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歷史研究》發表了《新中國考古學70年發展與成就》一文,其中提到了“以北京猿人為代表的古人類,確是現代中國人的祖先”,引發了網絡的熱議。可見,這個話題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其實,現代人的起源也是國際人類學界和考古學界一個長盛不衰的熱點課題。世紀之交,國際遺傳學界有人提出一個假說,就是全世界各地的現代人都來自東非,大約在距今10萬至5萬年間,一部分早期現代人走出東非,向世界各地擴散,取代了原來在世界各地生存的古人類,成為全世界現代人共同的祖先,這就是著名的“夏娃理論”。但是這一假說一經提出,便有不同的聲音對此進行質疑乃至否定。就這一學術問題,《歷史研究》編輯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以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王幼平。今天,將王巍教授的采訪分享給大家。
問:您對“夏娃理論”持什么觀點?
王巍:我是在本世紀初開始注意現代人起源這個課題的。著名的“夏娃理論”在遺傳學界具有很大影響。當然,也不是沒有不同的聲音。近20年來,隨著世界各地的考古發現以及遺傳學研究的進展,這個說法不斷受到挑戰。
比如,按照這一理論,在從東非走出的人類出現在世界各地之前,當地的古人類都已經滅絕了,來自東非的人類取而代之。
但是,近年來,一系列新的發現并不支持這一觀點,比如歐洲的土著原始古人類叫“尼安德特人”。新的研究證明,在距今4萬年左右,尼安德特人仍然生活在歐洲;在歐洲和亞洲現代人的基因中仍有1%—4%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說明尼安德特人并非如“夏娃理論”所主張的:在來自東非的人類到達之前已經滅絕,其基因并未被現代人所繼承。此外,十年前,在歐亞大陸發現了一種人類,叫“丹尼索瓦人”,他們曾分布于歐亞大陸,并和尼安德特人通婚。丹尼索瓦人在我國境內也有分布。最近,在青藏高原東北部甘肅省夏河縣出土了丹尼索瓦人的下頜骨化石,年代為距今16萬年。在東亞地區現代人類的基因中,丹尼索瓦人基因占有的比例大于尼安德特人。在澳洲美拉尼西亞人的基因中,丹尼索瓦人基因達3%—5%。
據此可知,“夏娃理論”所謂來自東非的人類到達之前,原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古人類都滅絕了,并未對現代人的基因構成作出貢獻的說法,顯然是錯誤的。
問:請談談您對東亞地區現代人起源的認識。
王巍:談到東亞地區現代人起源,不能不提到中國古人類學界的泰斗級人物——吳新智院士。他從事中國古人類化石研究60多年,根據中國古人類體質特征的連續演化證據,堅持東亞地區現代人本土起源說。
他最有力的論據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人類,從遠古至今,有著極高比例的鏟形門齒的特征。這種門齒是東亞地區蒙古人種的突出特點。從一百多萬年前的元謀猿人,到五六十萬年前的北京猿人,再到距今十幾萬至幾萬年的晚期智人、萬年以來的新石器時代東亞人,乃至歷史時期中國境內的人,都具有極高(80%以上)的鏟形門齒比例。而在歐洲和非洲,這種門齒所占百分比僅僅是個位數。
如果東亞地區現代人的祖先來自東非,為什么東亞地區現代人仍然保留了北京猿人所具有的極高的鏟形門齒的比例,而不是像現在生活在非洲的人類那樣,鏟形門齒只占10%以下呢?我認為,這是很有說服力的。
問:吳新智院士對“夏娃理論”持什么觀點?
