之變的,是“政策走向之變”。分析走向之變之前,先來說一說這次會議召開的大氣候。
盡管中美一直在談判,但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相較于對談判達成協議的期望,我們的重心越來越轉向國內政治整頓和經濟建設,越來越講政治,并以一種類似于戰時經濟體制的模式,全力打拼產業升級。
也就是說,不懼黑云壓城,先把城內整固好,清理一切不利于團結、有損大局的勢力和聲音,同時充實政策工具箱,集中全部精力和資源拼產業升級。
一句話,外部的事情反正也不是我們可以完全控制的,我們也不知道敵對勢力何時以何種方式發難,我們能做的、且必須抓緊時間做的,就是整頓內部政治、經濟,只要內部鐵板一塊、萬眾一心,任何外部勢力也只能徒喚奈何。
而美帝最怕的就是我們清除內憂,沒有他們的響應,美帝對我們下手將更難。國際上,美國肯定會掀起一股反華聲浪,但沒什么大不了。高層的戰略定力、民族凝聚力的爆棚、強大的制造業,是中國最大的底氣。國際上真心想跟我們交朋友的,心里更有底氣,這個隊伍還在不斷擴大。骨子里面敵視我們,但經濟上又依賴我們的,看中國這么敢斗爭,也老實了。就這么簡單。
以上,就是這次中央會議召開的國際國內大氣候。
一、不尋常的信號以及“第五個現代化”的戰略深意
話休絮繁,這次會議公報,是標準的國家級行動計劃,如果說十九大報告是行動綱領,這次就是制定了貫徹綱領的行動計劃和目標任務書。公報內容一望便知,非常清晰、嚴謹、工整,沒有長篇大論,就是一條條無比明確的目標。
也有人認為,這些目標有點“務虛”、偏理論化,其實不然。我們試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分析。斐君認為,會議釋放了這么幾個信號:
其一,防止人走政息、改旗易幟,那些指望中國重蹈蘇聯覆轍的人可以死心了。會議提出“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就是國家大政和發展方向不會輕易變動,防止別有用心的勢力和人把國家引上歪路邪路,從制度上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中國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在內部。和平環境成長起來的一些人,一方面恐美、不敢斗爭,一方面媚美、不想斗爭,更沒有斗爭本領和藝術,還有些人不要說斗爭了,心心念念的是向所謂“普世價值”接軌,高層多次強調斗爭、提倡斗爭精神,是有針對性的。
其二,這次實際上已經把哪些能改哪些不能改,說得很明白清楚,依據就是“13個顯著優勢”。未來如何深化改革開放?是有原則的。這個原則,表面上是13個顯著優勢,根本是堅持人民性和國家利益。
其三,這是一次理論上的正本清源。不要小看了理論,新中國70年來,每一次巨變之前都是理論的再次梳理和總結。進一步厘清社會主義理論,以及公報中一再出現的高頻詞——“人民”,意味著經濟發展更加公平、平等導向,分配更多向普通民眾傾斜;這種厘清,必定包括對市場尤其是資本市場的規范,今后對資本的管控力度會明顯加強。可以預見,買辦勢力和西方利益代言人會上演各種掙扎反撲。
關于這次會議的另一大核心議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前分析的文章不少,但絕大多數局限于就事論事和理論分析,看的不過癮、不通透,斐君簡單說幾句吧。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實是繼1964年“四個現代化”之后的第五個現代化。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現代化側重于解決國家硬實力,第五個現代化則是國家軟實力,旨在最大程度激發中國的制度潛力。 第五個現代化是對1992年鄧公南巡講話一個要點的歷史呼應。92年南巡講話有這么一段,“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的方針、政策,也將更加定型化。”
多年后,2014年的一場省部級主要領導專題研討班上,高層回憶道:“當年看到鄧小平同志這段話,我腦子里就浮現幾個問題:為什么鄧小平同志要強調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什么是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為什么鄧小平同志要強調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才行?在主持起草三中全會決定過程中,我覺得鄧小平同志講的‘再有三十年的時間’就是2022年,時間很緊了,必須盡早把這個戰略構想落下來。”
從1964年的四個現代化,到1992年鄧公提出治理現代化思想的雛形,再到2013年首次明確“第五個現代化”,直至今日全面推行第五個現代化,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歷史縱深感和高層的使命感。
第五個現代化,為的是最大程度發揮“中國模式”的精髓,以適應國際斗爭的新形勢。不管喜歡與否,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積極有為的政府、無所不包的宏觀調控就是中國的核心競爭力,是中國模式的精髓。70年來,我們發展靠的就是這個,市場經濟、入世、出口、企業家精神等等固然重要,但都不是根本意義上的。中國發展的最大保障,簡而言之,就是一套善于總結反思、不斷完善的治國理政哲學。中國只要治理得當、治理有效,就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管子·霸言》有一句經典的話,“國大而政小者,國從其政”,意思是國家規模體量再大,如果國家治理不行、戰略格局低下,綜合國力就會斷崖式下滑。當年的蘇聯,今日的美帝,莫不如此。
二、未來中國不可阻擋的大趨勢到底是什么?
