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政治的實踐和研究中,“全球南方”已經成為一個流行的元范疇。要發揮其分析潛力,就需要明確地接觸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框架的定義、意義和其影響。“全球南方”一詞已成為發展中國家的代名詞,也成為學術辯論的焦點詞匯之一。無論是企業界、學術界還是政界,“北方”和“南方”都已經成為媒體和政治中的常用術語。學術出版物也反映了當前“全球南方”的突出地位。根據統計,在過去20年里,科研論文中對“全球南方”的提及呈指數級增長。媒體提及“全球南方”的頻率明顯多于提及“全球北方。這樣的稱呼其實已經成為一種“元類別”,它本質上是一種工具,一個幫助全球地圖空間分類的工具。作為一個元范疇,“全球南方”具有多種含義。它不僅指赤道以南的陸地和水域,即嚴格定義的半球南部。相反,這個詞一直是一個籠統的術語,指的是大致在舊殖民主義權力中心以南的非殖民化國家。聯合國首次提到世界的“南方”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冷戰結束后,“全球”這個限定詞開始被加入。這強調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相互關聯性。它還突顯了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不斷擴大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在世界政治分析中,對“全球南方”的三種理解尤為普遍。首先,人們通常把“全球南方”指的是世界上貧窮和/或社會經濟邊緣化的地區。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人均收入指數一直是繪制總體發展水平、比較國家和地區長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全球南方”不僅僅指南半球。它一直是位于舊殖民權力中心以南的非殖民化國家的總稱。第二,“全球南方”指的是跨區域和多邊聯盟,即1955年的萬隆會議、不結盟運動和聯合國的77國集團。這是一個三大洲的空間,有超越前殖民國家主導的平臺和合作實踐。第三,“全球南方”已經被呈現為一個抵抗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的空間。超越以國家為基礎的觀點,這重新定義了”全球南方”,使其成為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的反霸權接觸的標志。“全球南方”有著良好的分析潛力。眾多的國別區域研究、世界史研究、世界政治研究等,可以從“全球南方”作為一個元類別中受益。這需要我們定義它的含義。它要求我們避免一概而論,比如假設“南方”國家或人民本身就很貧窮。這也意味著我們應該避免膚淺的框架,例如把所有與非洲、亞洲或拉丁美洲有關的研究都稱為“全球南方”研究。應避免把與非洲、亞洲或拉丁美洲有關研究都稱為“全球南方”研究。相反,研究和寫作應該嘗試反思為什么我們使用南北術語來處理研究問題。它還應該考慮這種選擇的含義是什么。以“全球南方”為重點的文章在分析上取得了成功,明確說明為什么這一重點很重要,以及它如何與全球或跨國聯系的分析相關聯。例如,中國、印度和巴西的經濟和政治“崛起”影響了它們在國際治理論壇上促進“南方”國家之間的團結。關于跨國不平等的討論——從氣候正義到護照的比較價值——也可以從精心應用的南北框架中找到價值。作為一個關系范疇,“全球南方”可以幫助分析當今世界具有具體含義的結構動態。它引導人們關注不同地點之間和不同時間之間的聯系,例如歷史上日益增長的不平等模式。通過這樣做,它強調了在解釋當前世界政治輪廓時考慮(后)殖民和(后)帝國軌跡的必要性。
二、“全球南方”術語的使用:知識生產和傳播背后的權力結構誰使用“全球南方”,什么時候使用,都揭示了知識生產和傳播背后的權力結構。通過非領土的概念化,全球南方被賦予了跨國政治主體的抵抗想象,這種想象來自于當代全球資本主義統治下的共同征服經歷。當世界上的所有“南方”國家相互承認并認為他們擁有共鳴和共享特征時,這個術語的統一性就完成了。使用“全球南方”來指代政治主體性,來自于類似于“第三世界”的修辭,或冷戰時期不結盟和激進的國際主義話語。從這個意義上說,全球南方可以被認為是對后殖民范疇的直接回應,因為它既承接了一種政治集體主義,也反映了一種意識形態構想,這種構想源自世界上多個南方國家之間的橫向團結,并超越了通過殖民差異對權力運作的分析,轉向了當代全球資本主義內部的網絡化權力理論。

全球南方研究(Global South Studies)范疇下的批判性學術致力于分析全球南方主體性的形成,以超越民族國家作為比較分析單位的方式研究全球資本主義中的權力和種族化,并追蹤當代南南關系——或跨民族、語言、種族、以及這些關系在以前的南南交流形式中的歷史。全球北方和南方通常是根據各種衡量標準來定義的,包括它們的資源、教育、衛生、生活條件、經濟、工業、貿易、市場、政府、國際關系和沖突。全球北方和南方之間的不平等在全球北方的手中表現出來。簡而言之,全球南方所經歷的不平等,其根源在于歷史上由全球北方所造成的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幾個世紀以來,全球南方國家的自然資源和勞工權利一直被剝奪,從一開始就創造了一個不平等的競爭環境。今天,富國和窮國之間的不平等交換仍然存在,不公平貿易加劇了不平等。