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澤東逝世后下馬的尖端軍工項目,不包括眾多的重大民用工業和科技項目的下馬,比如船舶、數控機床,大型工程裝備等等。這些可都是為著實現四化所必須的啊!四化不是靠吹的,而信心遺失,人才流失才是最為可惜的。在下馬風的同時,國防科研部門在全民經商,國防靠后的熱潮中推行市場化、自負盈虧、軍轉民等,一些有豐富經驗的科技人員在一片“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一部分”的宣揚聲中,被迫向外流失。最終使中國至今仍臣服于外國產品面前,巨額外匯白白花掉。
年輕人可能不相信,40年前的毛澤東時代,中國不是“一窮二白”,而是制造業很強,科技更強。這里列出的是一些被后來放棄的項目。
兩會閉幕,也許就可以講講兩會了。
我認為今年兩會最大的不同,是實體經濟登堂入室,代表委員們都講實體經濟了。很多年的兩會,經濟的主體就是房地產和金融,制造業都要轉型升級制造轉移了,中國不需要制造業,制造業成了低端產業,不只是沒有地位,而是要拋棄了。
做實業,做制造的老板都灰溜溜的,成了思想不解放,觀念不老古董。
一個做紡織的企業老板說,他已經不愿意送出名片了。人家接過他的名片,會打量他半天,你還做紡織啊?到我們那里做多晶硅吧。搞房地產賺錢就更大更快。
這些人不相信他是在紡織一個專業領域的全球老大,你是老大,他們也不感興趣。你太低端了。
因此,中國的制造業都轉移轉型了,大家都去做金融、房地產和互聯網了。
今年的兩會,習近平主席講農業,講實體經濟,大家也跟著講,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的聲音就多起來了。
大家突然明白,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可就是別不過這個勁來,不炒房,吃什么?
大家突然明白,觀念再更新,一日三餐,還是要吃飯的。吃激素多了會害死人。噢,農業還是基礎產業,再先進,也要有人種地。
那么現在中國的制造業是一個什么現狀?
兩會上,來自上海的一個汽車產業的代表說,中國企業連國產的螺絲釘都不敢用,擔心質量出問題。
有一個專家寫了一篇文章:沒有日本的機床,中國連一支步槍都造不出來。
兩會期間發生了一起案件,美國制裁中興通信,罰款高達67億元人民幣。中興通信乖乖認罰。因為中興通訊的產品元器件30%是從美國采購。那么從日本、韓國、德國采購了多少。包括手機在內的中國電子產品元器件的國產化率可能不到20%。中國可憐到精密電阻、電阻都制造不出來。就更不用說二極管了。因為二極管已經集成到芯片里。
科技創新呢?
去年兩會工信部部長就大聲疾呼,列出了一個數據:將世界各國科技創新分為五個層次,中國列在第四級,比最低級的第五級還是高一級的。
這就是中國制造業的現狀。
不能制造產品的中國已經產業過剩了!
