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第一部分:歐洲,為什愚蠢了1000年,任由教會擺布?
第二部分:曾經的知識,有多昂貴?歐洲人一輩子的積蓄買不起一本書;
第三部分:教會是怎么壟斷知識的;
第四部分:中國的造紙術,究竟有多偉大?
第五部分:中國的印刷術,終結了歐洲教皇的神權;
第六部分:蝴蝶效應,中國科技與文藝復興、宗教改革
第七部分:很多人都沒有讀懂四大發明;
01
公元313年,風雨飄搖中的羅馬帝國為了緩和階級矛盾,統一共識,將基督教定為國教。
從此之后,整個歐洲匍匐在上帝的腳下,圣經成為了歐洲的最高「憲法」。
雖然羅馬還撐了100多年,到476年才因為「蠻族」的入侵而崩潰,從此進入了長達千年的黑暗中世紀,但其實從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的時候,歐洲就已經開始了愚昧的時代。
科技的發展幾乎完全停滯,因為科學和圣經是矛盾的。
不僅科技沒有發展,任何科學研究如果敢違背上帝的意志,科學家要么去坐牢,要么被燒死。
大學起源于歐洲11世紀,但是當時的大學根本沒有什么卵用。
那時候的大學都是「神學院」,為教會培養僧職人員用的,早期開設4個學科,文、法、醫、神學;
文學、法學、神學都是服務于教會,而醫學更是扯淡,因為傳統老西醫只會害人,不會救人,不管病人是什么癥狀,老西醫永遠都是三板斧:放血、催吐、灌腸,被「醫死」的人數都數不過來。
一堆國王到后面的總統都被西醫給搞死了,如路易十五和華盛頓;
上帝的權威神圣不可挑戰,世俗的王權都必須要靠邊站。
因為國王最多把平民給殺了,要死也就死一次,而且國王不可能在每個平民脖子上都架一把刀;但如果對上帝不忠誠,那一旦末日審判來臨,就會被打入地獄,永生永世在地獄中受苦。
所以,歐洲人最怕的就是上帝,時時刻刻表明自己對上帝的虔誠。
而上帝要讓大家怎么做,怎么做才能表示對上帝的忠誠呢?
上帝的指示怎么傳達給大家呢?
于是,教會的權力神圣不可挑戰,因為教會代表了上帝。
上帝是啥想法,有啥指示,都是教會傳達給歐洲人民。
在教會面前,國王都要瑟瑟發抖,因為教會如果覺得國王不聽話,隨時可以開除國王的教籍,但是全歐洲都是基督徒,這就相當于讓一個異教徒去當國王,讓一個非黨員去做蘇聯的總書記一樣,分分鐘就要被人給推翻了。
德國國王亨利四世因為對教皇不尊重,直接被教皇開除教籍,成為了了異教徒,亨利四世傻了眼,頂風冒雪來到卡諾莎城堡,痛哭流涕的向教皇跪了3天承認錯誤,才讓教皇收回成命。
可以說,在中世紀,教皇就是上帝,上帝就是教皇;
教皇的權力遠遠大于國王,教皇烏爾班二世讓整個歐洲發動了連續9次對木司令世界的進攻,可以說任何一個國王都不可能有這樣的權力。
教會法力無邊,沒錢了,就發贖罪券,告訴歐洲人,你殺人放火了?你這是要下地獄的啊,沒事,你來買我的贖罪卷,買了贖罪券,上帝就寬恕你的罪行,你還可以去天堂;
看誰不順眼,就說誰是異端,如1480年延續到1780年的女巫審判,席卷歐洲300年。教會看上那個美女,如果美女不聽話,女人就成了女巫,立刻被斬首示眾,或火刑焚燒,冤鬼多得難以統計。
教皇的權力,可比中國的皇帝權力大多了,幾乎長達1000年的時間,從來沒有人敢反對或懷疑。
教皇能夠強勢近1000年,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歐洲幾乎99%都是文盲,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更別說讀圣經,所以,教會說啥就是啥,教皇說的話,等同于圣經一樣無可懷疑。
02
這個邏輯就是圣經約束歐洲,是歐洲的基本法,而教皇說的話就是圣經。
99%的人都是文盲,而剩下的1%,基本上都是教會成員,教會壟斷了知識。
為什么教會能壟斷知識呢?
因為知識太貴了。
在中世紀,一本書的價格比現在的一套房子還貴得多。
你要能有100本書,你就是妥妥的首富、大貴族、大資本家.....
