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據說主要因為“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重大利好,中國A股大漲。
12月14日,央視早間新聞播發了中方關于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聲明,以及五部委答記者問。
這無疑是一件值得高興的大好事。老夫不是經濟學家,無法判斷該協議的真實價值。但從五部委領導發表的講話來看,有利于“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些問題已經談了十多年了,這次終于有了實質性突破”……看樣子是收獲多多!
同時,從領導們的講話也不難看出,這一成果的取得來之不易,“在談判過程中,中方始終堅持自身合理訴求”,言下之意是我們在原則問題上沒有退讓,守住了底線;“對于美方的錯誤言行,中方已經并將繼續表明我們的嚴正立場,作出必要、堅決回應”,也就是說我們是敢于斗爭的,而且要堅持斗爭到底。可見,能夠與這樣一個霸凌國家達成這樣“一個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協議”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也堪稱“以斗爭求和平”的經典之作。
說到這場中美貿易戰,就不得不提到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當初美國參議院以84對14的壓倒性優勢通過他的任命,就是因為他是對華強硬派,而且有著美日貿易戰完勝的歷史輝煌,所以在這次對華貿易談判中,被特朗普當作一把刺向中國的“尖刀”,希望他繼續通過破壞中國的經濟來鑄就美國的繁榮。
羅伯特·萊特希澤:中國不好對付
對于萊特希澤,代表美國在任何一場貿易戰中戰勝對手已經成為他唯一的精神信仰。然而,實際情況令他大感意外,沒想到“對于貿易戰,中國不想打、不愿打,但也絕不怕打。如果有人打到家門口,我們必然會奉陪到底”。想當初對付小日本,三下五除二就打得人家跪地求饒,他甚至囂張到,在一次談判中竟然將美方的談判清單折成一只紙飛機,直接甩向談判桌對面的日本官員。可是他的極限施壓手法對中國不管用,中國人不吃硬;他慣用的“車輪戰術”也失效了,貿易戰打了一年多,中方不僅誓不低頭,而且越打越堅強,甚至要“奉陪到底”。萊特希澤徹底沒脾氣了,深深感嘆:中國不好對付!
對抗不奏效 換個花樣玩
老夫截獲一份重要情報,2019年12月5日,美國資深國會議員里克·拉森發表《中國戰略白皮書》認為,“美國政策的重點必須是雙重的:必要時進行競爭,或在可能時進行合作。當前對中國的對抗性方法不奏效,是時候出臺新戰略了。”
拉森分析認為,美國國會中有3種“中國鷹派”:國家安全鷹派,主要是共和黨人,他們將中國視為和前蘇聯一樣的生存性威脅;經濟鷹派,主要是民主黨人,擔心中國的經濟政策導致美國失業;人權鷹派,部分兩黨議員,認為中國對少數民族、持不同政見者和弱勢群體的做法是至關重要的問題。過去,這些鷹派人士之間很少合作,但在特朗普政府執政期間,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在目前的國會里,他們代表了一個強大的聯盟,使得與中國的接觸變得更加復雜。拉森說:特朗普政府對中國采取的對抗性方法,盡管有合理的成分,即改變過去的錯誤評估,但無法實現捍衛美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我將提出圍繞四項指導原則的替代戰略:承認存在沖突和競爭的現有領域;擴大既有戰略手法,即包括與中國競爭的進攻也包括防御措施;確定符合兩國利益的合作領域;繼續整頓提高美國國內情況。這種方法將涵蓋國內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所有領域,包括教育、貿易和安全。白皮書初步概述了一個綜合性的、全方位的、以及具有主動性的對華戰略。按問題領域劃分四個支柱性戰略計劃:第一,教育。全球最聰明的學生都想來美國大學接受教育,這在智力資本和使年輕人接觸美國社會方面讓我們具有巨大的戰略優勢。美國不應為國際學生設置障礙,而應采用“小范圍,嚴把關”的方法,以保護最敏感的研究,同時確保外國學生可以繼續來美國。建議:國會應該使才華橫溢的聰明學生更容易在美國學習,鼓勵高中和大學擴大對美國學生和國際學生的公民教育,減少對國際學生和畢業生的簽證壁壘,使人才留在美國。開展運動以促進美國的海外大學發展……第二,美國商業、貿易和投資利益。美國不應以危言聳聽的態度回應“一帶一路”倡議,而應將其置于促進貿易、投資、發展和經濟外交的現有計劃。例如,美國可以而且應該在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等組織中發揮領導作用。反對“一帶一路”不是戰略,美國必須領導志同道合的國家提供替代性的高質量發展機會。建議:支持重新加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PP)并鼓勵多邊貿易協定的努力;提出反對中國掠奪性投資的統一戰線,多邊努力向中國施壓,要求其開放更多的產業,并對國有企業施加限制;“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確定中國國有企業的扭曲性貿易慣例,并制定應對其反競爭影響的政策”……第三,軍事。中國不斷增長的軍事實力令人震驚。中國在造船、太空作戰和新興技術方面的投資對美國軍方進行現代作戰的方式構成了真正的挑戰。美國不應單方面作出回應,而應繼續主導多邊合作,旨在維護和增強美國主導的亞太地區安全架構,并阻止中國成為區域或全球霸主。