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解決好區域協調發展問題,關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充分發揮,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在《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開宗明義指出:“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差別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統籌區域發展從來都是一個重大問題。”這一科學論斷,深刻闡明了我國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依據和艱難程度。
打開中國地圖,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從南到北、由東到西,自然狀況多樣,氣候條件復雜。平原、水網、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共存于祖國遼闊版圖中。
從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遞減至500米以下,由西到東的三大階梯差異明顯,氣候迥異;地區間降水分布極其不均,荒漠化土地分布廣泛;以“胡煥庸線”為界,東南人口密集,西北人口稀疏。再加上歷史、文化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原因,區域發展差別大問題十分突出。這樣的國情,有利于形成廣泛分工、強大市場和廣闊回旋余地,同時也會產生不平衡不協調問題。
恩格斯曾經預言,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能夠使工業分布得“最適合于它自己的發展和其他生產要素的保持或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統籌區域發展進行了艱辛探索。1956年,毛澤東同志在《論十大關系》中提出,要正確處理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使工業布局逐步平衡。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鄧小平同志提出“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強調沿海地區要較快地先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發展到一定時候,沿海要拿出更多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
70年來,從充分利用東北、上海和其他沿海城市既有的工業基礎,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到開展三線建設;從實施沿海開放,到形成“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四大板塊”格局,我國區域經濟布局逐步完善,區域協調發展不斷邁出新步伐。
進入新時代,如何更好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對此,習近平總書記看得很遠、想得很深、抓得很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鮮明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強調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為統籌區域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總書記強調,“全面小康,覆蓋的區域要全面,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強調協調是“發展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發展短板和潛力的統一”;強調要“完整準確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等等。
總書記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大板塊、各個區域,主持召開一系列重要會議,提出一系列重大戰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動形成了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為引領,區域間相互融通補充的區域發展新格局,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在《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區域發展形勢是好的,同時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情況新問題。”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總書記從三個方面進行了科學概括:區域經濟發展分化態勢明顯,發展動力極化現象日益突出,部分區域發展面臨較大困難,等等。總的來看,“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正是這樣的“新情況新問題”,構成了我們謀劃區域協調發展新思路新舉措的基本依據。
更多精彩,見《求是》編輯部文章: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來源:“求是網”微信公號)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