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昨天不是中國父親節 ——也說所謂“父親節”
點擊:  作者:佚名    來源:據網絡編發  發布時間:2017-06-20 10:08:03

 

 

 

        關于所謂“父親節”的文章開始刷屏了。實際上,許多人連這日子是咋回事也沒弄明白,只是跟著追風。不知道這個美國的父親節了,什么時候被中國人磕了頭弄成節日了?只能說,西方文化實在太具有入侵性,1972年美國總統才簽署正式文件,將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為全美國的父親節,至今不過40多年時間,就成為許多沒頭腦中國的稀里糊涂跟風要過的洋節之一了。還振振有詞“要有儀式感”、這是“節日存在的偉大意義”云云。要知道,中國早在1945年就正式設立全世界最早的父親節,在今天卻被很多國人遺忘了。這是中國人的悲哀。(有些人入了洋籍,或骨子里給洋人磕了頭另當別論)

美國父親節是由住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Spokane) 的布魯斯多德夫人倡導的,目的是紀念自己勞累而死的父親威廉斯馬特。1966年美國簽署總統公告,宣布當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為美國的父親節,直到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才正式簽署文件,將每年6月第三個星期日定為全美的父親節,并成為美國永久的紀念日。

相較于美國父親節的設立,中國的父親節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正式設立時間也比美國更早。中國父親節是每年公歷88日,又稱為“八八節”,諧音“爸爸節”,在1945年就由國家正式宣布設立,是世界上最早正式設立父親節的國家。中國父親節具有如下文化意義。

1、紀念文化的意義:194588日,全民抗戰勝利的曙光已經悄然來臨,上海的有志之士為了紀念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爸爸們,特地提出父親節的構想。于是上海文人發起了慶祝父親節的活動,市民立即響應舉行慶祝活動。戰爭勝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紳士,聯名請上海市政府轉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諧音的88日為父親節,政府對這份請求十分重視,特地開會討論并正式確定每年的88日是中國父親節。

2、文字文化的意義:八月八日的兩個“八”字重疊在一起,經過變形就成了“父”字,文字發音的諧音“爸爸”,八八節即爸爸節,既有創意又順口,簡單好記又響亮。

3、中華孝文化意義:上下五千年的中華孝文化一直彌漫、浸淫在中華大地;孝之思想、理念、實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當年社會各界名流如吳稚暉、李石曾、潘公展、杜月笙等人倡導設立父親節也是弘揚中華孝文化的體現。88日與中國悠久傳統的敬老節日“99”重陽節也遙相呼應。

展示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敬老傳統,紀念長輩老人,讓中國自身的文化傳承走進人們的生活,并充滿生機地走向未來,令我們的傳統節日文化,更加豐富多彩、意蘊深厚。是我們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現在吵吵的西方所謂“父親節”,對中國人而言,大多是跟風。睡一覺就過去了。商家則借機炒作,大有“不買我的東西、不來我餐館用餐、不轉我的信息”就不是孝子之意。其實,留在心靈深處的,應當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像“養不教,父之過”、“父愛如山”、“父之美德,子之遺產”等傳統思想,要讓這些深入到我們的骨髓與靈魂里。就如古人所造的“父”字,象形解釋即為父親之角色定位:肩披蓑衣、邁開雙腿奔波做事的人。由此可見,千年傳承的中華道德文化內涵,不會以節日符號而轉移。

     目前世界許多國家均有自己的父親節。俄羅斯的“父親節”是每年213日,德國的“父親節”是每年531日,韓國的“雙親節”是每年58日,巴西的“父親節”是每年8月第二個星期日。希望現在的中國政府正式發聲,將早在1945年全民抗戰勝利前夕確定的每年88日的中國父親節正式確定為國家節日,讓我們全球華人共同慶祝我們自己的父親節,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這應該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文化復興的重要內容。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驗證碼: 匿名發表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點贊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評論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