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機和大考,中醫人臨危不懼、迎難而上,與西醫攜手,廣泛深入參與到診療的全過程中,成為此次抗擊疫情的一大特色,顯示出中西醫協同這一新醫學模式的活力和生命力。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彰顯中醫藥在疾病治療中的優勢”“建立有效機制,更好發揮中醫藥在流感等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的作用”。從“非典”、甲型H1N1流感,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西醫結合在屢次戰“疫”中取得的輝煌戰績不斷說明,中西醫學的力量匯聚和深層互通已經成為21世紀推進世界醫學境界提升和生命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2019年12月8日武漢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發病,到3月23日宣告“以武漢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中國只用了不到4個月的時間。中國經驗是什么?答案可以列出一條長長的單子。強有力的統籌部署、“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思路的確定、方艙醫院的建設……在這一長串的答案中,中西醫結合救治無疑是值得關注的一條。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危機和大考,中西醫結合的應急醫療體系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發揮了獨特作用。中西醫結合救治成為我國抗擊新冠肺炎治療方案中的亮點,這一充滿東方智慧的中國方案也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關注。當遇到棘手的難題時,人們經常會從過去的經驗中尋找答案。這次新冠疫情也不例外。同樣是冠狀病毒感染、同樣在冬季流行暴發,新冠肺炎與17年前的“非典”有諸多相似,“非典”時期防控經驗就顯得彌足珍貴,在諸多經驗中,中西醫結合救治就是重要的內容之一。2003年2月開始,廣東進入“非典”發病高峰期,隨后向全國蔓延。同年4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非典型肺炎防治技術方案》,中醫內容只有短短一句:“可選用中藥輔助治療,治療原則為:溫病,衛、氣、營血和三焦辨證論治。”隨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專家制定《非典型肺炎中醫藥防治技術方案(試行)》,指導群眾預防和醫生有效治療“非典”。但在那時,中醫藥尚未充分參與到對“非典”的治療。直到廣東省中醫院中西醫結合治療“非典”的嘗試和經驗,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2003年5月8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衛生部部長的吳儀與在京與知名中醫藥專家進行座談,肯定了中醫藥在“非典”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以此為轉折點,同年5月11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修訂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推薦中醫藥治療方案》發布,各地中醫藥救治“非典”有了更明確的指導。據不完全統計,內地“非典”確診病例中中醫藥參與治療的占58.3%,取得了明顯療效。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認為“中醫藥治療‘非典’是安全的,具有潛在的效益”。與17年前相比,應對這次疫情,中醫藥介入的時機更早,范圍更廣,程度更深。中醫藥與西醫藥協同互補,在抗擊疫情中發揮出的重要作用,是目前疫情防控救治取得階段性成果的重要保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部署和調研中多次提及中西醫結合,這一指示精神,也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得到充分的貫徹和展現。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時就強調,“要不斷完善診療方案,堅持中西醫結合”;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要求,“不斷優化診療方案,堅持中西醫結合”;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提出,要“加快推廣行之有效的診療方案,加強中西醫結合”;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指出,要“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1月21日,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抵達武漢,為確診患者分類會診,緊急討論病因、病情發展和中醫治療方案。1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細化了中醫治療方案相關內容。