這次會議頻繁出現的關鍵詞除了“治理”,還有一個就是“人民”。這意味著,國家對于行動計劃增進誰的利益,認識是清晰到位的。未來,從精英主義到民本主義,從“以資本為中心”到“以人民為中心”,從“少數人的美好生活”走向“多數人的美好生活”,是未來中國不可阻擋的大趨勢。
在分析、預測中國政經大趨勢時,不要忘了那幾句極端重要的話:“我將無我,不負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以人民為中心”,今天的中國是改革開放40年來“人民”兩個字提的最多的時期。
中華不自亂,無人能亂華。中華若要不“自亂”,必須“以人民為中心”,以趨于平等的社會經濟政策來獲取社會團結。須知少數人的現代化不是中華全民族的現代化。
如果說此前的改革偏向精英主義,今天中國實行的就是一種民本主義。高層此前會見外賓時,很自豪的說道,當前的中國前所未有的凝聚和團結。怎么做到的?因為國慶70周年慶典中反復出現的“人民萬歲”四個字。
斐君預測,未來中國蛋糕的分配,會向平民階層和基層傾斜,以促進社會流動、階層流動。
一方面這是初心,現在講不忘初心,為人民服務、尤其是公平正義和人民主權是最大的初心,也是毛澤東最大的初心;一方面也是為了內部穩定,階層不流動,難有真正的穩定;第三,政策向平民傾斜,也是為了激勵、激發、充分利用“民智”這一中國最大的資源;第四,外部壓力越大,國際斗爭越激烈,越需要內部的凝心聚力,高舉“人民”大旗,必將擁有一個穩固的大后方。 中國數億弱勢群體存在的客觀現實,以及各省各地的發展差距,決定了中國的發展不能以資本為中心,以資本為中心,就會地動山搖。好在“社會主義”和“為人民服務”,成為資本、權貴和買辦頭上的緊箍咒。
展望中國未來,如果以民為本、愛民濟民,那國家的繁榮富強,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不僅物質力量無比強大,而且人民的精神力量也將無比強大。
網友一介書生認為,維護人民利益,對內愛民與對外反霸必須雙管齊下,只有反霸才能拿回本就屬于中國人民創造的財富。我國財富生產能力,2010年就超過了美國,2018年更是超過了美日德之總和。創造這么多社會財富,但以GDP一衡量,我們就變成了第二,財富到哪里去了?被美國通過金融霸權卷跑了!卷跑了多少?記得以前與群友討論時,參照華為做過評估。如果中國不被國際金融寡頭盤剝,中國人均年GDP起碼在30至50萬人民幣之間。現在多少?只有區區幾萬!一邊吸食中國人民的勞動血汗一邊嚷嚷自己虧本了,這就是西方壟斷資本的嘴臉。所謂貿易戰,討論的只不過是吸多點吸少點而已。中國要做的,就是通過終結美國金融霸權,改變世界舊體系,建立國際新規則,把被美國利用舊規則拿跑的那部分奪回來,造福中國人民!這次集體學習區塊鏈,就是要打破美帝的金融霸權。不這樣做,中國的蛋糕做得再大,中國人民的基本福利也得不到保障或者保障不充分。
三、準戰時經濟體制
分析預測中國經濟,不要看短期的經濟指標,那些東西升一點降一點都無關宏旨。回望70年,中國經濟的底層邏輯就是大國博弈下的步步為營、攻城略地。
當前,中國經濟的首要戰略很明確,就是集中全部優勢資源拼產業升級,一切都要為這個讓道。
為什么要全力拼產業升級?大國博弈,無論是現實戰場上的武器比拼,還是經濟戰線的攻城拔寨,最后拼的還是產業。中華民族趕超的那些堅實的腳印,就是通過那些卡脖子產業、卡脖子技術、卡脖子產品一個個的突破來完成的。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盡管中美一直在談判,但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相較于對談判的期望,我們的重心越來越轉向國內經濟建設,也就是說,先把自己的經濟搞上去,把產業升級搞上去,外部的事情反正也不是我們可以完全控制的。 同時,我們看到的是,國家繼續推進金融整頓、政府支出硬性削減10%、打點滴式刺激、外匯管制強化,并積極強化最前沿產業的投入。
說白了,就是以一種類似戰時經濟的模式全面打拼產業升級。這就是未來中國經濟轉型的大方向!
