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拉美八國聯合制作紀錄片——《種子屬于誰,人民還是公司?》
點擊:  作者:侯賞    來源: 人民食物主權論壇   發布時間:2019-11-07 10:52:36

 

 

 

       食物主權按

種子得益于一方水土的滋養,不止結出果實供人們飽腹,更是身份認同和本土文化的象征。

紀錄片種子:屬于人民還是公司?由八個拉美國家的組織聯合制作而成,取材于八國人民為保護本土種子的社會運動的斗爭經驗。鏡頭的焦點對準了農民手中土生土長的種子,從玉米的歷史淵源和瑪雅社區對種子的祈福傳統講起,探索了婦女與種子之間的關系,以及社區內種子交換的重要性,展示了種子在文化儀式和市集流通中的關鍵地位。短片還著重記錄了拉美人民對種子專利保護法和轉基因種子的經久不息的抗爭,以及對農業綜合企業發展的抵制。

毋庸置疑,保護本土種子與捍衛家園故土、自然遺產和人民自治密切相關。種子,是人民的財產,是人民糧食主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譯者|Ripple 、周蓓

校對|丁卯、胡子

責編|Ripple

排版|童話

一、屬于人民的神圣種子

 

所有的一切始于一顆種子。

當女人第一次把野生漿果種子收集起來,并把它種在自己家附近時,這粒種子,開始改變世界。

 

農業始于一萬年以前,從一粒種子開始。

一粒種子孕育出成千上萬粒,不斷多樣化,散播到全球,最后成為供給食物的基石。種子衍生出社區、食品、文化和傳統。從這一意義上說,種子是屬于全人類的遺產。

 

Teocintle是瑪雅人培育的神圣的谷物。多年以后,它才被改造成我們今天吃的玉米。它最初的樣子和我們現在認識的玉米有些不同。玉米起源于一種古老的植株,種子經過人們漫長的采集和篩選過程,最終變成現在玉米的樣子。玉米和teocintle擁有同一個祖先。在危地馬拉的維斯塔地區,至今還能找到該地特有的teocintle的亞種,也就是玉米的祖先。

 

保存和守護teocintle對整個物種的保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未來的幾年里,teocintle將在玉米繁育過程中扮演關鍵的角色。保存Teocintle就能實現它和玉米的基因重組,從而提高玉米的抗蟲性。

 

對危地馬拉的瑪雅人來說,傳承下來的本土種子是神圣的。在播種之前,人們會舉行禱告儀式,祈求造物主把種子變成食物。

祖先的教誨一代代傳承下來,教導我們要對每一年的收成心懷感恩,要祈求造物主使種子萌芽,培育出更多的種子,這樣年復一年我們才有食物吃。種子也世代相傳,從祖先那里傳到我們這一代。

我認為自己是種子的守衛者,因為我們的產出對我們和后代極其重要。身為女人,我們收集種子,保存它們,來供我們自己使用。當我還是小女孩的時候,我的父母就教導我一定要耕種。每次種玉米,我們都會把它種成一小行。從小時候起,父母就教導我們吃藜麥。

 

我每年都種下種子,收獲后把他們保留起來,留給我的孩子、孫子,以及他們的子孫后代。我不買種子。作物成熟之后,我把它們曬干,把種子留下來。種子好像我們的母親,繁衍千千萬萬的子孫,延續她的血統。我去城市里時,會看到很多想買的東西,但是我買不起。在鄉下,如果我得到一些豆子或者豌豆、玉米,我都會把這些種子分享給鄰居。

 

大家好,我來自墨西哥古老的原住民族Wixáritari,雖然族人的語言各不相同,但我們都愛戴我們的母親——玉米女神Niwétsika。這里所有的民族都種植并且保護玉米。大地上有五種玉米種子。大自然孕育出這些種子,我們才有了賴以生存的基礎。玉米女神Niwétsika是我們的母親,賦予我們生命。

 

二、綠色革命不綠色,人民種子不屬于人民

二十世紀中葉,種子知識產權的問題逐漸顯露。美國邁出了鼓勵工業化農業的第一步,導致農業被少數大企業掌控,也造成了時至今日最為嚴峻的問題之一——“綠色革命以種植單一作物為基礎的工業化農業推行機械化生產,大量施用農藥化肥,集中土地。

