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山同志的兒女們
(2019年12月12日)
今天是父親曾山誕辰120周年紀念日。
父親是我們黨的老一輩革命家,黨中央曾高度評價他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作出的重要貢獻——“忠于黨,忠于人民,艱苦樸素,聯系群眾,努力工作,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共產主義事業貢獻了自己的一生”。
我們再次來到八寶山革命陵園祭奠我們的父親,表達我們的思念和摯愛。凝望著蒼松翠柏前父母栩栩如生的銅像,我們熱淚盈眶、萬分激動。回到家,我們觀看了曾海生精心匯集整理的反映父母革命經歷的音像資料,父親在革命戰爭年代面對強敵百折不撓、堅毅的身軀,在和平建設時期俯首為民、任勞任怨的背影,再一次生動地展現在眼前,我們仿佛又回到了敬愛的父親身邊。
父親出身農民家庭,他生逢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年代,內有封建專制壓迫,外受帝國主義侵略,在他幼小的心靈里早就萌生了對剝削階級的深惡痛絕。在他大哥曾延生的引導下,他逐漸覺悟到“受土豪壓迫,要反土豪斗爭”,“定要有堅強的無產階級政黨領導才能成功”。為此,1926年10月,他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0年10月,當選江西省第一任蘇維埃政府主席,1931年1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走上了為黨和人民的利益、為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奮斗終生的道路。
幾十年來,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挑戰,即使是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父親對理想信念始終矢志不渝、堅定不移。剛入黨時,面對敵人的血腥鎮壓和親人的英勇犧牲,不膽怯、不動搖,只身奔赴廣東參加廣州起義。此后受黨的指派,秘密回到江西,組織家鄉農民運動、發動群眾武裝斗爭、領導官田農民暴動,特別是組織參與了被毛澤東同志稱為“十萬工農下吉安”的9次攻打吉安的戰斗,動員蘇區各方面力量支援紅軍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5次“圍剿”,為蘇維埃政府的創建作出了重大貢獻。紅軍長征后,他臨危受命,接任李富春同志的江西省委書記的工作,面對百萬敵軍的“圍剿”,堅定地對同志們說:“牽制敵人,讓中央紅軍順利北上,鞏固后方,迎接勝利!生者英雄,死者光榮!共產黨、紅軍一定會回來的!”他帶領幾千紅軍戰士轉戰江西各地,與比自己強大數十倍的敵人進行數百次殊死斗爭。1935年3月,在突圍中與戰友胡海同志分手時,一面寫著“艱苦奮斗”的紅旗各執一半,相約革命勝利時再縫合起來。當時,因敵我力量過于懸殊,他所率領的紅軍余部,被打散于新干地區。他歷經艱難險阻,于1935年8月,只身在上海找到了黨組織,聯系到了陳云同志。9月,即被黨組織派往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學習。在兩年的學習中,他深入系統地學習馬列主義基本理論,結合自己的斗爭實踐不斷提高思想理論水平,受到了共產國際的肯定和好評。抗日戰爭爆發后,黨中央要求他回國工作,斯大林和共產國際挽留他,他毅然表示“我的崗位在中國”,堅定地與其他同志返回了延安,義無反顧地投身到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去。
新中國成立后,父親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都有了改善,但他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始終沒有動搖,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無論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崗位,還是在共和國部長任上,他一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甚至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時期,為捍衛真理抵制謬誤,他拍案而起,毫不退縮屈服。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光里,仍在孜孜不倦地研讀《列寧選集》等馬列著作。從保留下來的曾被父親親筆圈圈點點的這些書上,我們看到了一個久經考驗的共產黨人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對理想信念的執著堅守。
