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何新:偉大的古代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文明
點擊:  作者:何新    來源:何新博客  發布時間:2017-05-19 12:08:42

 

      何新:沒有什么印度古文明, 只有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古文明 【國人對于古印度文明的誤解】

在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建立大印度殖民地以前,南亞半島從來沒有統一過。正如古代沒有希臘帝國,古代也沒有存在過什么印度帝國。

我曾經論證過,歷史中存在過兩個希臘地區、兩個羅馬帝國,因而造成中國無知文人的百年誤會和混淆。

有趣的是歷史中也存在過兩個印度。一個是南亞印度半島的印度,一個是印度大沙漠以西及以北的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印度。這兩個印度在古代并不屬于同一個國家,也不屬于同一個種族、沒有共同的語言和古代文明。

由于對地理上南、北兩個印度地區發生認知混淆,無知且無腦的中國文人一直把缺乏古文明傳統的南亞印度當做一個文明古國,卻不知道真正的印度文明之根是在今日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尼泊爾以及克什米爾區域,而不在南亞半島上的今日印度的主體地區。

印度與印度河流域在地球上的位置

圖中綠色為南亞半島,即通常所說的印度,頂部的淺綠色為印度河流域。

印度河,乃南亞之大河。此河發源于中國青藏高原,流經喜馬拉雅山與喀喇昆侖山兩山脈之間,流向西南而貫穿喜馬拉雅山,右岸交會喀布爾河,左岸匯流旁遮普(梵語五河之意)地方之四大支流,經巴基斯坦而入阿拉伯海。

【克什米爾高原見諸佛經】

圍繞著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區域,依托于一個高山——喜馬拉雅山和一座高原——克什米爾高原。

克什米爾高原,全稱查謨和克什米爾,在中古佛經中稱作迦濕彌羅( Ka?mira)

克什米爾高原?面積約17萬平方千米。克什米爾高原位于南亞西北部,東面與中國的青藏高原交界,與尼泊爾相鄰,西面是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古印度),東南面是恒河平原以及位于南亞半島中部和南部的今日印度,北面與阿富汗接壤。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與中國青藏高原交界的山脈最高峰為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克什米爾高原古國和巴基斯坦五河平原是早期佛教的圣地】

克什米爾高原古國以 及巴基斯坦的五河之地,乃是古印度文化之起源地;也是早期佛教特別是大乘佛教的起源地和興盛之地。?

無知的中國文人念念在口所謂的印度古文明——卻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印度古文明并不在印度半島上,而在克什米爾高原以及巴基斯坦、阿富汗地區的印度河——五河流域。?

印度河——五河流域

克什米爾高原,在佛經中稱作迦濕彌羅( Ka?mira),又作羯濕弭羅、迦葉彌羅國、個失蜜國。位于西北印度犍陀羅地方的東北高原、是喜馬拉雅山山麓的古國。據佛經說,阿育王曾經派遣末闡提到此地布教,感化當地的蠻龍族,使其解脫罪業;夜叉盤荼鬼的妻子及五百弟子相繼皈依佛法。當時國中奉持佛法的比丘有八萬人,僧侶有十萬人。

公元2世紀時,貴霜帝國的迦膩色迦王曾在此地召集五百位高僧編纂《大毘婆沙論》,并鏤鐫經論于銅牒之上,封存于石函中,建塔藏納。相傳,當時藥叉神保衛迦濕彌羅,不讓外道竊取該塔所藏的經論,如果有人想要學習,就必須在塔中受業。

秦漢時期,來自西域諸國的月氏、安息、康居等地的高僧陸續來華譯經傳教。事實上中國的佛教不是來自南亞半島的印度,而是來自中亞細亞、西域以及克什米爾和古代巴基斯坦。

據佛經及史籍記載,晉代高僧佛圖澄在東來中土以前,曾經前去克什米爾——迦濕彌羅修學佛法;鳩摩羅什也曾經到迦濕彌羅參學,師事盤頭達多,研習小乘經典。后來羅什回到龜茲,宣揚大乘教法,遠近馳名。盤頭達多得知后,還以高齡之軀,不辭長途跋涉之苦,前往龜茲去會晤羅什,聽聞大乘妙趣,因而回小向大。

南北朝時,自迦濕彌羅來華從事譯經的高僧有僧伽提婆、僧伽跋澄、佛陀耶舍、求那跋摩、佛陀多羅等。我國赴迦濕彌羅求法的有智猛、法勇、智嚴等數十人,或尋訪圣跡,或修學禪法,或求取經典。