因為當時歐洲的紙,有兩種,一種叫莎草紙,一種叫羊皮紙。
莎草紙是把埃及的特產莎草切割成長條,然后捶打后鋪開來,擠壓水分然后粘合在一起,干燥后的人工編織物,前后要忙活10天左右才能完工,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小的草席。
莎草當時只有埃及才有,需要從埃及運輸到歐洲,一旦地中海爆發戰爭,想找都找不到,而且莎草紙在埃及出現,適于干燥氣候下保存歐洲的天氣動不動就下雨,而且非常潮濕,動不動就散架了。
而且莎草紙不能折疊,一折疊就散架了.....這就使得也不能裝訂,只能一張一張的放著.....
即使是這樣,莎草紙在歐洲也是寶貝,沒有經過書寫的現在A4大小的莎草紙,根據歷史學家的估算,現在的價格相當于當時歐洲農民4天的產出,也就是說歐洲農民干一個月,才能買7張紙.....
當然,歐洲還有羊皮紙,羊皮紙就比莎草紙好多了,可以裝訂,可以折疊,容易保存,但是價格更是上了天。
你可別以為羊皮紙就是廢羊的問題,一頭羊可以出20多張羊皮紙,制作的工藝比羊的成本還要大。
被屠戶剝下的羊皮都要在純凈水中浸泡24小時左右,待清洗干凈后,就到了脫毛環節。
需要專業的制作師和專業的技能,讓羊皮自然腐爛,待毛發脫落,這需要一個月到幾個月;
當然,也可以手工脫毛,用石灰和水的混合液體浸泡羊皮三天到十天。
等到腐蝕毛發后,師傅們會將它們撈出來,放在一種特質的刮板上,然后再用兩頭帶木柄的月牙刀反復刮擦,直到粉紅色的表皮露出后,再將整理好的毛皮用淡水沖洗兩天左右,這才完成了基本工作。
然后還要拉皮、風干、捶打....縫合,基本上一個月都出不了幾張紙。
所以,別看教皇有錢,有時候也用不起,教會大部分還是用的莎草紙。
但是圣經一共1725頁,就這還沒有算附錄啥的,也就是說歐洲農民要干18年才能買到一本圣經的書。
當然,還可以用羊皮紙,一本圣經,需要300頭羊才能提供這么多羊皮紙.....
歐洲人可以說:我干了18年,還是買不起一本書......
03
其實,干了18年確實買不起一本書,因為只是買到了做書的紙,接下來就要抄錄,把圣經抄寫到紙上。
但是誰給你抄?
歐洲只有1%的識字率,這個識字率還是很多人只認識自己的名字....
能夠識字的人,非富即貴,誰給你抄書?
如果你一天雇傭一個弓箭手要10個銅幣,雇傭一個中世紀的抄寫員,至少需要50倍的價格。
然后,抄寫員需要在如此貴重的紙張上抄寫,自然不敢大意。
制作一本完整的圣經一般可能需要兩年時間,抄寫員會常年伏案復寫,光是描繪書本上的裝飾字母就要花掉好幾個小時。
任職一名抄寫員的同時會立馬患上晚期強迫癥,對仗要整齊,筆記要流暢。還要飽受身體上的折磨,燭光快要晃瞎眼睛,久坐不起腰間盤突出,屁股變成方形,熬夜熬到爆肝…
他們坐在沒有靠背的椅子上,每天至少工作8小時。
當然,你問他們為啥不996?那個時候的抄寫員多金貴,你讓人家996人家就給你996?一天干8個小時已經仁至義盡了。
平均每天可以抄寫2-4頁。而且莎草紙是沒有任何輔助線的,抄寫員通過用針扎出小孔以及用尺子制造劃痕來規范排版。
現在,你雇傭一個萬里挑一的抄寫員,抄寫了2年才基本完成圣經,歐洲人可以說:我干了200年,還是買不起一本書.....
所以,很自然,歐洲人有黃金,在當時,羅馬從中國長途運輸過來的絲綢,是和同重量的黃金等值的,但是即使用絲綢來做書,一本圣經還是需要至少抄寫2年的時間.....