大企業以本土種子產值低為由拒絕使用他們,轉而研發了改良版的種子,作物的性狀趨于一致。農民也被勸阻不要使用他們自己留存的種子。結果,大自然歷經一萬年造就的種子多樣性在20世紀的一百年里就流失了四分之三。

 

另一些改良過程中,人們為了使種子能抵抗除草劑或者毒害昆蟲,改變了種子的基因。這是人類嘗試的最危險的生物實驗之一。企業通過知識產權壟斷了種子,包括專利技術和培育者權利。

三、對種子專利法宣戰

 

UPOV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保護植物新品種國際聯盟)是一個倡導保護種子知識產權和培育者權益的國際協議。這種知識產權限制農民自由地栽培、改良或者買賣他們的種子。自從這個體系開始運作,我們已經失去了成百上千種符合我們需求的傳統種子品種。

在哥斯達黎加,我們從1999年起就反對UPOV,然而抗爭還是失敗了。2007年,我們被迫同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但是農民協會、當地聯盟和環保組織仍持續關注這一議題。現在我們把國家種子辦公室告上了法庭,因為它徹底向UPOV屈服了。它保護專利種子培育者的權益,公然藐視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法。

 

挑戰不僅僅來自UPOV,還有種子授權的法律。這項法律將剝奪了長久以來我們享有的留存、種植、交易和買賣種子的權利。他們還逼迫我們順從種子公司的要求,這太荒謬了。

 

2003年的巴西種子法案是巴西關于種子的第三次立法。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項法案涵蓋了巴西種子的方方面面,這意味著官方的種子所有權系統會建立起來,為種子工業的利益服務,種子將不再是屬于農民的公有物。值得欣慰的是,一些民間團體、巴西社會運動,特別是農民運動展開了斗爭,一些原住民在20034月對立法展開的討論中形成了一股中堅力量,力圖在規則以內創設一些例外情況。這些例外情況允許家庭農場、農業改革的受益者、原住民和社區中的人們自己改善自己的種子,與其他人交換以及出售種子。問題在于,官方種子體系排斥傳統種子,包括自然產自本地的種子和長久以來一代代農民培育出的新種子。這等于宣布了種子多樣化的死刑。照此以往,與生俱來具有基因多樣性的種子在種子所有權系統中就會喪失立足之地。

四、人民的抗爭之路

 

正如你想得那樣,人們會保留自己的種子,而吃掉政府提供的種子。這對人們帶了極大的傷害,許多家庭因為種子表皮帶有的毒素中毒,雞也死了。盡管一些農民的玉米種子受到了種子銀行的擔保,但也逐漸不被農民接受,最終被倒在了垃圾堆。人們只播種了一半種子,另外一半都丟掉了。種子政策造成了種子的極大浪費。

我們最終游說成功,保障社區種子銀行和世襲種子的法律得以通過。這是巴西歷史上第一個由人民設法改變的法律。我們終于可以說種子保住了

 

而政府想方設法通過種子法律,種子問題因而變得日益復雜。顯而易見,這是大企業對農民的剝削。大企業想要控制種子,使之私有化,這樣他們就能掌控食物鏈的基礎。他們還有另一個同樣重要的目的,即展示企業化農業和家庭小農農業可以并存。如果我們種的玉米和另一片田里的玉米雜交,這些種子公司就會奪走我們的作物。種子公司用這種惡性循環來排擠小農。有一句話可以很好地作出總結,誰掌控了種子,誰就掌控了食物。而那些大企業想做的就是掌控全球的食物體系。

某種程度上,種子公司試圖用科技使我們妥協。我們則通過不同的渠道與之抗衡:增加知名度,舉辦種子會展,宣傳報道我們的生產方式、出產的作物、儲存和鑒別種子的方法等。我覺得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大在城市的宣傳力度,只靠我們單槍匹馬頂不住企業的施壓。我們得努力讓人們知道五六個大型跨國企業正試圖控制所有的食物,得讓人們明白問題的嚴重性。

 

女性一直奮斗在保衛種子的前線,她們種植并保留種子。厄瓜多爾法律試圖強行建立種子注冊和授權的體系,這是一個隱患。政府很快就會因為仰賴種子公司,而不能捍衛國家的食物主權和資源主權,因此我們反對國會通過種子法律。

