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延梅|民族英雄 魂歸故里
點擊:  作者:延梅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3-04-06 19:41:14

 

1.jpg 

 

走進英雄的故鄉,陜北志丹縣。映入眼簾的是紅軍廣場聳立高大、震撼、質樸、剛毅的一座偉岸、挺拔,身披戰袍的劉志丹將軍的雕像。他,目光炯炯,深情地注視著遠方,注視著腳下這片熟悉的土地。雕塑底部是陜北紅軍戰士作戰、行軍時的各種姿態和那炮火連天的戰斗歲月;中部層層疊加的綿綿群山,寓意著這片厚重的土地,孕育著偉大的延安精神,推動中國革命走向輝煌;上部是毛澤東的題詞“群眾領袖,民族英雄”。整個雕塑與周圍起伏的山脈、紅色砂石融為一體,提醒每一個到來的人,要記住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
圍繞雕塑后面是劉志丹領導和指揮陜甘邊和陜北紅軍的繪畫長廊。從“鬧紅”開始,經過一次次崢嶸歲月,戰火紛飛的淬煉信仰和革命斗志,磅礴力量。讓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從低谷走向高峰,取得一次又一次偉大的勝利。
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城中坐北朝南的“劉志丹烈士陵園”,占地總面積3.3萬㎡。它是1941年陜甘寧邊區政府和當地政府,為紀念這位陜北紅軍和陜甘邊根據地創始人,在他的家鄉志丹城北的炮樓山和瓦窯山之間,在依山傍水,風景宜人,環境幽靜的山坡上修筑的這座陵園。

2.jpg

 

陵園大門鑲嵌著鐮刀斧頭,門檐上方刻有金光閃閃的“劉志丹烈士陵園”幾個大字,是葉劍英親自題寫的。整個建筑古樸典雅,體現了民族風格,又有時代特色。莊嚴肅穆,隱臥在蒼松翠柏之中,園內承“甲”字型布局,標識牌的大門、雕像、紀念亭、紀念塔、碑廊和紀念堂構成中軸線,貫穿南北。我們默默地踏在天然花崗巖鋪設的坡道、緩臺的階梯上,兩邊是漢白玉的石板欄、石板柱,由低向高,左面是劉志丹將軍的陳列館。凝視著將軍雕刻的遺像,我感慨萬千,深深緬懷將軍的不朽功勛。
1936年1月15日,根據西北軍事委員會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發布的《關于紅軍東進抗日及討伐賣國賊閻錫山的命令》,2月17日中華蘇維埃政府和工農紅軍聯合發表《東征宣言》,20日中央紅軍在毛澤東親自率領下,從延川、清澗一帶突擊黃河,進入山西中陽縣。
1936年3月底,紅二十八軍軍長劉志丹和政委宋任窮,率領1200多人東征山西。沿途老百姓聽說:陜北紅軍劉志丹帶部隊東征,各村紛紛組織秧歌隊,敲鑼打鼓吹嗩吶,載歌載舞夾道歡迎劉志丹的隊伍。群眾扶老攜幼,絡繹不絕把紅軍營地圍得水泄不通。提著裝滿紅棗、蒸饃、雞蛋,看望劉軍長和他的戰士。4月初,渡黃河 ,挺進晉西,開赴抗日前線。臨出發前,劉志丹斟滿烈酒,鼓勵船工不畏艱險,幫助紅軍渡河。在寒風聲、浪濤聲、槍炮聲中,紅二十八軍先北后南,突破閻錫山的河東防線,殲敵兩個營,占領羅峪口,又接連打敗6股圍攻的敵人,連續重創閻錫山部隊。

 

3.jpg

 

