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家教、家規和家風
毛澤東的家庭是革命的家庭。他的家庭成員大多參加過革命工作和武裝斗爭。他們全家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履行國際主義義務,作出了突出貢獻,付出了巨大犧牲。毛澤東的家庭在實際生活中形成的家教、家規和優良家風,值得我們共產黨人研究和學習。
家教一:求學進取。
1941年1月31日,毛澤東在給兒子毛岸英、毛岸青的信中講:“岸英文理通順,字也寫得不壞,有進取的志氣,是很好的。惟有一事向你們建議,趁著年紀尚輕,多向自然科學學習,少談些政治。”
1947年10月8日,他在給岸英的信中說:“一個人無論學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熱情,有恒心,不要那種無著落的與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個人主義的虛榮心,總是會有進步的。”
1963年1月15日,他還鼓勵女兒李訥:“大有起色,大有壯志雄心,大有自我批評,大有痛苦、傷心,都是極好的。你從此站立起來了。因此我極為念你,為你祝賀。讀淺,不急,合群,開朗,多與同學們多談,交心,學人之長,克己之短,大有可為。”
家教二:健身強志。
毛澤東青少年時就立下誓言:“文明吾精神,野蠻吾體魄。”
毛澤東教育侄兒毛遠新說:“體育不僅是鍛煉身體,更是磨練意志。一個民族的青少年,有沒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有沒有健壯的體魄,關乎這個民族的前途。”
體育課成績,首先要看孩子有沒有養成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挫折不怕失敗、堅持不懈的意志力,看孩子有沒有養成自覺的體育鍛煉的習慣。
毛澤東又說:“德智體,德智體,離開了健康身體,德智就失去了物質載體,成了一句空話。”這是毛澤東教育身邊子女時常掛在嘴邊的話。
有一年暑假在北戴河,受臺風影響,海浪特別大,拍岸的開花浪有兩三人高。毛澤東要下去游泳,被大家勸阻后,回過頭就問侄子毛遠新:“你敢不敢下去?”毛遠新說:“敢!”結果,他在岸邊就被海浪砸倒了五六次,鼻子、嘴巴、耳朵都灌滿了沙子,但他不退卻,終于游到海中間的浮動平臺上。當他費盡全力游回岸上,疲憊地走到毛澤東身旁時,一邊大口喘氣,一邊從耳朵里掏沙子。
毛澤東卻說:“再去一次!行嗎?”毛遠新二話沒說又向大海跑過去,又被海浪砸倒多次,終于游了過去。剛游到浮動平臺,平臺固定纜繩就被巨浪沖斷了。等毛遠新再游回來,搖搖晃晃走到毛澤東身邊時,毛澤東連連稱“好”,還伸手摘除他頭發里的海草桿子,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毛澤東的滿意是在肯定一種不怕困難的精神、刻苦的精神、認真的精神。
家教三:師從工農。
毛澤東具有真摯博大的愛民情懷,是敬重人民、拯救人民、造福人民的名副其實的人民領袖。他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他視人民為“上帝”,高呼“人民萬歲”,一生都在全心全意為了人民,真心實意依靠人民,為人民的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他不僅自己是這么做的,他也要求自己的子女向人民學習,向工農群眾學習,不能脫離群眾,要與工農大眾打成一片。
1946年1月,擔任蘇軍坦克連黨代表、參加完蘇聯衛國戰爭的毛岸英回國到達延安后,毛澤東馬上讓兒子脫下洋裝,換上布衣,到陜北貧瘠的鄉村當農民,拜農民為師,上“勞動大學”。后來又讓他參加西北農村的土地改革工作隊。
北平和平解放后,毛岸英和兩名掃雷專家帶領一個工兵排首批進入北平,負責排除重要設施、處所的地雷、炸藥等。
新中國成立后,毛岸英被組織上安排到政務院工作。但毛澤東認為毛岸英應當到農村、工廠、部隊去鍛煉。最后毛岸英擔任了北京機器總廠黨總支副書記。
家規一:節儉樸素。
毛澤東所用的東西全部都是公家的,可以說“領袖家中無私產”。但每個月他都要付租金。毛主席去世后,沒有留下任何家產、存款及金銀珠寶,沒有為子女留下任何財產遺囑和一分錢。
毛澤東的生活管理員吳連登說:毛主席花每一分錢都要算著花。進城以后,他蓋的都是毛巾被。毛巾被蓋久了,老洗它,就有了破損。毛主席就讓我們補一補。一補再補,有的補了70多個補釘,還在用。
毛澤東和老百姓同甘共苦,終生艱苦樸素。全國進入困難時期后,他帶頭降工資,宣布不吃肉,不吃蛋,吃糧不超定量,跟老百姓一樣,忍饑挨餓,為子女晚輩們做出了榜樣。
1960年正是國家經濟最困難的時候,當時李訥在北京大學歷史系讀書,上課肚子老是饑餓咕嚕叫。衛士長李銀橋搞到一包餅干悄悄給送去。毛澤東知道后聲色俱厲地批評李銀橋說:“三令五申,為什么還要搞特殊化?”“別的家長也有送東西的。”李銀橋小聲地為自己解脫。毛澤東把桌了一拍說:“我的孩子—塊餅干也不許送。誰叫她是毛澤東的女兒!”
