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豎版世界地圖》公開發行之前,其實這份地圖已經在多個單位作為科研用圖內部使用。中國開發北斗衛星系統時,采用的就是這份地圖,才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失誤。
美國在中國的什么方向?東邊?錯,是北邊。
中國和美國之間隔著什么洋?太平洋?錯,是北冰洋。
這是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郝曉光給出的新答案,而且這個答案被中國軍方認可了。
這兩個長久以來存在于中國人印象當中的常識誤區,在很大程度上與國內長期使用的地圖有關。國內發布的世界地圖都是橫版的,這樣看起來從中國飛往美國確實需要跨越太平洋。事實上,一些參與軍工科研的專家都有這樣的誤區。
郝曉光破除這個誤區的方式,說起來很簡單:畫一個豎版的世界地圖。近日,湖南地圖出版社出版了郝所主編的《豎版世界地圖》。
郝曉光告訴記者,在《豎版世界地圖》公開發行之前,其實這份地圖已經在多個單位作為國防科研用圖內部使用。中國軍方開發北斗衛星系統時,采用的就是這份地圖,才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失誤:一旦有來自美國方向的導彈來襲,掛在太平洋上空的衛星,肯定要比掛在北極附近的衛星更晚看到。
與這次《豎版世界地圖》同時出版的,還有《豎版中國地圖》。因為后者第一次在地圖上將中國的南海完整呈現,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在左下角畫出小框來介紹南海,所以《豎版中國地圖》吸引了更多的輿論關注。
但其實郝曉光將世界地圖豎起來的舉動,承載著更為微妙的情緒。
《豎版世界地圖》改變國家計劃
“這明顯有問題”。
2006年10月,在一次測繪行業的學術年會現場,一名發言的專家正在臺上介紹北斗衛星系統的布局方案。北斗衛星系統是中國開發的類似于GPS的全球定位系統,軍事意義重大。
郝曉光向記者回憶道,當時這位專家說,由于衛星發射和運行成本問題,北斗二號優先選擇覆蓋“中國及周邊地區”太平洋被重點考慮,衛星覆蓋范圍也將越過中國國界向東延伸達5000千米,因為這關系到“中美軍事較量”。而向北延伸覆蓋,只涉及覆蓋到中國版圖的最北端。
郝曉光當時急了,也顧不上專家的面子,站起來就予以反駁。一下子,全場鴉雀無聲。
這次會議聚集了200多位領域內的專家,郝曉光被安排在第四個發言。在等待發言的一個小時里,他臨時修改PPT,將演講內容改為《<北半球版世界地圖>的軍事意義》。“方案嚴重忽略了北冰洋的重要性”,郝曉光在專家報告后第一個提問,“美國在中國的北面,而不是東面”。
在郝曉光看來,北斗二代覆蓋范圍的決策主要依據傳統橫版世界地圖展現的中美地理位置。在橫版地圖上,中美兩國位于太平洋兩岸,連接兩國的最短線路要跨越太平洋。事實上,兩國之間的最短線路要橫穿北極。
所以郝的建議是,北斗系統應該向北覆蓋面積更大的信號,而不是將更多的衛星掛在太平洋上空。在傳統的橫版地圖上,由于北半球被拉成一條長長的細線,北極地區被切斷,那條最短的線無法在地圖上呈現。
與橫版地圖以經線切割地球的方式不同,郝曉光編制的《北半球版世界地圖》以北緯15度為切線,投影到平面上的北冰洋被完整保留。從地圖上看,原本是世界邊緣的北冰洋成為被歐、美洲國家包圍的“地中海”。
本著距離最近原則,這條線路很可能被用做戰時的導彈飛行路線。郝曉光在論文中提到,北斗二代是為了戰時當美國GPS系統對我國失效時用于我軍戰略武器的導航,所以北斗二代覆蓋范圍向北擴展,關系到國家安全。
2013年4月,在郝曉光第一次對北斗二號方案提出建議七年后,他收到一份有關部門出具的應用證明:
“……以獨特的視角,準確表達了中國與世界的地理關系。其作者據此提出了我國二代衛星導航系統覆蓋范圍設計的‘北擴問題’……為我國二代衛星導航系統研制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意見。隨后,在上級主管部門組織下,我部已根據該意見在我國二代衛星導航系統覆蓋范圍設計中實現了‘向北擴展’。特此證明”。
地圖背后的北極博弈
建議是采納了,不過圖還是沒有出版。話說回來,圖沒有出,但是有關部門早就開始使用內部印刷郝曉光主編的豎版地圖了。
