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可能遇到了大麻煩!
據觀察者網11月14日援引《赫芬頓郵報》報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日在給美國國務院工作人員的一封電子郵件中承認,美國國務院內部在拜登處理當前巴以沖突的問題上存在重大分歧。
據悉,這一“分歧”隨著布林肯出訪中東地區之后達到了一個罕有的高點。
對此布林肯在本月13日的電子郵件中痛苦寫道:
太多的巴勒斯坦平民已經死亡,可以而應該做更多的事情來減少他們的痛苦....每天看到嬰兒、兒童、老人、婦女和其他平民在這場危機中受苦的畫面,這種痛苦令人揪心...
布林肯“立地成佛”了?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根據拜登政府從今年北約峰會之后就大幅降低了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以及巴以沖突之后,其信誓旦旦保證“對以色列軍事援助絕不動用亞太地區一槍一彈”的系列動作發言來看,美國白宮,至少是拜登身邊的核心親隨,是依舊在穩步執行“全球收縮向東亞擴張”的基本戰略方向的。
但是很顯然,這種拜登政府的基本國策目前遭到了巨大的阻礙。
這種阻礙,以至于使得身為拜登政府核心實權人物的布林肯在郵件中闡述完拜登政府希望“盡快結束這場可怕的沖突,同時支持以色列的權利和義務”并繼續投入全球收縮向東亞擴張的“首要任務”之后還在抱怨:
美國的一些人不同意我們正采取的方法
換言之,在當前的美國高層權力內部,有一批已經足以阻止拜登政府基本國策的反對派勢力,希望美國繼續在中東進行戰爭....
這些人是誰?
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聊一聊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副總統,同時也是現任美國副總統的哈里斯。
鮮為人知,作為一個同樣疊加了黑人、亞裔、女性三重Buff的典型“美國式政治正確人種”,哈里斯的從政之路卻是從褲腰帶開始的——1990年,年僅26歲的哈里斯在通過了律師資格考試之后,終于成為了一名普通的地區檢察官....
但是很顯然,“懂事早”的哈里斯似乎并不滿足于此。
于是我們看到,小說情節開始了:
一個在懵懂中踏入政界的傻黑甜,僅僅只是因為在“偶然”之中結識了某個政壇大佬,然后便仿若大徹大悟一般的在僅僅幾年的時間中,完成從一個偏遠縣市的地區檢察官辦公室到舊金山地區檢察官辦公室的飛躍!
所以,這是“命里貴人”、“醍醐灌頂”嗎?
當年不過29歲的哈里斯“偶遇”的貴人名叫威利·布朗,作為連任加州議會議長,舊金山兩屆市長的政壇大佬,威利·布朗雖然在美國西岸政界一時風頭無兩,但是頗為引人詬病的是,這名已婚的政壇大佬卻生性風流,多年來艷遇不斷,換女友的速度比換衣服還快。他十分高調,很多時候甚至在公開場所一邊摟著妻子,一邊摟著新歡,極其和諧。
當然,要說這些“新歡”中都有誰,反正戎評認為純粹是出于“愛和仰慕”而與已婚的威利·布朗相識相知并且得到了母親祝福的哈里斯,肯定不在其中...
至于威利·布朗平時在工作中毫不掩飾的偏袒愛護,如何大手筆的增送名牌珠寶首飾寶馬豪車,以及“傻黑甜”哈里斯如何從1990年的年薪5萬美元在短短五年內迅速的提升到了年薪40萬美元、并且得以從一個鳥不拉屎的地區小檢察官一路狂飆到加州總檢察長,那肯定都是威利·布朗的公私分明以及哈里斯的個人能力!
然后呢?
然后我們看到在“美國精神”的激勵之下,始終堅持拼搏的哈里斯終于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女成長成為了可以獨擋一方的加州總檢察長,而在其后的繼續成長下,這名曾經的懵懂少女在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甚至還差點壓過了拜登成了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
毫不諱言,從表面上看哈里斯的崛起之路似乎是一個典型“美國夢”式的勵志故事:
即使其中可能摻雜了一些道德上的污點,可是當終其一生也沒能殺進東岸白宮的西岸政壇大佬威利·布朗被哈里斯一腳踹開之后,哈里斯的“人生”似乎已經回到了已經年過半百、人老色衰的“女王”哈里斯手中....
喬和破鞋
然而事實呢?