就官方的種子體系而言,符合規定的種子需要滿足種種條件,包括基因的一致性,但這有悖生物多樣性原則。新的種子法律破壞了人們的生活。我們抵制只生產一種種子的跨國公司。種子對我們而言,也是身份認同的一部分。種子是先民世代流傳下來的遺產,當權者必須理解和尊重。不過,我們仍然堅定不移,不管法律存在與否,我們的種子都將留存下去。

2014610號,危地馬拉國會通過了培育者權益法,即廣為所知的孟山都法。這部法律保護種子私有化和專利化,從而威脅了當地本土和祖傳的種子。同年94號,原住民和農民運動的領袖組織了反對種子私有化的抗議游行。

 

 “反對孟山都法!我們都是玉米的子孫,不是嗎?但我們絕不是轉基因玉米的子孫!面對示威游行和公眾的抗議,危地馬拉的立法者為廢除孟山都法投票。社會運動的組織者堅決反對生物安全條例和指導轉基因作物的政策,并要求國會廢除相關法律。反對轉基因生物多樣性法!

這項法律的唯一目的就是使我們的種子變成私有財產,把整個種子行業的命運交給像孟山都一樣的跨國公司,而這些跨國公司只在乎他們的經濟利益。

五、培育者權益法案是對憲法的挑戰

1、洪都拉斯

洪都拉斯第一部種子法律在1980年通過,當時正是軍政府當權時期。但即使在那個時候,種子自由流通也沒有被禁止。長久以來,我們的種子不斷進化,并且隨著人類社會的變遷而演變。種子的自由流通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保有的一項基本權利,也是移民的基本權利。

 

然而,在2012年,洪都拉斯政府通過了植株培育者權益法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孟山都法。自2012年起,農民和原住民延續了11,000年的收獲、交換、改良、贈與和出售種子的行為,被政府宣告有罪,遭到了起訴和禁止。

我們認識到,我們必須得通過法律途徑在法庭上對抗。從本質上來說,種子自由流通的權利是農民、原住民和消費者自發抗爭得來的,支持種子權利的社群得齊心協力,政府才能不剝奪我們本應享有的權利。我們得明白哪些事可以通過法律解決,怎樣才能廢除洪都拉斯前所未有的允許跨國公司起訴農民的法律。直接簽署UPOV91的國家并不是很多,但是有不少國家被迫將它寫進自由貿易協定里。

 

2、哥倫比亞

在哥倫比亞就發生了法律的對決。2012年,國會通過了UPOV91,使之成為國家的法律。然而立憲法院對其合理性進行了審核,認為其立法前并沒有咨詢少數族裔,因而不予通過。不僅如此,法院還指出這條法律在諸多方面會帶來負面影響,比如生物多樣性、傳統生產體系、社區享有的生物多樣性的權利,以及人民享有的食物主權。

哥倫比亞農業協會通過的970號決議覆蓋了全國范圍的種子生產、使用和銷售。這項決議具有極大爭議性,農業協會甚至沒收了全國的種子,農民們因決議造成的重大影響而抵制這項決議。

 

2010年到2013年,超過4百萬公斤的種子被收繳。在2013年到2014年的農業抗議中,農民運動要求廢除970號決議。但是政府并沒有廢除這個決議;相反,兩年后政府通過了 3168號決議替代970號決議。

新決議仍舊授權ICA控制種子的使用,生產和銷售。它強迫農民只能用經過認證和優化過的種子。強迫各國采用UPOV標準,使得一些所謂的作物育種者長期壟斷種子實驗室生產成為可能,只要他們可以聲稱這些種子是獨一無二的、穩定的、統一的和新穎的。

還有一些新的認證標準,幫助種子公司控制整個種子系統。這些標準規定只有經過認證,注冊的種子才能合法地流通,即便這些種子并不是最好的或者最健康的品種。本土的種子也在同時受到了攻擊。農民們因收集、分享、給予、售賣、交易本土的種子被定罪。

一小群公司已經掌控了種子的市場。今天,區區三家種子公司,已經控制了全球50%以上的商業糧食種子市場份額。

六、抗爭的種子:社區中的種子保護和交換

危地馬拉是一個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的國家。留存本地種子是對抗外來轉基因種子入侵的一種策略。在阿奇(Achi)地區,婦女建立的Cachuu Aloom協會是種子的守護者,已經建立了本土種子的交易所。

