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歌突然響起時,一群00后的反應讓無數網友為之動容。
5月22日晚,軍事博主@軍粉 發布了一段一分二十秒的視頻,視頻中一群小學生背著書包走進校園上學,孩子們紛紛朝教學樓快步走去。
在30秒處,操場上突然響起了國歌,所有的小學生全部自發地停下了腳步,目光齊刷刷的望向操場升旗處,仿佛畫面都停止了。
隨著升旗儀式的開始,小學生們筆直的站立,向緩緩升起的國旗行注目禮,直到國歌奏完,整個過程保持了將近50秒。
直到國歌結束,孩子們才又三五成群地朝教學樓走去。
@軍粉 告訴觀察者網,這一視頻為網友投稿內容。視頻經各大媒體號、@中國共青團網 等官方微博轉發后,引發強烈反響。
眼尖的網友立馬發現,這是河北保定聯盟西路小學。
保定聯盟西路小學校長在接受資訊類視頻平臺梨視頻采訪時回應表示,“建國的時候憲法就有規定,有能力的企事業單位每天都要升國旗,我們周一是一個很正式的升旗儀式,除了禮拜一,每天基本上是7點半左右,時間不固定。我們就把正式的升旗儀式簡化,只剩下升旗手和護旗手,孩子都已經養成習慣,一年級的學生一入學開始就接受這樣的教育,基本上一周之內所有的孩子都能進入狀態”。
這名女校長強調,國歌只要一響起,紅旗只要一升起,所有的人都要行注目禮,包括老師。少先隊員要行注目禮,還要行隊禮。孩子聽到音樂以后就不動了,即使是在校園外也不動了,家長也一樣,甚至是來往的行人,瞬間全部靜止,行注目禮。“這是很莊嚴和嚴肅的一件事。”
這一直擊人心的愛國方式,讓眾多觀看視頻的網友情不自禁掉下眼淚。大家紛紛從孩子們的反應中找到共鳴,回憶起讀書的時候只要聽到國歌無論做什么都要停下來行注目禮,戴著紅領巾要行隊禮。
有網友感慨:少年強,則國強。
還有一些人聯想到這幾天鬧得沸沸揚揚的中國留學生在美國馬里蘭大學的演講。
其實,世界各國無論其文化傳統有何不同,社會制度有何差異,在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視上,幾乎都是共同的。
如美國人的國民教育,可以說從幼兒園起,愛國主義教育便浸染到日常教學的每個環節。美國在21世紀初就對中小學培養目標提出各種改革方案,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愛國精神,能對國家盡到責任和義務的公民”。
資料圖 美國公立學校的學生課前全體起立,右手撫左胸,面對美利堅國旗朗誦一段效忠祖國的誓詞(Pledge of Allegiance)
日本中小學品德教育的首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具有愛國忠君,維護國家政治體制、憲法、方針政策等的品質;德國也通過各種常識課,讓學生不但了解德國的政治制度、國旗、國歌等知識,還要客觀了解本民族在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為人類作出的貢獻;新加坡政府在《共同價值觀白皮書》中提出“國家至上,社會為行”等“五大共同價值觀”,強調公民要把“國家利益必須放在個人利益之上”,樹立獻身國家,熱愛祖國的道德品質。
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發展中國家里也很注重愛國主義教育,并借此強化民族意識,振興民族精神。
烏干達教育目標的第一條就是培養學生具有“民族自豪感,并為國家承擔義務”;墨西哥政府把“熱愛自己的國家”當作首要的培養目標;印度尼西亞的培養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為“發揚民族精神、熱愛祖國,成為能為自我發展,為民族發展承擔責任的人才”。
在中國,早在1984年中宣部就規定:“國歌要求人人會唱,小學要將教唱國歌列入課程。應根據歌詞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014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規范國歌奏唱禮儀的實施意見》。
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了2017年立法工作計劃,其中,關于國歌法的法律案擬于今年6月初審。
這意味著,國歌和國旗、國徽一樣,將有一部專門的法律。這將有助于規范國歌的奏唱、使用等行為,進一步捍衛國歌的尊嚴,促使人們更加珍視對于國歌的情感。
新華社 圖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