也因此,我們可以預見:未來會把有限的資源全部用于打拼前沿產業;強化共克時艱的意識,確保產業升級目標的達成;房地產不會再翻身了,房地產盡管是保底的,是地方財政的最大支撐,但其作用僅限于托底,維持好地方財政、穩住金融,僅此而已。
未來,國企和民企各有使命。以大型國企為骨干的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是現代中國最偉大的經濟成就,是當前中國國力和命脈所在,是中國雄立世界的本錢所在,也是我們與美帝斗法的最大底氣。體現國家意志、代表國家利益,參與全球競爭的只能是國企,會得到更大的支持。
另一方面,民企要服務好國家全力打拼產業升級的大局,能參與全球產業競爭的只是極少數民企,絕大多數民企的使命,就是解決就業等國家后顧之憂,同時提供稅收,為打拼前沿產業提供子彈。為保障民企能完成這個使命,民企今后的各項成本尤其是融資成本會有明顯降低,同時發展空間也會大為寬松,國家為了擴大稅基,只會放水養魚而不會竭澤而漁。那些領悟了國家發展大局并積極服務之的民企,會得到國家和政策的大力扶持。
越是美國反對的,我們越要堅持,中國未來絕不會自廢武功,放棄諸如產業政策、宏觀調控、有為政府等中國模式的精髓,反而會加強政府之手的作用。川建國同志原本想逼我們放棄或修正自己的發展模式,可是他的反反復復將強化、深化我們對經濟的干預。這也是對他的最大諷刺!
四、做棋手,不做棋子:國際版根據地建設
國際局勢紛紛擾擾、千頭萬緒,如霧里看花,不過大道至簡,當前國際斗爭的本質,不過是中國人、盎格魯撒克遜人(英美)、斯拉夫人(俄羅斯)之間的終極競爭,其他民族,不過是在三者之間來回站隊選邊。 當前,中國人、斯拉夫人、盎格魯撒克遜人正在下的一盤大棋,無非是中國人和斯拉夫人捐棄前嫌、充分信任,以一帶一路為抓手,攜手深耕歐亞腹地,終極目的是將美國趕出歐亞大陸,并斬斷美國的離岸平衡手。
而美國作為最大的海權國和離岸國家,最怕的就是歐亞大陸的整合,歐亞大陸一旦整合起來,美國就成為孤懸海外的一個島國,它當然不會坐看我們深耕歐亞大陸,一定會拼命攪局破壞,在中亞、中東在衣帶驛路沿線千方百計給我們找麻煩。
但路上有強盜土匪,就不做生意了嗎?古人尚且知道要請鏢局,大英帝國的強大海軍為殖民地貿易保駕護航,今天美國霸權的三大基石無非是美軍+航空母艦+美元,今后我們也要持劍經商。
所以,中國與美國對抗的最大王牌,一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槍桿子里出信用、出資本、出秩序;二是東風、巨浪系列“大型真理說服工具”。
遙想當年的漢唐驍騎縱橫在亞細亞的豐美草原和無邊大漠上,王的旗幟在風中獵獵,戰馬對著長空嘶鳴,天山吹下來的冰川風,在帝國將士的刀劍上凝結成一粒粒的冰珠。這些驍勇的戰將,護衛著背后那個強大的帝國。
這是中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時代,今日中國要重現輝煌,再登世界之巔,必將以劍為犁,深耕亞歐非世界島,深度整合歐亞非龐大的市場和能源,唯有如此才能擺脫美帝的支配,斬斷海權國的離岸平衡手,舍此之外,別無它途!