【克什米爾拉達克等地區曾經?屬于中國】

克什米爾地區的北部中心地區史稱拉達克,晚清以前其主權屬于中國。
這個地區歷史上全稱叫做巴爾蒂斯坦和拉達克,簡稱拉達克地區。(巴爾蒂斯坦可能就是今日巴基斯坦國名的來源。)

克什米爾——拉達克

自隋唐以來包括巴爾蒂斯坦和拉達克的克什米爾地區屬于吐蕃,而吐蕃的宗主國是大唐帝國。

歷史上拉達克有小西藏或者外西藏之稱。該地區的人種屬于西藏人,所使用的語言也是藏語,風俗、宗教也都與西藏相同,信仰藏傳佛教,無論地理、民族與文化皆接近西藏。

[附注:克什米爾——拉達克 (藏文: ???????,印地語: ???????,英語:Ladakh)簡介

拉達克是藏人的傳統居住區,位于克什米爾東南部,現大部分地區由印度實際控制。

拉達克地區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曾是古代絲綢之路必經的重鎮之一,傳統首府列城(Leh)。主要語言為拉達克語(藏語的分支方言)和烏爾都語。此地居世界屋脊之上,位于喜馬拉雅山南沿與克什米爾山谷的東北面。

拉達克歷史上屬于西藏征服管轄,也是西藏同中亞和南亞、東南亞交通、貿易的重要門戶。因此拉達克有小西藏之稱,無論地理、民族,宗教與文化皆接近于西藏。拉達克歷史上屬于中國,是西藏領土的一部分,到清朝時受駐藏大臣節制。1834年,得到英國人支持的錫克帝國入侵拉達克,拉達克從此落入外國之手。]

【古代克什米爾?地區文化歷史源遠流長】

克什米爾地區的古代文明歷史極為悠久,這里與印度河流域都曾經是古印度文明與思想(與今日南亞那個印度關系不大)的起源地和交匯場所。

佛教和古代的印度教也都在印度河與克什米爾這個地域起源。

13世紀時克什米爾——拉達克的管轄權屬于元朝。明代的拉達克是朝貢藩屬。據西藏藏文歷史記載,從1683年開始,拉達克也年年向西藏地方政府進貢。清朝以后,拉達克行政直接隸屬滿清駐藏大臣管轄。

[附注:公元8世紀,拉達克東部的吐蕃擴張,拉達克北部以及中亞地區被中國唐朝控制。唐蕃沖突時代,拉達克宗主權在唐帝國和吐蕃之間幾經易手。842年吐蕃王室成員尼馬唝(Nyima-Gon)由于王室內亂,逃往吐蕃西部,脫離吐蕃王國,控制拉達克,建立了獨立的拉達克王朝。這個時期拉達克涌入了大量藏人,完全藏化。拉達克王朝信仰藏傳佛教。]

在中國地圖出版社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第8冊中,有1820年的全中國地圖,該圖把拉達克劃為中國西藏的一部分。

【英屬印度侵吞克什米爾】

14世紀伊斯蘭教傳播至印度河流域以及克什米爾部分地區。

1339年旁遮普王黑茲爾汗在印度河流域包括克什米爾地區南部建立賽義德王朝,居民改信伊斯蘭教。

19世紀印度河流域和克什米爾南部一度在錫克帝國的統治之下。錫克帝國的統治區域大致覆蓋今日的巴基斯坦全部地區、北印度部分地區以及克什米爾地區。

[附注:錫克帝國,為南亞地區由錫克教徒建立的一個國家,存在時間為1799年至1849年。這個短命帝國曾經得到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扶持,領土最大時,包含今天的巴基斯坦地區主體,阿富汗部分地區、印度西北部地區以及克什米爾高原。錫克首都位于古吉蘭瓦拉。錫克帝國首任君主為錫克酋長蘭季德·辛格(Ranjit Singh),他于1801412日加冕。錫克帝國后來為英屬印度所吞并,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克銅幣

19世紀初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次大陸擴張。英國人在殖民地擴張過程中,對克什米爾——拉達克地區高度關注,因為該地區扼住了英國通往西藏和亞洲腹地之路。

1834年,得到英國支持的錫克國查謨土邦總督、道格拉族人(藏文文獻中一般稱作森巴人)古拉伯·辛格,派遣克什瓦爾(今查謨東北)地方長官瓦齊爾佐爾阿弗爾·辛格(藏文史料記載為倭色爾),率兵侵入拉達克。

拉達克土司派人至拉薩向清朝駐藏大臣求援,但是駐藏大臣拒絕派兵支援。1835年,道格拉軍擊潰拉達克軍主力,攻抵拉達克首府,拉達克被迫簽訂城下之盟,此后淪為查謨的附屬國。

1840年,古拉伯·辛格派兵侵占了拉達克西北的巴爾蒂斯坦(在今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內),此前這里也是中國西藏的一部分。

【今日克什米爾主權歸屬未定】?