這就是我們的父親!理想信念是流淌在他身上的血液、是永駐在他心里的靈魂,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做到飽受磨難而初心不改,歷經榮辱而意志彌堅,牢牢把握一個共產黨人的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使自己的生命始終閃耀著火熱的光芒。
土地革命時期,他在江西革命根據地深入群眾、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積極開展土地革命,提出并實施了一系列符合實際的土地革命政策。特別是他堅定地支持和貫徹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和斗爭策略,鞏固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推動蘇區開展經濟建設和政權建設,同時進行頑強的游擊戰爭,為紅色政權的發展嘔心瀝血,為掩護中央紅軍轉移出色完成任務。
抗日戰爭時期,他深入華中、華東敵后根據地,宣傳黨的抗日統一戰線的主張和決定,積極參與創建新四軍和敵后抗日武裝。在十分殘酷的斗爭環境中,他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與東南局、華中局其他領導同志一起,帶領抗日武裝力量同日寇進行了殊死戰斗。在國民黨反動派發動的“皖南事變”前,他堅決執行黨中央的指示,帶領部分領導機關黨員干部提前撤離危險地區,避免了更大的損失,為新四軍的重建保留了力量。
解放戰爭時期,他所主持的華東財政經濟和接管城市的工作,受到毛澤東同志和黨中央的充分肯定與高度評價;他所負責的財經和支前工作,為淮海、渡江等重大戰役的勝利提供了強大的后勤保障;他負責的組織干部工作,既堅持原則嚴格要求,又實事求是關心備至;他主管的組織部門,被廣大干部親切地稱之為“干部之家”。他注重培養使用經濟建設方面的干部和專家,為新中國經濟建設輸送了大批中堅力量和優秀人才。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不論在上海恢復經濟的繁重工作中,還是在新中國第一個大型水利“治淮工程”建設中;不論在中央財委和國務院有關部委的領導工作中,還是在帶領中央慰問團趕赴邢臺地震災區中,他都深入基層發動群眾、宣傳群眾、依靠群眾,不折不扣地完成黨中央交給的任務。實踐中他不僅認真總結經驗,更能深入查找問題,這種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受到黨中央的充分肯定。
在“文革”復雜艱難的形勢下,他帶領工作組赴內蒙古等地有效處置了許多復雜問題,即使在他生命最后的一段時間里,他仍然拖著病軀去堅決完成黨中央交辦的許多重要任務。父親73歲高齡時,一次在圓滿完成中央交付的工作后,周恩來總理關切地問父親:“身體怎么樣?”面容憔悴的父親拍著胸脯回答:“身體很好!”儼然還是當年那位忠誠的戰士,隨時準備為完成黨的任務再出發。可此時,離他因突發心梗辭世,僅僅只有三天時間。
這就是我們的父親!從入黨的那天起就把自己的生命與黨的事業緊緊聯在一起,對黨忠誠、胸懷大局,黨指向哪里他就奔向哪里,百折不撓地完成黨所交付的各項工作,不畏艱險、勇擔重擔,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以實際行動譜寫了共產黨人忠誠黨的事業的生命贊歌。
父親是上世紀20年代入黨的老黨員,參加革命幾十年,風里來雨里去,從未向黨伸手索取什么,只有無條件地傾心工作、默默奉獻。從江西蘇區到華中、華東解放區,從解放后的上海到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委,輾轉勞頓、勞筋苦骨,但他始終沒有因為資歷深厚而居功自傲,對職務高低看得很淡。幾次工作職務調整,都能以大局為重,愉快地服從組織安排。對組織分配的工作,無論多么困難復雜,從不推辭,勇于擔當。當組織機構精簡時,他甚至提出到與自己經歷相仿的其他領導同志手下工作。“文革”中政府部門撤銷,他向黨中央提出“懇請安排回到家鄉江西做些實際工作”。父親在1934年就擔任了中華蘇維埃的內務部長,而他辭世時,最后一個職務仍然是共和國的內務部長!
