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干部是黨群關系的聯絡者、是勤儉節約的帶動者、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助力者,更是基層加強鄉村振興一線工作力量、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的推動者。然而,個別駐村干部“駐村”不“住村”,“住村”不“駐心”,把駐村當作逃避單位工作壓力、到村“度假”的門徑,出現“住”村不“助”村的怪相。長此以往,既不利于駐村干部成長鍛煉,又會損害群眾切身利益進而影響鄉村振興全局。
之所以會出現“住村”不“助村”現象,歸根結底在于駐村干部責任擔當不足、相關部門監督管理缺位。必須認識到,“住村”不“助村”、“掛名”不干事是典型的“作風病”,要堅決整治,杜絕搞形式走過場,切實把他們的錯誤行為和思想消滅在萌芽狀態。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駐村”重在“駐心”。一方面,要加強作風建設,必須緊緊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放下架子、抹開面子、俯下身子,與群眾交心談心,建立起親人般的血肉感情,讓群眾主動打開“話匣子”,掏出“心窩子”。更要積極主動幫助群眾提能力,通過抓培訓、尋技術來強本領,探索市場信息源,了解優惠貸款政策,邀請農業、林業等方面專家技術人才定期到村,對群眾種植養殖技術進行幫扶指導,解答農戶發展中的疑難問題等,激活其內生發展潛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考評機制。科學制定考評激勵辦法,建立考核檔案,將實績作為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要將群眾對駐村干部年終評議結果納入干部個人年終考評,并作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督促干部廉潔駐村,廉潔做事,讓駐村干部遠離“蛀村”。對業績突出的駐村干部給予表揚提拔,對“蜻蜓點水”、工作開展不力、敷衍應付的駐村干部要進行誡勉談話,甚至是處分處罰,對“蛀村現象”不能有絲毫遷就和懈怠。讓“駐村”干部“干有奔頭”。
駐村工作千千萬,為民服務第一條,只有真正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駐村干部才會得到理解與尊重。暖心實干以“辛”換心,駐村干部要切實做到“身入”更要“心入”,“駐村”更要“助村”,助力鄉村振興“躍階而上”實現新發展、新突破、新局面。
作者:趙婧同 單位:河北省渤海新區黃驊市常郭鎮黨委;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