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春季年會看似風平浪靜,實則全球經濟并非溫暖如春。英國的“硬脫歐”方案和美國特朗普的反全球化政策給全球經濟帶來了新的不確定因素,而且這樣的情形恐怕會在未來持續一段時間。
與特朗普相反,中國的習近平主席是全球化的忠實支持者,并為提供全球公共產品、加強互聯互通、為發展中國家創造工作崗位投入新的資本。全球各地已有60多個國家支持習主席的“一帶一路”倡議,28位國家元首出席5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論壇。“一帶一路”受到很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歡迎。那么,中國是怎樣產生如此氣魄宏大的設想的呢?
在我們的新書《超越援助:以結構轉型為目標的發展合作》(Going Beyond Aid: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for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中,我們認為官方的發展援助有時不必僅僅局限于優惠與特權,我們認為一種更宏大的“超援助”模式是可能的,中國所實施的貿易與投資式援助就是很好的例子。目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對官方開發援助的定義,并沒有包括股權投資、面向基礎設施建設的巨額非優惠貸款等能使受援國更有效地進行結構轉型的方法。
由中國援建的蒙內鐵路
通過將援助與貿易、投資結合起來,援助國和受援國大可實現雙贏。比如,“南南發展合作”就將這三項活動充分結合起來,使援助國可以充分利用受援國的經濟優勢并從中獲得利益。這也使得南南發展合作國家得以避免遇到官方開發援助模式所帶來的經濟瓶頸,后者堅持將援助和貿易及私人投資劃清界限,因此也就阻礙了國家互相利用彼此的比較優勢取長補短并實現互利共贏。
在這本書中,我們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待援助課題。在新結構經濟學的框架中,現代經濟發展是科技、產業、硬件和軟件等因素連續的結構性變化,這些都有助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從而增加人均收入。
新結構經濟學認為,能夠快速推動一個低收入國家經濟發展最有效、最持久的方法就是重點發展具有潛在相對優勢的產業,即那些生產成本低,而交易成本因硬、軟基礎建設設施不足而較高的部門。政府可以創造經濟特區或工業園區、打造基建設施、提升這些地區的整體商業環境,以此幫助這些部門降低交易成本。政府的這些行為將使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突飛猛進,創造大量工作機會,同時降低貧困——即使這個國家的整體基礎建設和商業環境還有待提升。
另外,中國、巴西、印度等巨大的新興經濟體完全能利用他們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輕工業方面的比較優勢幫助他國。這樣的做法與中國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觀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著明顯的比較優勢,因為其勞動力成本較低(一個中國建筑工地領班的工資是經合組織成員國相應崗位工資的八分之一)、國內市場規模龐大,在規模經濟方面沒有國家能與中國相媲美。正因為如此,中國高鐵的整體建設成本才能做到僅為工業發達國家的三分之二。
然而,中國97個經濟部門中有46個(尤其在制造業部門)的相對優勢,都使其他發展中國家從中獲益。由于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向其他勞動力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轉移,給這些國家創造了數以百萬的就業機會。比如華堅鞋業、C&H服飾和服裝制造行業的中國JD集團,現在他們分別在埃塞俄比亞、盧旺達和坦桑尼亞的經濟特區經營著自己的業務。
除了輸出自身的相對優勢,中國還輸出“耐心資本”。“耐心資本”是最近十多年新興的熱詞。在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我們將“耐心資本”定義成一種對“關系”的投資,由此投資者能在國家的發展中獲得長期收益。“耐心資本”的持有者就像股權投資者,只不過他們更愿意將錢長期“沉”入國家經濟部門的實際發展當中。
“耐心資本”的持有者更加愿意冒險,同時他們也更有能力抵御風險。下面這張圖揭示出,一個國家的海外凈資產水平和其長期投資指數之間存在著密切關聯。另一方面,抱有短期投資意愿、儲蓄率又較低的國家,其海外凈資產水平將會隨著其海外債務的增加而有惡化傾向。
在投資過程中,耐心是一項優勢:一個國家的海外凈資產占GDP百分比和其長期投資指數之間存在密切關聯
“耐心資本”在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方面非常重要,因為“耐心資本”通常與科技和管理專業知識相結合,能有效提升全球互聯互通水平并加速社會發展。
目前為止,中國最大的“耐心資本”被用于服務其國內項目,但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和銀行“走出去”,“耐心資本”也會向外輸出。實際上,中國可能很快變成全世界最大的凈債權人,其中一部分海外凈資產將以“耐心資本”形式幫助改善其他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制造業并在世界各地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從2015年起,發展融資的源頭已逐漸由傳統援助轉變為發展性融資機構、發展銀行、新興經濟體的主權財富基金等。比如中國就在2016到2018年間將600億美元投資于非洲的發展融資,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耐心資本”。
同時,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也通過與世界各個北方和南方國家合作,正在從雙邊合作模式轉向多邊合作模式。隨著新的南方國家組織——比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新發展銀行——與傳統的多邊發展銀行展開合作,他們正在成為更好的合作者,同時推動全球經濟發展。
《超越援助:以結構轉型為目標的發展合作》(Going Beyond Aid: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for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不僅如此,中國還向其合作伙伴學習如何改善政府治理、提升勞動力素質并提升環保標準。在這種雙向的學習過程中,新的想法、新的理論和新的概念不斷涌現——我們的這本新書就是這一波浪潮的一部分。
中國正日益擁抱其全球角色,這一轉型應該受到歡迎。我們相信北方和南方國家定能共同合作,保障世界和平與繁榮,對此我們抱有謹慎的樂觀。
(青年觀察者孫予聰譯自5月8日《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觀察者網馬力校譯)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