沒有什么比書更貴重了。
一個修道院能有一本書到半本書,就已經是鎮院之寶了。
中世紀的歐洲,整個村鎮到整個城市可能都找不到幾個認識字的,所以,知識完全被教會壟斷,教會最終就代表了上帝。
看誰不順眼,就以上帝的名義說他是異端;
沒錢用了,就以上帝的名義發贖罪券;
歐洲人對此深信不疑,教會說啥就是啥,因為他們從來沒見過圣經,其實也不知道上帝到底是個啥玩意,只知道如果不聽教會的,末日審判自己就要永遠的墜入地獄。
黑暗的中世紀延續了1000年,本來,這個歷史能一直延續下去的,因為作為最頂端的教會來說,巴不得歐洲人越蠢越好,啥都不懂,他們才好操控民意。
而當時的歐洲,生產力非常低下,人民認知水平幾乎沒有,普通人能種田填飽肚子就不錯了,哪里還有什么心事去學知識。
歐洲,也不會出現孔子這樣推崇有教無類的偉大教育家,也沒人會去閑得沒事干去教老百姓知識。
04
但是,歷史終究是改變了。
如果不是因為中國,歐洲人現在還在中世紀。
在歐洲進入中世紀的400年前,東漢偉大的科學家蔡倫其實就發明了造紙術。
事實上,蔡倫發明的不僅僅是造紙術,發明的是知識的高效傳播方式。
因為中國造紙術的特點是:
第一、廉價;
十張紙在東漢后期換算成購買力,也就是半碗飯的價格;
等同于歐洲的萬分之一的成本;
第二、規模;
蔡倫的造紙術,可以成批的大量半工業化制造,而且取材簡單,草木均可作為原料,全球大部分地區都可以隨便制作;
第三、耐用;
可以隨便折疊、裝訂,不懼怕潮濕的天氣,易于保存;
這些,對未來2000年的世界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讓知識的傳播有了翻天覆地的革命。
你覺得蔡倫的造紙術很簡單,就是那木頭和草泡了以后壓?
太天真了,如果這么簡單,那為啥歐洲和中東沒有搞出來,直到中國發明造紙術之后的幾乎1000年,歐洲人還在用又貴又難用的莎草紙?
可惜中國人天生不如日本人會吹牛逼,如果是日本人,會將這種技術包裝成「高級植物纖維造紙術」。
其實即使按照今天的科學解釋,蔡倫的造紙術的說明應該是:
植物纖維原料經機械、化學加工后得到純的分散的植物纖維,與水配成漿液,使其流經多孔模具簾面,濾去水后,纖維在簾面形成濕的薄層,干燥后獲得具有一定強度的由纖維素靠氫鍵締合而交結成的纖維薄片,具有書寫、印刷和包裝等用途。
蔡倫,經過了至少數千次的科學實踐,才最終走通了造紙術這條路,而且造紙術被蔡倫發明后,到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了,人類科技的造紙工業,依然是這個原理。
注意,中國的造紙術,是纖維薄片!
歐洲的莎草紙,是人工編織物!
事實上,蔡倫大約是公元1世紀發明的造紙術,我們對技術一直是有嚴格的保密,直到公元12世紀,歐洲人也沒有發明這樣批量量產的造紙術,而是最終由中國傳入。
可以說不是因為中國的技術,到現在歐洲都沒有紙;
最終造紙術是怎么被歐洲學會的?說到這個話題就不得不提起一場戰爭—公元751年的怛羅斯之戰
這是東西方文明兩個大帝國大唐和阿拉伯帝國的第一次正式交鋒!也是大唐盛世的一個轉折點,從此大唐的擴張達到極限,開始趨向了保守,因為農耕文明的技術已經不能支撐帝國的無限版圖。
當時大唐的邊境已經達到了阿富汗,毗鄰阿拉伯世界。
高仙芝的軍隊是由兩萬多唐軍和四萬多當地胡人部落組成的聯軍;而阿拉伯帝國的軍隊是5萬本國士兵和5萬雇傭軍。
此時的大唐軍隊,已經距離帝國的中心萬里之遙,在后勤補給上嚴重不足,高仙芝的千里奔襲戰術被敵軍已提前知曉情報,雙方打成了膠著狀態!
