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最重要是要加強黨的領導,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日前,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發布,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全面部署。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教授徐俊忠(下圖,肖江攝)接受南方農村報專訪,解讀鄉村振興戰略時指出。
鄉村振興首先要加強基層黨建
徐俊忠認為,理解鄉村振興戰略,除了著眼十九大報告全文,還要聯系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解決“三農”問題的一系列論述。徐俊忠指出,十九大報告中提到“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是我們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原則,“也是現階段我國農村要實現振興的唯一最有效的選擇”。
對于有些地方在新農村建設中,熱衷于尋找鄉賢、尋求工商資本下鄉的問題,徐俊忠認為,鄉村振興需要社會各界和各種發展要素的協同,但不能主次顛倒。農村要振興,首要是加強黨的領導,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這是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在堅持這個原則的前提下,積極尋求鄉賢的參與和支持,整合工商資本,讓其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積極要素。”
實施鄉村振興過程中,如何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徐俊忠強調,要抓好基層黨建工作,通過建立健全農村基層黨組織,讓黨組織去領導農民,匯集民智民意,實現“農民的事農民自己辦”。
他認為,清遠在基層黨建方面就有不錯的探索和經驗。
“清遠的做法是將黨建下沉,在村民小組成立黨支部。由于村民小組是農村集體土地權屬單位,這一下沉就等于把黨支部建在農村基層利益單位上。因此,許多關乎村民利益的復雜問題,就有了一個起凝聚力和主心骨作用的組織去協調和處理。”
徐俊忠舉例稱,時下清遠正在農村中開展聲勢浩大的農田整合治理行動,把以前絕對平均主義分田模式導致的碎片化土地,按照成塊成方、便利灌溉和機耕的標準化農田要求,重新規劃和建設。由于涉及土地調整,利益關系十分敏感復雜。在這種情況下,村小組黨支部成為連接各方的核心,村民有了充分表達和交流的平臺,因此該項工作推進順利。
促進三產融合 壯大集體經濟
2017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論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時,提出必須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要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壯大集體經濟,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機制,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確保農民受益。
對此,徐俊忠認為,堅持土地農民集體所有,是農村集體經濟的最基本底線,也是農村任何改革不得沖擊的紅線。在這一前提下,農村集體經濟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提出“組織化的農村市場化”概念,徐俊忠認為,組織化不等于集體化,但提高農民的組織化水平,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產業興旺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曾針對產業發展作出指引:種養加銷全產業鏈,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真正的三產融合,不是‘一產接二連三’,而是多源多點的一二三產業融合。”徐俊忠強調,應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個指引與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聯系起來,政府部門應該有勇氣去支持一部分條件較好的農村,重新聚合經濟要素,發展集體經營的集體經濟。只有農村集體經濟壯大了,鄉村才能真正實現振興。
土地流轉恐抬高農業經營成本
談到社會關注的土地經營權流轉問題,徐俊忠認為,土地經營權流轉是克服土地碎片化,推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一種方案。但他同時表示了兩種擔憂:
一是向何處流轉的問題,有的流向農村種植大戶,有的流向農民組織起來的合作社,有的流向工商資本;
二是他認為土地流轉的實質就是土地出租,這將抬高農業經營成本。如果由工商資本來經營,還有一個“非在地化”的雇傭農業帶來的不經濟問題。
他表示,土地向工商資本流轉,兩相疊加,是一種最不經濟的農業生產方式。這也是近年來不斷出現老板圈地后經營不下去跑路現象的真實原因。
徐俊忠建議,地方官員最好把解決問題的出路,放在如何幫助農民上,而不是瞄準大老板。“如果農民的經濟來源是靠收地租和在自己的土地上給人打工,這必然不是鄉村振興所要達成的目的。”他指出,在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農民的地農民種是必須堅持的基本取向”。徐俊忠表示,各級政府在鄉村振興中需要領會這一精神。
農村學校應積極參與鄉村振興
前段時間,“冰花男孩”事件引發了社會對貧困地區孩子上學問題的關注。徐俊忠特別呼吁:農村教育應跟隨鄉村振興戰略順勢發展和改革。
他表示,近年來過度撤并農村中小學,加大了許多農村孩子上學的困難和家長的經濟負擔。學校從鄉村撤出,也加劇了鄉村的凋敝。因此,徐俊忠認為,中央在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強調要優先發展農村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此外,他提出,目前的義務教育課程設計,有著過強的城市中心主義色彩而脫離農村實際。適應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要求,“農村教育”不應該僅僅是一個地域性的指稱,還應該有強化鄉村獨特文化價值、生態價值等認同的內容。學校在完成對學生的基礎性國民教育的同時,還應傳授一些基本的農耕常識和初步的現代農業生產技能等。“農村學校應該積極與鄉村建設互動起來,參與鄉村文化的挖掘、傳承和活化,成為協助鄉村振興的一股力量。這不僅需要學校的自覺,更需要政府主管部門積極作為。”徐俊忠建議。
來源:南方農村報
記者:程勝濤 杜金亮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抓好基層黨建工作,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專訪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教授徐俊忠
2018-02-09?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