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頭號新聞無疑是特朗普下令炸死了蘇萊曼尼。美軍運用無人機發射的三枚精確制導火箭彈干掉了這位擁有極高威望的死對頭,從軍事技戰術上講可謂一次完美的斬首行動。
世上萬物都成系統,而任何系統都有其關節點。美軍自伊拉克戰爭以來一直貫徹的「癱瘓戰」思想,就是通過打擊敵軍關節點迅速瓦解其作戰體系的高效率作戰方式。
蘇萊曼尼
不過,這也不是什么新戰術,中國老祖宗早就有「擒賊先擒王」的古訓。且不說陳湯千里擒殺郅支單于、李靖飛兵活捉頡利可汗這些千年往事,就是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人民解放軍也曾多次上演過精彩的斬首行動。
龐國興一槍斃敵
1962年11月18日,在對印自衛還擊作戰中擔任向西山口方向穿插任務的步兵第55師163團9連4班副班長龐國興,和另外兩名戰士王世軍、冉福林,在黑夜之中迷了路,和大部隊失去了聯系。在敵人重兵屯集且人生地不熟的敵后掉隊,對任何士兵來說都是極為可怕的。
解放軍追擊印軍
不過,這三個藝高人膽大的戰士身卻毫不慌張,他們組成了臨時戰斗小組,繼續摸黑執行穿插任務。他們憑著超強的軍事素質,在敵軍防御部署內橫沖直撞,在一天之內深入印軍縱深15華里,連續發起5次戰斗,攻占了兩個炮兵陣地,擊斃一、二級準尉以下官兵7名,繳獲火炮7門,推土機、汽車4臺。
尤其是當他們發現附近山上小股印軍炮兵向我軍主力射擊時,身為團射擊標兵的龐國興使用56式半自動步槍一槍斃敵軍官,讓印軍的炮群頓時啞火。在視野開闊、空氣稀薄、能見度極佳的雪域高原,56式半自動步槍射程遠、精度高、節省子彈的優勢格外突出。
龐國興三人戰斗小組
這支三人穿插分隊在失去上級指揮的危險情況下憑著自己的戰場直覺獨立展開作戰行動,打亂了敵軍的縱深部署,為主力向縱深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戰后,國防部授予龐國興「戰斗英雄」稱號。
還是在對印作戰中,接管了印軍第4軍指揮權的巴克沙•辛格中將把第62旅和65旅5個營放在色拉山口,并命令第48旅3個營駐扎邦迪拉,決心與解放軍打要塞防御戰。在重火器無法前送的情況下,要攻下這兩個要點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大將王樹聲接見龐國興
無孔不入的解放軍戰士在當地藏民的指點下,發現了一條由北向南直插德讓宗和邦迪拉之間的小道,55師當即組織一支1500人的隊伍,經過130小時的急行軍,翻越了海拔4870米的山口,直插德讓宗和邦迪拉之間的班登,在印軍「一字長蛇陣」的腰上打進了一個楔子。經過一天激戰,55師成功攻占色拉,隨即揮兵直撲德讓宗,一舉全殲印軍。
長期處于裝備劣勢的解放軍在作戰中習慣于以巧取勝,極力避免硬碰硬的消耗戰,經常利用對手的防御間隙實施各種規模的穿插迂回,輕則亂敵部署,重則斷敵后路,運氣好的話還能直接「斬首」敵軍主官,再牢固的防御體系也經不起這么沖擊,這和今天流行的「全縱深作戰」理念異曲同工。
哪里有敵人就往哪里打
21世紀的軍事理論家們所提出的沒有前方和后方之分的「非線式作戰」,早在70年前就被那些根本沒上過軍事學院的解放軍戰士實現了。關于這一點,看看遼沈戰役中的胡家窩棚戰斗就明白了。
當1948年10月19日中央軍委復電批準了東北野戰軍就地聚殲廖耀湘兵團于野戰之中的作戰計劃后,林彪適時下放指揮權,指示部隊:哪里有敵人就往哪里打,哪里有槍聲就往哪里追。這樣一來,戰場上既沒有前后方之分,也沒有一線二線之別,戰士們只管大膽穿插、滲透就是了。
東北野戰軍攻擊廖耀湘兵團
10月25日晚,3縱7師的一個排突然穿插至胡家窩棚地區。面對天線林立的小村子,指揮員以為至多是個敵軍團部,立即發起攻擊。激戰中,粗通文墨的戰士從滿桌的機密文件中猜出了這里是廖耀湘的兵團指揮部,隨即向上級報告。
僥幸逃脫的廖耀湘逃到新6軍22師指揮部,已經亂了方寸的他用明語呼叫部屬向新立屯集中。東野司令部通過監聽掌握了廖兵團的行動計劃和路線,迅速發起全線攻擊,廖兵團瞬間土崩瓦解。
廖耀湘
事實上,這個排對胡家窩棚的斬首行動也并不完全是誤打誤撞。從目前解密的史料來看,負責監偵情報的東野二局已經通過破譯廖兵團的電信通訊偵測到廖耀湘可能就在胡家窩棚附近,因此東野司令部命令各部向那里攻擊前進帶有明確的目的性,只是為了保密需要并沒有告訴作戰部隊,以至于被人誤解為是偶然事件。