1月24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派出的第二批高級別中醫專家組抵達武漢,進一步開展中西醫結合救治。與此同時,兩支國家中醫醫療隊迅速完成集結,分別于1月25日和1月27日出發奔赴武漢,支援一線救治工作。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援鄂醫療隊也相繼開拔,陸續抵達武漢,中西醫兩支力量在荊楚大地匯聚,打響了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人員到位后,如何參與救治,如何最大限度發揮作用?這需要一套科學完善的機制來發動這臺中西醫結合引擎。1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西醫結合救治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建立中西醫結合救治工作機制,提升醫務人員中西醫結合救治能力,規范開展中西醫結合醫療救治。2月12日,兩部門再次聯合印發《關于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傳染病防治工作中建立健全中西醫協作機制的通知》,細化工作部署,特別強調要“推動收治患者的醫療機構建立健全中西醫共同參與、全程協作的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使中醫藥深度介入傳染病防控和臨床救治”“各傳染病救治機構要按要求,把中醫藥參與診療方案制定、聯合查房、多學科會診、病例討論納入醫院管理制度”,為各地中西醫結合救治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詳細的行動指南,為中醫藥全程、高效、深度參與救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湖北、河南、貴州等地紛紛印發通知,要求建立中西醫協同機制、加強中西醫結合救治工作,并提出針對性舉措。在疫情風暴中心,武漢新冠肺炎指揮部醫療救助組下發通知:2月3日24時前,武漢各定點救治醫療機構確保所有患者服用中藥。由政府簽發文件大面積發放中藥救治病人,這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還是第一次。與此同時,各地在實踐中形成的經驗和成果,也被吸納用于細化實化中西醫結合救治工作措施,不斷豐富完善這一中西醫協同的救治體系。“從全國調來4900余名中醫藥人員馳援湖北,約占援鄂醫護人員總數的13%,其中有院士3人,數百名專家。這次中醫藥援助隊伍規模之大、力量之強,前所未有。”在3月23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余艷紅介紹了中醫藥援鄂隊伍的數據。進駐武漢后,一支支中醫小分隊不可避免地要與西醫團隊混編,合作開展治療工作。但中西醫治療理念上的差異、中藥藥品的不足,是很多中醫醫護人員剛到湖北時面臨的難題。戰“疫”初期,中醫與西醫互相不理解,甚至中醫藥遭排斥的事情也時有發生。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扈曉宇分享了他在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參與新冠肺炎救治的一段經歷。“在早期的時候,我們和西醫還是有一些隔閡。”扈曉宇說,剛開始合作的時候,一些西醫比較排斥中醫,甚至和患者說中藥傷肝,讓患者不要服用中藥。但中醫藥用確切的療效改變了西醫的看法。當時,扈曉宇所在的病區有兩層樓,有中醫參與救治的那層樓患者大多恢復比較理想,而沒有的那層患者精神狀態普遍不是很好,甚至有些患者的呼吸困難在一天天加重。“趕緊給他開中藥!”親眼見證療效后,這些曾經固執的西醫也開始對中醫藥“路轉粉”。西醫每天把需要開中藥的病人診斷治療情況發到微信群里,中醫迅速對接,進入病房后通過四診合參能夠很快開出中藥處方。中西醫的順暢合作也讓這個病區的治療效果顯著提升。“中西醫結合治療一個療程后,我們評估患者胸部CT的改善,改善率達到79.6%,危重癥轉為輕癥的轉換率達到80%,對發熱、咳嗽、消化道癥狀的緩解率分別高達96%、93.8%和95.6%。”扈曉宇說。同樣的故事,也在北京援鄂醫療隊隊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陳明身上上演。“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沒有中醫科,更沒有中藥房,作為北京援鄂醫療隊中僅有的兩名中醫師,我和陳騰飛剛來的時候有些不適應。”陳明剛到武漢時,也面臨著這樣的尷尬。但他堅持為每位患者記錄舌診、脈診信息,觀察病情變化,他深知,中醫藥一定會派上用場。“當時搶救的患者是一名65歲女性,血氧飽和度只有75%,呼吸衰竭,意識淡漠。我們先給她吸氧、解痙、補液、退熱等一系列對癥治療,但患者血氧飽和度還是上不去。”陳明查看患者最新肺部CT,發現多發胸膜下磨玻璃影改變,立即改為經鼻高流量給氧,嘗試小劑量激素治療。同時,陳明反復辨證,發現患者脈細數、舌紅苔黃,是氣陰兩虛、臟腑有熱的證候,結合患者癥狀,立刻給予靜點益氣養陰、復脈固脫和清熱涼血、開竅醒腦的中藥注射劑治療。經過中西醫結合搶救治療,2個小時后,患者的血氧飽和度逐步恢復到了95%,意識逐漸清醒了,病情趨于平穩。中醫藥的療效,也讓各地醫療隊和當地的西醫更加信任中醫藥。“對于危重癥或重癥患者,西醫診治效果不好時,病區主任會主動找我們看看,調整治療方案。武漢協和醫院本部中醫科主任陳瑞團隊,也會進入隔離病區看病人的舌苔和脈象,辨證施治應用中藥湯劑。遇到特別棘手的病例,我們還會聯系我們醫院劉清泉院長前來會診。”陳明告訴記者。