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美國的資產因兩國愈發緊張的關系而被美國強行剝奪的可能性,正逐漸增大。然而,根據美國最新的一項提案來看,另一項準備對中國企業在美資產動手的領域延伸到了無形資產——專利。該法案顯示,凡是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中國實體,應停止授予美國專利,并“剝奪”已授權專利行使專利權的能力。”
2023年11月2日,美國國會議員斯科特·菲茨杰拉德(Scott Fitzgerald)提出的一項《Countering Chinese Espionage Reporting Act》法案,最終在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上以24:0投票結果獲得一致通過。
該法案的核心與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時期發起的“中國倡議”活動相關。目的是支持美國對中國所謂的“盜竊美國知識產權”作出反應。該法案要求司法部長編寫一份年度報告,說明司法部在應對中國國家安全威脅方面的活動,包括商業秘密盜竊、盜竊美國知識產權和研究。
菲茨杰拉德表示,“2015年,中國推出《中國制造2025》倡議,這是一項取代美國技術優勢的全政府戰略計劃。這一倡議導致美國知識產權盜竊激增,每年給美國經濟造成高達6000億美元的損失”。
在該法案獲得通過后,他表示,“我的法案是對當前威脅的關鍵回應,我很自豪看到我的同事們今天在委員會外一致通過了該法案。我們不能允許中國對美國知識產權的普遍盜竊行為不受控制。”
當年所謂的“中國倡議”活動,迫使很多華裔的科學家、企業高管、大學教授被卷入其中,他們被指控竊取了美國公司的知識產權,而且涉及的多是美國知名企業,像蘋果、可口可樂,葛蘭素史克,孟山都,通用電氣,ADI等。
不過這一活動在美國國內也遭到了一些團體的強烈反對。于是拜登政府在2022年2月23日,宣布取消實施三年多的“中國倡議”行動。
不過,比起這一法案,國會議員菲茨杰拉德提出的另一項法案,更應該引起中國各界的警惕。
他在9月14日提出了一項名為《Prohibiting Adversarial Patents Act of 2023》(2023禁止對抗性專利法案)。
該法案的內容包括,要求專利申請者披露在五年內受到“外國對手”國家資助的信息,其對“外國對手”的定義,包括中國、俄羅斯、古巴、伊朗、朝鮮和委內瑞拉。
并且,該立法將禁止向根據美國實體清單、非SDN CMIC清單、1260H清單或FCC第2條清單(U.S. Entity List, the Non-SDN CMIC List, the 1260H List, or the FCC’s Section 2 List)被認定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任何個人或實體授予美國專利。之前向這些名單上的公司授予的任何專利都是不可執行的。
這兩項實體的規定也就意味著,一旦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之中的中國企業,在美國的專利申請不會再被授予專利權,已經授權的專利也將因為不可執行而變得沒有任何價值。
這條規定實際上,變相“作廢”了中國創新企業在美國的專利權。
因為該范圍涉及了對美國科技霸權形成威脅的中國所有創新企業。根據美國歷次發布的制裁清單,但凡是真創新的對美國有威脅的中國企業,往往都被列入了實體清單。
可見,該法案最終目的還是要打擊中國創新,保護美國企業利益。
實際上,中國的知識產權歷經近40年的發展,已經取得巨大的成績。就像國會議員菲茨杰拉德在提出該法案的當天,與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Mike Gallagher,法院、知識產權和互聯網司法小組委員會主席Darrell Issa以及國家安全、非法金融、國際金融機構Blaine Luetkemeyer等人一同在聲明中所宣稱的,在過去十年中,中國提交的專利申請和授權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多,2019年提交的專利超過140萬件。
其結果就是,像華為等中國公司正在從繳納專利費的被許可人轉變為專利許可人。而華為現在在征收專利費的對象,就包括了很多美國高科技企業。
根據華為2022年12月31日的官方數據顯示,華為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12萬件。90%以上為發明專利。有效中國專利逾4.7萬件,在美國累計共獲得2萬余件授權專利,在歐洲累計獲得約1.5萬件授權專利。華為連續五年專利合作條約(PCT)申請量全球第一。
不過好在這項法案此次并未進入到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審議,然而不排除該法案經過調整后,再次提出的可能。
未來一旦這一法案獲得通過,也就意味著被美國一直制裁的華為,在專利上將再次遭受重大挫折,在美國的兩萬多件專利恐將一夜清零。
這種“赤裸裸”的霸權主義,已經大大超出了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范疇。勢必會引發全球愛好和平人士和知識產權行業的共同譴責。
不過,中國也應提前做好準備,一旦美國突破國際基本秩序和原則,不排除采取對等報復措施。
根據今年1月,美國Harrity Analytics公司與美國知識產權所有者協會IPO聯合發布的一份“專利300”榜單,對2022年美國授權專利最多的前300名進行了排名。
其中臺積電(第6名)在前年基礎上依然保持領先,華為(第7名)雖然沒有美國業務,但是并未停止在美國的專利布局。京東方(第8名)依然保持在前十名,增長了27%。
TCL(第37名)、步步高(OPPO和vivo合并,第41名)、小米(第87名)這幾家手機企業依然保持了較高的專利授權增幅,最低增幅是27%。
此外,互聯網企業騰訊(第53名)、百度(第73名)、阿里巴巴(第103名)也都在美國實現了超過24%的增速。
其他入選TOP 300的中國企業還包括聯發科(第107名)、螞蟻金服(第119名)、中興通訊(第132名)、香港通訊(第137名)、海爾集團(第148名)、天馬微電子(第161名)、華邦電子(第114名)、南亞科技(第114名)、群創光電(第208名)、FG創新(第214名)、大疆創新(第235名)、上海影聯(第253名)、美的集團(第268名)、字節跳動(第269名)、電信技術研究院(第270名)、友達光電(第280名)、匯頂科技(第289名)
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入選該榜單的包括清華大學(第114名)、中國科學院(第134名)、浙江大學(第297名)。
作者:吳征;來源:企業專利觀察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