1936年3月劉志丹28軍戰士在山西中陽縣
4月13日,部隊到達山西中陽縣西部渡口“三交鎮”。它處于南北環山,西面臨水,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為了打好這一仗,為了打通山西前線和陜甘蘇區的聯系,劉軍長親自察看地形,研究戰略方案。14日佛曉,三交鎮戰斗打響了,到了第二天中午敵堡壘還沒有攻破。劉軍長決定親自上前沿陣地偵察,不料被碉堡內的一顆子彈擊中左胸倒在血泊之中。
這突如其來的槍聲,將士們大為震驚,迅速跑在他的身邊,呼叫著、哭喊著。軍長微微睜開雙眼,斷斷續續地說:“告訴政委,請他帶部隊……堅決把三交鎮攻下來……”就這樣閉上了雙眼。他才年僅33歲,溘然長逝。
宋任窮跪下摸著他已經摸不到的脈搏,痛哭流涕,把將軍的大衣輕輕蓋在劉軍長的身上。命令大家一起抬扶著擔架離開了陣地,他含著悲憤,將這噩耗電告黨中央,并趕制棺木,籌劃船只。將陜北人民的領袖劉志丹將軍的遺體裝殮,幾十名戰士揮淚扶棺,運往黨中央所在地瓦窯堡。
部隊到了山西交口縣康城鎮(古時稱冀州城)后,宋任窮向毛澤東匯報劉志丹犧牲的經過。毛澤東得知痛惜地說:“我到陜北只和劉志丹見過一面,就知道他是一個很好的共產黨員。他的英勇犧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為黨為國的精神永遠留在黨與人民中間,不會磨滅的。”為了提高部隊士氣,補充兵力,宋任窮被任命為軍長,接替劉志丹的指揮。
劉志丹犧牲的噩耗,通過無線電波傳到后方,傳到瓦窯堡。省秘書長馬文瑞得知,如同晴天霹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周身一陣陣出奇的寒冷,望著窗外什么也看不見。想起他們在一起“鬧紅”;一起談笑風生;一起散步,討論戰略戰術……這樣一位好兄長、好戰友、好同志,卻突然離開,永遠地失去了,他伏在炕上蒙頭痛苦。劉軍長的離世,他不敢想象前線將士們會造成如此巨大的痛苦;他不敢想象南梁和陜甘邊以至西北根據地,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承受如此巨大的痛苦;他不敢想象劉嫂子和年幼的貞娃聽到后又會怎么樣……這種悲痛欲絕,肝腸寸斷,像疾風暴雨,像電閃雷鳴傾盆雨下,心中的一株大樹傾倒根摧,一座高山崩裂倒塌,心中精神支柱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比親情友情更珍貴。

 

4.jpg

 

中央所在地瓦窯堡沉浸在悲痛之中,廣大官兵和陜北人民陷入巨大悲泣中。米糧山靜穆,秀延河鳴咽。陜北的四月夾雜著黃毛風,一連幾天陰雨綿綿,寒氣逼人,大小河床爆滿。4月19日劉志丹烈士的遺體從前線運回到瓦窯堡。各級黨政軍領導、戰士和當地成千上萬的群眾冒雨夾道迎靈。在風雨中,隊伍、群眾中泣不成聲。在陜北人民心中,他像一座高山,一顆巨星隕落,萬分痛惜。
《七絕.悼劉志丹》
蒼柏哀嚎憫下塵,烏云怒吼卷悲呻。
英雄東晉溘然逝,百姓瑩前祭墓人。
1936年4月24日,中共中央決定在瓦窯堡舉行隆重的追悼會,馬文瑞抹掉淚水,從悲痛深淵中解脫出來,要為戰友料理后事,投入到更緊張的工作中去。望著大路上扶靈柩的隊伍,進入提前準備好的場地,他的心情無法控制,癱坐在桌前,攤開幾頁紙,提筆寫悼詞卻難以下筆。他用顫抖的手,輕輕打開一個小布包,里面只有半截鉛筆和幾個煙頭。他再一次無法克制失聲痛苦:這就是率領千軍萬馬的劉志丹軍長,留給這個世界唯一的遺物;這就是一個革命者,一個共產黨人所有的財產。他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悲痛和迸發的激情,開始書寫劉軍長的“簡傳”。
4月23日,周恩來親視入殮,代表中共中央和遠在東征前線的毛澤東及其他領導人,親切慰問劉志丹的家屬。他悲痛地說:“志丹是個好同志,他的犧牲是紅軍的重大損失,我們要永遠紀念他。”
4月24日,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南門,為劉志丹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大會由周恩來主持并高度評價:“他是黨的好兒子,人民英雄,他的英雄事跡,永遠值得我們懷念。”中共陜北省委書記郭洪濤講述烈士事跡,周恩來、秦邦憲分別代表中共中央和西北軍委,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致“悼詞”,數以萬名群眾、官兵沉痛悼念劉志丹“沙場滴血報黨國,留得萬民哭志丹”。會后,劉志丹烈士的遺體,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親自護送秘密安葬在瓦窯堡城南水溝坪山腳下。

 

5.jpg

 