短短2個月的時間,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的中醫藥參與率提升到了95%,其中北京援鄂醫療隊管理的病人中醫藥治療率達到100%。這里的變化正是武漢很多定點救治醫院的縮影。數據顯示,在湖北地區,中醫藥的參與率已經達到91.05%。“中醫和西醫治療模式上有明顯不同,從西醫來看,多數化學藥物是單靶點的,而中醫和中藥更多是多靶點的,像團隊作戰。”作為西醫,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對中醫藥療效給予高度評價,“中醫藥作為新冠肺炎治療的多靶點治療手段,與目前的傳統治療相結合,一定能夠挽救更多的重型和危重型病人的生命。”“中醫在治療重癥患者時,也同樣充分利用可用的一切現代醫學技術和西醫治療方法。”劉清泉表示,“西醫的生命支持技術比如說呼吸機的使用、血濾、ECMO和水電解質紊亂等的支持技術,是危重癥支持治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經過一段時間磨合,中醫西醫在武漢戰場上各盡其能、各顯優勢,秉持著治病救人的初心,通力合作救治患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跡。藥物治療方面,在瑞德西韋、法匹拉韋、磷酸氯喹頻頻登上媒體頭條的同時,來自中藥的好消息也頻頻傳來。目前已篩選出有明顯療效的“三藥三方”。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了90%以上。“中醫一開始就要介入,別到最后不行了才看。”1月2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鐘南山院士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就發出了呼吁中醫藥早介入的強烈信號。兩個多月的實踐證明,鐘南山的判斷是非常正確的。中西醫結合在疫情防控的整個過程中都有不俗的表現,貫穿預防、治療和康復全過程。在預防關口,中醫藥早期干預能顯著降低新冠肺炎疑似病人轉為確診病例的概率。在湖北武漢,通過給發熱、留觀、疑似、密接人群發放中藥湯劑和中成藥,打下了阻止疫情蔓延的基礎。數據顯示,在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武昌區,1月28日疑似病例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比例高達90%以上。2月2日,當地開始實行隔離點集中中醫藥干預,到2月6日,這個確診率就下降到30%多,到3月5日,這一數據降到了3%。中醫藥早期干預的效果一目了然。在治療階段,無論是輕型、普通型還是重癥病例,中醫藥都顯示出良好的療效。“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使患者盡快退熱,改善咳嗽、氣短胸悶、喘憋癥狀,阻止輕癥轉向重癥或危重癥的轉變,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陳明告訴記者。在湖北、在武漢重點地區,已經建立起一套成熟的方艙醫院中醫師駐點巡診制度和隔離點巡診制度,方艙醫院、隔離點建到哪里,中藥就配送到哪里,中醫藥治療就跟進到哪里。以收治輕型、普通型患者的江夏方艙醫院為例,通過采取湯劑、口服中成藥、按摩、刮痧、貼敷等中醫藥治療手段為主的中西醫綜合治療,564名患者沒有一例轉為重癥。這一治療經驗向別的方艙醫院推廣后,各個方艙的轉重率基本上都維持在2%~5%左右。“重癥患者救治是重中之重,中西醫結合是降低病死率的核心。”據張伯禮介紹,對于重癥和危重癥患者,中醫藥在減少肺的滲出、抑制炎性因子釋放、穩定血氧飽和度、減少抗生素使用等方面都具有作用。重癥和危重癥患者出現呼吸困難以及血氧飽和度明顯下降,需要借助呼吸支持甚至是有創機械通氣。此時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藥干預,可以在穩定血氧飽和度、改善患者呼吸、抑制炎性因子釋放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而在患者的康復期,中西醫結合治療同樣不可或缺。武漢多家康復驛站和湖北省中醫院康復門診的實踐證明,中醫藥除了能有效調理恢復期患者乏力、納差、心慌、氣短、失眠、抑郁等等癥狀外,對一些存在器質性病變的患者恢復也有效果。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王融冰表示,對于少數的危重病人、重病人出現肺功能受損或者肺纖維化,應該讓這些患者盡早的得到中醫的辨證施治,同時配合康復方法的訓練,盡量減少損傷。如今,各地援鄂醫療隊已經分批撤離湖北,武漢戰“疫”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回顧這次疫情救治,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認為,應加快構建中西醫結合的應急醫療體系,提高中西醫結合在國家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在組成公共衛生應急工作制度中,應建立中西醫統一領導、互學互鑒、協助配合、協調一致的運行機制,明確有一定比例的中醫藥專家全程參與救治方案研究。在部署應急治療救援任務時,要將有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及時納入,為中醫藥實施科學救治提供硬件保障。”徐安龍說。
(記者:黃蓓;來源:昆侖策網,轉編自“中國中醫藥報”)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