和廖耀湘同樣倒霉的還有美軍中的「北極熊團」,也就是步兵第7師31團。1950年11月,志愿軍發起第二次戰役,27軍集中4個團包圍配置在新興里的31團。擔任穿插任務的238團4連利用美軍部署的間隙直撲該團指揮所,一舉擊斃該團實際指揮官費斯中校,徹底癱瘓了該團的指揮系統。
志愿軍繳獲的北極熊團軍旗
當然,要說北極熊團在志愿軍打擊下全軍覆沒,「一個人也沒跑掉」,這種說法未免夸張,但新興里一戰是美國陸軍戰史上最慘痛的敗仗之一恐怕是沒有什么爭議的。
一個大膽的方案
因革命樣板戲而天下聞名的「奇襲白虎團」,說的是1953年金城戰役中志愿軍68軍203師穿插營襲擊南朝鮮首都師第1團的作戰。這一戰堪稱我軍斬首行動的巔峰之作。
白虎團是南朝鮮軍的精銳部隊「首都師」下轄的頭號王牌團,該團的輕重武器是清一色的美國造,其官兵作戰意志也比其他南朝鮮軍要頑強。據說這支部隊唯旗必奪的意識很強,平日里見不得二,凡事都要爭第一。
美式裝備的南朝鮮軍
金城戰役前,首都師師長崔昌顏將白虎團部署在金城東南防線的右翼,團部設在二青洞。該團在金城前線駐防近一年,在其防區的山頭上挖掘了環形戰壕,稱之為「冰島防線」。
志愿軍以往攻山頭,常見戰法是打下前一個山頭后轉入防守,守一天后再打縱深的山頭,依次推進。這種被稱作「扒皮戰術」的打法比較穩妥,但進展較慢,傷亡也大。于是,在203師黨委會上,607團政委蘇克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組建一支小分隊,化裝成敵軍,直搗白虎團的團部。
靠十幾個人穿越敵軍重兵防守的區域,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大多數指揮員對這個風險極大的奇招沒有把握,但是師長楊棟梁對此很感興趣,最終拍板執行這一計劃。他將化裝襲擊的任務交給了607團偵察排。
經過精挑細選,包括排長楊育才在內的13名戰士組成了「化襲班」。有資格執行這個任務的戰士肯定都是最優秀的,他們是楊育才、趙順和、金大柱、王連訓、王桂生、韓淡年、李志、侯士斌、舒德春、李培祿、包月祿、黃周玉、周發世,其中韓淡年、金大柱兩名戰士是朝鮮語翻譯。
化襲班全體戰士
化襲班大破白虎團
1953年7月13日,金城戰役打響。14日凌晨,化襲班在月光下開始行動。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行動中楊育才突然發現隊伍中多了一個人,辨認后發現竟然是個南朝鮮士兵,他把身穿南朝鮮軍服的我軍當成了自己人,稀里糊涂地跟了進來。從這個敵人的口中楊育才得知了敵軍的口令,他們用口令大搖大擺地混過了崗哨,并插到白虎團團部所在地附近。
白虎團團部是用鐵絲網圍起來的,里面有兩排整齊講究的木板房?;u班發現敵駐地前停著30多輛汽車,來往人員混亂,與戰前所獲得的敵情有些不同,戰后才知道是敵機甲團前來支援白虎團。
楊育才
楊育才迅速變更了部署,把突擊隊分為四組:第一組殲滅敵人警衛排,保障其他組的襲擊;第二組殲敵炮兵指揮部;第三組負責打白虎團部作戰室;第四組負責殲滅混亂之敵,炸毀汽車,并支援第二、三組戰斗。
2時43分,第一組向敵警衛排突然開火,殘敵向南逃竄。該組迅速尾追,并搶占有利地形,與增援之敵激戰6次,給敵重大殺傷。第二、三、四組則趁敵人混亂時向白虎團作戰室、炮兵指揮部與逃跑之敵發起攻擊。
經過十幾分鐘激戰,白虎團團部被我化襲班殲滅。各組均在預定地點會合。打掃戰場時,化襲班俘虜了團長副官、炮兵副營長等軍官數人,并繳獲了團旗。
志愿軍繳獲的白虎團軍旗
團部一垮,整個白虎團全線崩潰,首都師也隨之亂了套。在志愿軍銳不可擋的打擊下,首都師負責死守的10公里寬、8公里縱深的防線全線崩潰。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場經典的特種作戰行動簡直完美得不可復制。比較之下,同樣是 斬首行動,美軍是通過高技術手段來實現的,而我軍則是通過強大的戰術組織能力和犀利的戰術執行能力來實現的。由此可見,「美軍重技術、我軍重謀略」果真是東西方軍事思想上的本質區別啊。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長河紅陽 | 與楊天石商榷:抗戰期間,日本不可能對蔣介石實施“斬首行動”!
2019-10-06?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