王巍:針對“夏娃理論”,吳新智院士主要通過東亞地區古人類體質特征的連續性進化,提出了“連續進化,附帶雜交”的觀點,認為東亞地區的現代人是從舊石器時代早期的古人類,即大家熟悉的藍田猿人、北京猿人延續下來的,確實是連續進化的。“附帶雜交”,就是說本地的現代人在繼承本地古人類基因傳統的基礎上,也同外來的古人類發生過交流雜交。他的這種觀點代表了中國古人類學界的主流觀點。
問:針對中國吳新智教授為代表的東亞地區現代人本地起源說,學術界又有哪些討論? 王巍:“夏娃理論”的支持者對東亞地區現代人本地起源說提出反駁意見,認為,距今大約十萬到四五萬年之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段,而中國恰恰欠缺該時段遺址的發現,存在著所謂的“空白期”。既然存在這樣一個“空白期”,怎么能說本地傳統延續下來了呢?他們認為,這個“空白期”的存在,正好印證了他們所謂生活在世界其他地域的古人類滅絕,來自東非的現代人祖先取而代之的觀點。
問:您認為這類反駁有說服力嗎? 王巍:近十年來,中國從事古人類化石研究和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學者,通過各自的研究取得了新進展。這些進展可以有力回應這種反駁。
首先,古人類學家在華南地區發現多個與北京猿人等早期古人類具有一脈相承的人骨體質特征的人骨化石,如廣西崇左智人洞發現的距今11萬年左右的人骨化石,湖南道縣福巖洞古人類遺址出土40多枚古人類牙齒,測年結果為距今10萬到8萬年。這是對“夏娃理論”支持者的有力駁斥。
與此同時,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高星研究員和北京大學王幼平教授,他們各自率領團隊,對我國各地距今10萬到4萬年間的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和重點發掘,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比如王幼平教授在鄭州地區發現了大量該時段的遺址群。在鄭州老奶奶廟遺址發掘出土了距今5萬到4萬年左右的遺跡和遺物。他們在廣東、新疆等地的考古發掘也有重要發現。
高星教授帶領的團隊也在國內多個地區,開展距今10萬到4萬年間遺址的考古發掘,包括在青藏高原地區開展工作, “夏娃理論”所謂“空白時段”的考古資料顯著增加。
各地發現的遺址表明,這個時期我國境內有很多古人類活動。
問:那么我國境內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是否發現西來的石器制作? 王巍:是的。在新疆通天洞遺址和寧夏水洞溝遺址等分布于我國西北地區的少量遺址,發現有來自西亞乃至西亞以西地區的被稱作“勒瓦婁哇技術”的石器制作工藝技術。但從整體看,采用這種技術方法的遺址數量較少,且多位于我國西北地區,并未形成規模,更沒有取代中國境內舊石器時代早期以來形成的以礫石—石片石器為主的石器制作工藝技術傳統。
除此之外,上述古人類遺跡和遺物的文化面貌,仍然呈現出與舊石器時代早期相關的延續性特征,看不到原傳統斷裂、新傳統取而代之的跡象。
這說明,吳新智教授一直堅持的東亞地區古人類“連續進化,附帶雜交”的觀點,是可以得到考古材料支持的。
考古學是最重視實物證據的一門科學。上述一系列發現和研究成果向我們展示的是原有傳統的延續和外來文化因素的少量進入。據此,我們認為,中國境內的古人類“連續進化,偶有雜交”的觀點是有說服力的。這就是我在《新中國考古學70年發展與成就》一文中作出相關表述的依據。
問:請您介紹一下,對于現代人的起源這個熱點問題,現在學術界的基本情況。
王巍:我國各地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骨化石測年結果及相關考古新發現,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重視。現代人類的基因中依然保留了一定比例的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成分,說明“夏娃理論”仍然只是一種推論,并非不容置疑,也需要接受新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的檢驗。
我想強調的是,對于現代人起源,遺傳學界本身也并不是眾口一詞。對于“夏娃理論”,一直存在懷疑乃至否定的聲音,這種聲音非但沒有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減弱,反而隨著新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的問世而日益增強。
我還想強調,我們是把這個問題作為學術問題來對待,是從學術的角度,從人骨人類學和考古新發現得出的學術認識。從學者的角度來說,東亞地區現代人起源就是一個學術問題。既然是學術問題,就允許不同觀點的存在和討論。每個學者都有選擇觀點的自由,也有參與討論的自由。歡迎從事現代人起源相關學術研究的學者們參加這一問題的討論。
《歷史研究》編輯部:“百家爭鳴”是《歷史研究》從創刊以來一直秉持的辦刊方針。我們提倡不同學術觀點在平等而又說理充分的基礎上交鋒交流,切磋砥礪,扶持和保護學派的形成,在探索與爭鳴中深化對歷史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推動歷史學及相關學科不斷發展。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