184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吞滅錫克帝國,克什米爾遂成為英屬印度殖民地下的一個土邦。

1846年英國人統治南亞半島之后,將拉達克劃為喀什米爾的一部分。于是這個地區成為今天巴基斯坦和印度爭執不下的克什米爾地區的一部分。之后,英國殖民者多次篡改邊界和偽造歷史,以期永久占領這塊曾經的中國屬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英屬印度殖民地解體,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獨立。1947年兩國為爭奪克什米爾主權發生克什米爾戰爭,1949年確立停火線,至此克什米爾發生分裂,分別納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管轄范圍。?

克什米爾現在人口約1000萬人,傳統首府是斯利那加。克什米爾地區南部現在屬印度管轄,北部屬巴基斯坦管轄,兩國均宣稱對克什米爾全境擁有主權。

歷史上克什米爾原指喜馬拉雅山脈最西端的一處峽谷。而今克什米爾地區泛指克什米爾谷地、查謨、拉達克、蓬奇、吉爾吉特和巴爾蒂斯坦的廣大地區。

其中克什米爾谷地土壤肥沃,是克什米爾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居民主要為穆斯林。查謨的居民主要為印度教徒,拉達克的居民文化習俗仍然接近于中國的藏族。

今日克什米爾地區最大的城市是首府斯利那加。?

【梵語不是古印度語】

梵語不是古印度語言。梵語與拉丁語一樣是一種死語言?,現在只有佛經中的書面語存留著。其它一些所謂的梵語文件,例如什么《奧義書》都是19世紀以后才匯編出現的,來源不明,來歷不明。

[據說最早梵語文本是印度教的《梨俱吠陀》,被定位在旁遮普地區(巴基斯坦),時間被估計為公元前第二個千年的中后期。但是實際上這只是一些來歷可疑的傳說。沒有任何早期的文本,目前所見文本是19世紀英國人編撰的。西方學者認為這種文本來自古老的婆羅門口傳經文,并且認為這種口頭傳播是可信的,認為這是對于婆羅門教和印度教傳承至關重要的儀式文獻。]?

梵語和吠陀可能起源于印度河——五河流域。但是歷史上這個地區小國和城邦林立,基沒有形成過統一的政治王朝或者帝國,所以也并沒有統一的語言和文字。

事實上,沒有什么古代印度(南亞印度)文明 ,只有印度河流域以及克什米爾的北方印度古文明。

歷史上沒有發生過亞歷山大率領希臘軍對印度的遠征,也沒有什么希臘化運動。印度河流域這個地區的古文明是自生的,原生的,在該地區被伊斯蘭化以前,也基本是一脈相承、自成體系的。

[何注:我個人揣測,中國四川地區神秘的以金沙遺址為代表的古蜀文明,可能與印度河古文明有關。]

早期佛教(約公元20070。年)和早期印度教(公元7001300)起源于尼泊爾、克什米爾地區及印度河流域。

早期的克什米爾建筑主要是佛塔和僧寺。很早的古代時期的克什米爾即興建了許多石結構佛教廟宇。它們以結構宏偉、裝飾華麗為特點。一度曾聞名遐邇的帕里哈薩普拉寺就是這種風格的代表。遺憾的是,如今只剩下一堆瓦礫和雕石了。

【巴基斯坦的佛國圣地遺址——呾叉始羅?

呾叉始羅 City Sites of Taxila,即塔克西拉;在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北境,距首都伊斯蘭堡約50公里,距拉瓦爾品第西北約35公里。

這是一座有著2500年歷史的著名古城,其佛教遺跡有2000多年的歷史,覆蓋了2500平方公里,是舉世聞名的犍陀羅藝術的中心,也是南亞最豐富的考古遺址之一。中國高僧法顯、玄奘等都到過這里。這里的古城遺址是世界最著名的考古遺址之一,曾是原始佛教的中心圣地。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呾叉始羅——塔克西拉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目錄》。此地曾被英國《衛報》評選為巴基斯坦排名第一的旅行目的地。但是多數中國人包括佛教徒,卻至今幾乎對之完全無知。

