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樣本。某工業園(上海浙江附近),全部是輕工業,三十幾家工廠,資產最低是上億,高的十億。
工業園的起源。在2003年,中國入世了,報紙上一鼓勁,小老板們也開始做好夢了。此時,塑料桶商會恰巧換屆,選了個上頭喜歡的新會長,新會長自身經濟實力一般,但是方方面面熟悉,說是要幫助大家做點事情。
眾所周知,商會其實就是個吹大牛的地方,老板之間互相喝喝小酒,聊聊信息,都不當會長是干部。新會長有點意思,憋了一口氣,乘著改革東風,居然找當地政府要了一塊工業地,大概是500畝的樣子。那塊地地勢很差,長年被雨水淹了,屬于無法耕種的土地,地處偏僻沒人要。
當時,各個老板對土地也不感興趣,主要是太偏了,距離家里太遠。以前交通也不好,車輛也不多,實在是興趣不大。但是,老板們之間喜歡互相攀比,互相較勁,你買了,我也買。輸錢不輸人,就爭一口氣。按照現在的價格看,這塊地等于是三錢不值兩錢的價格給大家了。各家各戶,分別拿到了5-30畝地。
當時的小老板非常純樸善良,都是按照自己的實力拿地,覺得自己有錢修一萬平米工業樓的拿8畝,2萬平米就拿15畝,以此類推。當時分地,既沒有矛盾,也沒人眼紅,相反,同行業里一大堆聰明人嘲笑買地的小老板:傻瓜啊,鳥不拉s的地方,要砸進去幾百萬蓋樓,吃錯藥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地的價值出現了。工業用地,說白了,就是面積大,也不可能去炒作。誰也不認為這土地有多大的意義。但是,2008年成為轉折點:中國四萬億,勞動法。
(1)四萬億貸款,鋪天蓋地下大雨,但是,你要貸款,必須要有抵押物。結果買地的人,全部拿到貸款了。沒地的小工廠,基本死光了。
(2)勞動法導致工人的要求迅速提高,必須是干干凈凈的漂亮宿舍,夫妻房,空調,干凈食堂,否則找不到工人。有地的企業才能做到啊。
兩個大因素,互相夾擊,有土地的企業飛速發展,沒地的企業大多關閉了,或者茍延殘喘,非常潦倒。客戶也是勢利眼,你這里是新大樓,窗明幾凈,工人們趾高氣揚。那邊是豬圈村,破破爛爛。生產訂單也飛速朝工業區集中。
2009年的四萬億,導致農民普遍富裕,這個工業園區的民用品,賺的盆滿鍋滿。然后小老板們又趕上了買房。房價像是竄天猴一樣,又賺了好幾倍。那塊地本來是屌絲地段,十五年后居然通地鐵了。冊那,三下五除二,土老帽全部變成了貨真價實的億豪了。
1、民企工廠的好日子在2014年迎來了轉折
一是工廠成本越來越高。工廠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最大的支出就是工資和社保。由于鐵公雞是不考慮成本的,工資高的離譜。制造業被逼無奈,只能一起漲工資。工資一漲,相關的社保就要漲48%,工資社保在會計學上是增值部分,再加17%的增值稅。這樣一搞,勞動力成本,三年就翻倍了,而且是越漲越高,加速上漲。
現在,中低收入家庭子女普遍讀大學,中年人大多數遇到拆遷了,所以,在民企工廠根本找不到多少像樣的長期工。很多大學生寧愿在大城市送快遞賺七千,吹空調賺四千,也不愿意在家門口當操作工。企業和農民工,互相混日子,做一天就算一天,不高興就走了。
與此同時,商品價格漲不上去。出口是國際定價,國內成本上升,東南亞,墨西哥就搶單子了。你去看現在的歐美超市,中國制造已經明顯下降了。外貿廠都是大流水線,產能驚人,產能過剩后,也不可能報廢機器,就向內貿領域泄洪,導致內貿領域也產能過剩。制造業企業有個特點,產量必須達到多少,才能降低成本。于是,供大于求,大家一起倒霉。
