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發表15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
“如果說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揭示的關于資本主義生產的基本原理和規律難以適用于社會主義條件下的計劃經濟的話,那么,對于我們當前正在大力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卻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這是十分精辟的科學論斷。那么,《資本論》對于我們今天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有何指導意義呢?對此,筆者認為至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資本論》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歷史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概念體系、規律體系、話語體系和理論體系,均需要繼續運用這一基本方法。
例如,在生產與消費、供給與需求的關系上,仍然要辯證地認識和操作,既不能像凱恩斯主義那樣片面地過分強調需求,也不能像西方供給學派那樣片面地過分強調供給,而是要依據國民經濟狀況的變化而靈活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應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有針對性地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和消費的比例,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闡明經濟結構協調性的平衡理論,應依據《資本論》的一般原理,深刻闡明中國產業結構應從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省市和區域結構應多樣化發展,外貿結構應增加高新技術含量和自主世界品牌,企業結構應構建中國大型企業集團主導、中小企業和外資企業并存的格局,技術結構應增大中國自主創新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比重,供求結構應保持供給略大于需求的動態總量平衡,金融發展應為實體經濟服務等一系列協調發展的新理念和新理論。
《資本論》的研究對象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或經濟制度,并聯系生產力和上層建筑來系統深入地闡明其產生、演變和趨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關系和經濟制度的基本層面和運行機制。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便是適應生產力和上層建筑發展的客觀需要而積極展開的,涉及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社會生產和再生產的各個環節,涉及宏觀經濟、中觀經濟、微觀經濟和對外開放的各個領域,涉及生產關系、經濟制度和運行機制的各個方面,已經有許多新的實踐和成功經驗,需要科學提煉并上升為政治經濟學的中國特色新理論。
《資本論》包含若干科學揭示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運行的概念體系,主要是勞動概念體系、資本概念體系和剩余價值概念體系。在這三大概念體系中,馬克思明確指出,分析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政治經濟學只能是“資本的政治經濟學”,而未來社會應產生“勞動的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應以資本為中心或核心,而應“以人民為中心”、以勞動為核心概念,來全面構建創新的理論體系。同時,要依據我國的鮮活實踐,科學地豐富和拓展原有概念、不斷創新概念。
比如,《資本論》論析的是私人資本、私人剩余價值和私人利潤;而直面現實,我們應擴展地分析私人資本、公有資本、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合作資本、股份資本、股份合作資本等,相應地擴展分析私人剩余價值與私人利潤、國有剩余價值與國有利潤、集體剩余價值與集體利潤等。
《資本論》的主要任務是揭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市場經濟發展的經濟規律和運行機制。其中既有適合任何社會的一般理論,如生產力的多要素及其關系理論、生產關系的多層面及其統一理論、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理論等;又有直接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用理論,如價值規律的基本內涵和實現形式理論、資本循環和周轉理論、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公式和理論等;還有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需要拓展的理論,如把私人企業單純追求私人剩余價值的生產目的擴展為公有制企業的雙重生產目的理論、把單純市場調節擴展為市場與政府的雙重調節理論等。同時,我們更需要運用《資本論》方法論,構建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新理論,如生產資料國家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如何與市場經濟有效結合理論、按勞分配如何與市場經濟結合理論、中國如何在內外雙向開放中引領經濟全球化理論等。
《資本論》是“工人階級的圣經”,是站在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的立場上的理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術立場和宗旨理應以人民為中心,其實質是人民經濟學,即要構建以人民共富共享共福為目標、以人民生產力發展為基礎、以人民全面自由發展為動力、以人民公有制為主體、以人民勞動分配為主體、以人民自主開放為戰略、以人民國家(政府)調控為主導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體系,從而區別于以壟斷資產階級為中心的當代西方主流經濟學。正如馬克思所點明的,社會主義的目的是要促進“所有人的幸福”。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馬克思主義研究學部主任;來源:北京日報)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