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筼筜湖全景】
近日戰友小黃邀我去廈門玩,我感到很驚訝:廈門有什么好玩的?因為在我的印象中,廈門就是“賴昌星”、“紅樓”的代名詞,對應的是“大規模走私”和“官商勾結的腐敗”。特別是本人35年前第一次去廈門留下了“臭不可聞”的第一印象,很難抹去,以至再也沒有產生過再去廈門的念頭。
那是1988年5月,“軍隊農場發展外向型經濟座談會”在廈門召開,我隨廣州軍區機關領導參加會議。會議聽取了廈門市外經委綜合處陳處長關于廈門市發展外向型經濟情況報告,參觀了廈門市水產飼料公司、淡水養殖開發公司和廈門警備區養鰻場……
我在日記中寫道:會議間隙,我們在廈門市逛了一圈,總的印象是干凈、整潔、臭烘烘。廈門的氣候跟廣州差不多,年平均氣溫20.2℃,但因為靠海邊,晚上比廣州涼爽,好睡覺。城區分新區和老區,之間由一湖相隔。此湖斷然是“一溝絕望的死水”,臭烘烘的,經過此地非得捏住鼻子不可,真是大煞風景。據說最臭的季節還沒有到,炎熱的時候,臭水被蒸發,那真是臭不可聞。我在想,假如回去有人問起廈門是個什么樣,我就回答:聞到臭氣是廈門,在飛機上都可以聞得著,要不怎么叫“臭氣熏天”呢!
小黃對我說,現在的廈門已經成為一座風景秀麗、氣候怡人的海上花園城市,召開過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議,我們國家最高領導人都為廈門“站臺”了——“一城春色半城花,萬頃波濤擁海來”。
小黃是一位馬拉松愛好者,據他說,廈門國際馬拉松賽是很有名的,因為廈門的氣候最適宜、賽道環境最優美,自2007年底起連續13年獲得“國際田聯路跑金標賽事”認證,連續獲得中國田協“金牌賽事”認證,并被授予“中國馬拉松突出貢獻獎”和“馬拉松城市”稱號。這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他很想去實地考察一下,實現跑“廈馬”的夢想。
聽小黃這么一說,倒是讓我動了“故地重游”的念頭,很想去看看當年那個“臭不可聞”的筼筜湖現在怎么樣了。
【筼筜湖白鷺女神像(肖志夫 攝)】
所以,11月14日下午,我們一行在廈門北站下了高鐵就直奔筼筜湖白鷺洲公園。筆者看到,如今的筼筜湖水很清,就像一條藍色的飄帶,橫貫幾乎半個廈門島;湖中小島,像一顆鑲嵌在藍色飄帶上的明珠,在夕陽照耀下閃閃發光;一群群白鷺從筼筜湖的小島飛向天空,碧綠的湖水倒映著那優雅柔美的身姿;湖中一塊巨石上跪著一位溫柔的“美少女”,似乎剛剛洗浴上岸,正優雅地梳理著一頭秀發,她就是“白鷺女神”,一只白鷺落在了她的肩膀上,彼此正談論著這筼筜湖的美景呢;湖邊鱗次櫛比的現代化建筑,挺拔蔥綠的樹木,五彩斑斕的花草,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水彩畫……這里已然成為美麗廈門的“城市會客廳”。
據當地導游黃曉華介紹,筼筜湖舊稱筼筜港,位于廈門島西南部,原來是一個海灣,與大海相通,用作母港碼頭。20世紀70年代初,為了圍海造田,這里修建了一條長達1700米的海堤,從此筼筜港灣變成了一個封閉的內湖,水域面積1.6平方公里。
隨著經濟的發展,環湖周邊的人口和工廠大量增加,而市政設施基礎薄弱,污水完全按自然地形沿明溝排放至自然水體,沒有任何處理設施,環湖37平方公里內的數十萬居民的生活污水以及300多家工廠的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入湖。致使筼筜湖污染日益嚴重,垃圾成堆,雜草叢生,水體黑臭,蚊蠅滋生。惡劣的環境破壞了湖區的生態平衡,致使魚蝦絕跡,白鷺離去,路人經過無不掩鼻而去。
黃導說,當時中央領導來廈門視察,經過筼筜湖絕對不能打開車窗,原全國人大委員長萬里曾說:要我再來廈門的話,就把筼筜湖治理好再說!
當地市民更是怨聲載道,據說那時筼筜湖邊的別墅2萬元一棟都賣不出,確實臭得受不了。
黃導告訴我們,80年代中后期,廈門市委市政府下定決心整治筼筜湖。在《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中,專設了關于生態環境問題的專題,將良好生態作為廈門發展戰略的重要目標,并制定了《筼筜湖整治方案》,提出了“依法治湖、截污處理、清淤筑岸、搞活水體、美化環境”20字方針。
到1999年,完成了筼筜湖第一、二期的綜合整治,筼筜湖區生態平衡逐漸恢復,逐步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到2013年,筼筜湖區水域面積達到1.6平方公里,綠化面積31.5萬平方米,湖區周邊成為廈門市的政治、金融、文化中心。
從1984年至2016年底,30余年間,廈門市對筼筜湖開展了4期綜合整治,累計投入財政資金約11.3億元。
如今的筼筜湖,“抬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環顧四周是怡人的綠”,重新與大海相連,城在海上,海在城中,隨海潮漲落;水清了,草綠了,久違的白鷺又飛回來了。
隨之而來是獲得一系列榮譽,包括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等。2004年,廈門市獲得了“聯合國人居獎”。全球環境基金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官員來到筼筜湖實地考察時,把筼筜湖稱作廈門的“綠色心臟”,將筼筜湖治理工程評為“東亞海域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并向全球推廣。
毫無疑問,完成對筼筜湖的治理,使得整個廈門市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根本性和決定性的飛躍。
從黃導的介紹中,筆者還獲得一條重要信息,那就是我們現任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同志,1985年從河北正定縣來到廈門擔任常務副市長,親自擔任筼筜湖整治工程的“執行官”。
【2017年9月4日在廈門,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并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同志在2017年9月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議上有過這樣一段講話:1985年我來到福建工作,廈門是第一站。30多載春風化雨,今天的廈門已經發展成一座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也是一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閩南民眾常說,“愛拼才會贏”,這其中蘊含著一種銳意進取的精神。廈門這座城市的成功實踐,折射著13億多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奮斗史。
習近平同志在廈門工作期間,經過深入調研、思考,對生態環境建設有了清醒的認知,他說:“我來自北方,對廈門的一草一石都感到是很珍貴的”,“能不能以局部的破壞來進行另一方面的建設?我自己認為是很清楚的,廈門是不能以這種代價來換取其他方面的發展。”
1988年3月30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了關于加快筼筜湖綜合治理專題會議,財政、建委、規劃、土地、環保、公用事業等多個部門參加,會上提出了“市長親自抓治湖”、“市財政今明兩年每年撥1000萬元”,成立筼筜湖治理領導小組……當年的1000萬元可不是小數目,相當于廈門全市一年基建投入的1/10。
毫無疑問,習近平同志在廈門的任職經歷,特別是主管筼筜湖治理工程的工作經驗,對于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真是不看不知道,看了嚇一跳,與35年前相比,廈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筼筜湖,變化得壓根就認不出來了。正如習主席說的,“海風海浪依舊,廈門卻已舊貌換新顏。”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