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是與美國盟友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并加強對法治的國際支持,同時保留與解放軍開展合作以解決共同關心的問題的機會。這些軍事外交的目標應與對現代和未來戰爭至關重要的技術投資并駕齊驅。建議:投資用于亞太地區的強大美國軍事力量,重點是幫助克服戰區中“距離暴政”的能力。投資先進的、可能具有破壞性的新軍事技術,包括人工智能、超級計算和量子計算、機器人技術和自動駕駛汽車、納米技術和定向能源。開發、完善、提供資源并訓練作戰概念,以使美軍可以在有爭議的領空和對手的反進入/禁區范圍內行動。增加對Active、Guard和Reserve內部網絡安全的培訓和資金支持,鼓勵國防部、國務院和情報界之間就應對中國影響力和信息行動的努力進行協調。第四,雙邊關系。總體而言,該策略旨在提高美國的競爭力,但這并不意味著中美雙邊關系應該純粹是對抗性的。為了追求美國的自身利益,雙邊關系有時會是合作的,有時是對抗的。但是,政策制定者應盡量避免進行針鋒相對的敵對行動,而應采取長期的戰略方針。雙邊關系至關重要,不應該針對每一種不良行為都進行報復。建議:通過解決長期以來對中國反競爭經濟慣例的擔憂,完成一項降低關稅并提高美國消費者、納稅人和行業利益的貿易協議。與中國合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并過渡到可再生能源,包括尋找煤炭的替代品。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并利用國際協定和論壇來推動中國加強對環境的承諾。繼續促進人權和文化多樣性,將其作為基本的外交政策價值,幫助提請注意維吾爾族等中國少數民族的地位。大聲疾呼美國對民主的支持,并確保中國不會侵蝕香港的“一國兩制”。努力允許美國國務院進入西藏。面對來自中國的日益激烈的競爭,決策者們如果只采取防御措施,就像只有防守球員的足球隊一樣,這種策略從長遠來看注定會失敗。在教育、貿易、技術和外交方面,將美國與中國和世界隔離開來,有可能侵蝕美國繁榮的基礎。顯然,“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這一階段性成果的取得來之不易,毫無疑問這也是中方“以斗爭求和平”初戰告捷。但是,如果認為從今往后美國就會變得對中國友好起來,會放棄對中國和平崛起的遏制,甚至“中美之爭全劇終”,那就大錯特錯了。更何況雙方對協議的聲明存在較大差異、協議的正式簽訂和實施存在不確定性,而且特朗普作為惡化中美關系的始作俑者,已經對中國造成全方位的巨大傷害,有些損失是不可挽回的。
老夫認為,這個協議的簽署很可能成為一個標志性事件,成為美國對華策略轉向的風向標,由直接硬對抗轉向軟硬兼施的“太極”模式。老夫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經多次表明,美國本質上信奉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對中國的全面遏制是維持其世界霸權地位的戰略選擇,任何緩和都是暫時的和策略性的,是以獲取美國最大利益為前提的。也就是說,美國戰略目標不會改變,可能改變的是達成目標的手段,可能更陰險狡猾,更復雜多變,使得我們更難以對付。俗話說,“明箭易擋,暗箭難防”,我們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昨天給你弄一個香港法案,今天弄一個新疆法案,明天說不準又出一個什么幺蛾子,據說還有150個涉華法案排隊等待投票,讓你防不勝防,疲于應付。為此,老夫以為,我們的基本對策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必須組織專門的機構和人力,密切關注敵人的動向,積極做好預判,及時制定對策,早作準備,見招拆招,及時防控和化解矛盾風險,防患于未然。同時,我們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保持內部團結穩定,維護好、實現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大力反腐鋤奸,凝聚人心,毛主席說得好: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份白皮書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據老夫所知,目前拉森與另外一位國會議員達林·拉胡德作為共同主席,主持著美國兩黨美中工作組(俗稱中國工作組)的工作。該工作組成立于2005年,致力于與中國發展外交聯系并通過與來自美國和中國的商界、學術和政治領導人的會議和簡報會來為國會議員提供信息通報。工作組已成功完成了9次對中國的訪問,重點是全球經濟和貿易關系、消費產品安全、知識產權、軍事行動、禁毒、奧運會安全、能源合作和環境管理。工作組是第一個訪問酒泉載人航天發射中心的外國代表團,也是第一個登上和參觀解放軍海軍潛艇的美國民事代表團。這份白皮書,作為一種中美關系新思維,主要是用來應對美國政府和社會正在形成的孤立、脫鉤和對抗的共識,應該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礎。但是,老夫認為,如果要重新達成一種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新共識,還需假以時日,有待觀察。
(作者系原廣州軍區機關干部、上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老夫子雜貨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