習仲勛在安葬劉志丹墓前含著淚,悲痛地說:“志丹同志,沒有想到,我們在瓦窯堡山路上暢談竟成了永訣。仲勛與你共事多年,相交多年,同志之情勝似親兄弟。今后,我再也聽不到你的教誨,再也看不到你的笑容。老劉,聽說你犧牲的時候,身上只有半根鉛筆和幾根煙頭,你沒給子孫留下任何遺產,卻給我們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老劉啊,一路走好……”
在劉志丹將軍誕辰100周年之際,將軍唯一的女兒劉力貞在紀念父親的文章中寫道:“1936年4月下旬,重病中的母親,突然聽到父親在東征前線陣亡,立刻昏厥過去。組織上見她如此悲痛,沒有讓她看父親的遺體,只是在下葬那天,讓人用擔架把她抬到墓地。當母親看到下葬的棺木時,撕心裂肺般的痛哭,撲著身子與父親同去,在場的人無不淚如泉涌。當時我6歲,這場面令人心碎,終生難忘。母親性子剛強,心胸開闊。過后她說:人生在世,誰無一死,你的父親為革命犧牲,就是死得其所。”
劉志丹的妻子同桂榮,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曾有兩個兒子,一個為逃避軍閥抄家被活活餓死,一個為逃避敵人追捕高燒不退,找來一個被俘的國民黨軍醫,給的藥害死。她是一位堅定的革命者,頑強、堅韌、善良、寬容,是劉志丹將軍的革命伴侶。
美國著名記者斯諾曾來陜甘寧邊區采訪,了解了普通百姓心中的劉志丹后,稱贊道:“劉志丹是現代俠盜羅賓漢,對有錢人懷有山區人民的一貫仇恨;在窮人中間,他的名字帶來希望;可是在地主和老財中間,他成了懲奸除惡的天鞭”。
1936年6月,為紀念陜甘邊革命根據地主要創始人劉志丹,中共中央決定將他的家鄉保安縣改名為“志丹縣”。
1943年春,“志丹烈士陵園”經過三年施工落成。4月19日瓦窯堡(今子長縣)為劉志丹舉行隆重的“移靈”公祭大會。當年會場懸掛著董必武題寫的挽聯“志士求仁飛渡黃河勤討賊,丹心救國誓掃倭奴不顧身”。會后,子長縣黨政軍和數千名群眾揮淚送別劉志丹的靈櫬,沿途部隊指戰員持槍護送,靈車途徑子長、延長、延川、延安等地,沿途幾百名群眾,組織焚香燒紙,跪拜路祭,淚灑送靈,護送隊伍抵達延安橋兒溝時。當白幡素幛叢中的烈士遺像及靈柩出現在延安軍民面前時,人們的感情再也無法控制。有的怨天狠地,有的捶胸頓足。瞬間,悲壯的哀樂聲、哭泣聲直沖云霄。

 

6.jpg

 

1943年4月19日劉志丹移靈送葬隊伍
4月23日,前來迎靈的領導朱德、任弼時、林伯渠、鄧發、羅邁等人流著淚,輪換扶棺,捧著遺像到公祭會場。延安各界人士15000多人在專屬廣場舉行規模空前的公祭大會。西北局書記高崗主持,朱德代表黨中央和八路軍致“祭詞”,任弼時、秦邦憲、林伯渠分別講話,深情緬懷劉志丹烈士。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彭德懷、陳云、賀龍、徐向前、蔡暢等和中央領導贈送白挽聯,題詞。當日,在高崗、林伯渠、吳岱峰、劉景范、張秀等人護送烈士靈柩,由延安啟程向他的家鄉志丹縣進發。26日,護靈隊伍到達志丹縣周河川,靜候在迎靈隊伍中“群眾焚香化紙大放悲聲,哭泣聲令人心碎”,在外7年的將軍遺骨,終于回到了家鄉,靈柩進入縣南關大街,佇立街道兩旁的群眾含淚默哀,警衛戰士鳴槍致敬。隨著迎靈白幡的嗩吶聲、哭泣聲,如泣如訴不絕于耳。靈柩停放在南關靈棚,每天從四鄉遠道而來的群眾趕來焚香祭祀,絡繹不絕……
按照志丹家鄉人民的要求,黨中央決定在移靈時要選一首祭奠英靈的曲子。5月,由“魯藝”藝術系的李煥之、劉熾等共同,為劉志丹烈士遷移靈柩,創作的歌名《公祭劉志丹》,在哀樂聲中,樂隊移靈演奏。那旋律感人,那傳統的曲牌,那民歌喪禮的曲調,余音繞梁,低沉緩慢……將劉志丹烈士的靈柩,輕輕地安放在陵園紀念大廳的后堂內。
5月2日,中共中央和陜甘寧邊區人民在志丹縣,為劉志丹將軍舉行萬人隆重的移靈公祭典禮。高崗主持介紹烈士生平事跡,林伯渠、張秀山先后講話。在延安的中央領導、西北局領導、陜甘邊、陜北紅軍等題詞50余通,盛贊劉志丹烈士的高尚品德和豐功偉績。

 

7.jpg

 

