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中俄兩國GDP差不多,但25年后的現在,中國經濟總量已是俄羅斯的8倍。中國發展經驗值得俄羅斯重新認識。”去年3月底,在俄羅斯科學院大報告廳舉行的莫斯科經濟論壇,2000多個座位座無虛席。受論壇牽頭人、俄羅斯總統顧問格拉濟耶夫邀請,筆者在開幕式上如上發言。原本擔心,這么高調的話語會引起一向高傲的俄羅斯精英的反彈,沒想到茶歇期間數十位俄聽眾當面點贊,不少人認為俄羅斯應借鑒、學習中國經驗。
這段親歷提醒我們需要重新研究俄羅斯對華認知的新變化。近年來,筆者對俄羅斯數次的實地調研經歷,拜訪近百位俄羅斯官員、漢學家、智庫學者、在俄華商、久居莫斯科的外國人,發現了當前俄羅斯人對華心態一些新變化。
6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同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這是兩國元首在會談前握手。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越來越多俄羅斯人對中國持積極態度
冷戰剛結束時,一些受西化思想嚴重的俄羅斯精英對華認知并不充分,時任俄羅斯代總理蓋達爾曾公開預言,中國在近期不會成為一個穩定、繁榮的市場經濟國家。當時調查數據顯示,俄羅斯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約20%。21世紀初,普京剛執政時,也并沒有馬上改變對中國的傳統認知。
此后十多年,隨著中俄關系的持續升溫及互聯網的普及,多數俄羅斯民眾對華好感度的呈上升態勢。2017年11月,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民調顯示,有近50%俄羅斯民眾認為,中國是俄羅斯的主要經濟伙伴。據2018年5月列瓦達中心民調,40%俄民眾認為,中國是俄羅斯的最好朋友或盟友。據俄輿情基金會最新民調,62%俄民眾認為,中國是友好國家;45%認為,過去一年兩國關系進一步發展;68%民眾認為,中國發展比俄羅斯更加成功。
從認知群體看,俄大體可分為知華型、本土型和親西方型。知華派認為,俄應將中國視為戰略同盟國,以平衡西方對俄羅斯施加的戰略影響,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經驗也應成俄羅斯實現現代化的參考對象;本土派認為,俄羅斯既要保持與中國的適當關系,也要跟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之間保持密切往來,在不同世界權力中心之間保持均勢。親西方派則認為,中國是地緣政治對手,擔心中國實力強大之后會重啟領土爭端,傾向于將中國視為潛在威脅,同時警惕俄羅斯淪為中國“小兄弟”,要求“向西方靠攏”。
須指出的是,在不同外部環境和各自主觀意志驅動下,隨著俄羅斯與西方關系的不斷惡化,三種類型的群體對華認知傾向也隨之發生調整。這其中俄羅斯科學院院士、曾任俄對外經濟聯絡部長、現任總統經濟顧問格拉濟耶夫是積極主張對華深層合作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中俄需要走向深層次的合作伙伴關系,比如建立大型合資企業,開啟長期投資項目,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共建研發中心,尤其是航空航天和富有高附加值的加工行業的研發中心等。
從認知方式看,深層次學術研究、媒體傳播的變化促使俄羅斯對華認知走向成熟。如何認識中俄兩國經濟轉型的路徑和結果,是俄精英認知中國的最新課題。如俄經濟學家波波夫著的《榮衰互鑒:中國、俄羅斯以及西方的經濟史》一書提出,必須高度重視20多年來中國經濟加速增長與俄羅斯經濟“轉型性衰退”出現的大分岔。數月前,俄羅斯知名報紙《生意人報》對中國40年改革開放專題詳細報道,認為中國從一個落后第三世界國家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給世界做出了榜樣。當然,上述趨勢并不意味著俄對華報道都是正面的,但在俄媒體中對華報道的肯定之聲越來越多,卻是不爭事實。
從地域分布看,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都市民眾獲取信息比較豐富,常感受到中國日益增強的影響力,對華認知要相對視野開闊和活躍一些。在西伯利亞和較為封閉的小城市、小村鎮的居民,則容易停留在昔日經驗里。2014年烏克蘭危機后,受俄羅斯“向東轉”政策影響,中俄在遠東開發中的互動頻度和密度有了質的提升,遠東地區持對華友好態度的民眾數量逐漸增加。2017年俄羅斯科學院民調數據顯示,64%遠東居民認為,俄中關系較好;顯著高于對俄韓關系(25%)、俄日關系(18%)、俄美關系(2%)的評價。當然,在遠東擔憂中國威脅遠東領土完整的聲音也有一定市場。