現在的年輕已經不相信,其實40年前,中國的制造業已經很強。只是后來被 放棄了。
自動放棄長城、曙光大型計算機項目
不要以為中國的信息化技術和制造很落后。
1972年,王之研發出激光照排文字處理系統,那可是全世界最先進頂級的軟件技術和產品。研發激光照片王之使用的國產計算機容易小不夠用。但也說明1972年中國已經研發出小型電子計算機。
1980-84年,中國果斷選擇了大型機計劃即863工程的1代長城(曙光最早前身)。而日本,此時無論技術,市場。都基本與美國同步。但是,一貫自大的日本人,感覺自己在大型機方面完全可以崛起于亞洲。因此,不切實際的盲目開始大型機算計研制。但是,在設計研發中,諸多技術難題至使日本感到難以前行。而美國為了達到早期的技術壟斷,因此以科技交流形式,誤導日本大型機發展。阻礙其象XL大型集成電路發展。使日本陷入歧途。而80-83年。中國自己已經完成長城1代大型機,以及曙光1號巨型機的制造與研發。當時的,中國人因此剛剛改革開放,因此非常想得到自己與國際高科技技術的行業內標準相差的距離,生怕自己進入"閉門造車"時代。1982年長城2號大型計算機及其重要的技術資料,被那時天真的中國帶到了"紐約國際科技博覽會""東京新技術交流會"。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技術壁壘,并且采取中國人一貫的"自卑弱點",低著頭走進所謂國際科技殿堂。在東京日本專家發現中國計算機技術遙遙領先他們的時候,十分丑陋的以所獲得的美國諸多學術資料來對中國人進行科技欺詐。告訴中國人"你們的長城早已是十分落后的產品了"。但是在美國,美國軍方對中國大型機算機技術的高超,給予了十分高度的關注。在兩者幾乎同時代將進入億次計算時代,美國軍方感到很大的壓力。但是,美國人思維不同于亞洲人,直線化,單一化。尤其在科技領域,有點刻意古板,一是一二就是二。因此美國希望與中國秘密制定"高級計算機技術協議"來控制這種技術流入"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這些華約國家。但是,中國沒有答應。
日本,則是借此次交流會機會,于第二年自行開發所謂大型機算計系統"昭和1",當時,日本精密加工的確比中國好,因此外觀漂亮,不像中國的"土氣",中國專家們一度放棄了長城、曙光。1984年初863計劃全面開始之后,由于當時北京政府強制下,該計劃才沒有被勒令下馬。但是,中國科學院遞交的報告稱:長城、曙光,由于技術相對于西方國家,處于落后階段。因此建議作為民用。多么愚蠢的舉動!無償出賣了自己最先進的科技,而且還把自己罵得一無是處。這就是中國最大的悲哀。
1985年"XX"電腦公司,這是美國唯一一家全華人自主知識產權的硬件體系電腦公司。美國政府為了技術封堵,迫使其XX公司與美國IBM合作。XX公司不得已,向中國求援。而此時,中國采取的一切對外軟化外交,為了"睦鄰友好",斷然拒絕XX公司回國,日本此時則果斷接受,并提出邀請。但是,XX公司堅決拒絕與日本合作,于1986年宣布破產。自此INTEL從此打掉唯一個華人競爭對手,與APPLE一起完勝美國計算機個人系統霸主。
自動放棄工業自動化項目
1985年日本在“睦鄰友好合作”大旗指引下,參觀了沈陽某工業自動化研究所。中國科學家再一次在日本“進口”同行面前顯示出自己卓越的“自卑”,把幾乎整個自動化項目都拿出來叫日本人進行所謂“審定”,但是作為日本此時完整工業自動化還只是一個“雛形”,而中國是已經成形的科技項目。只是尚未大規模推廣 而已。1986年,日本對外宣布首次制造研發成功整體化工業自動項目。而此時中國才意識到自己的無知。
這些都是高科技。至于類似諸如用雅馬哈摩托車技術換取中國宇航精確導航技術之類的愚蠢的所謂合作,當時的中國何止這些。要說日本為何至今民用技術,依舊強大于中國,其結果80%的貢獻是來自日本的"友好鄰邦"中國。
神6起飛看到了咱們中國人可以搞出與美國同等水平的“外層空間2次變軌技術”。但同時看到許多的人又在挖苦這個技術。美國太空科技擁有中國不可比擬的雄厚資金。美國國家宇航可以把每一次技術區分試驗,那怕每次僅僅試驗一個項目。對他們來說也是沒什么問題。但是,目前還在中國高準軍事化高科技研發的人自己清楚。一次投入資金多少。怎么可能與美國進行太空分項技術驗證來比拼。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相信“一窮二白”“吃不飽飯”的毛澤東時代怎么能制造這么先進的產品?