父親始終秉持正確的權力觀,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作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責任。解放戰爭時期,他負責財經和支前工作,參與接管了濰坊、濟南、上海等大城市,面對大量的物資、財產、經費,他告誡干部,“那都是黨的財產,不能動用一分一厘,誰私自動用就處分誰!”“要清清白白接管城市”,并經常用《甲申三百年祭》教育干部,強調要拒腐防變,保持共產黨員的本色。我們的母親是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干部,1943年,當母親把孩子寄養后,向當時任組織部長的父親提出要求工作時,他說:“我們是夫妻,我沒有權力給你分配工作。”父親不論在哪個領導崗位上,從未因私向公家報銷過一分錢。他始終把權力用在恢復和發展經濟建設上,用在解救百姓疾苦上。他這種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的品格和作風,贏得了廣大干部群眾的信任和愛戴。
父親始終遵循艱苦樸素的行為準則。戰爭年代是這樣,解放后仍然初衷不改。他一生不喜煙酒,唯一的一塊手表還是老戰友送的。在上世紀60年代,國家經濟遇到困難,他帶領家人在住地開出兩塊菜園子,每天下班后換上粗布衣,像個老農民一樣下地耕種、除草、施肥。“文革”中,他辭退了公勤人員,自己動手做家務,擠公共汽車上下班。他經常對我們說:“我們的一切都是勞動人民給的,我們永遠是勞動人民的一部分,要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記住這點,比什么都重要。”在他去世后,母親整理他留下的東西,只有一網兜:一條抗日戰爭系到去世的皮帶、兩雙補丁疊補丁的襪子、一頂抗日戰爭時期繳獲日軍的皮帽子、一件穿了十多年縫著大補丁的灰藍褪色呢子外套、一件米黃色的領口和袖子都磨破的毛料外衣、一張父親親手打了二十幾個補丁的草席子,還有就是一條千瘡百孔的舊浴巾——在他去世的前一天,母親還用它為父親擦背。這就是父親留給家人的“遺產”。望著這些陳舊的衣物,我們百感交集,這不是什么簡單的舊物,這是一個純粹的共產黨人留給后人的巨大精神財富啊。
父親始終重視樹立良好家風。他對待子女言傳身教、嚴格要求,從不溺愛。我們七個子女大都出生在革命戰爭年代,父親常教育我們說:“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把你們養大,多么不容易!永遠不要忘記你們的媽媽、祖母、伯母、叔母的撫養,特別是許多叔叔阿姨的幫忙。”他生前很少和我們談及自己以往的工作和業績,目的就是不讓我們有高干家庭的優越感。他時常告誡子女:“我們出身勞動人民,政治上不要脫離群眾,生活上不能搞特殊化。”公家配備的車子,從不讓私用。那時我們包括母親在內,上班、上學、出門辦事都擠公共汽車或騎自行車。國家經濟困難時期,他帶著我們一家人和周圍的群眾一樣吃粗茶淡飯,大家都穿過補丁加補丁的衣服。他要求我們尊敬身邊的公勤人員,從小自己動手,養成勞動習慣。
我們長大后,他依然教育我們說:“學習、工作上的問題只能通過組織解決,父母不能干涉,個人的前途要靠自己去闖,不能依賴父母。”因此,解放初期,父親要求女兒到離上海市很遠的一個紡織廠當工人;贊同大兒子下放到廣東湛江鍛煉,去扛麻袋圍海造田;鼓勵二兒子到化工廠當電焊工,干起了焊接活;教育三兒子安心當兵,當好基層普通干部;支持小女兒去北大荒生產建設兵團,墾荒種地;動員小兒子參軍到西北當普通一兵。父親經常親筆寫信,教育我們要努力讀馬列、毛主席的書,堅定信念,艱苦樸素,克服困難,做出成績。
這就是我們的父親!幾十年過去了,我們這些兒女們能夠在各自的崗位上堅守理想信念、努力工作,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一顆平常心,正是父親言傳身教的結果。他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人格力量深刻影響了我們的人生、引領我們一路砥礪前行。
在江西這片紅土地上,長眠著父親一家為中國革命獻出寶貴生命的四位親人。他的父親曾昭藻1929年參加革命工作,是黨的地下交通員,曾三次被捕,在反動派面前,寧死不屈,英勇犧牲在敵人牢獄中;他的大哥曾延生1923年入黨,是父親革命的引領人,參加過南昌起義,組織領導了九江地區的革命斗爭,1928年時任中共贛南特委書記,他和妻子共產黨員蔣競英同時被反動派逮捕,英勇就義;他的弟弟曾炳生1926年入黨,一直在九江地區開展革命活動,“八一”南昌起義后,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年僅23歲。親人們為革命前赴后繼,流血犧牲,更激發了父親為革命奮斗終身的堅定意志和信念,也成為他一生綿延不絕的銘記和懷念。
在這片紅土地上,書寫著父親早年參加革命的苦難和輝煌。從追隨革命參加共產黨、組織武裝斗爭,到創建革命根據地、建立江西蘇維埃政府;從發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發展根據地經濟文化教育,到擴大紅軍、參加反“圍剿”斗爭;以至在紅軍長征后,臨危受命堅守根據地,帶領數千紅軍與敵軍周旋奮戰,掩護中央紅軍長征……1926年入黨到1935年離開家鄉,父親與黨組織心連心、與蘇區共進退、與人民同命運,把自己頑強奮斗、浴血奮戰的光榮足跡深深地烙在這片血紅和火熱的土地里。