在政治、經濟、金融領域,俄羅斯重視審視中國
通過調研發現,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意識到中國在政治、經濟、金融等領域的重大參考價值。
第一,在政治上,俄羅斯頻繁肯定中國的治國理政經驗。普京總統近年在多個重要場合表達過對“一帶一路”的積極看法,連續兩次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對“一帶一路”最支持的大國領導人。普京還多次邀請中國知名企業家如馬云訪俄,聽取在推動電子商務與中國經濟發展方面的經驗。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也主張參考中國發展經驗,包括引進中國的支付寶系統,邀請中國企業參加莫斯科地鐵項目建設。此外,莫斯科州政府數月前也專門邀請中國專家赴莫斯科介紹中國工業的發展經驗。
當地時間2017年10月19日,俄羅斯索契,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第14屆年會舉行,俄羅斯總統普京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出席會議。圖片來源:IC Photo
在知識界,不少俄羅斯學者近年來開始研究中國模式,成立專門智庫,向媒體、公眾和政府介紹中國模式值得借鑒的優點,以期為俄羅斯復興提供參考。如俄科學院遠東所專家拉林明確談道:“俄想要實現復興,是時候參考中國經驗了。”伊茲博爾斯科俱樂部副主席納戈爾內表示,俄羅斯應借鑒中國發展經驗。
俄羅斯近年來對中國反腐經驗的介紹與推崇明顯增多。2012-2016年期間,俄羅斯周報《論據與事實》涉華166篇報道,31篇與反腐相關。近兩年,普京明顯加大反腐力度,他新提出的“沒有碰不得的人,沒有碰不得的領域”說法,與中國“老虎蒼蠅一起打”反腐思想相似。俄羅斯金磚國家研究委員會執行主席托洛拉亞認為,中國用法治手段懲治腐敗值得俄羅斯借鑒,特別是“依法治國”對很多為一己私利貪污腐化的地方官員構成重大約束。
此外,俄也開始深刻理解中國的網絡治理方式。普京總統顧問克里緬科建議,在互聯網管理方面應參考中國同行的經驗,“按照中國模式限制俄羅斯網絡是確保國家安全的唯一方法。”2017年4月,普京明確說:“不要再批評中國的網絡監管了”,應參照中國網絡治理思路。
第二,在經濟上,俄羅斯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研究興趣正在擴展。不少俄羅斯經濟學專家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成就得益于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式。如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教授拉瑪扎諾夫就說:“俄羅斯對中國模式中創造有利條件促進私有經濟發展充滿興趣。”中國的經濟特區經驗正在俄羅斯悄然復制。2005年普京簽署并推動議會上下兩院通過《俄聯邦經濟特區法》。截止2017年,俄羅斯已經設立有24個經濟特區。起初,這些經濟特區成功的不多,但近年來俄加大了對中國經驗的引進,包括吸引外資、稅收優惠等方面,如2012年由俄籍華僑陳志剛民間資本發起在圣彼得堡投資運營的俄中商務園,有30多萬平方米,現在已擁有俄羅斯最大的商務園和國際展覽中心,還成立了14個中心。園區在人才管理、基礎設施、網絡化以及后勤建設方面都直接采用了中國園區經驗。
中國電子商務經驗正在促進打造俄版“阿里巴巴”。雖然俄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但缺乏規模較大的綜合性平臺,一些中小商戶選擇在VK、WhatsApp等社交媒體上銷售商品,但缺乏信用保障,傳播空間有限。2010年,俄羅斯引進中國阿里巴巴“速賣通”,目前已經成為俄羅斯兩大重要電商平臺之一,大大提升俄羅斯人對中國產品的新認知。
第三,在金融領域,中國金融體系的成長促使越來越多俄經濟精英看到中國的獨特性與合作價值。俄羅斯經濟學家斯米爾諾夫撰文說,“我們有一些東西需要向中國學習,他們在一些方面已經趕超我們,中俄兩國在金融領域發展合作有助于兩國的共同繁榮,共同克服世界經濟問題。”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系研究所國際資本市場部主任米爾金指出:“中國以頑強、執著和理性的精神,在金融領域向所有人發出挑戰,的確令人羨慕,昔日不如我們的大國,如今正快馬加鞭發展。”