持劍經商的大時代已然來臨!如要確保勝利,就需要海外根據地。軍事評論員龍凱峰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外交路線看似抽象,其實類似于我黨我軍在根據地建設時期的路線。
沒有根據地之前,紅軍走的是純軍事路線,沒有沉下來組織群眾、發動群眾、建設根據地政權,結果紅軍成為游軍。人類命運共同體路線,就是把與我們交好的國家,作為根據地來建設,不只是發展經濟,還包括政治、軍事,不只是工業品的銷售,而且包括農業農村農民的開發。這樣大大擴展的,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空間,還有戰略層面的政治合作空間。
這樣來看,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是整合全世界,而不是對付美帝這個眼前的茍且。中美對抗雖然客觀存在,但絕不是我們的戰略重點,我們的戰略目標,是與愿意與我們結成命運共同體的國家進行深度合作。
即使我們打倒了美國,也無法整合世界。只有整合了世界,美國地盤就會越來越小、力量越來越弱。這種擠壓戰略,最持久最穩定最有利。
朋友多了,我們的力量就強了,我們的空間就大了,相應的,美國的朋友必然少了,美國的力量必然弱了,美國的空間必然小了。這意味著,我們可以不斷組織世界各國資源,成為反美霸權的主要力量。
這也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最高境界!變被動為主動,牽著敵人的鼻子,而不要被敵人牽著走!在這種戰略之下,我們始終是棋手,而非棋子。
五、美帝最怕的正在變成現實
眾所周知,美國軍方最怕的是中國軍隊的毛澤東化,美國政客最怕的是中國人民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可喜的是,美帝最怕的正在變成現實。
正如我之前在《一年多來的國運之戰,如何改變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里所說的,國人越來越自信,自信一方面來自一年多來對美的強硬和斗爭,一方面來自于國魂、黨魂、軍魂的回歸,簡而言之,就是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回歸,越來越多人重新走近毛澤東,越來越認同毛時代巨大成就和遺產。
同時,國人集體審美也在發生劇變,不再盲目崇拜資本、金融、地產大佬這些偽英雄、假精英,開始真正推崇那些為民族、國家創造價值的實業人士、科學家和普通人。相應的,輿論環境也在改變,一方面,公知和跪族越來越沒有市場,露頭就打;另一方面,歷史虛無主義也受到嚴厲打擊。那些詆毀、非議英雄和烈士的人,無一不受到懲處。
最給國人帶來振奮的,是9月30日高層瞻仰主席紀念堂,此舉重大意義有三,一是極大振奮了民心、凝聚了民意,崇敬主席,其實就是崇敬人民,把人民舉得高高的,人民怎不感激在心。二是極大打擊了長期以來不可一世的資本勢力,以及西方代言人在國內的囂張氣焰。三是以國家最高禮儀的形式,明確宣示了新中國七十年是一個不可分裂的整體,任何想拆開割裂前后三十年的企圖都不會得逞。
同時,今天的中國,特別讓人欣慰的一點,是越來越多國人開始認同中國文化、中國傳統,無論是決策層還是普通國人。事實證明,中國越發展,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越煥發出勃勃生機。
自近代以來,盡管中國一直在或被動或主動的學習西方,但并沒有在本質意義上和西方趨同,沒有被文化殖民。相反,哲學、文化、制度、個人乃至集體的行為模式、思維模式,不僅沒有被西化,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中國化了。泱泱漢風、煌煌唐韻越來越受到國人的追捧。經濟上的崛起并不是真正的崛起,國人集體審美和思維層面向中國道統的復歸,才是真正的復興。
六、西方“普世價值”會崩塌、內斗不斷