后來放棄的毛澤東時代的軍工產品和項目,就更為可惜。
這里僅記錄的是毛澤東逝世后下馬的尖端軍工項目,不包括眾多的重大民用工業和科技項目的下馬,比如船舶、數控機床,大型工程裝備等等。這些可都是為著實現四化所必須的啊!四化不是靠吹的,而信心遺失,人才流失才是最為可惜的。在下馬風的同時,國防科研部門在全民經商,國防靠后的熱潮中推行市場化、自負盈虧、軍轉民等,一些有豐富經驗的科技人員在一片“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一部分”的宣揚聲中,被迫向外流失。最終使中國至今仍臣服于外國產品面前,巨額外匯白白花掉。
1、運10飛機下馬。
2、截至1982年,中國空軍總計下馬原定項目31項:
其中主要有:
⑴、遠程轟炸機;
⑵、對地強擊機;
⑶、空中優勢戰斗機;
⑷、大型軍用運輸機;
⑸、武裝專用直升機;
⑹、地空遠程、中程、近程導彈。
3、截至1982年,中國海軍總計下馬原定項目11項:
其中主要有:
⑴、包括現在才出來的“093,094”;
⑵、“092G”大型導彈SLV驅逐艦;
⑶、中國早期航母;
4、截止1982年,第二炮兵部隊下馬原定項目多達45項:
其中主要有:包括了多彈頭形式的“DF6A”固體發射的“DF7A”“DF12”空射火箭。
直-7下馬
直-7是中國空軍原定于設計制造,用來替換早期研制的mi4即直-5使用的。他的最大運載能力與適航性。均達到了俄羅斯產米8的基礎。而在同時代出現的法 國AS332。其性能與直-7設計參數十分接近。1975年定型后,在1978年原計劃投入試驗生產。但是,1978年一聲“春雷”把這個“產物”下馬了。如今21世紀我國面臨災害卻缺少直升機運輸能力,唯一可靠的竟還是為數不多的俄國的麋鹿和美國的黑鷹。若曾有機會中國是否愿重新提高直升機產業?要是當年直7搞下去,這次救災那會出現今天這種情況,至少你不賣,我自己可以造,現在自己又造不出,買又買不來,給別人牽著鼻子走,要是青藏高原真的有事,裝活塞式發動機的直5是飛不上去的,靠那24架使用了30多年的黑鷹怎么行?現在據說中國又在仿制米17,性能和直7差不多,走了30多年,又從頭開始,本來只比人家落后幾年,現在比人家落后幾十年了。
直-8下馬
現在的直8性能完全比不上已下馬的真的直8,真的直-8是中國早期設計的武裝專用直升機。其設計注源類似前蘇聯設計的米24。其性能絕對可以與當時歐美國家的武裝專用直升機匹敵。原定于1979年試驗生產!結果,1980下馬。原型機于當年被解體.
殲8II一拖再拖
真的殲8戰斗機,并不是今天我們看到的I型。而是在1974年就定型的殲8II。雖然中國國家軍事刊物,對此作出了“技術處理”但是,早期設計的痕跡依舊顯露了殲8II不屬于80年代的特征。按照正常計劃。1982年應該上馬的并不是后來再一次從新翻新“放大樣”長須鯨I。而是殲8II。但是那個時 期沒有“洋人”認可是很難設立項目。因此1984年在美國格魯門公司首肯下,定型并且與格魯門公司聯合改進“和平典范”計劃。也稱“軍刀1”中國空軍為此耗費了10年的拖延時間。
殲9樣機免遭解
殲9戰斗機設計定型與1975年。這是中國早期設計的前鴨翼布局的戰斗機。其設計好于殲8。是用作中國主力制空戰斗機的項目。與同時代出現的美質 F14A,法國幻影IIIV。都是同一個級別。其性能與作戰能力均不在后者之下。原定于1979年生產的殲9戰斗機,隨即在80年初被下馬,原型機按照要求應該在當年內解體。好在有良知的中國設計者,保留了它。使得今天你可以在航空博物館見到他的身體。
殲10亦擱淺
原計劃的殲10戰斗機,是在殲9基礎上的持續研發的,它的氣動布局遠比現在的半以色列,半F16要好很多。采用大批的當時較為先進的設計。其技術注源含量不低于同時期出現的美質F16A,F15A。而且他是中國早期設計定型重型制空戰斗機。但是,改革初期,它也被迫擱淺。好在以色列人慧眼!把它拿過去。