戰斗膠著中,高仙芝軍中的西域部落突然反戈一擊,唐軍士兵死傷無數,也有很多士兵被俘,要命的是,軍隊中有兩名造紙工匠被俘虜了。
于是,從公元751年開始,阿拉伯世界掌握了造紙術,正是從這一時刻開始,阿拉伯的歷史文獻開始大量的用普通的紙張開始書寫。
阿拉伯世界當時處于中西文化的中心與樞紐,與歐洲長期作戰,在400年后,造紙術終于傳入了歐洲。
1276年,意大利半島中部的蒙地法諾地區建起了歐洲的第一家生產麻紙的造紙場。此后不久,歐洲人開始改良造紙技術,但直至17世紀,歐洲的造紙技術還只能達到中國宋代的水平。
為了解決歐洲紙張質量低劣的問題,法國財政大臣杜爾閣曾希望利用駐北京的耶穌會教士刺探中國的造紙技術。乾隆年間,供職于清廷的法國畫師、耶穌會教士蔣友仁將中國的造紙技術畫成圖寄回了巴黎,中國先進的造紙技術才在歐洲廣泛傳播開來。
05
從13世紀開始,歐洲,終于有了技術,可以批量的,廉價的制造紙張。
但是,僅僅有紙張,還是不夠的,因為抄書才是最昂貴的工作!
接下來的故事,是唐朝中期發明雕版印刷術,并在唐朝后期普遍使用。
不用抄了,直接印刷就可以了,效率提升了300倍以上!
原來要抄上兩個小時,我現在只需要輕輕一刷。
早期印刷活動主要在民間進行,多用于印刷佛像、經咒、發愿文以及歷書等。
唐初,玄奘曾用回鋒紙印普賢像,施給僧尼信眾。
現被英國人搶走的王玠金剛經,陳列于大英博物館,是現存最早的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這卷印品雕刻精美,刀法純熟,圖文渾樸凝重,印刷的墨色也濃厚勻稱,清晰鮮明,刊刻技術已達到較高水平。
這個時候,是公元750年左右,歐洲人還在熬夜爆肝抄書......
在公元1000年左右,北宋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先制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這樣一來,印刷的效率提升了50倍以上。
1221年,成吉思汗攻占波斯,也把中原文化帶到了波斯。這以后,波斯逐漸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正是在這一年,伊爾汗國曾在波斯的首都塔布里茲,用雕版印刷術印刷,發行過一種紙幣,紙幣是仿照元朝的至元寶鈔用漢字和阿拉伯文兩種文字印的,這顯然是中國的印刷術。
至此,中國的印刷術開始在全球廣泛傳播。
歐洲學者曾經講過,歐洲雕版書籍幾乎在一切方面都和中國的模式完全相象。
「我們只能認為,歐洲雕版書的印刷方法也一定是嚴格按照中國的樣品復制的,把這些樣品書帶到歐洲來的是早期去過中國的人,只是他們的姓名沒有能夠流傳到今天而已」
14世紀末,德國的紐倫堡已能夠印出宗教版畫,意大利威尼斯也成了一個印刷圣像的中心,那些來過中國并且看到過中國雕版印刷的歐洲人則是在中國居留期間,直接從中國印刷者那里學會這項與歐洲傳統迥異其趣的技術的。
終于,在15世紀時,古騰堡在中國的技術上再次做了改良,創造了古騰堡印刷術,西方世界終于全面掌握了快速排版印刷。
有了紙,有了印刷術,西方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知識,再也不是教會的專利。
06
我們來梳理一下整個事件線索與維度。
約1276年,中國造紙術被歐洲掌握;
約1350年,中國印刷術被歐洲掌握;
1400年開始,有了紙張和印刷術的歐洲,知識或者說書的成本下降了千倍甚至萬倍以上,開始了文藝復興。
但丁在1300年就完成了自己的名作神曲,薄伽丘在1348年完成了自己的十日談,但是他們的作品在當時都沒有被流行,而是在多年后約1350年,歐洲完全掌握了中國的印刷術才開始廣泛在大眾中傳播開來。
否則,誰去給你一本本的抄小說啊......
而這兩本小說,正是文藝復興的開始,出現在東西方交流的中心,西方世界的橋頭堡意大利。
從此之后,在印刷術和廉價紙張的加成下,大量的通俗文藝作品在歐洲廣泛流行,這在10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因為紙張多貴啊,抄書多累啊,只有圣經這樣的書才值得去抄寫,小說誰去抄啊。
而文藝復興最直接的影響、帶來的思潮就是:
我活在世界上,就是為了享受世俗的快樂的,不是為了受苦受罪來接受末日審判的。
老子不要來生了,我就要今天。
終于,在文藝復興的影響下,1517年,宗教改革開始了;
宗教改革的開始,是因為造紙術和印刷術,讓一本圣經的成本直接下降了10000倍以上,圣經連普通人都可以買得起了,看到了圣經,歐洲人如夢初醒,上帝沒有說要發行贖罪券啊,上帝沒有說誰誰誰是異端啊。
你是騙我的吧......