今天,隨著中國在產業和技術上的崛起,西方失去了大部分壟斷利潤,沒有了高利潤,相應地,其投入的研發費用,還有高工資和高福利都無法保證。一旦這個鏈條就斷掉,西方就會出嚴重問題,這個時候,西方所謂的自由皿煮制度,反過來將激化其內斗。所以,不要高估、也不要迷信西方的普世價值,沒有外部資源的源源導入,都是空的。
美歐日為什么長期雄踞國際社會金字塔頂端,為什么他們的國民收入那么高,過的那么滋潤,為什么他們就能陽光、沙灘、比基尼,我們只能苦哈哈的加班流汗?因為人家占據了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人家賣的是高端產品和核心技術,所以價格是人家定的,想賣多高就多高,你落后國家不買還不行。發展中國家的血汗錢就這樣流向了發達國家,支撐著他們的好日子。
某種程度上說,西方所謂的自由民主制度,如果離開了發展中國家財富和資源的不斷流入,失去了壟斷利潤,分分鐘就要垮塌。為什么西方那么怕中國的產業升級,那么怕我們的制造強國戰略和5G,就是因為我們一旦突破了某個核心技術,生產出某個高端產品,西方同樣產品的價格就要大幅銳減。
西方近代皿煮化的一個特點,就是它要有大量的外部資源和財富向內部流入,1900年前后,歐美資本主義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隨著殖民地的擴大,來自殖民地的利潤、財富、資源不斷流入宗主國,宗主國的階級矛盾大為緩和,來自亞非拉的血汗財富養活了一批工人貴族和所謂的中產階級。這種模式一直延續到今天。
今天,這種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的崛起,斬斷了西方的壟斷利潤鏈條,一旦西方不能通過外部剝削來維持生存,勢必要加大內部剝削,所謂中產階級、所謂福利社會,都將崩塌,其內部階級矛盾將愈演愈烈。
西方人一說起皿煮,言必稱希臘,似乎從希臘開始,就種下了西方所謂普世價值的基因。學者曹錦清曾詳細研究過古希臘民主,發現它的民主時間其實很短。從公元前499年希波戰爭爆發,到公元前431年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希臘有近50年所謂輝煌的歷史。其中,雅典獨占30年。雅典時期,有所謂公民,有投票權,也搞了很多恢宏的工程。小小雅典城邦靠的是什么呢?
一個最關鍵原因,是希波戰爭以后,希臘成為整個地中海的海上霸權。它的同盟叫“提洛同盟”,所有同盟成員每年都要向希臘交保護費,如同今天美國的盟友要向美國交保護費一樣。這些保護費后來被強人伯里克利通通提到雅典,雅典保護的各個港口的貿易費用也流向了雅典。
巨額外來財富,支撐起雅典所謂的皿煮。后來不打仗了,同盟解散了,別人不愿意再交保護費了,而是投靠了軍事更強的斯巴達。沒有外來財富后,雅典很快陷入內斗,不要談什么民主了,城邦都沒能保住,最后崩潰了。
因此,隨著中國的崛起,改變了全球財富流向,必將打破西方普世價值神話。以西方為中心,以西方為尺度來衡量我們自己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當前,我們正處于國際、國內大歷史周期偉大切換的關口,舊秩序的碎裂聲、新秩序的號角聲不絕于耳,我們看到的國內國際大調整、大動靜、大風浪,不過是新舊秩序轉換的副產品。
在這滄桑輪回的蒼茫大地上,我們隨時能聽見,偉大領袖毛主席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從一帶一路到亞投行,從人民幣原油期貨交易到國際版根據地建設,從內部政治、經濟整頓到萬眾一心、民氣可用,一步一步我們走來,看似很慢,其實進展遠比我們預想來的快。
非常慶幸我們生于這個偉大的時代,與我們的民族一起蕩氣回腸!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郭松民 | 大趨勢:為什么是毛澤東——紀念毛主席逝世43周年
2019-09-10《大趨勢》作者:中共讓中國“一切皆有可能”,西方輝煌無法重現
2018-01-30?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