家規二:公私分明。
毛澤東從小就教育孩子們,公家的東西和自己的東西要分得清清楚楚,不許占公家的便宜。
公私分明,毛澤東說到,就必須做到。無論是吃的、還是用的,他全部照價付款,哪怕是在外面喝一杯茶都要身邊工作人員去結賬,即便是在人民大會堂開會也是一樣。
各國外賓送給毛澤東許多禮品,他全部交公。他說,這些東西不是送給他個人的,是送給中國人民的。
1965年5月,毛澤東重上井岡山,離開時讓隨行工作人員按標準交納伙食費和糧票。他的清廉在全黨傳為佳話。
家規三:不搞特殊。
1949年10月9日,堂弟毛澤連在長沙治病,因療效不佳打算到北京診治。毛澤東囑咐他:“均不要來京,也不宜在長沙住得太久,診病完了即回韶山為好。現在人民政府決定精簡節約,強調反對浪費,故不要來京,也不要在長沙住得太久。”
1950年10月9日,毛澤東給前妻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寫信道:“希望你在湘聽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來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規矩辦理,不要使政府為難。”
1953年,毛澤東少年同學鄒普勛、早年在安源一同搞工人運動的譚熙春、毛澤東叔祖父毛錫臣,他們提出一同到北京看看。毛澤東要求:“由你們三人結伴同行,自己出路費,路上買車票等事亦由自己經理。到京住一個月即回家。如果你們同意,即可照這樣辦。”
1954年4月29日,毛澤東專門針對自己的外婆家,給湘鄉縣石城鄉黨支部和鄉政府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寫道:“文家任何人,都要同鄉里眾人一樣,服從黨與政府的領導,勤耕守法,不應特殊。”
毛澤東給親侄女毛遠志夫婦臨別贈言寫到:“一、無論到哪里,都不要希望人家鼓掌;二、無論到哪里,都要團結;三、無論到哪里,都要和群眾打成一片,不要有任何特殊。”
毛澤東處理親友關系始終堅持“三原則”:戀親但不為親徇私,念舊但不為舊謀利 ,濟親但不以公濟私。
毛澤東的言傳身教直接影響了孩子們。毛岸英曾學習父親給自己的表舅向三立去信說:信中提到舅父“希望在長沙有廳長方面位置”一事,我非常替他慚愧。新的時代,這種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極端落后的了,而尤以為通過我父親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
新中國之所以不同于舊中國,共產黨之所以不同于國民黨,毛澤東之所以不同于蔣介石,毛澤東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蔣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以外,正在于此:皇親貴戚仗勢發財,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
反動派常罵共產黨沒有人情,不講人情,如果他們所指的是這種幫助親戚朋友、同鄉同事做官發財的人情的話,那么我們共產黨正是沒有這種“人情”,不講這種“人情”。
毛澤東誕辰95周年前一天的1988年12月25日清晨,李訥以普通群眾的身份,自覺隨著前來瞻仰的群眾隊伍,緩緩走進毛主席紀念堂,來看自己敬愛的父親。
李訥的丈夫、副師職退休軍人王景清,自愿擔任駐地菜場和攤販點秩序維護員,曾被小販打傷過,但從來沒提特殊要求,一直盡職盡責。
家風一:堅韌前行。
愛女李訥大學畢業時,作為父親的毛澤東送給女兒他自己喜愛的四句話是:1、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2、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3、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4、在命運的痛擊下頭破血流,但仍不回頭。
為什么是這樣幾句而不是其他的話?一定是在這位真正的共產黨員看來,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是對人對事業的發展最要緊、最根本的問題。
李訥在井岡山“五七干校”勞動期間,與一位20多歲姓徐的服務員戀愛準備結婚。1971年9月下旬,毛澤東派出身邊工作人員小路當李訥的“娘家人”,帶去毛澤東的親筆信和一個很整齊的長方形白包袱作為“嫁妝”。
李訥小心翼翼地打開那個大包袱,在場的人也以好奇的目光,盯著那個大包袱,看看毛主席為女兒陪送的“嫁妝”到底是什么?