盡管俄羅斯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士認為本國在金融領域的發展并不遜色于中國,甚至在一些領域(貨幣的自由兌換、財政預算經議會三讀的嚴格審核制度等)也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和韌性。但無論如何,俄方越來越多地積極主張兩國之間開展深度的金融合作,現任俄羅斯第一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西盧阿諾夫就是這方面的堅定支持者,他提出兩國就稅法、審計、共同打造金融評級機構等尋求合作,并希望推進兩國在包括本國貨幣互換結算、互相開放金融服務市場、推進雙方國有銀行之間的深度合作,預防經濟和金融風險。他還倡議中俄兩國打造共同的評級機構,重點評估兩國之間和跨地區投資項目及其經濟效益,時機成熟之時,可將評級標準推廣到與亞洲國家之間的合作領域。2017年,他又提出俄羅斯國債發行需要多元化,包括購買以人民幣為單位的國債,并且不是一次性購買,而是基礎長期合作。
在多邊合作層面,西盧阿諾夫主張兩國在國際組織框架內開展積極合作,比如金磚國家、G20,還主張中國加入歐亞發展銀行(2006年由俄羅斯主導構建,成員國包括俄、哈、吉、塔、白俄、亞美尼亞等6國),認為此舉有助于該組織資本擴大和信貸排名的提升。他還表示,其領導的財政部愿意與中國相關部門共同推進“一帶一盟”對接合作框架內的資金融通。由此可以,以西盧阿諾夫為代表的當代俄羅斯自由派開始更多關注中國的金融發展及其巨大潛力,并主張推動兩國之間的金融合作。
積極回應俄羅斯對華心態的變化
當前俄羅斯對華認知積極變化,并不意味著最終定型,但為未來中俄戰略伙伴關系的內涵域發展空間提供新的力量。
從國家層面來講,中國需要積極回應俄羅斯心態調整,對赴俄公民進行提前和恰如其分的教育,強化中國公民在俄的正面形象。從社會層面來講,智庫要發揮運用各種交往空間便利開展二軌外交,接觸并培育俄羅斯對華友好力量,為兩國加強溝通、深化各領域合作提供更多平臺。動員更多中國高校面向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招收學生,培養更多知華、能夠為兩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發揮積極作用的俄羅斯青年人。在媒體領域,中俄兩國應進行溝通和深度合作,各自通過對方媒體采取專欄形式,定期報道本國的大政方針或者兩國關系中的熱點問題;中國的專家學者可以利用俄方媒體平臺就中俄關系中的熱點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以求進一步引導俄羅斯對華輿情。
事實上,中俄兩國都在進入新時代。兩國都要放下身段,超越歷史,認真發掘對方的優點與長處。俄羅斯一直具有扎實的文化科技底蘊。目前在航空、航天、軍事、衛星等方面,俄羅斯仍擁有相對優勢。當前中國應該繼續專注于中俄雙方共同的發展問題,客觀評價俄羅斯的大國優勢、潛能以及挑戰與風險,尋求多方面的更廣闊的合作空間。
近年來,俄急切希望提升中俄雙方合作水平的新輿情,非常值得關注。俄專家斯科瑟列夫最近在《獨立報》撰文,提出:“歐亞經濟聯盟與‘一帶一路’對接目前尚無一個項目落實”;“2013年中國前往歐洲的鐵路運輸99%從俄羅斯過境,而至2017年初,這一比例已至15%”。俄媒體還透露,俄央行統計中國對俄直接投資年均長期僅在3億美元左右,對戰略伙伴大國身份而言,并不太相符。尤其是有的中國企業因擔心美國制裁,從俄撤資。另一方面,俄對華投資極少,近兩年來,對美、英直接投資總計卻分別為13.1億美元、14.4億美元,而這兩個國家卻對俄進行著嚴厲的制裁。這說明中俄合作的務實性還有待加強。對“一帶一盟”的“對接”實施,顯然還應該通過研究和磋商,切實予以協調、解釋和解決。
總之,借助俄羅斯對華認知變化的積極態勢,中國也需要務實并夯實發展內核動力,提煉中國經驗,汲取俄羅斯現存優長,以雙贏利益為動力,讓中俄關系進一步夯實,以大國合作典范的方式引領未來的世界發展。
作者王文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路學院副院長、特聘教授;張婷婷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本文刪減版首發于《參考消息》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