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表明,一個國家在擴張過程中,實力對等的敵人不能有兩個,1-2=-1,有兩個與本國國力相當的對手的國家必敗無疑。勃列日涅夫的擴張政策帶來的災難性后果是將中國最終推到了蘇聯的對立面。這促使1972年中美和解及1979年中美建交。這兩年是蘇美國力變化的重要節點,如圖424。
在此之前,美國與中國和蘇聯敵對,美國國力處于弱勢;1978年后,蘇聯與中國、美國敵對,此后蘇聯國力持續下降,直到解體。在當時蘇聯已陷入“1-2=-1”的形勢。但是勃列日涅夫不懂這一點,跟美國全面爭霸又對中國全面施壓。這樣,中國就不能再跟蘇聯合作,不得不轉向美國。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正常化。當然,與美國交好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社會主義,而是采取了列寧“布列斯特”式即為了生存暫時與魔鬼妥協甚至合作的策略。 1923年,列寧在談到布列斯特和約時說“為了自救,我們必須堅持這樣的策略”25;同樣的道理,在蘇聯也向中國施壓的條件下,為了保證中國國家安全,我們也必須堅持這樣的策略。1972年2月,中美兩國簽署《中美聯合公報》。1972年1月6日,毛澤東在同周恩來、葉劍英談外事工作時說:“其實這個公報26沒把基本問題寫上去。 基本問題是,無論美國也好,中國也好,都不能兩面作戰。口頭上說兩面、三面、四面、五面作戰都可以,實際上就是不能兩面作戰。”27送走尼克松后,7月24日,毛澤東在與周恩來、姬鵬飛、喬冠華等談國際問題時,再次叮囑:“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可以利用矛盾,就是我們的政策。兩霸我們總要爭取一霸,不兩面作戰。”28 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獲得了長遠的進步。即便如此,中國也沒有稱霸。“兩面作戰”是霸權主義實踐上不能避免的結果。 蘇聯的解體說明即使進入社會主義,如果治理國家的能力跟不上,最終還是要垮臺。蘇聯解體之后,美國又犯了同樣的錯誤——擴張。美國天真地認為沒有蘇聯的制約,整個世界就是它的了。而且,美國的擴張動力比蘇聯強,因為美國是壟斷資本控制的,與蘇聯不同,擴張是壟斷資本的本性。小布什上臺之后,美國開始迅速地向世界擴張,廢除了一系列和平協議。開展反恐,曾將中國、俄羅斯、朝鮮等列入打擊對象。這就把美國的力量拉向全世界了。 國力與拉皮筋是一個道理,皮筋拉長過度,撤退就要比前進需要更多的資源。“911”事件后,美國把戰線拉到中東,經過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美國國力基本上透支了。世界歷史已進入了質變的臨界點。 與此同時,中國的外交也更加成熟,適時調整自己的戰略。到了2016年,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達到了更高水平。為什么這個時候中國又與俄羅斯合作呢?因為這時的俄羅斯沒有擴張性,這與1972年中國與擴張能力下降、開始收縮戰線的美國合作的道理一樣。1972年中美握手,1992年蘇聯解體,2016年英國脫歐和中俄聯手,在所有這些大變局中,中國堅持道路自信,成功地化險為夷并獲得巨大發展。
2016年是世界發生大轉折的一年。其特點一方面是歐亞大陸的“兩翼”即英國和美國都在與大陸脫離:一邊是英國脫歐,另一邊是美國退出TPP;另一方面,歐亞大陸邊緣國家都在向俄羅斯和中國匯攏。
2016年6月,歐亞大陸兩個最大的國家中國和俄國發表《中俄聯合聲明》,表示兩國元首“高度重視維護國際和地區的戰略平衡與穩定”29。
法國和德國是歐亞大陸西端的大國,2015年2月11日,俄、德、法、烏四國領導人齊聚白俄羅斯明斯克會談,會議在沒有邀請北約核心成員國英國和美國的情況下,由北約另外兩個核心成員國法國、德國與俄羅斯聯手解決了烏克蘭問題,其歐洲的事由歐洲人作主的意圖已非常明顯。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大獲其利,它希望歐亞大陸國家最好火并。德國和法國明白這一點,所以在烏克蘭問題上,它們選擇跟俄羅斯而不是美國甚至英國合作。
中東位于歐亞大陸的中部。在這里,2015年11月24日,俄羅斯一架蘇-24戰機在土耳其與敘利亞邊境被土耳其F-16軍機擊落墜毀,兩國一度進入戰爭的邊緣。可事后不到一年即2016年8月9日,北約重要成員國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與俄總統普京在圣彼得堡舉行會晤,雙方同意盡快實現兩國關系正常化,并就恢復高層對話機制、加強國防工業領域合作等議題達成一致。
2016年8月16日,俄羅斯轟炸機首次從伊朗空軍基地起飛,完成對敘利亞境內極端組織的打擊并順利返航。這是自俄羅斯首次利用伊朗軍事基地打擊敘利亞境內的武裝分子,同時也被認為是自伊朗1979年伊斯蘭革命后,伊朗首次允許他國利用其領土開展軍事行動。伊朗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表示,伊俄的合作具有戰略意義,兩國從現在起將分享資源,共同打擊恐怖主義。
2016年6月23日至24日,上海合作組織元首第16次會議接受巴基斯坦和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組織,印巴兩國簽署了《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義務的備忘錄》。
在歐亞大陸的東部即遠東地區,與土耳其相似,2016年7月,菲律賓一些人還在熱衷所謂“南海仲裁案最終裁決”,可到10月,菲律賓就出現180度大轉彎,菲總統杜特爾特訪華,實現中菲元首會談,中菲關系恢復到正常軌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杜特爾特舉行會談,并共同見證了中菲經貿、投資、產能、農業、新聞、質檢、旅游、禁毒、金融、海警、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共13個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
同月,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于2016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雙方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馬來西亞聯合新聞聲明》,兩國重簽《防務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國防科工局與馬來西亞國防部簽署《關于共同開發建造馬海軍濱海任務艦合作框架協議》。《華盛頓郵報》稱:“緊跟杜特爾特,馬來西亞是第二個轉向中國的東南亞國家。”
世界大勢發生的上述變化,是20世紀50年代的“兩個陣營”的形勢“否定之否定”,當時兩個陣營都非常強大。20世紀90年代,以蘇聯為首的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垮臺,歐亞大陸邊緣國家向海洋國家英美陣營靠攏。21世紀始,美國開始衰落,英國決定脫歐,歐亞大陸邊緣國家又開始向中心國家匯聚。在這一個接著一個令人目眩的歷史劇變中,中國總是做出正確的選擇并獲得巨大的發展機遇。
列寧在著名的《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一文中說共產黨人“要善于從發展路線或鏈條中抽出最重要的環節”30,“這就是歷史事變鏈條中我們必須馬上用全力抓住的一個環節,全力抓住這個環節便能順利解決任務,過渡到下一個環節”31。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