二是稅費越來越嚴管。現在,生意不好了,較高工資的管理人員就要裁員了,這就導致勞資糾紛越來越多。管理人員被裁員,一般喜歡報復,到處舉報企業這個違規,那個違規,企業倒霉了。罰款補繳,雪上加霜。
三是高利貸橫行。因為生意不好,企業之間賒賬越來越多,企業三角債,越來越普遍,這就導致了兩個時間點需要高利貸,一是發工資的時候,二是貸款到期的過橋。很多企業沒辦法,只能去找高利貸。高利貸大部分是黑心騙子,在合同里暗藏了很多條款,只要粘上,必死無疑。
四是銷售越來越差。企業老板被資金和利潤搞的焦頭爛額,抓質量,抓業務的時間越來越少,導致產品銷售問題越來越多。
五是設備老化,無力更新。
六是技術工人,基本跑光了。技術工也要養家糊口,買房置業沒錢不行。工地貼瓷磚月入三萬,壘豬圈月入兩萬,你工廠發不起鈔票,技術工就會怨天尤人,破口大罵。老板很難管了,時間長了,互相不滿意,基本就散伙了。
一部分技術工去了效益好的企業,一部分改行去了工地,這些都是聰明人,建筑工地那些活根本不難,一學就會,主要是辛苦。一部分因為老家拆遷,繼承遺產,索性退休了,在老家小區開黑車,辦小超市。
年青一代,二十幾歲的農民工,大部分來自深山老林,因為流動性太大,今天這個廠,明天去那個廠,對學技術絲毫不感興趣,因為換個廠就白學了,白天想賺大錢,晚上就要吃雞,經常遲到早退。
與此同時,小老板也是心灰意冷,不愿意教技術了。一是年輕人不愿意學。二是教會了,立馬辭職,白教。三是泄露技術秘密,到其他廠賺外快,還要利用本廠的設備。現在的小老板,因為沒什么利潤,就等著工人自動辭職,這樣可以不賠錢了。手里還有幾個老技術員,大家互相湊合一下,只要賺點工資,各管各了。
七是小老板為什么不關廠?那是關不起啊。關廠有兩個大損失:一是工人遣散費,那是最后咬一口了,平日里稱兄道弟的,立馬一個比一個兇狠,小老板搞不過員工。二是三角債必須清償。這兩筆費用,大概在兩百萬到五百萬,小老板根本拿不出來。三是機器徹底報廢了。非常可惜。所以,小老板最不愿意關廠,拖一天,算一天,混吃等死。
2、工廠老板的多元化發展,徹底失敗
2014年后,實體經濟,傳統行業,利潤大滑坡,經濟效益差的一比吊糟。那時候,小老板手里還有點積蓄,主要是前幾年的積蓄或者是買房帶來的超級利潤,五百萬到一千萬是可以的。這時候,這群土老帽,還在癡迷實體經濟,在一大幫子MBA屌絲的忽悠下,報團出海,搞多元化經營。現在看,全部是失敗的。
一是進軍房地產。這些老板,每人幾千萬,湊三個億現金沒問題,但也搞不了大項目,一般是去貧困縣,做幾個小樓盤。得益于去庫存,基本沒虧,但也沒賺錢。原因是,當地的政商生態,省略幾萬字。
雖然,賬上沒虧,但是三到四年的全身心投入,導致主業崩潰。他們去做房地產,都是背井離鄉的,所以工廠就委托給幾個副總了。這群職業經理人,基本把這個工廠吃干榨凈了,老板回來,就剩下一個空殼子。
二是進軍高科技。主要是一些特種行業的機電設備,電腦化升級,這群人基本是賠的干干凈凈。高科技對于土老帽而言,基本是啥也看不懂。他們只能依靠招聘,問題是,招聘也分不清楚誰是誰。于是,膽子大不管不顧,先干了再說。
一群技術員碼農,花光了幾千萬,然后走人了,臨走之前,還要怒斥一番。土老帽真是欲哭無淚。
三是進軍服務業。大多數是開高級飯店。制造業是標準化流程,開飯店純粹是暗箱操作。高級飯店的特點是,一次性裝修投入超級巨大。遇上了公款吃喝禁令,基本完蛋了。
四是進軍農業產業化。基本都是虧的。
3、民企制造業老板,現在混的怎么樣了?