 

我們一共收集并種植了150多種本土的傳統種子。通過告訴人們怎么去使用本土的遺留種子,我們希望能增強危地馬拉以及全世界的人們這方面的意識。我們男女老少都不想使用那些種子,因為這些種子會傷害我們的身體并傷害大地母親。

在馬梅(Mam)地區,這些婦女成為了當地的種子收集和守衛者。她們有一個種植園,有一個本土傳統種子的交易所,還有一個森林作物種子培育所。所有的婦女會到森林里去采集種子,在家中把種子烘干,而后帶到協會。種子銀行里會有兩位婦女負責檢驗,在確保種子干凈之后將它們存進種子銀行。

危地馬拉人認為,傳統的種子是祖先留給他們的最珍貴的財產。

 

實際上,這是一種對攫取主義模式的抗爭,這種模式擁有政府政策和資源全力支持、基于農業出口和單一化栽培;而代表農民和本地人的農業模式,則關注食物主權。

我們一直在與這樣的一種長期矛盾作斗爭。雖然有些社區已經做出了一些進步,但跟我們站在統一戰線上的農民還不占大多數。有些地方正在實踐生態農業,農業化學品正在被淘汰,但還有一些地方仍在施行現代化工農業。生態農業模式是我們必須持續努力踐行并廣為推廣的模式。要知道大型種子公司的宣傳已經鋪天蓋地。

我們在2000年左右做了一個調查,發現每戶家庭每年靠他們生產出的農產品能糊口45個月左右。而今天,他們生產出的食物足夠一個家庭吃一年,甚至還有多余的產出可供銷售。

 “生命種子網絡The Seeds of Life Network)是以社區為基礎的組織,他們的工作完全圍繞保護種子而運行。如何去保護種子?最基本的是讓人人都有權去播種、耕耘以及享用豐收后的果實。通過確保農民可以拿到非基改的種子,也就是讓大多數人擁有這些種子,我們正在建立多個無基改作物的領地。除了要求捍衛種子的政治倡議外,我們還有一個推廣玉米種植的種子保護運動。

 “里奧蘇西奧土著與農民協會做了些什么?日復一日,我們在當地的中小型農場中推廣本土種子的收集和保護。我們推動著種子在區域內的交換。你在這兒看到的每一樣作物,我們都能把它變作食物來供人或者給動物食用。我們對于自己想種什么有完全的自主權。我們努力讓每個家庭都能夠在他們的農場里種植多種多樣的農作物,這樣,家里的大人和孩子都會想在農田里花時間來改進他們的生活條件。

 

農民自己的種子繼續在世界各地流傳。今天,他們已經變成了抗爭的種子。這些種子和農民一起并肩作戰,農民利用自己的種子來為他們的家人、組織和人民提供食物。當這些種子在種子集市、公共市場和農民聚居地被交易的時候,它們就是抗爭的種子。當它們挑戰并抵制惡法時,它們就是抗爭的種子。

在危地馬拉,我們有許多不同的玉米品種,但是多年來人們不重視這些本地種子,或者低估了它們的價值。在前哥倫布時期,這些種子是飲食文化的一部分,然而今天人們更傾向于忽略或者輕視它們。我們并不需要去研究基改作物,而需要去研究如何恢復快將遺失的種質資源,以及如何培育我國的本土品種。農民組織可以對基改作物,跨國種子公司和大莊園說,只要他們有種子就能抗爭。

只要農民重新獲得他們的土地,播撒種子就是抗爭,這些種子就是美好生活的希望。本土的種子是食物主權抗爭的一部分,更是這個抗爭的核心。當這些種子持續喂養著全世界人口的時候,它們也在進行著抗爭!

