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報》2019年12月26日第06版發文紀念毛主席:
《學習偉人的人民情懷》
●黨員干部從人民群眾中來,實際工作要回到人民群眾中去,就應該善于和群眾相處、善于做群眾工作,不斷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6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深切緬懷這位舉世公認的人民領袖,追憶一代偉人鮮明而深厚的人民情懷,重溫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教導,響應習主席的號召,“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意義重大而深遠。為人民服務,短短五個字,既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毛澤東同志畢生的追求和寫照。
毛澤東為勞苦大眾謀解放、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歷經千辛萬苦,九死一生,他既是“為人民服務”的忠實倡導者,又是人民至上的模范踐行者,更是令人崇敬的人民領袖。他始終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戰爭年代,他所到之處都和群眾打成一片,跟群眾一樣吃粗糧、穿補丁衣、住簡陋的窯洞。當年美國記者斯諾訪問延安后感慨:做了十年的紅軍領袖,他所有的財產仍然只是一卷鋪蓋、幾件隨身衣物。和平時期,他始終保持著艱苦樸素本色,衣服鞋帽補了又補,每當工作人員要給他換新時,他總是強調“國家還很困難,人民生活還不富裕”。一件睡衣補丁摞補丁,一條毛巾被補了50多個補丁,正是他心里裝著群眾、始終和群眾同甘共苦的有力見證。
他見不得人民群眾受苦。毛澤東同志曾講,他平時不愛落淚,只在三種情況下流過眼淚:一是聽不得窮苦老百姓的哭聲,看到他們受苦,忍不住流淚;二是跟過他的通信員,舍不得他們離開,有的通信員犧牲了,難過得掉淚;三是聽說妻子賀子珍負了傷,要不行了,掉了淚。1944年,毛澤東聽說侯家溝有兩個小村莊的婦女不能生孩子,群眾很著急,便把延安市委書記張漢武找來詢問,并讓他請中央醫院派人去把水化驗一下。張漢武說:“好是好,這種小事只怕醫院不干。”毛澤東語重心長地說:“對于共產黨人來講,群眾的疾苦可絕不是什么小事。”后來,經過中央醫院的化驗,果然是村子里的水含有導致婦女不孕的物質,經過改水處理,問題得以解決。作為領袖,他在日理萬機中心里依然惦記著小村莊老百姓的生活。
如果說共產黨人有什么“特長”,那就是像毛澤東同志那樣,視人民為父母,待百姓如親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也是我黨我軍始終不變的根本宗旨。然而,現實生活中,有的黨員干部的“特長”不是為人民服務,而是為自己服務,投機鉆營、作威作福甚至貪污腐敗。或“高高在上、腳不沾泥”,脫離群眾;或“鼻孔朝天、眼睛朝上”,漠視群眾;或“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欺騙群眾,甚至把群眾推向對立面。毛澤東同志早就告誡我們:為人民服務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1947年,胡宗南占領延安之后,自認最得意的舉動之一,就是在延安開設了一個“為人民服務處”。服務的內容包括發放賑濟、免費治病、代寫書信等。服務處掛牌那天異常熱鬧,因為張貼的通告說,延安城內不管男女老幼,只要來就發給救濟金,或布二尺,或米二升。“為人民服務處”門口擁擠了幾天后,胡宗南發現這樣發展下去實在難以承擔,更重要的是民眾還是不說國民黨的好話。歷史證明,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三心二意、半心半意,甚至虛情假意,是欺騙不了人民群眾的。
黨員干部從人民群眾中來,實際工作要回到人民群眾中去,就應該善于和群眾相處、善于做群眾工作,不斷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只有把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想明白,把“為什么人、做什么人、靠什么人”研究透,才能準確定位自己,保持與人民群眾的“魚水關系”。對軍隊黨員干部而言,尤其要端正對官兵的態度,“用信任的眼光、欣賞的眼光、發展的眼光看待基層官兵”,真正想基層之所想,急基層之所急,解基層之所難,和基層官兵打成一片、融為一體。唯有如此,才能在不斷汲取密切聯系群眾的政治營養中提升帶兵能力,激發官兵活力,帶出過硬部隊。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