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舉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是用什么在閱讀?電腦、平板還是手機?
不管用什么,它一定是聯網的。在互聯網的時代,連接互聯網的終端無非就是電腦、智能手機,而在物聯網的時代,連接互聯網的終端就變成了一切可能的實物。為什么物體要聯網,聯網的好處是什么?
聯網可以讓物體變得智能,這便是物聯網的本質
當一件物品連接到互聯網時,這意味著它可以發送或接收信息,或兼而有之。這種發送和接收信息的能力可以將這件物品變得智能。
以智能手機為例,你現在可以聽到世界上任何一首歌,但這并不是因為你的手機存儲了世界上的每一首歌,而是因為雖然世界上的歌存儲在不同的地方,但是你的手機可以發送信息(發出要聽某一首歌的請求),然后接收信息(在手機上播放音樂流)。因此一件物品要變得智能,并不需要有強大的存儲和計算能力,它需要的只是“連接”到強大的存儲和計算能力的物體(例如電腦)。
在物聯網世界,這種發送和接收信息的能力會帶來巨大的益處:
1.對于只收集并發送信息的物體:這主要指的是傳感器,例如溫度、運動、濕度、空氣質量、光傳感器等。就像人類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傳感器就是機器對周圍環境感知和了解的“器官”。這些傳感器的聯網,能幫助人們自動收集環境信息,使人們作出更明智的決定。
例如在農場,土壤濕度傳感器可以自動獲取土壤水分的信息,可以將農作物需要灌溉的準確時間和水量告訴農民,避免澆水過多(灌溉系統的過度使用)或過少(農作物損失),為農場節約成本;
2.對于只接收信息并采取行動的物體:這主要指的是不同場景的應用,例如車收到車鑰匙的信號就會開鎖。這樣的應用可以使人們實現遠距離操作機器,無論是簡單的發送“開鎖”的信號指令還是將復雜的3D模型發送到3D打印機,人們都可以在遠距離精確的告訴機器要做什么;
3.對于既可以發送又可以接收信息的物體:這是真正全自動化,不需要人類干預的智能。還是農場灌溉的例子,在傳感器感知的基礎上,如果灌溉系統也可以與傳感器聯網,就可以根據土壤的實際情況自動開啟和關閉了。再進一步,如果灌溉系統還可以接收天氣信息,知道何時下雨,就可以根據土壤實際情況和天氣再確定是否需要開啟或關閉了。這樣整套農場灌溉系統就成了全自動化,不需要農民干預的智能系統了。
淺析物聯網商機背后的五大隱憂
物聯網從去年紅到今年,日前落幕的CES展場成各大廠的物聯網戰場,三星宣示,2年內三星旗下90%產品都將具有連接功能,5年后達到全面連網的目標,Google也布局物聯網,要成為物聯網時代的龍頭。但當人人都喊著物聯網,你知道物聯網商機背后其實有五大隱憂嗎?
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事業群首席顧問帕尼喀(Sanjay B Panikkar)分享全球物聯網市場面臨的五大挑戰:
1. 連網成本過高
當可連網的對象越來越多,就表示要傳輸的數據量也會隨之增加,形成所謂的大數據,要傳送如此大量的數據,對于帶寬和網速是一大挑戰。產業已意識到現有的4G網絡將不足以應付物聯網時代的龐大數據傳輸需求,因此早已著手進行5G的布建,然而網絡基礎建設、集中式云端與大型服務器的建置與維護成本巨大,造成現有的物聯網解決方案費用高昂。
2. 網絡安全問題
之前傳出有家庭的智能冰箱被黑客惡意入侵,導致智能冰箱變成“殭尸網絡冰箱”,發送垃圾電子郵件,透露物聯網時代中不可忽視的網絡安全議題。目前的數據管理方式為中央統一管理,然而一旦中央管理系統出問題,用戶不擁有自身數據的管理權,信息風險自然也會隨之提高,這些理由讓用戶對于物聯網裝置的信心打了個問號,難保哪天自家的智能門鎖和智能電動車不會被陌生人竊取數據。
3. 物聯網生命周期長
不同于智能手機每18到36個月就要汰換一次,物聯網基礎建設的生命周期常長達數年,許多企業雖快速進入智能連網裝置市場,卻尚未認知到在該領域生存的困難,后續的產品軟件更新和維護成本恐將對企業的財務造成龐大壓力。
4. 商業價值不明確
物聯網裝置應用多元,從智能皮帶、智能鞋墊、智能水杯到智能籃球…讓人目不暇給,但許多物聯網解決方案其實缺乏明確的商業價值,而且僅強調聯機,卻無法帶給使用者更好的使用經驗,目前只有少數制造商重視簡單而實用的價值,并設法提高設備的核心功能和用戶體驗。
5. 商業模式不完整
多數的物聯網商業模式依靠販賣用戶數據和鎖定是廣告營利,實際收入機會將為數據匯集與整合業者所擁有。目前市場對于物聯網將帶來大量應用程序收入的預測過度樂觀。
物聯網時代,機器也要民主
為應對這些物聯網時代下可能出現的隱憂,帕尼喀提出“機器民主化”理論,解決數據隱私問題和商業模式的問題。帕尼喀表示,10年前,人們管理設備的方式是中央化統一管理,后來云端出現,系統改到云端上管理,而現在物聯網時代的管理方式應是“去中央化的分布式管理”,形成點對點(P2P)的溝通架構,讓云端融入整個架構之中,此舉不僅可顯著降低安裝于維護大型數據中心的成本,也可以讓使用者自行控制個人隱私,而非集中由授權單位控制,企業也可以將系統維護的責任部分轉移到用戶身上。
帕尼喀進一步說明機器民主化的三大要點:第一點是裝置擁有者可以自定義規則,第二點是讓機器與機器(M2M)之間溝通,甚至設定機器與機器之間的契約,設備之間可以相互交換資源和服務,例如使用者在機器上支付一個款項時,會在另一個機器上取得服務。第三點是透過區域鏈(Block chain)讓機器自我組織,避免遭受惡意攻擊,比特幣交易系統就是采用區域鏈技術最著名的案例。
物聯網將帶來共享經濟
最后,帕尼喀認為當機器民主化成真,將會催生共享經濟,因為使用者要買的不是一個商品,而是一個解決方案,機器能夠自我管理和溝通,代表實體世界的流動性變大,使用者大可出租閑置的智慧設備,以往的家電可能瞬間搖身一變成為資產,例如智能洗衣機可以明確計算何時該進廠維修,何時該自動啟動和關閉,洗衣機可以小區共享,根據數據用量收費。
另一方面,臺灣IBM表示,看好物聯網時代下的機器(Machine to Machine)溝通網絡商機,今年將會把主力放在可自我溝通以及用大數據管理的智能工廠,揭開工業4.0的序幕。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