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國產艦載機殲-15首次在遼寧艦上成功起降,使我國航空技術實現歷史性跨越。祖國藍天上,殲-15艦載機的聲聲轟鳴,是對時任殲-15研制現場總指揮羅陽“航空報國”初心的最好回應。習近平總書記曾作出重要批示指出:
羅陽同志秉持航空報國的志向,為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羅陽“航空報國”的初心從何而來?在我國航空技術的發展上,他做了哪些突破?在全黨上下不斷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之時,我們重溫羅陽的故事,又會有哪些新的感悟?本期《習近平講述的故事》為您娓娓道來。
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架架“戰鷹”騰空起飛,沖向祖國的藍天,這其中就包括殲-15艦載機。為了實現航母艦載機的自主設計和研制,中國的航空人士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時任殲-15研制現場總指揮、中航工業沈飛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的羅陽。
羅陽在大學期間讀的是飛機設計專業,他學習非常突出,很有韌勁。即使是春節的晚上,他也不回家,大年三十還在教室上自習。他說,一定要造出屬于中國的世界一流戰機。羅陽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了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成為了一名飛機設計員。
20世紀80年代,全國各地都在集中精力發展經濟,中國的航空工業正處在低谷,很多人都選擇了離開。但是羅陽選擇了堅守崗位,而且還用心鉆研著用計算機程序去替代人工計算,來解決工程實際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隨著“瓦良格”號入役改裝,被命名為遼寧艦,我國開啟了航母發展的新紀元。沒有艦載機的航母就像沒有子彈的槍一樣,羅陽領導的沈飛集團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接到了研制殲-15艦載機的任務。啟動艦載機項目的時候,國內技術尚且空白。面對未知的領域,羅陽一直奮戰在科研現場、試驗第一線。他在攻堅動員會上說,外國人能干成的事情,我們中國人一定能干成,而且能夠干得更好!
為了攻破折疊翼的難關,羅陽組建研制攻關團隊,一次次從頭做起,拔掉一顆顆技術“釘子”。在制造阻攔系統時,羅陽組織科研人員,不斷調整研制思路和主攻方向。在飛機研制的攻堅階段,羅陽和團隊的工作時間,甚至變成了“720”:每周工作7天、每天20個小時。
2012年11月,殲-15進行舉世矚目的海試阻攔著艦和滑躍起飛,羅陽趕赴遼寧艦近距離觀察艦載機飛行訓練,生怕漏過飛行的每一個細節。23號,在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中,殲-15的兩個主輪在觸到航母甲板的同時,機腹下的阻攔鉤牢牢地鉤住了甲板上的第二道阻攔索,空中“飛鯊”在滑行數十米后穩穩地停了下來。之后,殲-15又成功地在遼寧艦上滑躍起飛,中國航母建設工程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勝利。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