七、種子銀行:農民對本土種子的生產和改良

我們決定去建立一個本土的種子銀行。我們保有50多種本土的玉米種子,超過80種各類豆子的種子。這些不同類型的種子適應于不同的海拔和地形。當災害來臨的時候,我們能夠有種子供給人們。曾經有好多次,當洪水淹沒了整個村莊和地區的時候,人們失去了種子。但多虧了當地的種子銀行,人們能夠再一次開始種植。農民們自己選種培育以達到他們想要的性狀。這些種子的需求量很高。

 

銀行有三種不同的運作方法,一是種子可以按公道的價格出售;二是農民可以從種子銀行借種子,收獲后再還給種子銀行;三是種子在農民之間交換。如果一個農民有玉米種子,但是他還需要豆子種子,他就可以找擁有豆子種子的農民進行互換。

巴西是一個農作物多樣性十分豐富的國家。過去的十年中,在盧拉和羅塞夫總統的統治下,我們在農民和家庭農業政策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過去,我們有很多農業的項目刺激人們去保護、維持和管理農業生態多樣性。

我舉個例子,食物收購計劃(PPA)是一個把農民組織起來生產各類食物,以供應學校和醫院的項目。該項目鼓勵生態農業生產模式,這樣農民可以以更高的價格出售其產品。生產農產品的組織也越來越多樣化。這些公共的政策是基于社會運動的需求形成的。這些運動提出了訴求,而且有大規模的民意支持,因此政府不得不開展多種項目來應對公眾壓力。PPA創建了一個特殊的子項目,命名為“PPA-種子,聯邦政府從農民那里收購種子,然后分發給其他的農民。這個項目十分重要,由于農業企業的不斷擴大和各類宣傳,使得很多農民失去了他們的本土種子。多虧了“PAA種子項目,政府分發種子,讓很大一部分農民能夠保有他們的種子。在這里,我們有一個專門的生產單位用于培育水果和蔬菜的種子。小農聯合會正在負責這一生產單位,這樣我們就不用再依賴商業種子。我們想要的是能夠適應本地生長環境的種子,能夠滿足人們的需要。

 

八、抵制基改種子

2005年,哥斯達黎加的卡塔戈省政府發出申明指本省是一個無基改作物的地區。這一聲明發出后,其他省市也紛紛效仿。然而到了2012年,孟山都的一家子公司要求政府批準其在哥斯達黎加種植三種基因改造玉米。在全國范圍內第一次展開了關于基改作物的討論。三十個組織聯合起來舉辦了一場長達200千米的游行,拜訪了沿途所有的地方政府。這使得哥斯達黎加92%的地方政府在一年內決定成為無基改作物地區。

 

我們必須理解種子是社區和文化的心臟和靈魂。如果沒有這些本土種子,我們不可能建立食物主權;老百姓也不可能將發展模式和幸福安樂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幸的是,中央政府并不尊重地方政府的決定,更不要說那些只對掙錢感興趣的跨國公司了。于是很多農民因為沒有其他種子可用,不得已接受了政府分發的種子。但是,在2013年,那些種子給我們帶來了問題。我們的機構拒絕接受這些種子,但是有個小男孩拿了一些,把這些種子帶到我家里。當時,我的小孫子和我在一起,他只有六個月大,還在地上爬,結果他食物中毒了。孩子媽媽從孩子嘴里掏出來的最后一樣東西就是政府提供的玉米種子。因為這件事,我們開始拒絕接受政府的種子,并建立了自己的種子銀行。

現在我們在自己的種子銀行里保留種子。我們邀請所有的農民開會,他們都帶了自己的種子來。開始時只有34位農民保留自己的種子,現在有58位了,他們將自主權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們以玉米為食物,人們種植玉米。我們有三種顏色的玉米,黃色、黑色和白色。這些不同顏色的玉米絕不能流失,他們代表了我們身體的顏色,有些人來自于黑色的玉米,白色玉米是有些人變成白色。我們會一直留存和種植這些不同顏色的玉米,每種顏色都同等重要,這樣種子才不會消失。

 

這些是赤花豆、西葫蘆子,那些是葫蘆的種子,明天我們要把它們都種到農場里玉米的旁邊。為了孩子和我們自己,我們要守衛玉米,守衛我們的食物。

為了將來,我們要守衛這些種子,我們不能讓這些種子死去。我們很努力地守衛種子,對玉米種子的替代品一點興趣都沒有。

我們想要改變的是生產模式,這是毋庸置疑的。社會運動也是如此,整個生活系統都要改變,而不僅僅是生產。很大一部分農民顯然已經準備好成為改變的力量,開始實踐生態農業,這是完全切實的。

 

保衛種子,才可以將食物主權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我是本土種子的守衛者!

本土種子萬歲!

視頻來源:https://vimeo.com/240217030

2017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原標題:Seeds: commons or corporate property?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