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砥礪奮進,中國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積貧積弱到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不僅大大推動了世界經濟發展,而且為豐富和發展經濟學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新中國70年經濟學理論貢獻
經濟學本質上是實踐的理論,實踐是理論創新和不斷發展的源泉。理論與實踐有機互動、相互貫通、相得益彰,新中國70年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偉大實踐是與新中國經濟理論的豐富發展相互共生,良性互動。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不但在社會主義康莊大道上譜寫出改天換地的壯麗史詩,從而走出了一條繁榮富強的現代化之路,而且也彰顯了來自中國偉大實踐涌現出的經濟學理論創新和發展豐碩成果?;仡櫘敶袊洕鷮W發展歷程,總結其發展經驗,探索未來發展走向,既是學科建設與繁榮的需要,也是新時代經濟學理論創新和繁榮發展整個哲學社會科學的需要。
豐富和發展了市場經濟理論。如何建設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種全新探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因此,建設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核心主題。新中國70年來,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先后經歷了傳統計劃經濟、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到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體制的改革過程。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模式,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自此以后,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成為經濟體制改革最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F在來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超越了傳統計劃經濟,又超越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不是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簡單相加,而是機制體制的重構和再造,更是中國40多年改革開放探索走出的成功新路。首先,中國市場經濟不是對標西方市場經濟。中國的市場經濟不同于西方市場經濟。其次,中國社會主義不是對標經典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經濟的自我完美和自我超越。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之所以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就在于中國從實際出發,找到了一條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的道路,形成了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因為如此,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實踐中交出了令世人驚嘆的“優秀成績單”。
豐富和發展了現代經濟學概念和范疇。經濟學理論的豐富和發展,總是率先以術語革命的新范疇、新概念形式展開。恩格斯曾說“一門科學提出的每一種新見解都包含這門科學的術語革命。”當代西方主流經濟學面臨著兩個方面問題:一方面,是西方經濟學研究的主流范式固守于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概念和范疇陳舊老套,理論創新陷入停滯;另一方面,中國的崛起對西方概念形成了挑戰,西方的概念和學說越來越難以對中國問題提供準確解釋。事實上,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經濟建設,特別是40多年改革發展的成功經驗,已經淬煉出一批既反映中國經驗又具有經濟學一般價值的概念和范疇,例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圍繞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新型工業化道路、新型城鎮化道路、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這些概念和范疇正在成為現代經濟學話語體系和理念體系創新發展的重要來源。全球化時代需要的經濟學,不僅要有深厚的完整理論體系,更要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僅要有對現實問題的深刻洞察,更要有對未來趨勢的前瞻性研判;不僅要有嚴密的經濟學邏輯,更要有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度關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崛起以及形成的龐大經濟體量已經產生了大量有關經濟發展的新經驗和新元素,為經濟學創新發展提供了大量豐富的素材,越來越多來自全球的經濟學家期待著從中提煉出經濟學新元素。新中國70年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探索充分證明,“中國特色”不是一個封閉的概念,而是與世界對話的一個平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日益成功,特別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從中國改革發展的實踐經驗中總結提煉出的新概念和新范疇不但會更多,而且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世界認可和接受,甚至成為現代經濟學的重要內容。
超越了西方經濟學中市場與政府關系的傳統認知。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一直是經濟學理論研究中一個核心問題。自經濟學成為系統性學說以來,市場與政府的關系一直在爭論中前行,在西方主流經濟學教科書中,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相互替代的、此消彼長,而且政府的作用范圍是有限的、被動的。相比于西方經濟學中“政府與市場”二元對立的分析范式,經過新中國70年特別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探索,確立了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實現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既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形成了“黨、政府、市場”的穩定結構,這是經濟學的“三維譜系”,超越和顛覆了西方主流經濟學200多年來形成的市場與政府二元對立分析范式,拓展了經濟學的理論核心框架。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既堅持了市場與政府關系的辯證統一、有機結合,又強調了政府對市場的頂層設計和宏觀統籌;既可以有效發揮市場在微觀領域資源配置的高效率,又可以保證政府在發揮彌補市場失靈主動作為,從而超越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中政府被動發揮作用的束縛,使政府可以主動維護市場的有效性、完善市場監管、開展有效市場建設,進而克服由于市場運行的自發性與盲目性所導致的宏觀經濟結構失衡和產業發展規劃缺少長期性等問題。