雖然,在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最后妥協與拜登握手言和并共同擊敗特朗普入主白宮的哈里斯,雖然一度被傳出了有著“實際總統”、“架空拜登”的傳言。
然而事實證明,當褪去了這些“光環附加”之后,接連在拉美以及亞洲訪問時創造出了各種“死亡性發言”,并且作為檢察系統出身卻在面對國會法律相關的質詢時都茫然無措的真實版哈里斯出現在眾人面前時,曾被無數美分所盛贊,而如今已經淪為花瓶甚至銷聲匿跡的“白宮女王”,其實肩膀上扛的根本就是一個政治素人的腦袋....
一個問題已經無法繞過:
哈里斯的背后,究竟是誰?
鮮為人知,同時疊加了黑人、亞裔、女性三重Buff的典型“美國式政治正確人種”的哈里斯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Buff,一直被知情人選擇性遺忘。
哈里斯丈夫道格·埃姆霍夫,是猶太族裔
所以,布林肯口中那些正在阻止拜登政府“首要任務”執行而執意美國在中東繼續戰爭的人,是猶太人嗎?
這似乎是一個很荒謬的想法。
要知道如今拜登-哈里斯政府內閣成員中,不僅超過一半的成員都是猶太人,甚至就連布林肯本人,也是猶太人!
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
猶太人,究竟是利益集團還是種族認同?
戎評傾向于前者。
事實上,如今擺在拜登面前的美國核心權力的分裂和錯亂早已不是第一次。
早在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當政的最后幾個月,時任英國駐美大使金·達羅克爵士在給英國外事部的備忘錄中就曾直言揭露“白宮內部的政治斗爭激烈程度堪比‘械斗’”
而除此以外,曾曝光了美國歷史上最大政治丑聞之一“水門事件”、榮獲兩項普利策獎的名記者伍德沃德,更是在其與“深厚背景人士”數百小時的采訪,以及眾多秘密會議記錄、私人日記、政府文件資料和談話錄音所整合而成的著作《恐懼:特朗普在白宮》一文中,深刻的揭露了特朗普當政時期美國權力運作早已紊亂顛倒的實際情況...
現實就是這么諷刺,無數次公開憎惡特朗普的拜登,終究成為了特朗普。
原因很簡單,選擇放棄“中東戰爭搖錢樹”,力排眾議堅定執行東亞戰略的拜登,其實本質上與曾經全力解決美國“產業空心化”,并希望擊敗中國實現美國再工業化的特朗普,走的是同一條路!
為什么這么說?
熟悉戎評的讀者都知道,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不止一次的預言過:
美國70年代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廢墟上所建立起來的,以石油美元為餌,以全球化產業分工捆縛世界的牙買加體系,雖然有效的避免美國在冷戰的失敗,但是必將造成美國的分裂!
原因很簡單:因為從那一刻起,美國從“生產關系”的經濟基礎上,便已經分裂。
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股市一日暴跌12.8%,一場迄今為止人類社會遭遇規模最大、歷時最長、影響最深刻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由此爆發....
為了擺脫危機,大英帝國選擇放棄自由貿易政策,向廣袤的殖民地轉嫁危機、德日則擴軍備戰,意圖通過戰爭侵略對外轉嫁危機、而危機爆發地的美國,卻在羅斯福新政“國家干預經濟”的先河中,開啟了代表資本主義下一發展階段生產關系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我們可以看到,憑借“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手段而集合起來的強大力量,美國不僅快速擺脫經濟危機,贏得了奠定世界政治格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戰后與蘇聯的冷戰競爭中,他們更是憑借巨額的國家預算支出與經濟干預,興建啟動了一大批令美國受惠至今的民用基礎設施、軍事工程計劃...
而在此之上,一大批以“本土產業制造”為主要生產模式的美國財團及以此為生的美國下層人民,構成了彼時美國的經濟基礎....
然而,一切在1971年之際發生了變化——在美元貨幣的濫發下,布雷頓森林體系35美元/盎司黃金的兌換比率難以維持,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脫鉤黃金。
然后,在美元的串聯下憑借著美國以本國為金字塔頂端而建筑起來的全球產業分工體系所迸射出的磅礴力量,美國不僅成功的擊垮了蘇聯,在之后的半個世紀中,更是突破了之前200年才能取得的經濟成就之和!
截止2022年時,美國GDP已經被抬升到了25.74萬億美元的高度,相較于1971年的1.2萬億美元,增長了21.5倍!
然而,正如“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挽救榮耀了危機中的美國本土產業派一樣,當全球化分工時代到來的那一刻,一頭與之幾乎并立的“巨獸”,同樣誕生:
國際壟斷資本主義!
當然,建筑在這種生產關系上,以“全球化產業分工”為主要生產模式的經濟集合體們,還有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跨國金融集團。
一個國家,兩種“生產關系”,兩大產業經濟陣營!
