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3日-星期日
進入2017年,我國資本市場監管政策一波又一波的下發,監管日益加強,在此背景下,市場流動性一度趨緊,金融市場迎來了一場血雨腥風,股市債市期貨市場曾接連出現“三殺”局面,好在央媽在關鍵時刻及時打開MLF,緩解了市場流動性。
近期,監管部門又盯上了通道業務,所謂的通道業務是指中國證券市場分業經營、牌照管理環境之下的一種特殊業態,信托、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都可以實現“通道”性質。說的難聽點這是一種變相“套利”。在監管重拳之下資本市場機構又一“套利”通道被堵住。
隨著金融監管去杠桿的力度逐漸增強,資本市場發展已經感受到陣痛,很多人開始議論這種監管什么時候告一段落,會不會在此背景下引發金融危機,新華社曾有文章指出,“防風險、治亂象是健康市場的需要,但不能因處置風險而發生新風險”。
這一論調讓不少機構抱有幻想,幻想著新的風險點來制約監管風暴!但是監管的道路開弓沒有回頭箭,只是存在由監管的力度與市場的反應來做部署!值得深思的是,如果沒有監管,難道我國經濟就沒有危機?
對于監管下的金融市場,央行旗下媒體給出了的答案
央行旗下《金融時報》文章稱,無論是M2增速持續下降,還是同業存單發行量降溫,都被認為是金融強監管去杠桿的反映。而股票、債券等金融市場的波動則反映了投資者的擔憂情緒。“市場各方對于當前金融強監管去杠桿要有穩定預期,無需產生不必要的恐慌。”當前加強金融監管、溫和去杠桿的系列舉措,既不是所謂“休克療法”,更不會“引爆雷區”??磥肀O管的力度把握在合理的范疇,不會因此引發大范圍的金融危機。
通過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看出,要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有機銜接監管政策出臺的時機和節奏,穩定市場預期,把握好去杠桿和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的平衡。也就是說,在監管背景下金融市場一旦出現突發情況,監管部門會出手穩定市場,同時也說明了監管部門對于金融市場下決心治理市場亂象的決心。
如果沒有監管,難道我國經濟就沒有危機了?
對于近年來資本脫實向虛的現狀已經給實體經濟帶來巨大的發展困難,在當前的經濟大環境中,實體經濟正面臨著調結構轉型升級的陣痛,另一方面對于資金的渴望與日俱增,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局面急需解決。
而相應的是,資本市場金融領域部分資金空轉、“以錢炒錢”苗頭顯現,這進一步加劇了制約實體經濟發展!眾所周知的是,金融是建立在實體經濟基礎上的衍生物,實體經濟這一基礎不存在那么金融便是空中樓閣,當下的金融市場監管目標是讓資本服務于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
另一方面,隨著全球化聯系日益密切,一些國家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調整形成的風險外溢效應(主要說的是美元及降稅),有可能對我國金融安全形成外部沖擊,在當下實體經濟下行的背景下,一些所謂的“經濟支柱”被金融杠桿撬動起巨大的泡沫(有規定不讓過度解讀,你懂得),并且吸收了過量的實體資金,一旦有風吹草動引起的風險不可估量!
更何況,實體經濟需要均衡發展才能實現經濟繁榮,資本是貪婪逐利的,只有理性的監管才能引導金融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的各個方面!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