多項核潛艇被PK
093核潛艇計劃,是中國海軍早期定型項目。這個項目包括雙殼耐壓殼體建造。流式冷卻散熱核技術。潛射早期導彈。魚雷10A尾流指導武器,反艦魚雷 管道發射導彈。CH1型作戰指揮中心系統,K1型水下無反饋衛星接受系統。自導魚雷規避系統。等等13項重要科技。094型是同時期定行的。他采用前者同類型類似的核技術。而且加入了消音瓦概念。是早期設計核潛艇中的佼佼者。對比美國70年代的核潛艇,它絕對不遜色與“培臨斯”級。如果按照原定計劃,它將以中國最習慣使用的方法“邊設計,邊改進”。順延到80年代,他的能力與兇悍可見一斑。。但是1981年它與她的姊妹093被擱淺。而隨后應該在1982 原定上馬的 095, 096級核潛艇。均在1980年被PK。
反導反變塵垢污
反導計劃。中國早期設計于上海的衛星試驗中心,曾經設計并且在西昌發射了1箭多星。而DF6型彈道導彈是中國研制的早期最大的3枚搭載彈頭計劃。這是中國在即人造衛星出現以后,又一次叫美蘇震驚的舉動。它的出現將是的中國獲得與美蘇幾乎同步的“多彈頭”能力。而且它具備了“二次載入”機制。這是美國 在1979年才開始引入的。然而在80年代對和平和幻想中,它砰然倒地,被作為產物肢解,1998年,竟然有人在廢舊紙堆里面找到了他的設計原型圖紙。上面占滿了污穢。
DF7慘遭肢解被銷毀
DF7計劃,他的最大搭載能力達到6枚彈頭。每枚當量12萬噸。在搭載3枚彈頭2枚欺騙彈頭之際,他的最大飛行距離,抱歉!已經可以覆蓋USA。而他的指導機制采用了慣性導航引導指導技術。這是中國首批采用這樣設計的導彈。而同時期美國、蘇聯也開始采用。但是,好呀!終于世界人民看到它被需要它保護的國家肢解銷毀。
大型驅逐艦計劃遭雷轟
大型驅逐艦計劃。這是中國海軍自49年開始,僅有的一個大型水面艦艇計劃。他是在原有基礎上,從新設計完成。為了適當解決當時南部中國海域與越南問題,威懾南亞國家延續擴展12海里使用的。他的設計與法國海軍的同時期“花月”,“梅臨”級同等。采用了早期的箭樓和體結構,引入了作戰指揮中心結構。為此研制了大型平板雷達即最早期的多普勒三座標雷達。他是相控陣技術的前身。而美國海軍斯普魯恩斯與1975年建造。1978年下水。他是第一艘安裝了A型早期相控陣的美國海軍驅逐艦同時也是采用了大平板三座標多普勒技術。但是中國原本與他同級別,同檔次,同等能力的。準宙斯盾驅逐艦。在全民經商,國防靠后的熱潮中,連圖紙都沒有留下。
兩個民用也不準生
在那個代,唯一很少遭到打擊的就剩下民用火箭了,因為他不至于引發“盟友震驚”但是即便如此,1975年定型的2個型號大推力1噸級火箭,均在揮刀自宮下得到了超生。
10年未造1艘核潛艇
中國在一聲轟雷中結束了自己的先進以后,在1997年,1998年與俄羅斯聯合研制(實際引進俄羅斯技術)使得093級核潛艇達到俄羅斯VIII級技術標準,但是這與他早期設計中標準幾乎倒退了1個量級別。094也是如此。而中國海軍為此卻拖延了整整17年。在這17年內。美國海軍發展了約6代。俄 羅斯海軍3代。法國海軍2代。英國2代。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79-1989年,沒有制造過1艘核潛艇。
需要說明的是毛澤東時代這些國產產品,零部件也多是自主生產制造。因為你想買國外,人家也不賣給中你。特別是飛機發動機之類核心產品,也是自主制造。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手抄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