對于“跨國金融集團”而言,每一家美國企業的外遷,都意味著生產成本的降低,都意味利潤的提高。
對于“本土產業派”而言,每一家美國企業的外遷,都意味著本土制造體量的縮減,都意味著美國工作崗位的減少。
不過,分裂初期的美國很善于隱藏自己的“疾病:
憑借對全球化秩序規則的主導制定以及其自身的軍事霸權、科技領先等諸多優勢,美國以“全球分工”形式下不同地區匯率與物價的漏洞差異,在一段時期內,成功在美國本土,制造出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個“高物質水平,低消費代價”的理想之國!
這是美國的精明之處:
通過把生產關系的被剝削階級放到美國以外的世界工廠的形式,成功的稀釋削減了以跨國金融集團為代表的美國國際壟斷資本主義向外發展過程中,對本土產業制造以及人民生活工作所造成的不利與動蕩...
對于美國本土制造企業而言:他們要么走向國際轉型為“跨國金融”,要么留守本土成為全球產業分工頂端,安享暴利!
對于美國人民而言:他們則在高福利和高收入下,輕松分享著美國對世界的吸血...
但是,一個國家的出現卻終結了這一切:
在整整的三十年里,他們在億萬農民工的骨肉分離下,在環境資源遭受嚴重破壞掠奪的犧牲下,默默地充當著世界產業分工金字塔的“被剝削角色”。
但是當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襲來的那一刻,當他們的產業資本終于完成原始積累之后,他們成功的在危機中崛起,他們逐漸的從曾經的“山寨之國”,轉換為了如今令世界敬畏的“創造之國”!
但是,就在發展的輝煌統統聚于這個“后進之國”時,美國的“病癥”卻再難掩藏:
美國的生產力優勢被急劇縮小!
全球化稀釋美國生產關系矛盾的作用越來越小!
曾經被立于剝削地位的后進之國提出了“工業制造2025”,他們不要再被剝削,他們要做自己的主人!
....
蹺蹺板困局出現了:
是要賺錢,還是要美國
要賺錢?
如今依舊代表了世界貨幣地位的美元以及掌控一切的美聯儲是薅羊毛的不二神器。
在美元加息、縮表的周期性掠奪中,中國制造世界工廠的地位將成為了美元的強力信任背書,在中美攜手互利下,世界將繼續在繁榮和衰退中交替。
而維持一切的代價,就是作為“世界油桶”的中東,將承擔起燃料和天氣預報的角色...
那如果要美國呢?
鮮為人知,自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日開始,到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大爆發而導致的大通脹前截止,在整整12年的時間里,全球經濟總凈增量折合美元價格約為21萬億美元!
其中,中國增加了10.14萬億美元,美國增加了6.23萬億美元,剩余留給其他200多個經濟體的凈增量,只有4.63萬億美元。
顯然,在“制度設計”中本該贏家通吃的美國人,面臨了一個極其尷尬的兩難局面。
即:美聯儲通過縮表加息/軍事手段制造目標區緊張局勢,以此刺激當地/全球性美元資本回流/避險逃逸時,因為美元資產退潮而留下的空間,以及新投資方向選擇,將不再僅僅只有美國一家!
對此,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就曾抱怨,美國在給中國打工...
于是我們看到,面對依靠全球最大規模的“中國制造”而支撐發展的經濟奇跡,特朗普選擇了發動對華貿易戰,并提出美國再工業化策略。
與之類似,拜登也沿襲了奧巴馬與特朗普的策略,開始實際執行涵蓋各個方面對華全面脫鉤的東亞戰略,以繼續維系美國霸權。
顯然,在“要賺錢”還是“要美國”這個議題上,美國的兩任總統都選擇了同樣的答案...
但是,作為五十年來“未有之大變局”下,主動戳破美國乏力現實,無時無刻不在與潛藏白宮、潛藏國會、潛藏美國華爾街的那些掏空了美國實力的“跨國金融集團”惡棍們勇敢斗爭的兩任美國總統,真的可以帶領美國走出困境嗎?
很不幸,大錯早已鑄成,這個世界上最不可能之事,莫過于“自己革自己的命”!
作者:戎評;來源: 戎評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戎評:拜登被“逼宮”了?布林肯關鍵時刻釋放重磅信號,中國要警惕了
2023-11-20后沙:拜登廢掉一個針對中國的“小群”,小伙伴們在風中凌亂……
2023-11-20陳曾明:拜登給普京招手,美國給中國獻花 美國的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么藥?
2023-11-10?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