在這片紅土地上,鐫刻著父親對家鄉人民為革命作出巨大犧牲的深情記憶。他常說,沒有江西工農大眾跟著共產黨和紅軍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就沒有江西革命根據地和中央蘇區的創建;沒有江西蘇區人民大力發展經濟,積極支持、擁護和踴躍參加紅軍,就沒有革命根據地和紅軍的鞏固和壯大;沒有老區人民的奉獻和英勇戰斗,就沒有反“圍剿”斗爭的勝利。在那個艱苦的年代,老區人民跟著共產黨和紅軍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一個個悲壯而宏偉的樂章!特別是在創建和保衛江西根據地過程中,數十萬家鄉子弟頑強奮戰、流血犧牲,紅軍長征后又有數十萬人民慘遭反動派殺害,鮮血染紅了蘇區的土地……對父老鄉親為中國革命作出的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父親一生都感念感恩。
解放后,父親十分牽掛著家鄉老區的建設,他曾說:“江西革命老區,為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關心和支持老區建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他曾七次回到家鄉,看望慰問老區群眾,深入實地考察老區人民的生產生活狀況,與當地政府和干部共同研究因地制宜發展生產、盡快使老區擺脫貧困的措施和辦法,積極聯絡各方支援老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上世紀60年代中期,根據他多次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寫出專題報告,提出了加強老區建設的建議,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隨之,中央制定了支援革命老區建設的專項政策和措施。父親對革命老區、對家鄉的這種政治責任和赤子情懷,伴隨著他走完生命的最后里程。
在紀念父親誕辰120周年之際,我們也格外思念我們的母親鄧六金——父親的革命伴侶、親密戰友、至愛親人。母親是1931年就參加共產黨的老黨員,是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紅軍老戰士,像父親一樣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母親與父親在延安相識,在奔赴抗日前線的途中結緣,與父親幾十年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相互鼓勵、共同奮斗,他們結下了割舍不斷的深厚感情。在紀念父親百年誕辰時,以“我與曾山”為題,回顧了她與父親的革命經歷。她最后說:“老了,總愛回憶過去。我經常想起年輕時,喝雞血宣誓入黨的情景。‘要為共產主義奮斗一生’‘永不叛黨’,想起和曾山在延安、在皖南、在蘇北、在山東、在上海、在北京的日子。回顧一生走過的道路,可以說我們這一代人盡了自己所有的努力,去實踐自己的諾言,推翻剝削制度,建立新中國。現在我們國家比以前富強多了,但是有些地方還比較落后,一些人民群眾還有不少困難,路還很長,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這是無限忠誠和傾心實踐黨的理想信念的老一輩革命家對我們后人的殷切期望。今天,我們這些兒女們都已退休。回首走過的路,我們沒有辜負父輩們對我們的教育和囑托,堅守信念,奮力工作,竭盡全力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任務。
父親、母親離開我們已經多年了,他們的音容笑貌時常浮現在我們眼前。今天,父親母親念茲在茲并為之服務終生的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正走進強起來的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此時此刻,如果父母親健在,看到新時代的中國日新月異的嶄新風采,看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的盛大場面和人民意氣風發的精神面貌,他們該有多么欣慰、多么自豪啊。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同中國人民接續奮斗的結果。”“一代又一代優秀中國共產黨人,為祖國和人民無私奉獻,生動展示了共產黨人為民情懷、高尚情操。”當前,我們的民族正處在實現偉大復興的新的歷史進程,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我們仍然需要一批又一批像父親和母親那樣為了胸中的主義和心中的信仰,義無反顧英勇奮斗的共產黨人!我們一定要永遠高舉革命先輩們的旗幟,繼承和發揚先輩們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使革命先輩開創的事業代代相傳。
父親如山,母親如海。我們在這里深情回顧父親和母親的戰斗歷程和革命精神,重溫父母給予我們的哺育撫養和諄諄教誨,以此來寄托對雙親的不盡思念和無比熱愛,更以此告慰雙親的在天英靈——你們的子孫將永遠繼承你們的遺愿和優秀品格,永遠做無愧于黨、無愧于國家、無愧于人民、無愧于這個新時代的好兒孫!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們永遠懷念你們!我們永遠熱愛你們!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