二、新時代經濟學的歷史使命
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新時代。進入新時代,我國正面臨由“富”到“強”的歷史性轉變,這種“強”不僅僅是指“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強”,而且更指向立足我國經濟建設提煉的經濟理論一定要“強”,這是劃時代的變化。經濟學作為一門研究經濟活動和總結經濟規律的學科,必須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國家強,經濟學理論必須強。未來30年是中國經濟和中國經濟學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我國經濟學研究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大問題,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學理和智力支持,不斷實現新的超越與發展。新時代的中國經濟學不但要指導中國的偉大實踐,更要成為引領21世紀世界經濟學發展的新潮流,對世界經濟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理論:中國人不僅能夠創造經濟發展的奇跡,也能夠創造既立足中國實踐又反映世界經濟發展規律的經濟學。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經濟學理論創新還遠不能滿足高質量發展實踐的需要。與中國經濟發展的豐富實踐成果相比,當前我國經濟學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學科建設還顯相對“滯后”,沒有及時跟上時代節拍。從總體上看,“中國奇跡”、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等還只是停留在抽象化,對于發展成就背后的系統化理論歸因或者學說總結觸及有限,無論從理論體系還是理論內容上都與時代提出的期待有相當距離。究其原因,既有基礎理論研究比較薄弱、對重大現實問題研究不夠深入的因素,也有理論不自信、一些人慣于從西方經濟學理論和“框框”出發進行理論檢驗研究的因素。這提醒我們,面對生機勃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實踐,發展和創新我們自己獨立的經濟學理論,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理論體系和學術話語體系,形成系統化、規律化的高質量經濟學理論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更加重要。
厚植經濟學高質量發展的文化底蘊。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的經濟思想博大精深,遠比西方經濟思想起源早、影響大,從孔門理財學到孟子的治國理政,從法國重農學派的中國淵源到《鹽鐵論》中現代宏觀經濟學的雛形。應該說,正是中國古代文化為西方現代經濟學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先行思想要素。只是因為在經濟學成為系統化學說之際,中西方經濟發展開始出現的大分流,中國經濟發展的落伍讓零散的中國經濟思想失落而未能形成具有現代意義的經濟學理論。未來中國經濟學創新要充分吸收中國優秀傳統經濟思想的精華,不斷展現中國經濟學人的思想力和創造力,提出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的經濟學理論。
推進經濟學理論研究水平達到新高度。在駛向民族復興彼岸的海面上,中國航船的經緯度也在不斷變化。現在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西方的參數早已落伍,以西方之是為是的時代已成過去,這種新格局為我國經濟學研究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天地,而且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當代中國經濟學研究者應適應世界形勢和時代要求的新變化,不斷更新學科知識結構,推進更多經濟學成果走向世界。同時,我國經濟學研究應主動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回應重大實踐問題和時代課題,加強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說明、闡釋、總結、概括,并將其上升為系統化理論學說。理論的重要性取決于被解釋對象的重要性。現在,中國經濟發展引起世界關注,中國問題成為世界問題,中國現象成為世界現象。因此構建中國問題的系統化理論闡述,不僅對整個經濟學理論是一個貢獻,而且可以推動世界經濟更好地發展。
不斷完善經濟學學科體系。經濟學在我國是舶來品,計劃經濟時期幾乎照搬了蘇聯的經濟學體系;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又曾一度流行以西方經濟學為分析范式工具,照搬西方經濟學體系。然而,這些理論體系并非中國經濟實踐的理論概括,因而存在與中國實踐脫節的問題。對于經濟學的基本范疇、理論體系、學科結構和研究對象等基本問題,我國經濟學界曾經進行過幾次廣泛討論,但是一直沒有達成共識。伴隨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我國經濟學研究領域不斷拓展,視野不斷擴大,學科交流和融合不斷加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學在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未來還需要從評價體系、教材體系、話語體系和人才隊伍培養上下功夫。同時,實踐發展日新月異,新興理論不斷出現,研究重點也在轉移。未來中國經濟學學術研究站位要更高,理論性要更強,經濟學的學科體系要更為完善、更為現代化。既要廣泛吸收和借鑒國外的理論與方法,又不能簡單照搬套用;既要對相關基礎理論問題進行深入和系統研究,為學科進一步創新發展奠定基礎,又要堅持基礎理論和現實觀照雙輪驅動、并行發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經濟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教材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
推動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肩負著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時代使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最根本的要義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立足中國實踐,解決中國問題。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需要在提煉和總結“富起來”的基礎上如何系統性回答“強起來”。因而,在新時代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就要以新時代主要矛盾變化為主題,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與新時代偉大實踐相呼應,以此為基礎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將是新時代中國經濟理論探索的一個重要方向。
我們有理由相信,有70年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輝煌成就和豐富探索作為歷史底蘊的中國經濟學未來一定會作出無愧于新時代的偉大貢獻。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作者系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載自“紅旗文稿”微信公號)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