一是金盆洗手,退出江湖。這類老板的最大特征是,有房有地,有工業大樓,他們一直比較穩健,可以安全降落。職工遣散費、供應商欠款基本還清。銀行貸款少許,靠工業樓租金歸還,徹底無憂了。這批人是制造業里最厲害的人,非常聰明,所以攢下了三五套豪宅,外加一個工業大樓。這批人退出制造業,真的是非常可惜。
這批人的豪宅,絕對的豪,不是那種暴發戶紅木家具,而是歐美范+現代化,吃飯全部是銀餐具,保姆三五個,天天研究怎么玩。地窖里全部是優質紅酒雪茄,反正錢也花不完。他們這批人,都是獨生子女,經濟負擔很小。
二是我把大樓送給你好嗎?現在,各工業園都出現幾個老板,急吼吼要把工廠、機器、大樓送給別人,但是沒人要。這類老板是走投無路了,銀行貸款和供應商欠款,無力支付了。這些欠款都是以公司名義欠下的,所以他想把公司大樓和機器送給別人,以此解套,職工遣散費也不管了。這種老板水平一般,或者運氣不好,資不抵債,今后是法院黑名單的長期vip。
三是借點錢給我好嗎?我給二分利。這類老板,企業還在運轉,但是基本無利潤,一到發工資的時候,小老板就像是打慌了的兔子,到處亂跑借債。這種小老板也知道,高利貸是不能借的,一沾上,昆山龍哥那種花膀子就會勒緊他,直到家破人亡。
但是這種老板一般也借不到錢,大家都困難,誰敢借給你啊。大部分情況是,找信托公司,再找個親戚朋友把房子抵押,給他貸款。這種人最后會把家族成員全部害死了。
四是高利貸手下的死鬼。有些小老板長期處于精神崩潰邊緣,偶爾出現一個大單子,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發了狂一樣,任何人的勸說都不聽了,借高利貸生產,絕大部分的下場是人生悲劇,子女倒霉。
五是經營良好的企業。這類企業也存在一部分,因為現在訂單集中化趨勢已經開始了,客戶也怕工廠倒閉,原材料拿不回來,還要對外違約賠償,所以盡可能把單子交給看上去還不錯的工廠。但這種企業數量不多,我看到的是十之一二。或許,其他地方再多一些吧。
4、部分工廠倒閉了,那么大批的廠房又租給誰了?
一是物流公司是大頭。大中城市,門口可以停卡車的工業廠房,超級搶手。要租的物流公司,多的不得了。1,大型運貨公司,例如鋼材水泥運輸。2,快遞類,大大小小的公司網店。這些公司現在最發愁的就是停車問題。工業區好啊,地方大,停車容易。
二是汽車銷售,汽修。現在汽車普及率高得離譜,銷售和汽修行業前途非常大。這類4s企業需要很大的場地,市中心他們扛不起租金,也很難找到那么大的場地,汽車公司往往就在市區邊緣,例如外環線附近。現在,求租的汽車類客戶,多的一比。
三是鐵公雞公司。現在到處都在修房子和基礎設施,他們也需要辦公場地和宿舍,工業區的大樓就是最合適的房子,價廉物美。
四是三樓以上改為貨品倉庫。現在,市中心的銷售門店,例如賣床單的,賣馬桶的,店里只有少量貨品,大批量的貨物都在郊區工業樓里的大倉庫。租給這些公司,非常好。一般只有1-2個值班人員輪崗,又衛生,又不惹事,付租金特爽快。
五是淘寶小店。小夫妻帶兩個孩子,四個老人,幾個親戚,湊在一起租個大倉庫,吃喝拉撒睡一起解決。便宜實惠,還不用上下班了。一家人和和美美。但是,因為有老有小還要開火做飯,所以工業區不大喜歡淘寶小店,生怕安全問題。
六是互聯網小公司。互聯網創業公司,真是窮的一筆,租個三五百平米,機器設備一大堆。很多傻了吧唧的天使投資人,居然給這些250投錢。掃地阿姨都鄙視他們,上廁所不沖的,合伙人在食堂打架,還要和打工妹噶姘頭。