真是一般人萬萬想不到、做不出來的:那是一套39卷本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作為父親的毛澤東,其目的是讓李訥學習信仰馬克思主義。
回首往事,李訥對父親感激不盡。她說:“我覺得父親給子女留下的最大的財富,就是他對我們的教導。這種精神上的財富是最寶貴的,是我們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當年,他那樣嚴格要求我,完全是為我好。假如不是那樣嚴格,后來我一個人帶著孩子過,恐怕很難過得來。”“他那是真正的父愛。”
以傳播和推廣“個性化的紅色經典”為使命的毛澤東的外孫女、李敏的女兒孔東梅說:“外公給我的最大影響就是一種執著、百折不撓的精神----堅定自己的理想,堅定自己的人生道路,不要為一些小的挫折而放棄。”
家風二:和睦助親。
毛澤東逝世后,人們在清點遺物時,意外發現一個箱子里有幾件毛岸英的遺物:一件棉布襯衣、一頂藍色軍帽、一雙灰色沙襪。這幾件東西,毛澤東整整保存了26年。“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這是毛澤東對愛子無盡思念的寄托。
在親屬家中有事時,毛澤東總是慷慨解囊,資助他們。楊開慧的母親過九十壽辰,毛澤東轉去二百元表示祝賀;楊開慧母親去世后,他又寄去二百元表示哀悼;堂弟毛澤連家境困難,喪母未葬,又患腳疾未愈,毛澤東寄去三百元,用于喪葬和治病。
在兒媳劉思齊得知丈夫毛岸英犧牲的消息之后,毛澤東對她說:“今后,你就是我的大女兒。”從那時起,毛澤東格外疼愛她,時常親自過問她的衣食住行。在每次通信中,總是稱她為“娃”、“親愛的思齊兒”。
為了給劉思齊換換環境,毛澤東同意她去蘇聯留學,并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經常去信詢問她的情況,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
毛澤東還勸說劉思齊重建家庭,并親自為她考察選擇對象。劉思齊終于在毛岸英犧牲11年后改嫁,過上了女人正常的家庭生活。
家風三:犧牲在先。
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國際共產主義事業,他先后失去了16位家人和親戚。
1941年,楊開智的女兒楊展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為安慰其祖母、楊開慧的母親,毛澤東致信表示:“岸英或可回湘工作,他很想看外祖母。展兒于八年前在華北抗日戰爭中光榮地為國犧牲,她是數百萬犧牲者之一,你們不必悲痛。”
1950年10月,他的長子毛岸英成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的第一個志愿兵,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子女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奔赴抗美援朝前線而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毛澤東聽到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后,只說了一句話:“誰讓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呢。”他老人家認為,毛澤東的家人就應該犧牲在前。
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履行國際主義義務,毛澤東失去了這么多家人和親戚,可謂滿門忠烈。但他仍然不忘初心,義無反顧,繼續革命,勇往直前。
總而言之,毛澤東的家庭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家風的結晶和體現。因此,講中華傳統文化,講家教、家規、家風,我們不能忘了學習自己的偉大領袖毛澤東。
謹以此文紀念毛澤東主席逝世四十一周年。
(作者,簡振新,原總參某部大校。2017年8月26日)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經驗教訓 ?
? 他山之石 ?
? 讀史明智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