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衛城”命名源自佛教史上第一座佛寺的所在地——古印度舍衛國城。
據介紹,舍衛城位于圓明園北部,西南為坐石臨流,北為西峰秀色,西側為文源閣,東隔護城河與廓然大公相望,是圓明園中專門開辟的一處城池式的寺廟建筑群,城門上建有高大的門樓,東、西、北三面環繞有護城河。舍衛城大量匾額為清朝皇帝御筆親題,在圓明園期間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到舍衛城拜佛。
然而1860年英法聯軍占領圓明園后,舍衛城的大批佛像及各種陳設法器被洗劫一空,損失無法估量。隨著時代的更替,遺址被渣土或垃圾堆埋,完全看不出本來的模樣。
法國人羅伯特-德-賽瑪耶伯爵于1882年前后拍攝的舍衛城大門,此時的舍衛城大門基本保存完好,雍正御筆“舍衛城”清晰可見,舍衛城大門前的牌樓夾桿石也還在原址上,這也是目前僅發現的一張拍攝于1900年以前的舍衛城照片。
在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圓明園課題組和圓明園管理處保存的老照片中:1882年的一張法國人拍攝的舍衛城的老照片上,雖然圓明園已經衰敗,但舍衛城前雍正皇帝題字的匾額,以及南城門都還在,但是位于城門樓上的多寶閣沒有了;1900年拍攝的一張老照片上,城門和匾額已蕩然無存;到了1921年,老照片上連剩余城墻都被拆除了,只剩下了土墻;1965年的一張照片上,舍衛城的北城墻上已被建成了靶場。
此照片是美國人詹布魯恩拍攝于1920年。1921年9月至1922年11月陸軍十六師曾多次派大批車輛、人員拆毀舍衛城殘余城墻,這是拆毀前的最后一張照片。
2019年6月5日至12月10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第一期考古發掘工作,發掘面積500平方米,清理出南城門、南城門東西兩側城墻各一段及馬道、南城門內外御路各一段、城門東西兩側值房及南城門下涵洞一段。
考古發掘可以通過遺存的結構,研究舍衛城的建造者是怎么修建城墻的
南城門坐北朝南,由墩臺、門道、暗涵洞組成。墩臺呈長方形,寬15.4米、進深12.6米,臺體殘高1至1.25米。墩臺內部夯土芯由三合土夯筑而成的,質地極其堅硬,夯土芯四周磚砌攔土墻,外邊有寬0.7米包邊石條。
圖為南城門
圖為西城門及馬道
舍衛城位于后湖東北,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坐石臨流的一部分。南城門東西兩側攔土墻已被拆除無存。而在門道的正中間,意外發現了用石板蓋住的暗涵洞,底大口小,據工作人員推測是一個排水通道,通道一直通向城外,城南有河,水可以直接入河。這說明舍衛城在設計的時候就已經充分考慮了城內排水的問題。
圖為東城墻及馬道
圖為值房墻基及散水
對于圓明園的盛期全貌,人們主要依靠文獻和“樣式雷”家族流傳下來的設計圖樣來了解,舍衛城也是一樣,在考古發掘之前,考古人員也只能通過“樣式雷”圖樣等資料來推測舍衛城的模樣,以及將這些資料作為考古工作的重要依據。但是在考古過程中,考古人員也發現了一些跟“樣式雷”圖的不同之處,比如在南城門外,考古人員就發現了緊挨城門兩側的值房,以及城門內外兩側青石基座。
據介紹,這次發掘出土遺物比較少,主要是一些瓷片和琉璃建筑構件。但通過本次發掘,考古人員基本摸清了舍衛城遺址南城門、南城墻及馬道的形制和工程做法,為舍衛城遺址下一步的保護和展示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來源:“網信北京”微信公號)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僅存于圖紙上的圓明園舍衛城到底什么樣?“園中佛城”露出真面目
2020-01-12這個神秘家族建了半個北京:故宮、圓明園、天壇..卻被活活燒死,無人知曉
2018-07-14?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