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治理建言 > 閱讀信息
李光滿:疫情重創之下,中國公共醫療衛生防疫體系應該怎樣改革和重建?
點擊:  作者:李光滿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發布時間:2020-02-13 09:30:52

 

1.webp (14).jpg 


這次疫情所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我估計至少在萬億元以上,這還不包括所造成的因病死亡給千余個家庭造成的巨大傷痛和數萬人染病所造成的心理創傷,這次疫情更讓我們看清了一個現實,那就是中國公共衛生防疫體系竟然是如此的脆弱,在2003年經歷SARS重創之后,我們并沒有接受教訓,加大中國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建設,在疫情發生后,我們仍然需要靠醫護人員的犧牲精神,而不是靠我們的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去應對災難,這導致我們再次踏入了同一條河流,遭到了更為沉重的打擊。

今天讀到黃奇帆寫的一篇非常有價值的文章,標題是《疫情下對中國公共衛生防疫體系改革的建議》,他在文章中說:“面對如此巨大的公共衛生事件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有沒有可能從根本上杜絕這樣大的疫情的發生、把疫情消滅于萌芽狀態呢?這是不是說明我們現有的公共衛生體系、傳染病防治工作有很多系統性的問題呢?從宏觀上來看,武漢的防疫應對問題不是湖北獨有的,公共衛生與傳染病防治領域是中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落后領域、甚至是盲點。從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中國公共衛生體系的短板始終沒有很好補上,整個公共衛生系統在人員、技術、設備各方面都遠遠落后,這才是導致我們缺乏防控大疫能力的根本性的原因。”

黃奇帆認為,中國要解決公共衛生防疫方面的問題,需要解決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政府要擴大對公共設施的投資,提高公共衛生領域的供給質量。公共消費包含教育、衛生和文化等方面,政府在這方面的投資比重往往比較低。以醫院為例,1978年全國醫院數量為9293個,2018年為33009個,增長了3.55倍。在這四十年GDP增長240倍的背景下,我們看到衛生方面的投資就顯得很不夠了,2018年中國衛生領域政府財政支出1.6萬億元,占GDP比重不到1.7%。疫情之后,國家要加大對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設施的投資,尤其是加大公共衛生服務設施的投資。如果政府財政拿1000億元投資在高速公路、鐵路這些基礎設施項目上面,這1000億元轉化為當年的GDP一般最多只有30%左右;但是如果這1000億元投資在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及其設施上面,其轉化出來的GDP可以達到60%~70%。就這個意義而言,同樣的財政投入,如果投入到公共衛生領域,對GDP的拉動反而更好。同時,它還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形成社會服務的平衡。

二是中國醫療及公共衛生系統整體質量提升的投資空間巨大。對各個城市醫療防疫系統的補全以及高質量設備的投資,就是公共設施消費的具體內容,政府投入的每一臺設備也就變成了方便民眾的公共服務設施。國家要像修鐵路、高速公路一樣,修建中國公共衛生領域的基礎設施,中國33000多家醫療機構可能會變成5萬家、6萬家,而政府主導的醫療機構的高質量設備投入就是一個巨大的增量市場,能夠極大帶動經濟的發展。另外,除了硬件配置不到位以外,醫護人員的配置也遠遠不夠。全國2000多個縣、400個地市州大都存在著各級醫院等醫療體系不健全、人數也不到位的現象,如果我們健全體系、擴大編制,通過財政對公共衛生服務的支出,不僅可以大大緩解14億中國人醫生護士不足的現象,同時還可以拉動政府消費,比基礎設施投資更高效率地帶動了GDP增長。到2018年末,我國衛生人員總數有1230萬人,按照美國1900萬衛生人員總數來看,我們國家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如果通過政府投入讓衛生人員總數達到6000萬~8000萬人,將會極大推動我國未來GDP的提升。

三是預防型的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建立是百年大計,具有長遠投資效益。中國各個城市目前都還缺少一套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傳染病防范體系、ICU重癥隔離資源管理體系。一個國家、一座城市需要一個獨立的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包括按照收治傳染病標準來設置的具有足夠床位數的各種醫院,也包括與控制傳染相關的其他基礎設施。這些投資很多人看起來,可能是一種浪費,因為可能有一些設施我們十年都不會用。但對一個國家、一座城市來說,有了這些設施就能夠避免百年一遇的對城市毀滅性的打擊。把這套系統高質量建設好,搞好以后寧可有部分閑置浪費,比如花掉了1000億元,它的折舊利息都很高,但這是社會整體運營質量的提高,是社會公共保障能力的提升,它是一個國家面對巨大公共衛生災害時的強有力的保障。作為公共服務的這樣一個系統,當然不能完全靠市場、靠民間、靠企業來建設,而是要依靠國家、城市的公共投資來建設。因為公共消費是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該做的,尤其是今年更是如此。

