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85年我軍正式形成北京、沈陽、濟南、南京、成都、蘭州、廣州七大軍區的格局以來,給我們留下了兩大印象。
第一就是七大軍區的“大陸軍”色彩濃厚。一個最鮮明的特征就是大軍區的主官都是清一色的陸軍將領,無論是成都軍區司令,亦或是濟南軍區政委,或者蘭州軍區的司令,皆由陸軍將領出任,像空軍、海軍、二炮等其他軍種的將領根本沒機會當上大軍區的主官。
第二就是七大軍區的管轄事務過于繁雜。大軍區的職責按理說只負責軍區內的軍種部隊之間的聯合作戰,但實際上它卻承擔了很多職責,包括負責兵役、動員、民兵事務的省級軍區,以及所屬部隊的軍事訓練、后勤補給、戰場建設等任務都處在大軍區的管轄范圍,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大軍區主戰的精力空間。
以上兩大短板直到七大軍區向五大戰區過渡之后,才算徹底得到解決。
戰區不再承襲大軍區時代的“大陸軍”傳統,戰區主官放開了各軍種將領任職的權限,任何一個軍種的將官都有機會執掌戰區。比如出自海軍系統的袁譽柏將軍擔任南部戰區司令時,就創下了海軍將領主政戰區的先例,還有乙曉光將軍擔任中部戰區司令時就創下空軍將領執掌戰區的先例,這在以往的大軍區時代是不可能的事。
很明顯,戰區主官軍種化的轉變,意味著軍區時代的“大陸軍”色彩淡化了。
不僅如此,五大戰區的職責任務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明確和統一,就聚集一個字“戰”。
在設立五大戰區時,我軍就給戰區定性了——“戰區主戰”,所以戰區最核心的任務就是在戰時指揮轄區的各軍種部隊聯合作戰。
而對于原屬于大軍區管轄的非戰職責,則徹底從戰區身邊給剝離出去了。
比如承擔征兵、退役安置、國防動員、軍地協調等職責的省級軍區,除了新疆軍區、西藏軍區、北京衛戍區三個省級軍區轉隸陸軍系統之外,另外的解放軍江蘇省軍區、解放軍重慶警備區、解放軍廣西軍區等28個省級軍區的最高管理權全部交到了新成立的國防動員部手里,跟五大戰區沒有任何關系。
還有承擔部隊后勤保障任務的后勤部門,在大軍區時代還專門設立一個軍區后勤部,比如樊根深少將就曾擔任過蘭州軍區后勤部部長,但是到了五大戰區時代后,就不在戰區層面設置后勤部長一職,而是過渡到各個戰區的軍種機關設置該職務,比如西部戰區陸軍保障部。
這都充分說明了新設立的戰區,各司其職、分工明確、任務垂直的特點。
尤其體現在戰區所下轄各軍種部隊的管理方面,戰區把一線作戰部隊的“戰”和“建”與所屬軍種部隊進行了合理的分工。
我們知道,現在每個戰區基本都下轄有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武警等軍種部隊。
比如北部戰區的防區下轄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內蒙古共五省區的所屬武裝力量,包含陸軍的78集團、79集團軍、80集團軍;空軍的大連基地、濟南基地;海軍的北海艦隊……
至于說是怎么個分工法?
這就必須要遵循一個總原則:戰區主戰、軍種主建。
一旦到了戰時,戰區的主官就可以直接下令轄區內的海陸空、火箭軍、武警等各軍種部隊立即出擊,無論是大規模的集團作戰,亦或是小規模的突襲登陸作戰,戰區都可以直接指揮一線部隊。
可能有人覺得一個戰區內部有多支軍種部隊,能協調過來嗎?它們到底是聽戰區的命令,還是聽所屬軍種總部的命令?
其實,我們沒必要擔心,因為在戰區內部對海陸空等主要軍種部隊都設立有相應的副戰區級軍種機關,比如北部戰區陸軍機關、南部戰區海軍機關、西部戰區空軍機關等等,戰區的軍種司令往往在戰區擔任副職。
比如秦衛江中將,就曾擔任過東部戰區副司令兼戰區陸軍司令;袁譽柏上將就曾擔任過北部戰區副司令兼戰區海軍司令;姜平中將,就擔任西部戰區副政委兼戰區空軍政委……
他們不僅是戰區內各軍種部隊的主官,更是戰區的主要領導,所以遇到突發情況時,作為戰區領導成員之一,他們當然要協助戰區雙主官快速制定作戰方案,聽候戰區主官的軍令,聯合出擊,跟各軍種總部沒有任何關系,軍種總部司令無權參與戰區司令的作戰指揮。
這就是戰區主戰的真正含義,把戰區作為“各軍種部隊聯合體”的價值發揮到極致。
注意,戰區雖然在戰時能夠統領轄區內的三軍部隊聯合作戰,但是它在平時并沒有直接管理各軍種部隊的權利。
那么平時誰來管戰區的各軍種部隊呢?
就交給各軍種領導機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軍種主建”的原則,比如部隊的軍事訓練、軍隊建設、裝備供應、政治教育等事務,都由軍種領導機構操心。
每個軍種部隊總部都需要對自己軍種部隊的長遠發展負責、強大的戰斗力負責,進行頂層設計或者是戰略規劃,比如海軍總部領導管理的海軍部隊包含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部隊、海軍陸戰隊、海軍岸防部隊共5個兵種。
這5個兵種的軍事訓練、作戰方向、作戰技能、裝備發展等等需求都不一樣,專業性極強,設立專門的海軍總部機關就是為了解決這些事的。
然后通過各軍種領導機構長期的管理、建設,努力把各自軍種部隊都打造成有戰斗力的部隊,為戰區提供軍事素質過硬的隊伍、性能優越的武器裝備來保障戰區隨時展開作戰任務。
這里我可以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來形容戰區和軍種之間的關系。
軍種就是一個工廠,戰區是軍種的客戶,工廠需要為客戶提供合格的產品,而這個產品就是各軍種部隊。
戰區需要的是能打勝仗、敢打勝仗的鐵血部隊,那么軍種就要竭盡所能,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嚴格軍事訓練、高超科技裝備來磨煉部隊、武裝部隊、摔打部隊,然后交付給戰區。
某種程度上說,各軍種建設一支什么樣的部隊,直接關系到戰區打什么樣的仗,同時也體現了戰區主戰和軍種主建各自分離,又相輔相成的聯系。
最后,我簡要對戰區和軍種做出總結:
在“戰”的方面,形成了一個軍委——戰區——各軍種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
在“建”的方面,形成了一個軍委——軍種總部——各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
表面上看“戰”和“建”是兩條分離不相交的平行線,實際上無論是戰區,還是軍總總部,都是軍委直接管轄的部門,他們在頂端實現了交合,這就是“軍委管總”的含義所在。
來源:史座今日頭條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