七是國企的門店。通訊,水電氣,有線電視,銀行,郵局,到處需要窗口門店,大單位的資料存放庫。
八是廉價甩貨點。工業區各廠一般都有滯銷庫存。開個門市部,自產自銷。后來出現了中間人,到各廠收貨,然后集中在幾個大店甩貨。一般就在交通方便的工業園。
九是宿舍。現在各公司人員進出頻繁,偶爾來了個大單子,宿舍不夠了。
十是個別可能是騙補貼的公司。申請補貼必須有租房合同發票,這些公司就來租一個房子,擺一些機器設備,辦公桌,電腦,一應俱全,以備上級部門檢查,實際上平時根本無人上班。補貼到期后,這些桌椅板凳,電腦設備,基本都送給房東了,因為這些公司往往是外地招商引資來的,這些不值錢的東西,還不夠拉回去的運費。
5、用工難的解決方向
就是半自動化。但是技術升級引發的勞資糾紛,越來越多,民企改革,舉步維艱。現在,中低價機器人越來越受歡迎,沒有社保,沒有糾紛,隨便加班,不會生孩子,上班不開空調,不要宿舍,不吃飯。機器人在大家的腦海里,可能是高大上的汽車公司流水線,玻璃罩里面的真空操作。實際上,機器人還有中低端的,半自動化,取代80%的人工。
舉例1,我曾經參觀過一個拉鏈廠,全世界第一名的產量,廠里沒人的,就是控制室幾個人,全自動生產。活豬進去,香腸出來。但是,這種流水線投入非常高,一般企業玩不起的。
舉例2,制圖或模具設計。原來是人工,現在是CAD+四刀頭類的機床或者平面切割機。舉例3,原材料分割切片。原來是大量的人工切片,現在是激光定位切片。舉例4,簡單反復勞動,半自動化機器人完全可以替代。
這些中低端的半自動機器人,成本大部分是10-80萬,基本兩年收回成本。所以,很受老板歡迎。
但是,機器人沖擊了低端崗位,導致勞資糾紛越來越厲害。老弱病殘員工,或者是小學學歷的員工,因此面臨失業,打架吵鬧,暗中使壞,制造障礙,最極端的破壞生產工具,例如扔個螺絲釘卡住機器,防不勝防。老板天天要處理那么多事情,對外對內忙的焦頭爛額,實在是管不住。
機器人代替員工,成本分為兩塊,一是機器本身的成本,很明確。二是解決勞資糾紛的成本,無底洞。勞資糾紛的成本,明的暗的,遠遠高于機器本身,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由于勞動法導致解雇成本高的離譜,優秀的人走了,技能差的死活不走,企業慢慢失去活力,改革舉步維艱。
6、制造業工廠不接單是怎么回事?
2018年8月下旬,某個小老板告訴我一個事情,有單子也不做了,十幾年沒有遇到過的怪事情。不是價格問題,就是制造業工廠不接單。過程是這樣的。
今年六七月份,某行業的外貿廠開出口展覽會,參考去年的成本,接了大量外貿單子。結果,八月份上游的石化企業突然漲價,原材料漲價導致民企全面虧損,或者不賺錢了。大民企都有一定的原材料備貨,就直接收縮,僅保住外貿大客戶,這次外貿單認賠,但是不再接新單了。
上游石化原材料漲價的原因,主要是環保,一大批小廠關門了,剩下的大企業,你懂的,笑不動了,接近翻倍的漲價。
上游漲,下游也漲,不就行了嗎?實際上沒這么簡單。制造業開工是必須有起步數量的,你去彩電廠訂購兩百臺彩電,沒人理你,至少兩萬臺。以前彩電廠敢做兩萬臺,是因為他相信賣的掉。如果價格翻倍了,他就不敢做了。如此夸張的漲價,實際上接到的內貿單子就很小很碎了,企業辛辛苦苦搞半天,可能還虧錢,索性不做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下游暫時歇業,保留骨干,日后東山再起。可能嗎?