郝曉光告訴記者,制作地圖本身并沒有多少人參與,也沒有任何科研立項,前后制作了兩年時間(2000年至2002年),然后就是一趟一趟地跑北京去“推銷”。按照郝的說法,他十余年跑了500多次北京,最緊湊的一次,一天跑了兩趟。領導想聽郝曉光做報告,他就馬上買飛機票過去,匯報結束回到武漢的飛機剛落地,其他領導也想聽,他就再飛一次。
于是許多關系重大的科研參與,是這些個人化的瘋狂“推銷”換來的。
其中的“推銷”對象就有原南極科考船“雪龍號”船長袁紹宏。2004年,中國第21次南極科考遠洋航行首次將豎版地圖作為指示圖,袁紹宏把豎版世界地圖帶到南極。1997年,郝曉光參與中國第13次南極科考,與當時同在南極的袁紹宏認識。
豎版地圖將原本無法表達的南極科考航線變得清晰,橫版世界地圖是以某條經線來剖開的,所以橫版地圖上的南北兩極在圖上都已變形,地圖中的南極中山站、長城站被拉伸變形,原本環南極航行的航線變成8字。而在《豎版世界地圖》上,雪龍號經過的關鍵港口沿航線直觀分布。
隨后,國家海洋局基地考察辦公室將它作為內部用圖,印刷了2000份。2006年《豎版世界地圖》還被國防科工委采用,作為軍事用圖。
由于全世界三分之二的陸地和五分之四的國家都位于北半球,這張地圖特別適合展現國際航線。《中國海洋報》在展現馬航失聯客機搜索航線示意圖時,就使用了郝曉光繪制的《豎版中國地圖》。
另一個例子是,國航開通北京直飛紐約的北極航線時,因為途經北冰洋的航線在傳統世界地圖上無法正確畫出,而在郝曉光的世界地圖上,可以直觀地用直線標出。所有有關部門也采用了郝曉光的地圖。據測算,經太平洋航線是1.9萬公里;而經北冰洋,僅1.1萬公里。航程相差8000公里。
也有主動提出使用需求的機構,比如一家外國智庫。2010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院在撰寫《中國北極戰略評估》,這家全球智庫在報告中使用郝曉光編制的地圖,來展現北極航道與中國的地理關系。為了獲得地圖的使用授權,他們主動聯系了郝曉光。
這也是國際形勢出現變化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各國爭奪北極的動作越來越大。除了軍事地位,北極還擁有全世界30%的天然氣、19%的石油和9%的優質煤。而且,北極航道的開發將帶動許多國際航線的變化。
外國智庫也十分想了解中國對北極圈的關注。事實上,2013年,中國被批準為北極理事會正式觀察員國,在北極的存在感也確實越來越強。
地圖出版的“小動作”
雖然,《豎版世界地圖》在設計完成的十幾年里已經被廣泛使用,但直到三沙市成立半年后才正式出版。
2013年7月,當湖南地圖出版社編輯部主任佘世健打電話給郝曉光,說要出版他的《豎版世界地圖》時,郝曉光還是一點兒也不信,“地方出版社能出得了嗎?敢出嗎?”郝曉光在電話中反問。為了說服郝曉光,佘世健還舉了出版社之前的一例。2008年時,湖南地圖出版社編制了《中國海洋國土知識地圖集》,雖然這本書一再被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和外交部反復審閱,一度擱置,但最終還是在兩年后出版。
郝曉光決定試試看。他和佘世健商量采取“迂回”戰術,先將《豎版世界地圖》以不涉及行政區劃(如國界等)問題的地勢圖形式報批,等《豎版世界地勢圖》公開出版后,再爭取《豎版世界地圖》的發行。
這時發生了一件大事:三沙市成立之后,中國官方在2013年推出了豎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首次將南海諸島同比例展示出來,全景展示了中國的陸海疆域。為了配合《豎版中國地圖》的出版,2013年9月(原定于2014年1月出版),《豎版世界地勢圖》得以出版。郝曉光感慨道:“我們是搭了三沙市成立這輛順風車,否則很難出來。”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執行總編單之薔曾在《中國國家地理》刊文表示,一直以來,中國地圖都是橫版的,很容易讓人有一種“中國版圖的東西距離更長”的錯覺。
單之薔寫道:“產生錯覺的原因是,在橫版中國地圖上,南海諸島蜷縮于右下角的小方格里,作為附圖出現,比例尺只有主圖的二分之一。”
他認為,三沙市的成立讓不少人看到了《橫版中國地圖》的誤導作用和局限性,把一個地級市單獨放在地圖一角,多少是一種“歧視”。三沙市成立半年后,《豎版中國地圖》終由官方出版。“從橫到豎,南海諸島終于走出小方塊,與大陸連在了一起。”
(來源: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