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有多深入人心?馬云曾在今年4月舉行的2017中國綠公司年會上表示,“連西湖邊的乞丐都用支付寶乞討了。”
馬云說這話可不是信口開河。央行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移動支付業務達257.10億筆,金額157.5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5.82%和45.59%。
說到移動支付,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至于第三名嘛,各有各的說法,即使存在感比較強的Apple Pay在中國所占的市場份額也比較少。
Analysys易觀近日發布的《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7年第1季度》報告也印證了這樣的說法,支付寶和以微信支付為代表的騰訊金融擁有今年1季度移動支付市場93.21%的市場份額,占據絕對主導的地位。
▲圖片來源:Analysys易觀
如今,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經占據了中國移動支付9成以上的市場份額,作為金融支付體系核心的銀行卻只能“靠邊站”,后知后覺的布局移動支付……
不過,作為金融行業的老大,銀行可不是軟柿子:5月27日,中國銀聯聯合40余家商業銀行放出了一個大招,對于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來說可謂“來者不善”。
NFC支付邊緣化
銀聯此次聲勢浩大地宣布進軍二維碼支付背后,是其主導推行的NFC(近距離的無線通訊協議)支付已經被邊緣化。
其實,NFC支付在中國已經有近十年的發展歷史,但受制于產業鏈過長,所需投入巨大,以及用戶認知薄弱等因素,NFC支付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
2016年蘋果公司宣布和中國銀聯合作,在中國推出Apple Pay移動支付服務,曾被寄予厚望,之后三星、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均與中國銀聯合作,推出NFC支付。不過時至今日,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二維碼支付仍然是移動支付的主要方式,以NFC為代表的近場支付處境十分尷尬。
那么,為什么NFC支付會在與二維碼支付的對決中敗下陣來呢?
第一個原因是,二維碼支付的體驗已經接近“極致”。眾所周知,使用二維碼支付,用戶只需要“打開App——選擇掃碼——支付”三步即可完成支付,幾乎不需要等待,全部支付流程體驗極佳。
第二個原因是,如今大部分的場景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得到了商家的支持。從便利店到餐廳,已經滲透進消費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銀聯正式推出二維碼支付
5月27日,中國銀聯聯合40余家商業銀行在北京共同宣布,正式推出銀聯云閃付二維碼產品,持卡人通過銀行APP可實現銀聯云閃付掃碼支付。
中國銀聯是央行批準設立的中國銀行卡聯合組織,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都是銀聯的股東,在支付領域是名副其實的“國家隊”。2016年銀聯卡全球發行累計超過60億張,銀聯卡全球受理網絡已延伸到160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銀聯宣布:
目前,首批支持云閃付二維碼的商業銀行已超過40家,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全國性商業銀行,另有近60家商業銀行正在加緊測試并即將開通,年內其他主要銀行也將基本實現全部開通。受理方面,全國近60萬商戶已經支持云閃付二維碼支付,約有266萬商戶技術開通銀聯云閃付二維碼服務。
安全性成銀聯法寶?
支付寶、微信支付如此強勢的情況下,銀聯聯合各家銀行推出的二維碼支付憑什么來分一杯羹呢?
中國銀聯表示,相較于市場上其他二維碼支付方式,銀聯云閃付二維碼產品具備三個主要特色:
一是安全性更高,采用支付標記化(Token)技術,安全級別較高,保障消費者資金安全;
二是服務更完備,配備完善的風險補償機制保障使用無憂;
三是境內境外通用,銀聯國際正積極推動香港、新加坡、泰國、印尼、韓國、澳洲等多個境內持卡人經常出行地區的二維碼業務,計劃率先在香港、新加坡支持云閃付二維碼業務受理。
▲圖片來源:中國銀聯官方微信號
安全性是二維碼支付不能回避的問題。根據媒體報道,目前存在各種掃描二維碼支付的陷阱,受害人或者被騙錢或者被竊取個人隱私。
如今,安全性或許是中國銀聯奪取移動支付市場的重要法寶。
未來,銀聯轉身二維碼支付還有哪些大招,支付寶、微信支付如何見招拆招?
我們拭目以待!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