呾叉始羅古城是原始佛教的圣地,釋迦摩尼佛最初曾在此地布法。阿育王為太子時,曾為此國首領。據說在前6世紀時,此城是佛教十六列國之一的犍陀羅國的都城。

在佛經中,呾叉始羅和原始佛教緊密聯系在一起。傳說佛陀釋迦牟尼早年曾經求學于呾叉始羅。大乘佛教形成于這里。護法阿育王登基之前,曾是呾叉始羅城的總督。從此,在這片與佛結緣的土地上,數不清的僧尼筑起數不清的寺院弘道傳法,數不清的信眾刻下數不清的佛像頂禮膜拜。

在呾叉始羅博物館里可以看到各個時期的佛教造像。其中最美的是一尊佛像,世尊雙目微垂,嘴角若抬,好像在冥思,又好像在微笑。

佛經說,阿育王皈依后,大興佛法,廣筑堵波(佛塔)八萬四千座,供奉世尊舍利八萬四千枚,其中一座著名的寶塔就在呾叉始羅。因是供奉世尊的,所以稱為法王塔Dharmarajika)。?

法王塔遺址

在呾叉始羅眾多佛教遺址當中,法王塔是相對保存最完好的。周圍殘留的數處屋腳,和虬勁的古木幾株,映襯著塔身,在旁遮普寶石藍般的天空下顯得高大宏武,令人心生敬畏。

中國高僧法顯和玄奘都曾到過此地。法顯在《佛國記》中提到有關呾叉始羅詞源的傳說謂:竺剎尸羅,漢言截頭也。佛為菩薩時,于此處以頭施人,故以為名。

唐初玄奘到此時,古城已荒廢。百年前的英國殖民地時代,英國考古學家約翰·馬歇爾爵士根據《大唐西域記》,在呾叉始羅進行了一系列考古探查,發現了眾多古代藝術品和寺廟遺跡,震驚世界。于是這座古城遺址于19世紀乃被重新發現。

19121934年和19441945年,J.H.馬歇爾和M.惠勒在此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

【佛教健陀羅藝術起源于巴基斯坦地區】?

巴基斯坦?呾叉始羅發現的原始佛陀雕

據《大唐西域記》卷三記載,呾叉始羅是北印度地區的古佛國(大正51·884b):呾叉始羅國,周二千余里,國大都城周十余里。酋豪力競,王族絕嗣,往者役屬迦畢試國,近又附庸迦濕彌羅國。地稱沃壤,稼穡殷盛,泉流多,花果茂。氣序和暢,風俗輕勇,崇敬三寶。伽藍雖多,荒蕪已甚,僧徒寡少,并學大乘。

《大唐西域記》云大城西北七十余里存有醫羅缽呾羅龍王池,池之東南三十余里有無憂王所建之窣堵波。城北十二、三里處有月光王舍頭之勝地及經部拘摩羅邏多撰諸論之僧伽藍。城外南山也有無憂王子拘那羅抉目之故地等歷史名勝。?

我曾經考證指出,所謂馬其頓亞歷山大東征印度只是近代西方編造的偽歷史神話。因此根本沒有什么希臘化的運動。我們在巴基斯坦的原始佛教雕像上發現的獨特造型藝術風格——即所謂健陀羅藝術風格,絕非來自蠻荒希臘和歐陸,是原創于印度河流域以及克什米爾地區的佛教古文明藝術,后來逐漸西傳向君士坦丁堡,文藝復興時代這種造型風格傳布到達歐洲。另一個傳播方向則是中國的西域和北魏以及隋唐。也就是說,所謂希臘風格的健陀羅佛教藝術風格,實際原創起源于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地區的古佛國。

可惜的是此地出土的大量的原始佛教藝術珍品多數已經被英國人掠走。但是此地建有呾叉始羅博物館,陳列出土的一些珍貴文物,使我們仍然得以管窺這個古代偉大的佛教國度的遺跡。?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驗證碼: 匿名發表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政策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欄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類型=0)
    欄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類型=0)
    欄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類型=0)
    欄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類型=0)
    欄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類型=0)
    欄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類型=0)
    網名:
    主辦:
    宗旨:
    說明:
    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
    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
    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
    主要板塊:
    ● 建言獻策:

    ● 決策支持:


    ● 民意反饋:
    國策建言、百姓話題、企業參謀、人生益友,從四個方面出謀劃策;
    時事聚焦、社會調查、理論研究、國情資料、讀史明智、他山之石、資料庫等,登載相關參考資料;
    政策點贊、建言點贊、熱點排行等,反饋民眾評價。
            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