上帝說的話都在圣經里,那憑什么你說你代表上帝你就能代表?
因為圣經開始廣泛傳播,人們通過對原始基督教的研究,他們認識到,當代教會的教階制、神職人員世俗化、經院哲學的煩瑣爭論等,都背離了基督教的原始教義,都是教會騙人的。
馬丁路德為代表大的思想家曾大膽向傳統觀念開戰,最終形成了一個觀點:
「圣經」的權威在羅馬教皇之上,只有上帝才能赦罪,教會無權代表上帝,人只能靠信心,通過與上帝的直接交往而得救。
終于,在宗教改革的影響下,基督教教會的權威日益下降,新教開始出現,他們提出了全新的觀念。
是啥呢,就是:人人皆祭師。
這個祭師,就是和上帝溝通的媒介。
也就是說,在宗教改革之前,上帝說了什么,是教會說了算的,教會是上帝和凡人溝通的媒介。
但是現在凡人如果要知道上帝有什么指示,去睡覺就可以了,上帝在夢中會給你傳達的。
于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大航海時代到來了。
歐洲人開始瘋狂的掠奪、搶劫、殺人、強奸、放火....開始糟踐整個世界。
在1000年前,歐洲人要去攻打阿拉伯世界,要教皇發話,告訴他們:
這是上帝的旨意,因為阿拉伯是異教徒。
現在歐洲人根本不用管教會了,因為他們自己就可以去見上帝。
為什么我要屠殺印第安人,是上帝讓我干的。
為什么我要販賣黑奴,上帝讓我干的。
為什么我要強那頭母馬,也是上帝的旨意,我不得不聽啊......
現在教會也沒辦法了,因為14世紀前,他們就是上帝,現在滿大街都是圣經,誰都不聽他們的話了.....
終于,在1804年,拿破侖進行加冕,按照歐洲的傳統,需要教皇對他進行冊封,為他戴皇冠,結果拿破侖直接一把搶過教皇手中的皇冠,自己戴上了:朕皇權天授,你無權為朕加冕.....
至此,教皇徹底被趕下了神壇.....
以上,就是中國造紙術和印刷術對全球歷史的改變.......
沒有這些,歐洲現在還在中世紀。
07
最后我要說一下,中國四大發明的偉大成就,是全球都承認的,最早,是由近代科學奠基人之一弗蘭西斯·培根1626年提出了「三大發明」,被西方世界廣泛認為是人類科技的決定性創造,即中國的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
那個時候的西方世界,還有一定的學習精神和謙遜的態度,培根說:
這三種東西已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種在知識上,第二種在戰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無數變化。這種變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宗教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科學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
馬克思說:中國的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土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 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說來變成了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 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
沒有中國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發明,沒有中國這三大發明的傳入歐洲,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世界新航路的發現至少要晚上千年,甚至未必會發生。
到了20世紀,英國科學家,就是提出李約瑟難題的李約瑟,在三大發明的基礎上整理了中國四大發明。
到了抗日戰爭期間,為了鼓舞中國的民族自信心,四大發明開始被廣泛的宣傳并成為基礎知識。
這一期,我們講了造紙術和印刷術,最大的意義是讓知識變得普及與廉價,真正讓知識的廣泛傳播成為可能,徹底的改寫了全球的歷史和人類文明的進程。
同樣的,火藥與指南針,更是翻天覆地的改寫了文明的方向。
可能,唯一不承認四大發明的,就是中國的恨國黨,他們執著的詆毀中國的歷史和功績,因為他們一天都見不得中國好。
不過要承認的是,的確,我們從近代科技開始落后,這無可逃避,根本的原因在于清政府的閉關鎖國。
中華民族,是人類最聰明,最善于學習,最謙虛的民族,沒有之一。
從秦漢開始,我們就以包容的心態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只恨從大清開始,狹隘的清政府決絕了一切的先進技術,他們如教會一樣害怕著個世界的改變會影響或削弱他們的權力。
可是,從1840年開始,從夢中醒來的中國人,不推卸不甩鍋,很快重新拿回了自己的學習精神,從制度到科技,重新開始睜眼看世界,全面開始學習,從洋務運動到新民主主義革命,我們探索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止。
作者:壞土豆 ;來源:一個壞土豆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