整套公共衛生防疫系統具有一套獨立的治理體系,這個治理體系包含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應急響應體系,就是層層拉警報、層層預警的報告制度和緊急行動的預案與落實措施;第二個層面是用于防疫的物理設施的管理與使用方式,比如那些隔離病房,可以10000張床位集中放在幾個定點醫院,也可以各個醫院都分散有一些。這樣,一旦有疫情發生,病人可以馬上得到集中隔離,避免擴散傳染;第三個層面是疫情時期的緊急征用機制,一座城市一旦出現疫情,就相當于進入戰時狀態,一些民用設施可以被政府按照預案征用,包括酒店賓館、體育場館、展覽館、房產商閑置的房產等,用于隔離大量疑似、密切接觸的人群,通過廣泛隔離人群,來控制傳染源。這三個層面都不能是臨時決策,而是有預案、有準備的。這個系統是社會公共衛生事件的“戰備”職能,跟醫院本身的基本訴求是不一樣的,所以必須由中央統籌規劃、各級政府投資建設。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這筆投資對政府來說各方面都是值得的,具有長遠的投資回報。

四是國家要大力加強公共衛生與防疫的人才培養和基礎科研工作。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三千多個大專院校的學科設置中設有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業、設立公共衛生學院的大學比重很低,僅有80余家。公共衛生與防疫人才的培養一定要擴大規模、提高質量,要鼓勵高校設立公共衛生學院,尤其是傳統的文理工科強校,要加強公共衛生學院的建設。他提出兩個建議:第一個建議,就是教育部要鼓勵雙一流大學(原來的985、211大學)設立高質量的公共衛生學院,而不是只有醫學院校來設置這一專業。第二個建議是應該建設一所國家重點的單體公共衛生與防疫大學,比如叫做“中國公共衛生大學”,類似于美國的“衛生與公眾服務大學”和“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該所大學要教學與科研并重,為國家培養高端的公共衛生與防疫人才,同時集中力量建立公共衛生與防疫的研究體系、實驗室體系,匯集全球高端科技人才,承擔中國乃至全球的公共衛生領域的前沿研究工作。

五是在各級政府制定“十四五”計劃時,建議加大公共衛生與防疫的比重。在“十四五”的五年時間里,從中央到地方花上2000億~3000億元把整個中國的公共衛生系統的短板給補上,他建議各級政府在今年制定“十四五”計劃時,充分重視公共衛生與防疫基礎設施、運營體系、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投資與管理運營規劃,補上公共衛生這個短板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都是不虧的。我們已經看到這樣一個公共衛生事件所帶來的數以萬億計的經濟損失。所以我們用5~10年時間投入幾千億元來建立和完善一個國家級公共衛生與防疫體系,是非常值得的。通過該體系做到防患于未然,盡量避免今后再在中國出現非典、新冠肺炎這樣破壞力巨大的傳染病的流行。

上面是黃奇帆關于中國公共衛生防疫體系改革的觀點,他講得非常好。這里我覺得需要從另一個層面來認識中國醫療衛生防疫體系改革的方向問題,從SARS事件到新冠肺炎事件,僅僅十七年時間,是我們太健忘,還是中國公共醫療衛生防疫體系改革偏離了正確的方向?

我認為,中國公共醫療衛生防疫改革與發展要調整方向,提升我們對中國公共醫療衛生防疫體系建設重要性的認識,需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去認識。

一是中國醫療衛生防疫體制改革一直在私有化、市場化、資本化這一思維里走不出來,好像一改革就是私有化、市場化和資本化的問題,就是強化私有化和市場化,弱化公有制和公立醫療機構,而沒有從國家公共衛生戰略、公共防疫戰略的需要這一高度去認識問題,這既是政策層面的問題,更是思想層面的問題,還有政治層面的問題。

二是從這次疫情防控總體戰情況看,主要靠的是公立醫院、公立醫療機構,靠的是國家隊的科研力量,民間醫療機構和科研力量只能作為補充,在這方面外國資本更加靠不住,因此,我們改革與發展的方向更應該是加強公立醫療機構和國家科研機構,絕不能依靠私有化和資本化來推動中國醫療制度改革。

三是建立中國多層次的醫療衛生防疫體系已成為當務之急,要像建設交通體系、通訊體系、電網體系一樣去建設中國的公共醫療衛生防疫體系,這種體系是分層的,但哪怕是最基層的公共衛生機構也應該擁有完善的醫療設施和高水平的醫護人員,我認為只要收入調節得好,哪怕是基層醫療機構也能留住高水平人才。

四是在前期高鐵、高速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網絡投入巨資之后,我們應該將公共投資的重點轉向教育、科研和醫療衛生領域,這三個領域的巨大投資必然帶來中國教育、科研和醫療衛生質量的巨大提升,這不僅是我們財政思路的調整,更是我們思想觀念的轉變,是保持中國經濟、社會長期健康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和物質的需要。

五是一定要把中國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建設與中國國防體系、中國糧食儲備體系、中國能源儲備體系、中國網絡安全體系、中國金融安全體系等國家重大安全體系建設放在同一重要地位去認識,這是一種國家戰略安全需要,從機構到設施到人才加大投入,使我們能夠應對任何可能發生的公共衛生防疫安全事件。

我們不能僅僅把這次疫情當做對我們的一次警示,而應該拿出實際行動進行改變,這種改變是全方位的,是從思想層面到政治層面的,是方向的改變,是整個政策的調整,也就是對中國醫療衛生防疫體系來一次刮骨療傷和對整個體系的重建與再造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李光滿冰點時評”)

 

20.webp (1).jpg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