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共中央轉戰陜北70周年,延安日報記者隨市記協等單位組織的“轉戰之路新風貌”采訪團,沿著黨中央毛主席當年轉戰陜北的路線進行采訪,追尋革命先輩的戰斗足跡,用鏡頭和筆觸反映發生在我們腳下這片熱土上的這段非同尋常的歷史,展示新時期我市及陜北脫貧致富、現代化建設的新成就、新風貌。
如今,李家崖毛主席舊居大門及照壁始終保持原樣 祁小軍 攝
李家崖村是榆林市綏德縣石家灣鎮的一個小村莊,位于307國道旁。記者結束黃家溝村的采訪后,驅車順著307國道向西北方向行駛,來到李家崖村村委會。
村支書馬占元站在村委會院子大門口迎接我們。今年65歲的他,擔任村支書三年。他向記者介紹,現在的村委會是2016年在原村委會的基礎上新修成的一處寬敞漂亮的院落。李家崖村曾是綏德縣的先進生產隊,在響應大生產運動的號召下,每年生產隊都會上繳不少糧食。
記者采訪當天恰逢星期天,馬占元還在村委會忙精準扶貧的工作。把手頭上的工作安排好后,他熱情地接待了記者。
在李家崖村,依然保存著70年代制作的“毛主席住過的地方”標示牌 祁小軍 攝
“毛主席當年住過的地方就在村委會院子上面。”馬占元介紹,為了方便大家參觀毛主席舊居,村委會新修時還專門在院子左面修建了一孔小窯洞,墻面上還保留有“毛主席住過的地方李家崖”標識牌。
在馬占元的帶領下,我們來到毛主席住過的院子,院子有圍墻,大門緊鎖。主人馬宏國老人為了保存舊址原貌,很早就搬出了這個院落。得知我們的來意后,老人馬上取來鑰匙,為我們打開了院子大門。
馬宏國今年82歲,他的 父親兄弟四個,名字里面依次有“溫良恭儉”各一個字,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年毛主席來時,他只有12歲。他向記者介紹,毛主席居住的院子里共有五孔窯洞,左面兩孔是馬宏國三爸馬懷恭所有,中間兩孔分給馬宏國父親馬懷溫,右邊的一孔窯洞分給四爸馬懷儉。后來馬宏國過繼給三爸馬懷恭,父輩們過世后,其他后人都在外地生活,院子便交由馬宏國繼承和看管。
李家崖毛主席舊居 祁小軍 攝
馬宏國介紹,當時胡宗南進攻陜北,毛主席的隨行人員到村里查看地形,最后出于安全考慮,選擇住在村子中間位置。毛主席住在左面第二孔窯洞,周總理住在最中間的窯洞,在這里,他們共住了三天。以毛主席所居住的李家崖村為中心,從石家灣鎮撈柴溝村到子洲縣苗家坪鎮張家灣村都有部隊駐扎。毛主席居住的院子上方架設有無線電報信號,對面山上駐扎著一個炮兵連,毛主席身邊的警衛員們身上都配有兩件武器。他回憶,毛主席身穿灰色軍大衣,雖然是舊衣,但干凈整潔。到了深夜,毛主席和周總理會在中間那孔窯洞里交流探討工作。如今,工作時所用的辦公桌以及毛主席睡過的土炕和用來照明的煤油燈等,還依舊保存在窯洞中。
馬宏國說,毛主席來時馬占元的奶奶剛剛去世,喪禮上請了藝人演奏嗩吶。當時江青聽到嗩吶聲也去聽了,回來后告訴毛主席樂隊吹的都是革命歌曲,很好聽。毛主席就讓她給藝人送去一盤水果。期間,馬宏國的三伯母問江青:“你的男人當著什么官?”江青回答:“他是紅軍十五大隊隊長。”
采訪團團長張春生(左)與村民在李家崖毛主席舊居院外交談 祁小軍 攝
馬宏國回憶,形勢緊張時,男人們害怕白天被敵人發現,就去山里躲著;女人和小孩們待在靠邊的窯洞里,馬宏國待不住時就去毛主席的窯洞里。看到他來,毛主席就從椅子上站起來,把他抱起放在炕上,給他拿餅干吃。形勢平穩時,毛主席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窯洞里看書寫字,有時也和村民們聊天。有一次,毛主席和馬懷溫聊天,知道他沒上過學后說,以后娃娃們都可以去上學,夏天地里也可以引水澆灌莊稼,馬懷溫聽完非常激動。后來,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毛主席當年說的話都實現了,馬懷溫曾感慨:“毛主席真是偉大!”
“在那以前我根本沒吃過餅干,膽子小也不敢吃。毛主席看出我害怕,就說把我抱回去,還把餅干放在一個碗里讓我端走吃。”回憶起當年的往事,馬宏國記憶猶新。
“有一次我們從地里掰了些玉米棒,煮熟后放在碗里給毛主席送過去。毛主席叫來身邊的戰士,把每個玉米掰成兩半,和大伙兒分著吃。”在毛主席住過的那孔窯洞里,那個放玉米的碗還被老人放在桌上保存著。
主席當年住過的窯洞內,懸掛著主席畫像和房東夫婦的相片,以示永遠的懷念 祁小軍 攝
住了三天后,毛主席要走了,臨走前,他撕下窯洞上的一格糊窗紙,放進去八毛錢交給馬懷恭。馬懷恭不肯收,主席說:“共產黨不能拿群眾的一針一線,要感謝你們。”馬宏國說,當時的八毛錢,可以買到三四孔窯洞所用的糊窗紙。
“我三爸去世前囑咐我一定要把院子照看好,不管誰來參觀,都要熱情接待,讓大家都知道這里曾是毛主席住過的地方。”馬宏國說。
毛主席在李家崖的舊居就坐落在村委會上方 祁小軍 攝
如今,馬宏國住在毛主席居住院子旁的一處新院子里。院子有圍墻、大門,院中地面也都用石板鋪成,三孔新窯洞裝著玻璃窗戶。窯洞里面都是瓷磚地面,房間干凈整潔。2014年老伴去世后,他一個人生活在這里。桌子上擺放著一張全家合影,照片中的老人兒孫滿堂,幸福美滿。(記者 崔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經驗教訓 ?
? 他山之石 ?
? 讀史明智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