我手里有個活生生的例子。某塑料桶大型廠,三年前因為庫存太多,做不下去了,歇業。這個廠前些年賺錢的時候,蓋了大樓,所以,車間,辦公樓,商鋪很多。于是,老板停止生產,工人全部遣散,技術員轉崗為打雜的。靠租金收入熬了兩年。去年,老板想東山再起。結果不行。
一是供應商不敢相信他。因為他歇業了,外面都說他資金鏈斷裂,所以常規的賬期都不給,現款現貨,這就沒法做了。
二是經銷商不相信他。塑料桶行業的特點是,經銷商庫存全退貨。因為他歇業的時候,資金困難,對經銷商有點卡,沒有做到全退貨。經銷商不敢相信他,只同意代賣。
三是技術員已經脫離一線設計較長時間了,對最新的趨勢已經不太敏感了。
四是技術好的工人,已經在其他廠就業了,不愿意回來。
老板為了宣傳,打樣,跑市場,開招商會,整理車間,花了兩三百萬出去,結果是,沒有像樣的訂單,沒有大額的預付款,最后沒有復工,現在繼續吃房租,也算是徹底死心了。
7、去杠桿的話題
去杠桿。前兩天,和幾位一般規模的民企老板聊聊天。這些小老板都是不到十億,開會沒人請,論壇進不去,只能自費喝喝小酒,抽抽中低價雪茄的檔次。我提了幾個短期思路。
一是把子女婚房準備好,不要抵押。這批小老板,大多數五十幾歲到六十幾歲,子女都是成家立業的年齡了。小老板創業時期,管不到孩子,這些孩子普遍混的一般,學習成績一般,情商智商一般,以后自己混好,不太容易。我建議,本地一套小別野,京滬一套市區大平層。這個事情,無論如何要落地。
企業是員工的,生意是社會的,GDP是科長的。今后企業怎么辦,垮不垮,因素很多,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小老板要做的是,給子孫留個落腳的地方。不要到頭一場空。
二是快速收縮。不要大量貸款,不要搞基建,不要擴產,不要升級設備。保住5-10個核心員工。其他人辭職不留,新人不招,部門合并,嚴格勞動法操作,時刻準備打官司。生產量維持在不虧,或者盡可能少虧的數量級,熬2年。等待大環境變化,或者拆遷。
三是內部合規性。企業收縮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矛盾,告狀,查賬,罰款,是不可避免的。要有兩手準備:一是準備好流動資金,預備罰款;二是悄悄補漏洞,盡可能合規(省略一萬字)。
四是低調。千方百計節約,節約,再節約。各種奢侈品,一律杜絕。任何引起別人嫉妒的事情,一律取消。除了接待客戶,不在附近吃飯唱歌洗腳。給員工說清楚,今后要收縮了。你要辭職,大家歡送。你要起訴,我開車帶你去。你要告狀,我不攔你。
五是調整心態。過去的十五年發展黃金期,你年富力強,也就混到這個水平了。現在進入老年了,經濟環境嚴峻了,你的知識落后了,就不要異想天開了。
8、民企的困境
提高居民收入,關鍵在民企。80%的城鎮就業人口在民企。你家男人業余時間開滴滴畢竟是少數。問題是,民企現在自身也是一臉懵逼,各種各樣的稅費罰,各種法律政策內部文件,上級通知窗口指導,想要搞懂,小老板至少是”半個全科律師+半個專業cpa”的水平了。
很多人說,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這是亂逼逼。大部分會計,人事,各部門經理,最喜歡誤導小老板多交錢,因為這樣做,他們就省事了,絞盡腦汁去省錢,也累啊。所以,小老板基本不相信什么專業人士。
實際上,小老板根本也搞不清楚這些規定,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民企內部很多時候也是一團亂麻。哪天出了問題,各部門經理首先想的是,這事情是老板決定的,怨不到我。沒人操心怎么解決?管他的,讓老板自己想辦法。我就這么點工資,犯不上操心。你是不是發覺,這和家里裝修一個感覺?什么事情都來問你一次,讓你拍板!目的就是以后別找我。
很多小老板,現在就是一副大海航行靠運氣的感覺。安全上岸是運氣,船翻了也認命。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企業遇到問題,完全是天馬行空,憑空亂想,時間長了,總要栽的。企業都這樣了,你讓員工增加收入,那只有一個辦法,硬搞。
鐵公雞大量投資,拉高用工成本,小老板不加工資,員工就要跑了。問題是,國際貿易的價格,可不是說漲就漲的。
怎么辦呢?
(來源:財寶寶的微博)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