研究表明,富裕國家繼續以剝削性的價格從貧窮國家進口材料、能源、土地和勞動力,這只會促進他們自己的經濟。事實上,僅2018年一年,不平等匯兌就達到了2.2萬億美元。這是消除極端貧困所需資金的15倍。1960年至2018年間,全球北方從全球南方吸走了62萬億美元,其本質是富裕國家繼續依賴帝國主義形式來維持高水平的收入和消費。這種不平等的貿易不僅有助于阻礙全球南方的發展,而且是不可持續的。全球北方國家的消費率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很大,而全球南方國家的碳足跡較小。根據德國觀察研究所的2020年全球氣候風險指數,21世紀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五個國家或州都屬于全球南方:波多黎各、海地、巴基斯坦、緬甸和菲律賓。三、中國究竟屬于哪一邊:帝國主義試圖利用“全球南方”達成霸權“全球南方”由“南方”發展而來,二者均具有鮮明的政治意涵和時代特點。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一些從殖民枷鎖中解放、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國家開始使用“南方”概念,表明其與工業化國家代表的“北方”存在系統性不平等。受20世紀90年代全球化興起的影響,“全球南方”概念嶄露頭角,但國際上對其范圍、定性等迄今未有公認界定,國際上仍較多使用第三世界國家、發展中國家、南南國家說法。

目前看,“全球南方”內涵集中在非西方、反干預、謀發展三方面。全球南方的特點是低收入、人口密集、基礎設施差,可以理解為發展中國家、低收入國家。另一邊的全球北方則主要是指發達國家、高收入國家。“南北分歧”(也稱作“南北差距”,North-south Divide)等術語被廣泛使用。這里的“南”、“北”并不是絕對指地理方位上的南與北。因此,全球北方的定義包括美國、加拿大、幾乎所有歐洲國家、以色列、塞浦路斯、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省、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不過,國際對于全球北方以及全球南方的劃分并沒有公認的界定,也存在爭議和不同的解讀。針對全球南方也有著多種解讀。傳統上,全球南方指的是不發達或經濟處于弱勢的國家。這些國家在歷史上常面臨全球北方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的殖民統治。不過,也存在其他定義,用全球南方來泛指那些受到資本主義全球化負面影響的國家。一般認為全球南方由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太平洋島嶼以及亞洲的發展中國家組成。如同印度、巴西一樣,中國也自己看作是全球南方國家。聯合國南南合作金融中心有一份全球南方國家名單,該名單目前包括78個國家,名單也被稱為“77國和中國”。“全球南方”升溫,根本原因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勢不可擋的集體崛起。二戰后的歷史就是一部發展中國家不斷走向崛起、追求公正平等的歷史。當前,發展中國家的綜合實力,特別是道義感召力、理念塑造力、規則制定力、議程設置力、變革推動力不斷提升,不容忽視。美西方綜合實力、主導權、公信力相對下降,國際社會“去西方中心化”趨勢明顯。美西方孤立制裁俄羅斯屢遭“全球南方”阻擊就是最新例證。烏克蘭危機爆發兩個月后,在聯合國烏問題特別會議、人權理事會上,分別有52個發展中國家不支持對俄制裁、82個發展中國家不支持暫停俄在人權理事會的會員資格。今年2月,聯合國反俄決議遭到7票反對、32票棄權的結果,130多個國家不參與對俄金融制裁。占全球70%以上人口的“全球南方”在重大問題上沒有與美西方保持一致,令美西方不得不予以重視。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大國博弈加劇,地緣沖突上升,全球化勢頭受挫,經濟復蘇艱難,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G7開始關注“全球南方”,背后顯然摻雜了大國競爭和陣營對抗的政治考量。作為西方主要工業國“俱樂部”,G7標榜的職責是就全球治理尤其是宏觀經濟政策進行協調,對世界經濟發揮引領作用。美西方一些國家倍感焦慮,出于大國競爭的目的開始把視線轉向南方國家,力圖加大對“全球南方”的拉攏。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一方面持續縮減對“全球南方”的實質性發展投入,轉嫁國際發展合作停滯不前的責任、壓力,另一方面利用國際發展合作規則制定、議程設置、話語主導權等體系優勢,遏制打壓、規制同化“全球南方”。美國還仿效“印太戰略”做法,主動炒熱“全球南方”敘事,并嵌入經濟發展、債務困境等發展中國家關心議題,圖謀對發展中國家群體進行“再分類”,挑撥、割裂中國同其他發展中國家關系,企圖破壞中國的全球伙伴關系網絡。美國還明里暗里鼓動一些新興經濟體國家、發展中大國以中國為“假想敵”,搶抓“全球南方”大旗,左右逢源,趁亂漁利,跟中國唱對臺戲,企圖以“全球南方”為誘餌,最終實現“分裂南方”的圖謀。
(作者:大誰緝事,系昆侖策研究院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授權編發】,轉編自“萬邦圖治區域國別學苑”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