1943年5月2日劉志丹“靈柩”回到家鄉安葬
我環顧紀念堂西面墻上和東西窯洞周圍都鑲嵌,立著幾十余塊題刻的石碑。紀念大亭正脊上方鑲著紅五星,四面斜脊各豎一把火炬,仿佛劉將軍依然率領陜北紅軍,在黃土高原高舉熊熊烈火在溝壑中燃燒。
紀念亭內有毛澤東題詞:“群眾領袖,民族英雄”;朱德題詞:“紅軍模范”;周恩來題詞:“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人民的英雄,要數劉志丹”;林伯渠題詞:“長使丹心照日月,拼將熱血洗乾坤。拯救衛國更忠黨,史績不刊千載存”;葉劍英、陳云、習仲勛、張秀山、曹力如、馬文瑞、劉景范、同桂榮等人的碑文,中共中央、西北局等代表黨和人民對劉志丹烈士光輝一生崇高的評價。
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繞著紀念園仔細閱讀石碑上的題詞。另一塊石碑刻著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五月一日《烈士劉志丹同志革命事略》,最后這樣寫的“……志丹之死,是我黨重大損失,亦是全國人民重大損失,形體雖歿,其精神實炳耀千古”。讀后,感悟他的高尚品德,覺悟境界,深受感動,備受鼓舞。望著莊嚴肅穆的“紀念堂”,這是由3孔石窯洞和5間廊房彩繪,雕刻仿古灰色的瓦礫組成的主體建筑。透過玻璃窗可窺視,中間窯洞是靈堂,正中懸掛著劉志丹彩色畫像,兩旁擺放著潔白的花圈、花環、挽聯,烈士的靈柩安放在后堂。

 

8.jpg

 

瞬間,我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悲痛,淚水順著臉頰滾落下來。站在“劉志丹烈士紀念堂”前,深深地三鞠躬。心中只有一個愿望用手中的筆,真實地還原中國紅色的歷史,還原烈士的英雄事跡,讓后輩永遠記住這位陜北紅軍創始人之一,光輝、短暫、偉大的一生。
我記起,毛澤東在一次干部大會上語重心長地說:“一個人死了開追悼會,群眾的反映怎樣,這就是衡量的一個標準,劉志丹同志犧牲后,陜北的老百姓傷心得很,這說明他是真正的群眾領袖。”我們離開了劉志丹烈士的紀念亭和紀念堂,來到了“劉志丹革命事跡陳列館”,又一次詳細地了解劉志丹將軍革命的一生。
“……在謝子長受傷病逝后,陜甘邊和陜北紅軍主力由劉志丹統一領導和指揮,他運用了毛澤東在中央蘇區反‵圍剿′的戰略戰術,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軍的戰術。當時,蔣介石集中陜甘寧晉七、八萬國民黨兵力,向陜甘寧和陜北先后發動圍剿。擔任西北軍委主席和前敵總指揮的劉志丹,為粉碎敵人的一次次進攻,率領紅軍主力一鼓作氣,打下六座縣城,解放了大片地區,將陜甘邊和陜北兩個根據地連成一片,擴大到二十多個縣。劉志丹的戰略戰術,運籌帷幄,身先士卒,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在劉志丹將軍的領導和指揮下,在戰友同甘苦共患難,打下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全國僅存的一塊紅色根據地。為黨中央把革命大本營落腳在西北創造了條件,為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和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穩固、堅實的基礎。
耳邊又縈繞起那首熟悉的陜北民歌:
正月里來是新年,陜北出了個劉志丹,
劉志丹是清官,他帶上隊伍上橫山,一心要共產……

 

9.jpg

 

1935年謝子長病逝,劉志丹將陜甘邊、陜北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
劉志丹的英雄事跡,短暫而輝煌的一生,在中國革命歷史舞臺上,書寫著不朽的傳奇!在中國歷史上英雄萬萬千,能夠像劉志丹那樣活在人民心中是屈指可數的。幾十年后他依然在陜北人民心中,依然在黃土高原上傳頌,深深地道出百姓對他的敬愛與懷念之情。
1985年11月,已經80歲高齡的劉志丹遺孀同桂榮,依然題詞明志:“繼承志丹意志,將革命進行到底!”
1999年5月4日,她走完了人生旅程,在西安病逝,享年94歲。他們天各一方60載的革命夫妻終于合葬在一起。
2014年11月3日,他們唯一的女兒劉力貞,在西安病逝,享年85歲。她終身獻給了中國醫學,拯救了無數病人,為祖國的醫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對家鄉的建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她不負其父的教誨和期待,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奉獻精神譜寫了偉大的一生。
他們全家攜手在天堂團聚,給人間留下了優良的革命家風,崇高的人格魅力,共產黨人的楷模,百折不撓,英勇頑強的精神,永世流傳!

 

10.jpg

 

(作者系北京知青;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圖片為作者提供,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延梅|民族英雄 魂歸故里

    2023-04-06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